【經典導讀】從《博雅教育》中看教育管理者走向卓越教育家的道路

楊福家,浙江寧波人。享譽海內外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Chancellor)、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1958年復旦大學畢業。1963年——1965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所做訪問學者。曾任中國上海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他的自然科學研究著作有《原子物理學》、《離子束分析》、《應用核物理》等。

楊福家1954年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受益與復旦名師上基礎課的終身教益, 得到了對學生滿懷熱情的名師們的悉心教誨。他說,「一個好的學校,它會給你一個好的氛圍,讓你不知不覺的地接受到好的素質教育;而好的而老師能發現你的長處,能夠引領你走上一條科學的道路。」比如給他上原子核理論課的一級教授盧鶴紱後來又擔任了他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成為楊福家步入絢麗物理殿堂的帶路人。

從1987年擔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起,楊福家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近30年,1991年他擔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其後擔任校長,逐漸開始了一條從教育管理者走向卓越教育家的道路。著有《追求卓越》、《中國當代教育家文存——楊福家卷》、《走進一流學府》、《博學篤志》等教育專著。

敢於做理想主義者

2001年,卸任復旦大學校長之職後,楊福家被選聘為只有王室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擔任的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Chancellor),成為中國第一個擔任外國名校校長的人。第一個三年任期未滿,又被續聘三年,之後又兩次續聘到2012年。在復旦大學6年的校長工作經歷極大的開拓了楊福家教育研究的國際視野,1996年第一次參加國際大學校長協會,就成為了該會成立三十多年來第一個入選執行理事會的新中國代表。1997他發起成立了「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次年率領「中國大學校長代表團」首訪英國。長期參加重要的國際教育組織以及出席重要的會議,使得他能在宏闊的國際視野下,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從歷史和現實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提倡中國高等教育的主動國際化。

經濟全球化必然帶來教育的國際化。從上任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一職開始他就開始考慮如何將國外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優質的教育資源引進到中國。自楊福家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後,前往該大學求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大幅增加,從上世紀90年代末的僅100人增加到現在的2000多人。在楊福家的努力下,經過中英雙方几輪磋商談判之後,2004年3月寧波諾丁漢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成為了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採用英文教學,學生和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學生共享完全相同的網路資源,大部分教師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外派,採用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完全相同的質量評判標準。60%以上的學生進入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許學院、斯坦福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100%就業,大部分進入全球500強企業。很多學生給學校寫信:「我幸運的作了這樣的選擇,這幾年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博雅教育》一書第三版前言部分,他說道:「中國夢,在我看來,首先是教育夢。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科技騰飛,教育是根本。」 寧波諾丁漢到底會走多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高等教育的格局,能否穩健的引領中國高等教育創新的新模式繼續良好的發展下去,還需要人們耐心的等待,但楊福家敢於做一名理想主義者,追求集體主義的理想,追求社會責任的理想,追求民族教育進步的理想。在為中國高等教育建設做貢獻的過程中,他身體力行的展示了一名理想主義者的信念和愛國者的擔當。

大學不僅是「大樓」、「大師」,還需有「大愛」

「大學是群英彙集的殿堂,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相聚在人類知識寶庫里,在大學精神瀰漫的氛圍中,自由探索,百花齊放,寬容厚愛,追求真理,付之實際實現夢想。」《中國夢,首先是中國教育夢》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發展高等教育離不開資金和硬體設施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大學自由寬鬆的研究環境有利於吸引當前教育經濟全球化情形下高素質的人才。楊福家大學「大愛」的思想是對前人思想的繼承發展,他在《大樓,大師與「大愛」》一問中說,「正式因為普林斯頓大的寬容和『大愛』,安德魯-懷爾斯教授才有可能九年不出一篇論文,埋頭苦幹、精心研究,解決了困擾世界數學長達360多年的一道難題——費馬大定理,最終獲得了歷史上唯一的菲爾特別成就獎;允許患有精神病的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精心地生活在校園內,並給予極大的關愛,終於使他在於疾病搏鬥30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從分體現了人類應該具有的『美麗心靈』。」

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期間,他也實踐了這種「大愛」理念。復旦除了大部分搞科研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的人員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做與國民經濟沒有關係的純基礎的研究,學校不給這人固定的研究任務,讓他們有充分自由研究環境。他用諾貝爾獎產生的情況闡述這種「大愛」,他認諾貝爾獎產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目標的,非常重大的項目突破,成功了就可以獲獎;另一種是沒有目標的,偶然的重大發現,這種沒有目標的獲獎,主要是有活躍自由的學術研究土壤,而這種土壤來自於「大愛。」

大學的根本在於育人

他認為首先應該思考「人何以為人」,這是人生觀,而大學的根本也在於育人。楊福家非常推崇「博雅」的教育理念,教育如何提升呢?他認為博雅教育是中國教育提升的方向。」在《博雅教育》一書中引用《1828耶魯報告》來詳細闡述他的「育人「觀:「『博』只廣博,既要學文,也要學理;『雅』指素養,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有修養」。它的核心是讓學生能夠回答『人何以為人』,它培養的是才智,發展的是思考和理解能力,知道了或者是為了什麼,就會有無限的動力。大學的目標應該是為優良的教育奠定基礎。「完整的教育的基礎必須是廣博、深入和堅實的。能從思想文化中獲得的最重要的兩點是:思維的訓練和知識的教養,即增加心智的力量與知識的儲備。而在這兩點之間,思維的訓練更為重要。「他認為博雅教育的「育人」觀與我國儒家思想有相通之處。如《為政》篇,「子曰:『君子不器。』」意為有修養、有道德的句子,不能像工具一樣,作用只限於某一方面。在《學而》篇中寫道,「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為文。」這句話是說,後生小子在父母面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的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說則誠實可信,博愛大眾,為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對於老師來說,應向學生講授如何做人,其次是如何思考,再次才是具體的專業知識。因此他提出,科學研究對研究型大學固然重要,但所有高等院校的根本在於育人,第一職責是為了國家培養高素質公民,引導每個學生樹立良好價值觀、人生觀,有理想,有信念。」與二三靴子相聚一堂,或坐斗室相對論學,或集諸子茶點小飲與導師之家,剖析疑難而外,並指示學生修養之法,解答學生個人問題。導師視門人如子弟,門人視導師如良師益友,從學之期雖暫,而締交輒終身,受其潛移默化,不覺品德與學問俱進也。」這是師生合作交流最美好的形態。

(編者,馬曉旭,里瑟琦智庫研究助理,根據《從復旦到諾丁漢》、《博雅教育》整編)

END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學習重點
管理者十句最不應該說的話
做決策的三大誤區
管理者的五項職場管理能力
好的領導者=好的管理者 你信嗎?

TAG:教育 | 管理 | 經典 | 道路 | 管理者 | 卓越教育 | 教育家 | 教育管理 | 博雅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