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性與非理性判斷

有這樣一道選擇題:

A.你一定能賺1萬元。

B.你有80%的可能賺1萬5千元,20%的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那麼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實驗研究發現,大部分人都會選擇A。但是,在傳統的經濟學假設中,人被認為是理性的,在風險決策時,會儘可能多地根據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來估計將來不同結果的各種可能性。人們會根據各種結果及其概率,計算出加權結果,然後選擇其中能夠獲得最大期望效用的選項。如果按此方法計算一下B選項中的金額:15000×80%+0=12000,是高於選項A中提供的1萬元的。也就是說上題中的B選項的期望效用大於A,那麼為什麼大家沒有「理性地」選擇B呢?

如果你心存疑惑,那麼,請再看下面的選擇題:

A.你一定會賠1萬元。

B.你有80%的可能賠1萬5千元,20%的可能不賠錢。

此時的你,又會做出何種選擇呢?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人會選擇B。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B選項如果賠錢的話,數額也是大於A選項的。而且兩道選擇題之間的區別僅為「賺」和「賠」,為什麼大家的選擇差別這麼大呢?

前景理論:人的行為是可預期的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教授為我們揭曉了答案。他發現,第一種情境中,人們在面對收益的時候,多是偏向「風險規避」的,會選擇能夠帶來確定收益的選項,以便把能夠獲得的收益緊緊握住。但是人們在面對損失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個選擇題中「賠錢」的情形時,人們又多是冒險的,願意為了「能夠減少損失」這個可能性,選擇勇往直前,挑戰一下概率事件,而不是直接承受損失這個結果。

這就是卡尼曼和他的合作者提出的「前景理論」(又稱預期理論)的主要思想,即在不同的風險預期條件下,人們的行為傾向是可以預測的。而且人們的決策並不是完全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的。人們在決策時是「有限理性」的,除了金錢數額外,還有更多的「非理性因素」,也就是心理因素在左右著我們的決策。卡尼曼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主要是因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

心理賬戶:你有雙重標準嗎

同樣是100元,是工資掙來的,還是彩票贏來的,或者是路上撿來的,你的態度會有所不同嗎?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三者應該是一樣的,可是事實卻不然。真實的情況是,我們會更珍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不捨得花,而如果是一筆意外之財,可能很快就揮霍掉了,也不覺得可惜。

在消費者眼中,分別為掙來的錢和意外之財建立了兩個不同的賬戶,而且二者具有不可替代性。當然,我們在理財中可能會有更多的分類標準,就像那句著名的理財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入同一個籃子」,從而建立更多的心理賬戶。而這些賬戶之間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比如你建立了日常開支賬戶、感情經費賬戶、投資賬戶和儲蓄賬戶等,但是每個賬戶都有不同的用途和預算,它們之間不具有等值關係。

這證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錢並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在我們的心中會根據不同的決策任務建立相應的心理賬戶。人們在進行各個賬戶的心理運算時,實際上就是對各種選擇的損益進行估價,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可能並不是追求理性認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滿意度最大化。而且同等數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失去感」遠大於同等數量的收穫給人們帶來的愉悅感,這也是促使人們在面臨損失時,選擇冒險投資行為以避免潛在損失的原因。那麼在得與失之間如何權衡才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好的體驗呢?另外一位研究者,芝加哥大學的薩勒教授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兩筆盈利分開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假如送女朋友兩件禮物——一盒巧克力和一套衣服,最好分開送;要是公司宣布加薪和休假兩個好消息,最好分開宣布,這樣帶來的滿意感遠大於同時告知。

第二,兩筆損失同時發生時應整合。若兩筆支出必不可少,那麼同時支出帶來的「失去感」會小於分開的兩筆。如果你有加班和取消休假兩個壞消息,就應該同時公布,這樣給員工帶來的心理衝擊會小於分開得知這兩個消息。

第三,如果你有一份收入,同時也支出了一部分,二者間差距不大,並且可以做一些彌補,那麼也應該進行整合。比如加班和給予補助的消息同時通知下去,才不會在員工中引發那麼大的反感。

由此可見,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這些非理性的因素不僅影響了我們的決策,還影響了我們的內心感受。了解這些效應的存在,了解人性中存在的「非理性」力量,將有利於我們做出更優的選擇。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刑事訴訟證據的審查判斷
另類:從髮型判斷泡妞上手難度
如何判斷胸罩是否合身
關於金融工作會議的幾個判斷(二):改革都是逼出來的
《增刪卜易》卦評例146/ 靜卦判斷三步曲

TAG:判斷 | 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