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釋道和基督教的比較
08-09
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的文化。我曾經試圖從儒釋道中尋找生命的真諦,直到來美國後接觸並皈依了基督教。所以想把自己的一些經歷寫出來,希望對尋找信仰的朋友有所幫助,其中錯誤之處忘大家包涵。 關於儒家,我讀過朱熹的《四書集注》,對孔子和孟子的話語有些了解。孔孟之道對我們修身齊家非常好,所以中國古代社會達到了非常高的道德文明和精神文明。孔子對「天」有種敬畏,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知我者,其天乎?」。但是對於形而上的一些問題孔子沒有談論,《論語》中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論死亡,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論鬼神,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儒家思想不能徹底解決我對天命、鬼神、死亡這些問題的疑惑。於是我開始從道家尋找。我讀過《莊子》的一些章節和《老子》,老子和莊子都覺得有一個「道」,但是他們沒有指出「道」究竟是什麼,如老子所說「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還是無法解答我的疑惑。 我又開始學習佛學。我讀過《金剛經》和《六祖壇經》,覺得義理很深奧。本科時,我堅持練了兩年靜坐,並且學了兩年的太極拳。這樣我的內心比較清靜,自己也比較喜歡這種安靜的感覺。當一個朋友向我介紹佛法時,我聽了有種很興奮的感覺,因為佛法似乎對生老病死、整個宇宙都有個很圓融的解釋,也可以解決儒道思想中無法回答的問題。在學佛的路上,有兩個人對我影響比較大。第一個是南懷瑾先生,我偶然中讀過他的《靜坐修身與長身不老》,他說長生不老是可以實現的。後來我又陸續讀過他的《論語別裁》、《老子他說》等,當時對他十分欽佩,因為他博聞強識,似乎對中國儒釋道無所不知,於是他成為了我人生路上的老師。第二個是凈空法師,先是一個朋友介紹我看他的書,後來我自己在網上看他講經的視頻。他講《華嚴經》有近兩千多集,每集一個小時,我沒有那麼多時間,就只看了一些短的《學佛問答》等。於是,我成為了一個初級的佛教徒,每天沒事就念「阿彌陀佛」。但是佛教里有幾點無法讓我信服,一是它講世界是不斷的緣起緣滅,而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單向性的,即有一個起點和終點;二是關於下一個佛—彌勒佛成佛的時間是在56億年之後,我想到兩次世界大戰和核武器,就知道56億年後地球都不知道毀滅多少次了;三是佛經浩如煙海,《大藏經》有幾萬卷書,不知道要學到何年何月。 來美國後我信基督教的過程,在以前的日誌中反覆的寫過了。這裡我從基督徒的角度,把基督教和儒釋道作簡單比較。先比較這些大哲人的身世,孔子、老子和釋迦摩尼都是壽終正寢,而耶穌只活了33歲,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臨死前眾叛親離,飽嘗人生苦痛。再說他們的自我認識,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都從來沒有說自己是神,只是認識「道」,而耶穌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臨死之前審判他時,他說「我若說不是神的兒子,便是說謊了」。下面舉兩個例子,先比較耶穌和孔子、孟子。耶穌將先知書和律法歸結為兩點:愛上帝和愛人如己。福音書里記載不管是瞎子跛子和患大麻風病,還是罪犯、稅吏、小孩子,耶穌都會接待他們,而且憐憫他們,他身上充滿了慈愛。相比之下,《論語》中記載了孔子批評宰予白天睡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以及「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種人身攻擊的話。