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提醒消費者預付式消費需謹慎,充值要有度

  吃飯、購物、美容、理髮、健身……不管去哪兒消費,辦張會員卡充值後再消費已成為常態。預付式消費省去了交納現金的麻煩,又能享受到優惠折扣,但也時常帶來消費糾紛,如辦卡後商家突然關門跑路,會員卡節假日不能使用,還得自己掏現金,不兌現承諾……對此,市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選擇預付式消費時需謹慎,並注意有度充值。

消費投訴:健身卡未激活使用期限縮水

  談起此前辦健身卡預付式消費經歷,市民楊女士是一肚子苦水。去年5月,她在市區某健身房辦理一張使用期為1年的會員卡。7月,該健身房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健身房將搬移至新址,並由他人接收原健身房的會員。11月,新的健身房開業後,由於種種原因,她一直沒去鍛煉。直至今年3月,楊女士才到健身房了解原會員卡的使用情況,工作人員卻告知原來健身房的舊會員需在去年12月1日前到新址前台激活會員卡,且會員卡的使用期限為2018年2月,現激活的會員卡與去年12月1日前激活的會員卡使用期限一致。

  「當時聽了挺生氣的,因為新健身房的工作人員並沒有提前告知舊會員需在指定的時間內激活會員卡。」楊女士認為,新健身房的工作人員存在過錯,要求該健身房延長其會員卡使用期限3個月。但是交涉了多次,卻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

記者走訪:預付式消費「霸道」消費者常常被忽悠

  生活中,類似楊女士這樣的消費體驗並不少見。

  去年12月,市區梁先生第一次來到北環路一家美髮店理髮,由於店長手藝好,他當場充值300元。充值後,梁先生並沒有拿到充值卡,美髮店員工告知他的個人信息已錄入,消費時直接報手機號碼即可。當梁先生第二次來到該店理髮時,被告知當月生日的顧客可免費享受一次價值388元電發,但充值卡內必須要有388元。為了享受優惠,梁先生又充值了100元。今年1月15日,梁先生與妻子來到該美髮店,卻發現店門緊閉,撥打美髮店工作人員的電話,卻被告知美髮店已停止營業。店鋪關門了,而梁先生充值卡里的400元尚未使用。「真是太令人氣憤了,店鋪在關門停業前理應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合理消費卡內餘額,或者將餘額退還消費者,但是此前該店從未透露過任何消息。」梁先生說。

  充值1000元打9折,2000元打8折……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各種眼花繚亂的預付費卡消費廣告對於消費者來說,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但是,商家通常對會員卡設置一定的門檻並劃分等級,把消費者的違約行為在條款中清晰標註,卻對自己的違約行為避而不談,或以「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為名而一筆帶過。市民在消費過程中遇到商家悄悄改變服務內容、提高使用門檻、在開業初期或收到預付款後便捲款跑路等情況,很多人選擇自認倒霉。

部門提醒:預付式消費有風險消費者選擇需謹慎

  消費者的權益該如何保障?廣東言必行律師事務所林良達律師表示,消費者在選擇某一類服務項目後,與商家簽訂合同或口頭約定,進行預付費行為,其實與商家的合同關係就已經成立,若因商家的原因導致無法給予服務,就是構成了違約行為,商家理應承擔法律責任。消費者可帶上相關證據,向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林良達說,若商家已經「卷鋪走路」,消費者可以向公安部門報案,但是,在執法取證有一定難度。因為商家把預付款捲走的行為不一定構成犯罪,若商家只是因為對市場風險預判力不足,資不抵債而倒閉,不足以證明商家涉嫌犯罪。但若商家提款走人,騙取消費者信任,這種情況就可能涉嫌犯罪。「但是商家已經消失,要考證這個問題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林良達表示,就目前情況而言,需要更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來約束預付費式消費行為。

  據了解,當前,在預付式消費領域雖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保障消費者權益,但相應的監管體系存在滯後性,導致經營者忽視或故意降低服務質量、違約的情況時有發生。

  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此類預付款式商品或服務時需謹慎理性,按自己的實際需求辦卡,別讓預付卡成了「吞錢卡」。在辦理預付卡前,要查驗商家是否具備經營資格,盡量選擇那些規模較大、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度高的商家。市民在第一次辦卡時,可以選擇預付的最小金額,避免一次性投入過高,承擔風險過大,而且不要輕信商家的口頭承諾,最好籤訂書面合同。辦理預付卡後,一定要向商家索要正式票據並妥善保管,以便日後維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段子:你的智商為負,請立即充值

TAG:消費 | 消費者 | 工商局 | 提醒 | 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