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編譯】星展銀行、安永聯合發布報告:中國金融科技的崛起——重新定義金融服務
文/星展銀行(DBS,Development Bank of Singapore)、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Ernst&Young);編譯/唐詩林、汪修宇、張兢
一、概要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儘管中國在傳統金融服務領域還存在差距,但是中國的金融科技市場卻已經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中國金融投資市場飆升至88億美元,佔據全球投資中最大份額。隨著金融投資額的持續增長,中國有望超越發達國家、提前進入數字金融市場。
(一)國內的優勢
由於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程度提高,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最發達的零售電子商務市場,佔全球數字零售銷售總額的47%——其原因在於封閉數字經濟中,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國內零售市場。如今,願意共享個人信息的中國消費者已經準備好迎接金融科技的來臨,這為金融科技公司和希望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傳統企業創造了機遇。
金融科技最初面向的客戶群體是銀行服務程度低或無銀行賬戶的小微企業(SME)和需求未得到滿足的個人客戶。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瞄準新興中產階級市場趨於成熟的財富管理、保險和私人銀行等服務需求。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中國的科技巨頭們(通常簡稱「BAT」,指的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積極構建全方位的服務平台,其目的是使其服務以金融和非金融的方式介入客戶的生活。這些巨頭還大量投資於新興技術以支持新興的金融服務,如區塊鏈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等。
國家社會信用體系(SCS)的建立能夠讓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潛力進一步釋放。國家社會信用體系預計將於2020年投入運營,屆時每位居民、每家企業都將獲得一個基於財務和社會活動的信用評分。在SCS正式建立之前,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組織建設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亦將加速推動社會信用評分體系的建成。
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發展對於中國的銀行而言是一個挑戰,因為這些公司存在著較慢的增長率和不斷增長的不良貸款率等多種問題。客戶從現金支付到移動支付,這一巨大的習慣轉變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挑戰,並減少了傳統銀行的潛在收入。2015年,中國商業銀行的凈增長率下降至2.4%,國有銀行凈增長率下降更加明顯。
中國金融服務業「脫媒」和「新常態」環境已基本成型,主要通過以下方式:
1、FinTech公司利用電子商務、信息、搜索、社交媒體和其他基於互聯網的服務產生的大數據來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提高運營效率。FinTech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獲取客戶及相關數據,以此分析其他的線上收入流,例如貸款,保險,投資和財富管理等。
2、由於互聯網業務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很多先進的公司正在通過數字和金融技術轉型做出應對,推出電子商務平台、電子支付工具,提供在線融資以及財富管理等服務。
3、傳統銀行也越來越多地尋求與新興FinTech公司合作,通過利用新技術和商業模式覆蓋傳統模式下無法服務的潛在客戶,這在缺乏用戶和商戶信息的情況下是無法實現的。與此同時,新頒布的法律規定開立賬戶需要通過現場驗證,這表明了純在線銀行需要與傳統銀行合作以利用其現有的基礎設施。
目前,在金融技術市場發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國內商家,包括領先的科技公司和積極尋求發展的銀行。幾乎所有的金融科技活動都由國內國有投資者和私人投資者資助,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技術市場時,將受到政府對運營、投資以及文化差異等各方面的管制。
然而,中國的市場太大、太有價值,並且有很多國際投資者忽略的未開發的潛力。對於那些仍然熱衷於進入但仍在等待政府放寬其對外國參與有阻礙的投資者來說,有兩個主要解決策略:
1、「開放」——為越來越多的在海外購物和投資的中國消費者開闢新的市場。
2、「引進」——提升中國公司在風險管理和銀行系統自動化等領域的能力。
(二)全球抱負
中國的科技巨頭擁有充裕的現金流和IT基礎設施,一直野心勃勃,不斷在全球範圍內拓展市場。它們正在觸及海外的新產品市場,以實現收入流的多元化和減少其國內依賴。除了在矽谷和其他發達市場進行投資外,「BAT」巨頭(及其分支機構)正在積極擴展市場,為中國出境遊客提供服務,同時在新興經濟體中的非洲和東南亞尋找新客戶。他們對新的在線到在線(O2O)收入流的前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然而,當離開國內市場,沒有保護性政策之後,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國際市場表現並不總是很好。理論上,金融科技公司的國際化應從以下方面入手:提供先進的交易處理能力的技術;開放全球清算網路;打破國際支付障礙;幫助中國有著技術優勢的投資者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然而,就像在中國國內一樣,海外的商業投資需要迎合國際市場及其消費者的特點與偏好。
