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糊糊的日常:今天你讀書了嗎?
古人云:「不讀聖賢書,難有聖賢德。」讀書可以養德。書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我們在安排閱讀的時候呢,可以從喜歡入手。但其實林曦(林糊糊)老師認為我們會喜歡一個東西,往往是因為對它的了解夠多,背景知識夠多,所以如果一本書你看了兩頁,覺得不感興趣,客觀的講也許不是這本書有趣或者無趣,而是你對這個領域的知識儲備可能少了。因此最開始當然可以由喜歡入手,喜歡就會帶來好奇,好奇就會帶來問題。
因此,暄桐教室的林曦(林糊糊)老師告訴大家只要本著解決問題的這個角度去看書,其實就會慢慢引領你從一個問題走到另一個問題,走到那些可能你之前不太喜歡,但是又產生了好奇的領域,這樣才能拓展我們讀書或者認知的範疇,不然永遠就只是對自己喜歡的那點東西感興趣。所以林曦(林糊糊)老師建議大家喜歡的書要看,好奇的書要看,不喜歡的書也要看,什麼樣的書都嘗試著看一看。
如果是針對一個領域的問題,林曦(林糊糊)老師提出可以先從名家著作讀起,然後就這個問題進行一圈地毯式的閱讀。比如以前林曦(林糊糊)老師非常喜歡中醫,對中醫感興趣就一定會讀《傷寒論》,就可以先由一個名家注的《傷寒論》看起,自己會產生一些問題,然後基本上就可以開始讀一圈關於這個問題的書。其實腦子就跟刀一樣,越磨越快,看書也是這樣,越不看就越看不懂,多看一些,慢慢慢慢看書的速度會快起來。快起來之後,比如說能快速地看完一個領域裡的十本書,古今中外都來十本書,就會抓到一些在這個領域裡大家反覆談的問題,這往往就是這個學科的一些關鍵點和樞紐,你再針對這些問題,看能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如果你能得出自己的答案,以及能夠簡單地把一個問題說清楚的話,往往就已經有所得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讀書真的不是簡單的讀得多就好的,當然讀得多是一個基本的量,但最終還是要獲得答案,也就是說如果讀書僅僅變成了一種知識的攫取或者一種概念上數量的增加的話,它助長的反而會是某種傲慢。因此,就如同林曦(林糊糊)老師談到的那樣,真正會讀書的人常常是把書越讀越簡單,能把一個複雜的問題用簡單的話,三兩句得出某些結論性的東西,能夠說出比較肯定的答案了,其實就是學明白了。記得三毛也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說一個人生命延續的三種方式:旅行、讀書和運動。所以,有那句話:「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旅行和讀書都是我們認知客觀世界的方法,所以對於客觀世界的探索、認知我們一直在路上,況且讀書這件「小」事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要把讀書培養成習慣;同樣讀書這件「大」事兒也是影響我們一生的,所以要把讀書當作一等一的事情來做。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