同樣的《孟子》中記載孟子的話「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我想從精神品格上,耶穌是更加有愛心的。再比較耶穌和釋迦摩尼,這裡引用林語堂先生講過的一段話。有一個家裡死了人的去跟釋迦牟尼哭訴,佛說「你去你們村裡挨家挨戶看,看哪家沒有死人的,回來告訴我」結果那人回來說每家都有人死,佛說「人生就是生老病死」。類似的,《約翰福音》上記載了拉撒路的故事,耶穌到拉撒路家時,他已經死了三天,耶穌讓他從墳墓中復活了,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耶穌不光有智慧和憐憫的心,而且有能力。 下面我從屬靈的角度來比較。我們一個老師告訴我,除了物質世界外,還有一個靈界。我覺得靈界有兩大力量,一個是上帝;另一個是 「犯了罪的天使」,它們的最高首領就是「魔鬼撒旦」,它們因為犯罪,想要反叛神,就被神趕逐,離開天上神的居所,墮落到地球上來。人從物質世界無法找到生死、鬼神這些問題的答案,所以必須要與靈界接觸。靜坐、太極拳、瑜伽、禱告就是其中的方式。基督徒禱告時,可以跟上帝溝通;可惜的是,靜坐、太極拳、瑜伽裡面可以溝通的靈是來自於撒旦。 任何宗教都必須敬拜的儀式,基督教中我們敬拜上帝,因為上帝是應當讚美的;其他宗教拜的都是撒旦,因為撒旦驕傲自大,覺得自己比上帝還大,自然喜歡人臣服於他。我們可以看到聖經上,撒旦甚至想讓主耶穌來拜他,指著世上萬國的榮華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給你。」 為什麼人的敬拜這麼重要呢?上帝造人,給了人自由的意志。人犯了罪後,上帝的救贖計劃中,神預備了其他一切,人唯一需要做的是信,就是把自己的自由意志交給上帝。保羅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撒旦是無法控制我們的,除非我們自己主動去拜他,臣服於他。因為《約翰一書》中說「你 們 是 屬 神 的 , 並 且 勝 了 他 們 。 因 為 那 在 你 們 里 面 的 , 比 那 在 世 界 上 的 更 大」。上帝向摩西頒布的十誡中第一條是「不可拜耶和華以外的上帝」,所以敬拜上帝以外的其他神或者偶像,都會遭到上帝的詛咒。 中國儒家思想不研究這些靈界的問題,但是佛教和道教有拜其他偶像。我以前練過靜坐,可以用親身經歷來描述。靜坐時要心無雜念,爭取「入定」,口裡要念佛號,心裡觀想佛像。現在反思起來,當人心無雜念時,邪靈才能夠乘虛而入,而念佛和念各種咒語,都是與靈界溝通的方式。修鍊時間越長,邪靈對人的控制越強,這時人就會有些所謂的神通,其實是邪靈給的能力。有法師說靜坐時會看到佛或者魔鬼,我現在想,其實背後都是邪靈在變換花樣迷惑人。一些人靜坐時會看到阿彌陀佛過來接他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在想那都是邪靈欺騙人的伎倆。 說到這,我再對佛教作一些批判。我承認佛法裡面有很多智慧和積極因素,但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流傳下來的宗教和哲學思想都有其正確的地方。最迷惑人的不是那些假的東西,而是那些摻雜一些真相的謊言。不光佛教,其他所有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我覺得本質上都是讓人遠離上帝、遠離真理的。我以前想看自己買的《法華經》,結果根本看不懂,我想這些佛經當今世界沒有多少人看得懂。《金剛經》說「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說了半天,到底說的啥?幾萬卷的佛經,我想我們一輩子都看不完。另外,佛教里多神崇拜,「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阿彌陀佛」等等,拜來拜去不知道到底拜的誰?學佛只會讓我們越學越迷惑,很多學佛的人,最後都不知道信的是什麼。如耶穌所說「你們所拜的, 你們不知道。 我們所拜的, 我們知道。」 一些法師說念一句佛號有多少多少功德,還可以把功德迴向給親人,我在想:哪裡是把功德迴向給親人,而是把邪靈的權勢轉移到親人身上。 下面我再批判一下我之前學佛的敬佩的兩位法師。