中國公司不能僅僅沿用國內的商業模式,而應適應當地的文化、注重投資的安全性。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中國公司需要與海外公司合作投資。中國金融技術企業實現國際化的一個關鍵性挑戰就是試圖在國外模仿其國內的生態系統,這也正是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同樣也包括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可以合作或競爭的地方。
(三)中國金融科技的未來
因為擁有非常強大的國內市場,中國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主導全球金融科技行業。在國內,推動因素和拉動因素是促進中國建立領先的數字金融部門的催化劑。在推動因素方面,投資資金正在湧入,並且政府對創新的支持將進一步強化市場需求。在拉動因素方面,需求是由傳統環境下服務不足的小微企業提出、由新興技術所推動的,傳統銀行偏愛的客戶通常並不青睞於移動支付等新興技術。
在海外,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在全球合作推動技術創新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國外經營的中國公司,將其學到所得反哺於國內市場,進一步促進了該行業發展,這將保證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繼續領先於世界。
二、金融科技簡介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將科技應用於金融服務行業中,涵蓋從金融數據分析到金融軟體、數字化流程以及眾所周知的支付平台等一系列新興技術。中國正在成長為亞太乃至世界範圍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市場。
中國擁有容納顛覆性創新的業務模式的廣闊空間,這一點可以通過中國金融科技投資的指數型增長體現出來。數據顯示,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中國金融科技投資增長88億美元,相當於自2010年以來增長252%。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微信應用在2016年的六天的農曆新年期間,累積發送數字紅包的金額約320億元人民幣,這達到了PayPal2015年移動和桌面端的總的交易額49億的6倍有餘。與此同時,螞蟻金融的餘額寶在2016年中期為超過2.95億客戶管理96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基金之一。除此之外,中國最大的P2P平台,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在2016年6月30日的用戶超過2330萬,是去年同期數量的兩倍多。正是陸金所這樣的企業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2P貸款市場,中國P2P零售貸款佔為3%,而在美國,P2P貸款只有0.7%。中國還擁有幾個最大的共同基金,如餘額寶和騰訊的理財通。
2016年,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亞太地區的金融科技融資額在半年內達到近100億美元。這是2015年全年的金融科技融資總額的兩倍多,超過了北美(46億美元)和歐洲(18億美元)。亞太地區的投資的持續增長,主要由中國的投資增長所驅動,其中有10億美元投資資金是投資於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陸金所和京東金融。
2016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金融服務部門螞蟻金融進一步籌集45億美元,這是全球金融科技公司中最大的單筆私募股權融資,估值達600億美元,僅次於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雖然這樣的交易額可能屬於特例,但它展示了中國數字銀行服務的巨大潛力。
圖1:使用FinTech服務的銀行/金融服務客戶的百分比
因此,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的利潤正領先於亞太地區,如支付和保險等部門已經超過了轉折點(大眾市場廣泛接受的轉折點),非銀行金融機構在這兩年內佔據了市場份額的35%,甚至更高。首批金融科技行業的推動者包括:中國領先的數字保險公司平安(與阿里巴巴和騰訊合作)、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除此之外,目前中國擁有27家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中的8家——「獨角獸」企業即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
中國FinTech的七個主要的垂直市場為:
1、移動支付和電子錢包
由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構成的移動支付生態系統,其中支付寶(螞蟻金服)和財付通(騰訊公司)主導了整個市場。其他值得關注的參與者包括:銀聯,工商銀行電子錢包,京東支付和京東錢包(京東集團)和快錢(大連萬達集團)。
2、供應鏈和消費金融
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利用自身平台用戶的商業數據向銀行服務水平低或無銀行賬戶的個人和小型中型企業(SME)提供信貸服務。主要的參與者包括螞蟻金服和網商銀行(阿里巴巴),微眾銀行與微信(騰訊),京東金融(京東集團)和近期開始嘗試為個人客戶和供應商提供金融服務的國美電器。
3、互聯網(P2P)借貸平台
P2P平台為人們提供了向傳統信貸部門服務不足的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市場。該市場的領導者包括陸金所、宜人貸、招財吧(阿里巴巴)、點融網(Lending Club的聯合創始人)。
4、在線理財平台
與在線支付平台相關聯的在線理財平台操作便捷,而收益相比過去較低的存款利率更具競爭力。螞蟻金服的餘額寶、理財通(騰訊)和百發(百度)是主要的市場參與者。
5、在線保險
以電商和在線財富管理平台為渠道的電子保險。著名的品牌包括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ICC)、平安保險、眾安保險(平安保險參股)等。
6、個人理財管理
近期出現的基於移動端的理財解決方案,通過股票交易應用提供共同基金銷售服務。這些平台採用線下到線上的互動方式,其中在線經紀獲得客群數量佔新客戶的92%以上。主要參與者包括:螞蟻金融(阿里巴巴),理財通(騰訊),百發(百度),挖財,銅板街,指旺理財(宜信大數據)和京東金融(京東集團)。
7、在線經紀
為中國投資者提供的投資、社交和信息的整合門戶,通過網頁和移動應用提供主題投資指引服務。雪球財經,仙人掌網和一起牛網等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此類服務。
三、中國FinTech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的金融服務行業脫媒的時機已經成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字連接的飛速增長;智能手機的高度普及;傳統渠道無法滿足的金融需求;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巨擘主導的創新。與美國和歐洲不同,金融科技公司不是在中國金融部門監管的邊緣地帶,而是依靠技術創新重塑了金融前景的新興主角之一。
(一)未得到滿足的金融需求
2015年,中國的GDP已經幾乎等於其後10個國家的GDP總和——達到了10.9萬億美元。儘管最近的中國的市場波動,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仍超過大多數其他國家。中國經濟多年的持續增長擴大了中產階級群體的範圍,中產階級人數將從約1.5億增加到10億,預計到2030年中產階級將佔到中國人口的70%。
中國經濟和中產階層的指數性增長,以及新增的消費能力,為中國金融服務的相應增長鋪平了道路。 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已成為最大的受益人。 然而,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的銀行業似乎有些不發達。
圖2:2014年每10萬成年人擁有的銀行基礎設施
中國當前的個人貸款覆蓋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僅為20%。中國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仍然沒有銀行賬戶。事實上,許多中國人還未與銀行建立聯繫,國家信用局只能採集到不到20%的人口信息。
國有銀行在相當程度上缺乏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群。缺乏合格抵押品和信貸還款記錄的中小企業只能得到佔總額20-25%的銀行貸款。然而,它們貢獻了GDP的60%,城市就業的80%,並且貢獻了中國50%的財政和稅收收入。中小企業也受到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其財務狀況和信用評級評估的透明度有限 即使他們確實獲得了銀行貸款,根據固有的(或感知的)風險關注,利率也通常是大公司的兩倍。
隨著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逐漸成熟,並開始超越基本借款需求到交易銀行、現金管理、供應鏈融資或投資管理的需求,這種不平衡只會加劇。這些充滿活力,尚未滿足的貸款需求,加上傳統銀行缺乏客戶關注和創新,推動這些中小企業在其他地方尋求更好的經驗和更全面的金融解決方案。
圖3:使用非銀行金融服務而非傳統銀行的原因
對於個人客戶,中國不發達的消費銀行系統也沒有提供很好的服務。即使銀行繼續擴大覆蓋範圍,但並不是所有銀行都將是按照傳統的銀行關係來發展個人客戶的。傳統銀行是將同質的、無競爭力的、無創新的金融產品推給客戶,而不是根據客戶的需求來推出產品。
2016年,安永全球消費者銀行在中國對2000多人(和全球近5.6萬人)進行了採訪,以了解傳統銀行產品和服務的不斷變化對消費者認知和持續關注的相關性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調查發現,非銀行企業在中國的貸款市場很有優勢,尤其是在提供產品、數字功能和經驗、質量、創新以及信任水平等方面。
由於上述原因,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會越來越多地轉向非銀行,以尋求貸款或其他金融服務。
(二)無處不在的連接
中國或許將超越發達國家,更直接地進入數字金融市場。與美國和歐洲相比,儘管中國的實體銀行基礎設施可能要少得多,但它的數字基礎設施更加成熟,並且能夠使用智能手機進行移動銀行的客戶人群已經發展壯大。
2016年6月,中國有7.1億互聯網用戶(已超過美國和歐洲的總和),在線覆蓋率從2000年的人口的1.8%提高到2005年的8.5%再到2016年中期的51.7%(參見圖4)。以這一增長率,中國將在幾年內達到北美洲和歐洲的在線覆蓋率。北美洲的現有在線覆蓋率為89%,歐洲的在線覆蓋率為73.9%。
同時,智能手機正在成為互聯網的接入設備。截至2016年6月30日,由於中國「智能城市」和「無線城市」公共無線網路的發展,已經有656萬或92.5%的用戶通過連接設備上網。
儘管對移動金融活動的安全性擔憂還無法消除,但是到2015年年底,移動在線支付用戶仍達到3.58億人,年增長率達64.5%。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在線支付率為57.7%,超過1%的人是通過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或微信的支付服務進行金融交易的。在2016年,移動銀行的交易量持續快速增長,今年第二季度進行的移動支付交易達63億美元,支出人民幣29.3萬億元(約合4.4萬億美元)。
圖4: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和互聯網普及率
圖5:2014-2015年中國在線支付/移動支付用戶和使用率
(三)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
考慮到高水平的互聯網和移動設備普及率,因此,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和最發達的零售電子商務市場也許並不奇怪。在2016年,中國的電子商務銷售額預計將達到8.99億美元,這一數字是全球數字零售銷售額的47%,如圖6所示。
與此同時,中國採購的數字化比率預計將達到全球最高,佔全國零售總額的18.4%;而同一數字在美國約為8%、韓國約12%、英國約16%。到2020年,移動交易額將從所有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的55.5%上升到68%。隨著北京鼓勵居民使用移動技術購物,移動寬頻訂閱預計將在2020年達到90%,並且預計電子商務活動將從城市加速擴展到郊區。
圖6:2015-2020年中國與美國的全球零售電子商務銷售份額