南懷瑾先生自詡「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儒釋道的書都寫過,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都是他推崇的,我在想,一個人要信就信一家,這樣不是腳踏三隻船嗎?我聽說的關於治學原則是「博必不通」,可以看到南先生在書中經常信口開河,語不驚人死不休,錯誤百出。比如《論語別裁》中關於「竊比我於老彭」,他解釋「老彭」為老子、彭祖,一點學術的嚴謹精神都沒有。另外他還說「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但是放眼世界望去,哪個國家不講孝道?本來就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倫理,有什麼好小題大作的?聖經上也說了「當孝敬父母」。還有就是說,長生不老是可以修成的,他都沒有實證過,怎麼能隨便下此結論?南先生剛去世,希望這裡寫的不是對死者不敬。對於凈空法師,他經常提倡的是學習《弟子規》,我在想,你學佛法的,怎麼又在講儒家經典?難道儒家和小乘佛法可以等同起來嗎?還有我看過凈空法師關於2012世界末日的講話,最後12.21安全度過,他說的謊言不攻自破。 接下來我說說為什麼基督教說的上帝才是真神。首先,聖經上記載上帝行了許多神跡,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上帝把紅海的水分開讓以色列人過,後來埃及的追兵想過去時,水合在一起,把埃及軍兵都淹死了。耶穌用五個餅、兩條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跡也同樣如此。這樣的大神跡不是邪靈能夠做出來的。其次,就是個人心靈的感受,耶穌說「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一個傳道人告訴我為什麼信耶穌時,說 「因為每次在教堂里唱敬拜詩歌、讀聖經時,眼裡總是會有流不盡的眼淚」。耶穌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世人比作羊,說「我的羊認識我的聲音」。所以很多基督徒在信主後,很直覺性地認為這就是真理,彷彿如夢初醒,如大衛在《詩篇23》所說「他使我的靈魂蘇醒」。我們的心是很神奇的,可以介於物質世界和靈界之間,可以很敏銳地察覺到一些東西,不光是認識上帝的話語,還可以感覺到靈界的其他存在,比如很多人在黑暗的地方會怕鬼,假如沒有鬼,人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地害怕?相比之下,當我們用理性是很難證明上帝存在或不存在的。因為當我們試圖用理性去完全理解上帝時,就帶著我們的自大,受造物怎能理解創造者?就像一台計算機怎能去理解人的行為。 中國人的信仰夾雜著儒釋道三種,可以說是沒有宗教信仰,如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這裡想到一個中國基督徒說的話「中國人拜各種假神拜了幾千年,一直沒有拜到真神」。祈禱福音能早日傳遍中華大地,祈禱大家都能認識那位上帝! 中國人的信仰夾雜著儒釋道三種,可以說是沒有宗教信仰, 回復作者:崑崙寓者時間:2014-01-16 01:03:55 第四部分-----字字珠璣---最精華部分 但是,對我們獨一無二的儒學, 我認為儒學首先要做的不是宣傳,而是自我批判和發展。而且儒學現在的發展路子是 錯誤的! 本文第二個觀點是認為『國學』首先需要批判,發展---剔除過分的『存天理,滅人慾』的部分,使其維護合理的『人慾』。而且需要簡單明了。複雜只能給人的行為和思想更多束縛。 讓我們把儒學拉出來曬一曬。看看儒學的起源。 其實,游牧民族,農耕民族,沿海的商業民族各有各的信仰,如果沒有農耕社會就不會有儒學的產生。當然現在在新的商業社會形勢下,儒學必須要再適應。 在游牧社會裡,他們的宗教有非常適應他們的特點。比如說,兄長死了,他的妻子將嫁與他的弟弟。在游牧民族中,財富和生活資料就是牛馬,這些東西是可以被輕易帶走的。假如哥哥的妻子帶上兒女和牛馬嫁人,在遼闊的大草原上,東到韓國,西到莫斯科,你去哪裡找他們。新的男主人是否把哥哥的兒女遺棄,誰又能知道?所以,兄終弟及保證了家族的健康生存和財產的不被分化。