儘管中國電子商務增長迅速,但由於信用卡普及率低,傳統銀行無法藉助數字支付迅速擴展業務。在許多發達國家,信用卡已經建立了忠誠度計劃,並擁有廣泛的商業接受度和集成化的IT系統後端;但是在中國,信用卡從未獲得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和推廣。事實上,根據人民銀行在2015年底的統計,中國信用卡的人均流通量僅為0.29張,低於2014年的0.34張,這一數字與新加坡人均流通量3.3張信用卡形成鮮明對比。銀行卡支出同樣有所下降,用戶在2016年第二季度用銀行卡支付同比下降3.3%。
在這樣一個長期以來以現金為主的國家,很多跡象顯示,消費者——特別是居住在一線城市的消費者——現在都選擇通過智能手機將現金轉移到數字錢包里。支付寶、微信和銀聯閃付等移動支付平台在快速普及(如下圖7所示),98.3%的受訪者在過去三個月中都使用過移動支付平台。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支付平台。在受訪的一線城市居民中,近80%偏愛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而偏愛信用卡的一線城市受訪者約60%,借記卡約30%,現金約79%。支付寶正在迅速蠶食傳統銀行的市場份額。
圖7:過去3個月中最常使用的付款方式
中國國內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快速普及也可部分歸因於其龐大的國內零售市場和封閉的數字經濟,這阻礙了大量的來自全球的互聯網競爭,同時也推動了類似企業(通常更先進)的發展,例如百度、微信、微博和優酷。
同時,主導國內網路市場的淘寶(阿里巴巴)、天貓和京東,使用其服務的消費者也在激增。中國發展不足的線下傳統零售業經過線上零售業的補充,形成了天然的優勢。這些電子商務企業的出現成為了金融科技企業興起的先導,甚至許多專註於支付和第三方匯款的金融科技機構是其子公司。
四、互聯網巨頭與金融科技的發展
(一)金融科技領域的互聯網巨頭
隨著數字技術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消費者已經習慣於使用電子商務和在線支付,支付服務提供商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阿里巴巴的支付寶(Alipay)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支付通道,佔據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一半(移動端支付份額為68.4%);騰訊的第三方支付財付通(Tenpay)目前佔據了10%的市場份額(移動端支付佔比20.6%)。
2013年7月,阿里巴巴基於其支付寶平台推出貨幣市場基金產品「餘額寶」,其運營方為阿里巴巴通過螞蟻金服控股的天弘資產管理公司。通過使用餘額寶,支付寶的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用戶可以方便地存放其多餘的現金,並獲得銀行無法提供的、極具誘惑力的利息收入。支付寶業務的自然延伸進一步推動其業務的指數型增長,繼餘額寶大獲成功後,螞蟻金服推出新型的在線銀行網商銀行(MYBank)。
類似的,騰訊旗下的微信經過不斷發展和演變,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社交媒介平台——現在,用戶可以通過微信方便地轉賬,也能夠支付如計程車、數字訂閱、外賣和餐館賬單等多種服務。2013年,微信開始逐步向支付平台轉型,並於2014年1月推出其個人在線投資理財基金。此後一年,騰訊推出了中國國內首個線上銀行——微眾銀行。
此外,移動支付的增長得益於二維碼的普及和O2O服務的快速發展。O2O商業模式中,雖然消費者通過線上獲取,但是商品和服務依然需要由線下的實體網點提供。在O2O領域,阿里巴巴已宣布計劃在3年內拓展全球範圍內100萬個線下合作商家,這將使200萬中國客戶在境外也可使用支付寶的支付服務。首批跨境支付合作商家於2015年推出,擁有支付寶賬戶的中國遊客可以在境外70,000個合作商家獲得無縫的消費和支付體驗。
為進一步擴張O2O業務,2015年阿里巴巴對中國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蘇寧集團進行戰略投資,而其競爭對手京東則同樣對超市連鎖企業——永輝超市進行了投資。
(二)互聯網巨頭推動金融科技創新
和美國、歐洲不同,歐美國家的金融科技主要由創業企業推動,或者某些情況下由金融服務商提供;而在中國,科技巨頭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資本來源。作為阿里巴巴支付平台的運營方,螞蟻金服在阿里巴巴於2014年上市時被剝離,但是依然在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雲的管理下。類似的,騰訊也持有並經營騰訊支付平台財付通,這使得微信的用戶能夠通過微信平台實現轉賬。此外,騰訊也是中國首個在線銀行微眾銀行的主要股東。
另一方面,手機設備製造商也是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和創新的主要來源,例如華為和小米。為數眾多的硬體和手機製造商正在介入金融科技領域,華為和小米正在與銀聯合作開展移動支付業務。這一趨勢的產生得益於監管環境對這一細分行業的支持態度——包括電子商務,遊戲、在線聊天和搜索引擎公司都在試圖介入金融服務領域。
圖8:二維碼是線上線下世界互動的關鍵
一種反向的互動模式——從線下到線上——在中國也同樣普及。和目前普遍的在線獲客不同,越來越多的中國零售商(包括線下的實體零售商和線上電商企業)開始採用在廣告牌、海報和傳單上印製二維碼的方式提供折扣或者產品信息。通過掃描二維碼,智能手機的使用者可以使用移動支付選項選擇立刻購買產品或服務,這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衝動消費。
在察覺到支付領域的這一趨勢後,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宣布了規範二維碼支付的計劃,並要求中國支付和清算協會起草二維碼和移動支付的相關標準。相對有利的監管態度將可能推動虛擬信用卡的發展,並進一步支持聚焦電子支付的金融科技企業。
五、金融科技崛起的社會基礎
(一)金融科技——準備就緒的一代
中國消費者早已準備好迎接金融科技的到來,這為已有的和新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創造了機遇。市場將主要集中於未被銀行覆蓋或被銀行覆蓋能力較差的人群,而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對於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和資產託管服務的需求也日益成熟。
在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中,對電子產品具有深刻理解的新一代消費者群體佔據相當大比例——例如佔據了消費群體的45%的年輕人和「千禧一代」。這些「數字原住民」對於新的科技持更開放的態度。他們不僅對金融風險擁有更高的容忍度,也具有相比老一輩更強的消費偏好。此外,他們也體現出了更強的個性化偏好,需要實時的、超連接的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這一群體正在推動在線零售市場的發展,並引領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66%的90後「千禧一代」通過移動設備購物,而通過手機移動端使用銀行業務則佔比54%。
此外,數字原住民們不會輕易被品牌因素、傳統習慣或傳統銀行的悠久歷史留下深刻的印象或受到影響。安永(EY)近期發布的銀行業關聯度指數(該指數由《全球個人銀行調查報告2016》首次提出)表明中國國內的傳統銀行與消費者的關聯正在不斷減弱。中國在該指數上的得分值僅為69.5%,在得分最低的國家中排名第三,相比之下世界範圍內的平均值為75.1%。
中國的消費者目前對消費體驗有了更高的期望。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遠離銀行,選擇在線平台提供的快速、便捷但利率更高的服務更好地滿足其財務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中國消費者開始通過金融科技平台——而非傳統銀行——獲得金融服務。
傳統銀行亦並未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客戶的信任是口碑的一個關鍵要素,因此同樣是其未來業務的關鍵預測因素。目前,客戶對銀行保持他們的財產安全的關注度已經有所降低,而更多地關注銀行對他們收取的費用是否公平,以及能否提供高質量、準確的建議並使得客戶的利益和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近年來,一系列公共關係災難事件,如金融產品和其他行業醜聞,已經破壞了消費者對銀行的信任——這種現象存在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地。
隨著對中國傳統銀行的信任程度的下降,以及實體銀行渠道重要性的降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非銀行金融機構視為管理其個人財務的備選方案。2015年初,CNNIC的統計數據顯示,54.5%的互聯網用戶信任在線內容,相比2007年的35.1%有了大幅提升。
諷刺的是,在中國,電子徵信的發展同樣源於國內社會規範中對數據隱私的擔憂降低。《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對他們的隱私數據價值的估計遠低於美國、英國和德國的消費者。中國受訪者為保護數字通信信息而支付的最大金額僅為每人4.48美元,相比之下,德國人願意花費184.20美元保護他們的健康記錄。即使將上述數據進行標準化,保護數據隱私權占人均GDP的比例在中國僅為0.03%(以2015年購買力平價為基準),相比之下德國為0.39%。
因此,中國消費者對在線分享個人信息持開放態度這一現象並不令人驚訝,他們會在智能手機中保存支付信息,並嘗試嘗試其他形式的非現金支付形式。這構成了電子商務和電子銀行大獲成功的基礎——這些業務伴隨著零售業和第三方支付而產生,且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逐漸涵蓋了P2P借貸、財富管理和共同基金份額銷售等金融服務。
圖9:中國消費者更願意信任擁有其私人信息的公司
(二)科技人才
持續發展的金融科技行業需要高度熟練、思維靈活的技術工作者。在中國,這樣的人才和金融創新中心包括:
北京——為數眾多的國外和本土科技跨國企業以北京為其中國總部所在地,例如微軟、IBM、思科、京東和百度。
深圳——鄰近金融中心香港,是本土科技巨頭如華為、中興和騰訊的總部所在地。
上海——國際性的金融中心,毗鄰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杭州。
金融科技企業亦通常聚集於部分世界頂尖的科技和工程學府周圍,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這些教育基地為科技產業創造了多樣化、持續性的人才庫。
圖10:科技巨頭集中於北京、深圳和上海-杭州
這些地區通過持續投資培育金融科技企業成長的有利環境。例如,深圳預計將在2016年投入6.8億美元吸引世界範圍內的專業人士和學者。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曾在美國頂級高校、並曾就職於類似谷歌(Google)和臉書(Facebook)等科技企業的中國人選擇回到中國。人才的回歸使得科技領域的寶貴知識和經驗流入中國,這對於未來的創新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六、科技金融的核心趨勢
(一)從競爭到合作
科技金融企業,如純粹的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和微眾銀行,採用改進的信貸流程和創新的評級系統等手段,將金融服務的範圍擴充至傳統銀行服務無法覆蓋的龐大人群。這導致零售客戶從現金支付轉向移動端這一支付方式的演變對傳統銀行造成了巨大挑戰。圖表11表明,過去一年中,僅銀行卡費收入即面臨大約1520億元(228億美元)的機會損失;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4020億元人民幣(600億美元)。
圖11:2015年銀行面臨的數字支付收費損失
更重要的是,現有支付方式的轉變令傳統銀行失去了客戶數據來源,而這對於傳統銀行發展其競爭優勢至關重要,包括產品定價和客戶定製化服務。支付方式的去中心化也同樣切斷了傳統銀行和企業用戶、零售客戶之間的關聯,而這將可能進一步波及傳統銀行的信貸、存款和投資等支柱業務。
在獲取用戶數據、通過用戶流量和支付介面擴大自身客戶基礎的爭奪中,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選擇承擔客戶通常需要支付給銀行的交易費用。但是,這一策略被證明具有高昂的代價。騰訊2015年第四季度季報顯示,「其他收入」項目費用支出增長153%至人民幣15億元(2.25億美元),而這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微信支付向各銀行支付的交易費用。正因為如此,自2016年2月,騰訊開始向用戶收取微信支付和銀行賬戶間的轉賬費用;而競爭對手支付寶,作為佔據移動端支付63%市場份額的中國最大在線支付服務提供商,亦宣佈於2016年10月開始收取新的費用以覆蓋不斷增加的支出,其收費政策為向超過20000元人民幣(3000美元)的轉賬收取0.1%的費用。金融科技企業之間為爭奪支付領域主導權進行如此激烈的較量,表明其關鍵是爭奪客戶資源並最終獲取數據,而這些用戶數據可被用來支持更大範圍的互聯網生態中其他業務的收入流(例如借貸、投資和財富管理)。