所以,自遠古以來直到清初,孝庄太后嫁多爾袞,游牧民族這一特點是被他們的宗教道德所允許。 而在農耕社會裡,生活資料主要就是農田,當哥哥死後,農田沒有長腿,不能走,親族們看住這個寡婦不再嫁,他兒女的田地就會完整的保留下來,兒子長大後直接繼承這份田地。所以農耕民族保證了家族財富,不流失,保證了家族弱者的利益。 在沿海商業社會,人們忙忙碌碌,遊走於各地尋找財富,但大多數人最終是碌碌無為,他們沒有給兒女留下什麼財富。當他們死後,他們大多剩下一個簡陋的小木屋,和一葉小舟。經不起風雨的小木屋根本算不得是財富,而這一葉小舟,只要去山上砍一棵大樹,就是一艘小船。所以商業社會裡,父親沒有給兒女留下什麼,而且流動性很大,他對兒子的關懷也不夠。所以在基督的教育里,父子觀念非常淡薄,像在路德金的新教教義里,宣揚放棄父母,放棄兒女,放棄妻子,只相信上帝即可。人可以大膽的去辦任何事,只要最終真誠懺悔了,上帝還會原諒你。——順便說一下,他最後把放棄妻子這句話刪除了,因為他自己想結婚。 在西方人們吃飯前,先要感謝上帝賜予食物,因為在商業社會中食物和工作的來源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這也是我們的農民認為『沒有田,心中就沒有底』的原意)。而在我國廣大農村,直到現在經常是第一碗飯先給祖宗牌位吃。因為古時大多中國人的食物來源很確定,就是上一代留下的良田裡長出來的。 所以基督教一進入中國,就要求人們不要祭祖,單就這一點,在中國的農耕文化中就行不通。在農耕文化中,不管是父親還是兒子,或是爺爺,他們共同的生活資料就是那幾畝薄田。父親用他那幾畝薄田養育兒女,兒子也靠那幾畝薄田為父母盡孝。父子親族因為共同的生活資料被這幾畝薄田捆綁在一起,家庭成為農耕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團結和倫理觀念就必須有條不紊。所以,在農耕民族幾乎都對孝很重視,在中國近兩千年的儒學統治當中,在任何一個時期,都可以找到一點點反孔孟的言論。但是,「孝」成為封建宗教禮儀,反「孝」的言論幾乎很難找到。 儒學的發展史以「孝」為根基的。從「孝」引申出仁愛、正義,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把儒學比作一棵榕樹,孝是根,仁愛、正義是樹榦,而人們從遠處看到的樹的輪廓是「禮」(三綱五常等)。 在文明達到現今的高度,「孝」這個根太狹隘,完全可以以社會責任做根,這個根部才牢固,厚重。 因為一個人從出生即受到父母和社會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父母對兒女的關懷自不必說,整個社會對他們的愛護也是隨處可見。九年義務教育,棄嬰法(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年老人的退休金是從哪裡來的,它是從現在正在工作的人們,創造的財富中提取的。退休老人年輕時交的養老金,也是讓上一代老人用了。 所以每個幼兒和老年人都受到整個社會的極大的關愛。 即使正在創造財富的中青年社會建設大軍,也將在老年受到關愛,當下他們更多是付出著。 所以,每個青少年就應該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以將來的付出,回報養育他的社會。而且將來他也是一個被回報者。 所以現在的儒學應以責任心為根,以仁愛、正義為干,以人的權益為輪廓。 因為不管是以人為本,還是國家任務為「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其實旨就是保障人的正當權益。 而在這棵儒學的大樹,結出的果實就是人的修身,成家,立業。 而任何想把儒學充實的想法都是錯的。我們的儒學不應該再像一棵枝繁葉茂到甚至看不清主幹的大榕樹。而應像椰子樹,一眼就能看到主幹和果實。越簡單,對人們的束縛越少。 為什麼基督教在西方能昌盛至今?這裡又回到游牧、農耕、商業社會理論上來。他不是更適用於資本主義社會,而是更適合商業社會。在西方的封建社會他的社會地位更重。 那他適合商業社會的原理是什麼?就是他對人的行為、思想束縛最少。 基督教看起來就像一棵椰子樹,其以上帝造物為根,以原罪為主幹,輪廓就是十戒。戒殺人、戒槍、戒放火、戒偷等等。他對人們行為和思想束縛最少。 