隨著自身的經營和發展面臨風險,國內更加先進的銀行開始以自身的金融科技轉型進行反擊。例如,中國工商銀行作為世界範圍內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已經開始通過在支付端發力獲取客戶數據。目前,工商銀行已經成功建立其電子商務平台——工銀e購商城,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之一。工商銀行依託其強大的實力,支持其電子商務、支付業務和外匯交易業務。雖然與支付寶4.5億的用戶數量相比,工商銀行依然差距明顯,其快速支付工具——工銀e支付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6000萬(截至2015年9月)。
中國工商銀行亦開發了一個基於互聯網的金融產品,提供支付、融資和財富管理服務,其最大的本地在線循環貸款向7萬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1.73萬億元人民幣(2510億美元)。 工商銀行電子商務業務的發展值得稱讚,其推出的支付和在線融資產品表明,傳統銀行依然需要捍衛其價值鏈的每一部分。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除了持續耕耘其自身的金融科技創新,商業銀行也正在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推動其數字化計劃。例如,作為在中國擁有40,000網點、覆蓋範圍最廣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在持續深化其與螞蟻金服和騰訊在互聯網金融及移動金融領域的合作。在初始階段,郵儲銀行通過與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合作,提升其賬戶開設的速度和便利程度。通過類似的合作,傳統銀行能夠覆蓋過去無法被銀行服務覆蓋的客戶,而這在缺乏用戶信息和商戶信息、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在線銀行功能支持缺位的前提下是無法做到的。
此外,純互聯網銀行能夠以相對較低的成本覆蓋無銀行賬戶的群體,這很好地符合中國政府提升金融包容性的政策取向——在中國,2.34億無銀行賬戶的成年人中71%居住在農村地區,其中54%聚集於最貧窮的40%的家庭。這解釋了中國國內的銀行(如郵儲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大舉進軍中國農村的巨大動力。
近期,對洗錢和欺詐的關注使得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新的法規,規定了如何開設銀行和支付賬戶。例如,自2016年4月起,需要通過個人身份驗證開立銀行存款帳戶(I類)。因此,缺乏線下網點的互聯網銀行需要與傳統銀行合作,從而利用其已有的基礎設施。因此,網商銀行與郵儲銀行的合作關係為互聯網銀行更廣泛的客戶存款基礎創造了額外的流動性來源。
在數次P2P信貸平台違約導致客戶投資損失的事件發生後,在線融資平台蒙受了巨大的聲譽損失。一個著名的案例是「e租寶」,該平台以提供兩位數的年回報率誘使投資者投入資金,並在短短18個月內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融資平台。e租寶從其90萬用戶獲得共計76億美元,隨後被發現是龐氏騙局,超過95%的借款人投資的是虛構項目。
P2P借貸平台開始越來越傾向於與銀行合作恢復並改善自身平台的信譽,委託傳統銀行進行各項資金交易並代理託管客戶資金。例如:
1、2014年,點融網和蘇州城商行合作設立P2P借貸平台,目標客戶為小型企業客戶;
2、總部位於上海的P2P借貸平台信而富(CRF)和中國建設銀行合作建立P2P平台,使投資者能夠通過銀行獲得P2P借貸服務;
3、2015年初,為了通過銀行管理和保障投資者的資金,P2P借貸平台積木盒子、人人貸、民生易貸和中國民生銀行之間進行了個人業務安排;
4、宜信和中國中信銀行進行了類似的業務安排。
(二)監管層關注程度提升
中國傳統的監管環境有利於非金融服務業在微型金融和共同基金等領域的發展。
自2015年以來,更嚴格的監管口徑已經逐漸變得清晰。在P2P領域,截至2015年底,中國在線融資平台中有近三分之一陷入財務困境;截至2016年4月,近1,600個P2P貸款人(佔比約40%)退出市場。鑒於P2P信貸行業日益嚴重的危機,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一系列法規以監督國內的P2P貸款和在線支付業務。
在現有規定的基礎上,新出台的規則施加了信用限額,並禁止P2P平台資金池化。此外,新規定要求平台承擔保本責任,並通過債務證券化降低貸款人的信用風險。一些影響巨大的醜聞,如「e租寶」以龐氏騙局偽裝成P2P平台的案件,也促使政府建立特別工作組專門取締詐騙性質的P2P借貸平台。由中央銀行和400名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公司組成的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以監管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並控制該行業的風險。
圖12:核心金融科技市場P2P監管的比較
即使如此,相比新加坡和英國等發達市場,中國的P2P監管任務相對而言沒有那麼繁雜,如圖12所示。例如,中國的P2P平台只需要向當地金融監管當局備案註冊,而不需要獲得許可或維持最低資本要求。雖然地方監管機構試圖跟上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步伐,但亦認識到應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建立和擴張提供相對寬鬆的環境。
1、規範中國的數據隱私權
出於對高度公開的數據安全漏洞的擔憂,中國立法機關正在落實更加實質性的數據保護法律框架。這一新框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的附加要求,包括對有效的保護措施、風險控制系統、KYC措施以及敏感信息的儲存等的規定。中國政府可能繼續在制定數據隱私保護的議程中發揮領導作用,因為這將日益成為金融服務市場的支柱——這對於金融科技行業的生存和蓬勃發展至關重要。
(三)是否應開放市場?
在過去,優惠的政策待遇使國內的金融科技企業得以在外國參與者進入該市場之前實現其規模的指數增長。例如,中國首個信用卡交易發行人銀聯曾是唯一獲准提供人民幣信用卡支付結算服務的銀行卡協會;在處理國內交易時,Visa和MasterCard等外國支付公司不得不通過銀聯提供服務。
根據WTO的裁決,中國開始於2016年6月允許外國支付處理商開展國內卡結算業務,國外支付處理商目前正處於申請相關業務牌照的階段。然而,在信用卡支付市場開放之前,中國人民銀行規定,上述公司開展業務須遵守其3.0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銀行卡支付結算時傳輸賬戶持有人相關數據的方法。該標準目前僅由銀聯使用,且與MasterCard和Visa的EMV標準不兼容。
結果是,由於長期遠離國際競爭,銀聯在中國佔據了約80%的借記卡結算份額。與一個已有的市場領導者競爭,銀聯不僅具有監管優勢,而且具有龐大的規模和基礎設施,與其競爭對於外國公司而言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有趣的是,銀聯面臨的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國際競爭對手,而是來自不斷向線下物理網點延伸的在線玩家——支付寶。對於企圖通過金融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企業,中國仍然保留了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所有許可權制,例如在騰訊旗下微眾銀行的融資交易中,在中國的銀行監管機構表達了對外資持股的擔憂後,外國投資者即被排除在外。這將可能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為科技巨頭通常被註冊為「增值電信企業」,這造成了針對外國投資的多種限制。
中國中央政府於2015年3月啟動了「互聯網+」計劃,以促進中國的移動設備、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雲計算行業的進一步增長,作為旨在刺激經濟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該計劃為新興行業制定了不同的發展目標和支持措施,包括幫助本土互聯網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加領先的地位,為重點項目提供財政資金和稅收減免,加大對地方政府和私人投資者的支持力度等。這一計劃旨在加快互聯網技術與線下行業的整合,包括傳統金融服務行業。為了實現2018年將新興行業轉變為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的目標,中國還建立了一個400億元人民幣(65億美元)的新興產業創新投資基金以促進數字化和智能技術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開放這些行業以利用外國的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術。
(四)更正規的資金
1、國家投資基金
雖然過去互聯網巨頭們通過自有資金支持這一行業的創新,對金融科技行業的興趣已經從私人金融機構擴展至國有企業。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全國各地運行超過750支政府引導基金。 2015年,除中國總理承諾為初創企業提供的65億美元的政府補貼、稅收減免和科技園區之外,政府引導基金還籌集了2310億美元資金用於支持初創企業。此外,中國的創業公司也享有政府的一系列福利,例如允許每年獲得一定程度的減稅優惠——與通常適用的25%稅率相比,符合高新科技企業(NHTE)標準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低於15%。
即使是已經由互聯網巨頭們提供資金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同樣能夠獲得來自政府下屬企業的資金。例如,阿里巴巴金融科技子公司螞蟻金服於2016年4月的B輪融資中募集了45億美元,吸引了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建銀信託、中國人壽、中國郵政集團和國開金融等國有控股公司的投資。
2、私募基金
2016年5月,中國首個金融科技天使基金和創業加速器FinPlus成立,該公司由Fugel集團提供支持。該天使基金計劃向每個初創企業提供100萬至500萬人民幣(15萬至75萬美元)種子投資,同時為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所並對接Fugel集團的客戶。其他私人投資方包括中國租賃服務提供商渤海租賃,2015年渤海租賃參與點融網2.07億美元的C輪融資。
中國初創企業投資領域的競爭漸趨激烈,大量的基金正在爭相投資少量創意具有財務可行性的企業。這使得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個月內,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擴大了252%,是世界其他金融科技中心的數倍。這樣大規模的投資主要來源於中國國內,因此對外國投資的監管限制並不是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
圖13: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金融科技行業融資增長率
但是,外國投資者正在冒險參與這一領域。由於缺乏在中國的實體布局,並且缺乏與初創企業的交流和合作機會,部分外國投資者已經嘗試在風險更高的A輪投資入股創業公司。部分境外資金來源於風險投資公司,例如矽谷紅杉資本公司(Sequoia Capital),該公司於2005年成立了中國分公司,並計劃在今年年初為旗下的兩支基金募集14.5億美元用於投資中國科技創業企業。
(五)參與價值鏈
中國最龐大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全方位的平台。例如,螞蟻金服試圖將其服務嵌入用戶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其多個產品的市場份額,進而提升用戶粘性併產生更完整的用戶數據。螞蟻金服正在構建一個超越金融服務的生態系統,這一生態系統包含了交通、餐飲、醫療服務等。目前,從獲客速度的角度而言這一嘗試已經獲得了初步成功,螞蟻生態中金融產品用戶數量達到1億所用的時間從保險產品的31個月減少到餘額寶的20個月,而芝麻信用僅用了11個月。
圖14:用戶參與螞蟻金服生態系統模式圖
與此同時,騰訊已經開始為企業測試新的商業開發工具,以便在微信中構建子應用程序,這將使得微信平台提供的服務更簡單易用。實際上,這些可以將微信應用升級為操作系統中的操作系統。微信可以成為一站式的應用程序,取代部分現有的應用程序並集成新的應用,通過自身平台提供創新的功能,而用戶無需退出微信使用其他移動應用程序。
來自金融和科技行業外的市場參與者藉助自身的行業經驗和客戶數據進一步增強中國的金融科技實力。零售和房地產行業的企業,如國美、蘇寧和萬達,正在冒險進入金融科技領域,利用強大的線下業務布局和深刻的行業理解產生的獨特優勢。例如,像國美和蘇寧這樣的零售巨頭十分熟悉零售供應鏈上下游的融資需求,這允許他們開發定製化的金融產品滿足其供應鏈參與者的需求。
六、超越技術:金融科技的突襲
(一)保險
中國保險業受到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嚴格監管,獲得保險許可證是一個複雜而具有挑戰性的過程。因此,金融公司在尋找進入市場的機會時,大部分已經選擇與現有的保險機構合作,而不是自身去撰寫保險合同。金融科技公司不僅受益於現有公司對如何規避監管約束的幫助,他們還同時挖掘並利用風險評估、定價分析和許多其他技術的訣竅。