而我們的儒學發展到清代,食不言,寢不語,不吃辛辣。基本上,人從起床到睡著前,不管是行為還是思想都被束縛,太壓抑。只有共性,沒有個性。 所以儒學不能再像無邊無際的大榕樹,而應該像椰子樹,堅固的根,高高清晰的樹榦,寥寥無幾的束縛(枝葉),碩大燦爛的果實(修身、齊家、立業,是否應把「齊家」也刪除呢?)。 再說一句基督教,在當今文明之下天賜之權是最大的缺點。因為後面還有評論,所以這裡不再多說,只引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最著名的啟蒙者托馬斯·潘恩的一句話,「現在再說,人是上帝創造的,是對人智慧和常識的一個侮辱」。 所 以,我說儒學首先要做的不是宣揚,而是批判和發展。 首先,儒學要有危機感,其枝葉(三綱五常等等)一直是伴生於農耕社會。在農耕社會即將完成其歷史生命的時刻,儒學遇到其從未有過的生存危機,再不發出新枝,也有伴它西去的可能。儒家的困境,既不符合當代,不貼切時代,自身沒有發展。 和諧為體,中庸為用是現在新儒學的主流。從清朝純正的農耕模式提取出來。儒學如果這樣發展,將被扔進歷史的犄角旮旯。 儒學的發展方嚮應是向先進,甚至是鬥爭方向的,要解決當代人類社會最尖銳的社會 矛盾,有的理論甚至應該是被執政者一時所不接受的。如儒學的第一個發展時期,儒家提出仁 、義、禮。這個義一開始就不被統治階級所接收。 看到這個「禮」,更是讓統治者如芒在背,恨之入骨。在 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的最主要矛盾是侵略於反侵略。統治階級自己的自律暫時屬於次要矛盾 ,你讓國王貴族們去守禮,他們就會把你轟出來。 而到了漢朝,國家形成了大統一,出現了七王之亂,從漢武帝的爺爺到他爸爸, 一直到漢武帝初期,王國受到最大的威脅一直來自於統治階級內部,統治階級內部的自律,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最主要矛盾。統治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和富貴,也 必須接受這個他們最痛恨的「禮」字。 其次,我們應當樂觀。任何一次道德的升華和意識形態的提高都在社會安定,昌盛時。漢朝唐朝,宋朝,明清。 今天,當人們感嘆世間風氣不好時,並非人心不古,道德不再。而是社會安定,繁榮,其他跟嚴重的社會矛盾遠離我們而去,如飢餓,戰爭。道德問題被突出。 我們也不必對當代社會悲觀。反倒應樂觀,道德的建立往往在社會的『鼎盛期』。漢朝鼎盛『尊儒』。朱熹,明王陽明。 亂世出梟雄,盛世出聖賢。現在不是出偉人的年代,而是出聖人的時代。修身,立業,你就是那一個。 我 再說一遍,儒學應以社會責任為根本,以正義、仁愛為主幹,以人的權益為輪廓。 就是,仁愛、正義、人的權益,使人修身、齊家、立業。回復作者:崑崙寓者時間:2014-01-16 01:06:13 自由、民主、人權不是普世價值。因為他們前面必須加『限制詞』。太高的自由,太高的民主;太高的人權都是不可取的。這是人皆盡知。 普世價值只能是 仁愛(仁愛,指有愛的『心』,並不是博愛);正義;人的權益。因為再高的仁愛;再高的正義;再高的人的權益都是可以接受的。 其實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只是經濟要自由;政府民主;人要有人的權益。但是西方把擴大化的『自由、民主、人權』來欺矇我們。你若真相信了他所謂的這一套, 你知道他下一步是怎麼辦嗎? 他會叫你放棄這一理念,然後請你去『教堂』做禱告。告訴你,上帝說的才是普世價值。 普世價值只能是 仁愛;正義;人的權益。 之上兩貼 摘自 魅力中國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996748-1.shtml回復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為什麼八樓的房子比較難賣看看樓層風水凶吉
※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經典觀
※「實用穿搭指南」學穿搭還是韓國女星比較適合,穿對了美得爆燈
※知乎高贊:夫妻間誰管錢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