同時,現有的中國保險公司正在提高自身的科技實力。在約130家傳統保險公司中,超過100家推出了在線銷售平台,2015年的數字化保費銷售額比2014年多出2000億元人民幣(約合300億美元),或計130%的年增長率,相當於總保費銷售額的9%。由於現有的保險公司已經加強了他們的互聯網技術,若金融科技公司不尋求與現有保險公司合作,將會越來越難以進入保險市場。儘管保險行業的現有保險公司不斷提升其科技實力,但該行業仍然接受金融科技的合作。大型保險公司為了挖掘客戶數據,設立了誘人的「戰爭基金」以發展金融科技,使現有保險公司能夠針對不同客戶的風險偏好,為其提供定製化且高性價比的保險解決方案。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中國眾安在線展示了金融科技與保險業合作的可能性,眾安在線是由阿里巴巴、騰訊以及中國平安保險(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於2013年合作成立的。2010年至2016年5月期間,中國保險科技(insurance-tech)初創公司(不包括眾安在線)籌集了2.05億美元,但這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在線——在同時期內收取的保費高達9.53億美元,是其他初創公司保費總額的4.5倍。其他公司看到賺錢的機會,也隨之而來進入保險科技市場,包括:百度與安聯保險、高瓴資本聯合發起設立的合資互聯網公司——百安保險;CPPIC使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提升電動汽車保險領域的風險評估水平。
除了合作,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選擇了直接收購的方式——螞蟻金服收購國泰保險60%股權,國泰保險是台灣國泰金融控股在大陸的分支機構。這項投資將幫助阿里巴巴擴大其在線保險銷售平台樂業保上提供的產品範圍,同時針對在淘寶上運營的中小企業的保險需求提供相應的保險產品。
(二)財富管理
財富管理是中國的新興金融板塊,理財產品(WMP)以56%的年增長率增至人民幣23.5萬億元(約合3.5萬億美元),這一金額約為2015年全年國內GDP的35%。短短三年從僅僅7.1萬億人民幣(約合1.1萬億美元)增長至23.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3.5萬億美元),這樣的增長奇蹟,與餘額寶、財付通等主流互聯網支付平台的迅速發展相關。截至2016年年中,餘額寶擁有超過2.95億客戶,成為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互聯網支付平台之一。餘額寶推出一元起投的大眾消費基金,與傳統理財動輒50000元人民幣的投資門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們同時見證了P2P借貸平台向財富管理服務提供商進行轉型的過程,例如中國的互聯網借貸平台人人貸和宜信。這些公司正在跟隨諸如SoFi等美國同業公司轉型腳步從互聯網借貸平台這一信息中介擴展到全方位服務的財富管理公司。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過獲取關於客戶信用價值和購買趨勢的大量社會和分析數據,他們有機會建立先進的金融平台以滿足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提出的更高的期望。
2016年8月的反詐騙監管可能引起互聯網借貸平台行業的洗牌,導致大量的互聯網借貸平台被整合。然而,更大、更成熟的互聯網借貸平台將在這個過程中倖存並主導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借貸市場。
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更加豐富的投資工具的需求,財富管理公司正在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以吸引年輕的新富人群。例如,老虎證券(擁有來自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的支持)和富途證券(部分由騰訊資助)都分別有移動端的股票投資應用程序——老虎證券和富途牛牛。同時,財富管理公司在2016年年中推出了一個更加具有創造力的科技金融工具,這個工具在雲端後台提供複雜的、自動化的在線平台,為消費者提供簡潔的投資諮詢服務。互聯網融資平台開發出的這一工具被稱為智能投顧:基於科技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其中包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以消除或減少實際中的面對面交互的限制。這項科技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時,不僅能夠確保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在線投融資諮詢服務,還具有潛力提供符合「普惠金融」所要求的低門檻金融服務。
中國智能投顧市場中的先行者名單中就包括宜信。宜信,作為中國最大的借貸平台和財富管理機構,推出了其智能投顧產品——投米RA。投米RA通過交易演算法以匹配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以確定該投資者的最優投資組合,為中國廣大散戶提供了接觸國際理財產品的高性價比選擇。智能投顧市場中,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公司是PINTEC品鈦。品鈦打造了一個智能投顧平台——璇璣,該平台通過全自動智能平衡全球的投資組合為中國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投資建議。不僅如此,璇璣還為持牌的機構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自動化的一整套數字化資產配置技術解決方案。在這一市場,還有眾多提供類似的智能投顧服務的競爭公司,如百度股市通、平安一賬通、小米財富、藍海智投等。
簡言之,智能投顧或許能夠引導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的未來。為了從這個市場中突圍,機構應當在全球範圍需求優質、高效的合作。一方面,智能投顧機構需要在諸如資產增值和投資組合優化配置領域保持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另一方面,他們還需要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領域維持一定的技術領先。
(三)區塊鏈
在中國大陸,對區塊鏈的倡議在很大程度上與學術界和研究機構有關。作為區塊鏈勘探的領導者之一的國際銀行已經表示不願意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儘管國際銀行不看好中國大陸的區塊鏈產業,但該產業的收益率卻一直在上升——部分原因是2016年9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全球區塊鏈峰會。為了規劃如何推進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政府與產業工作組。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整個金融科技市場中,對區塊鏈技術的投資將在2016年底達到10億美元。如果預測準確,那麼對區塊鏈技術的投資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過去幾年,由風險投資支持的對區塊鏈和比特幣公司的投資從2011年很少的的300萬美元增至2015年的4.74億美元。中國市場在2016年中期同樣出現了類似的一系列發展,形成了以下聯盟: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為啥男孩不男孩? 「男孩危機」調查報告引熱議——中新網
※案件終結報告
※報告文學
※蝸牛故事 · 日本美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養老產業調研報告(上集)
※霍邱縣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常委報告
TAG:銀行 | 中國 | 金融 | 科技 | 金融科技 | 編譯 | 金融服務 | 安永 | 服務 | 報告 | 定義 | 中國金融 | 崛起 | 融科 | 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