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易經》中的教育智慧
《易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含蓋天(自然)、地(社會)、人(人文)三界的哲學著作。它向人們提供了一種形象地概括世界萬事萬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對後世影響很大,我國古代的許多科技成就、社會思潮和道德觀念大都可以從中找到淵源關係。作為社會現象的一個組成部分的教育,當然也不能不受其影響。我國古代許多知名的教育家都熱心讀《易》。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註:《史記·孔子世家》。)。漢代教育家鄭玄是兼通今文、古文《易經》的通學派代表。宋代教育家朱熹著有《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曾企圖調和宋代《易》學之「圖書」和「義理」兩派的關係。我們知道,一個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總是以其哲學思想作為方法論基礎的。他們崇尚《易經》的哲學思想,不可能不對他們的教育思想產生影響。另外,《易經》中有大量從哲學高度對教育問題的直接論述,他們崇尚《易經》,也必須接受其教育思想的影響。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研究《易經》,特別是不研究《易經》的教育思想,就無從認識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歷史淵源,就無從理解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髓。
上節課我們講了找到教育的本質,今天我們就繼續談談教育的必然成功之道。 成功是什麼?是金錢還是地位?如果說成功可以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成功人士」過得非常空虛迷茫,鬱悶痛苦,甚至是英年早逝?通過學習《易經》,通過在生活和工作中體會《易經》的道理,我認為人生真正的成功在於活出自我,找到自己存在於世的價值。讀過《易經》原文的人都知道,《易經》的64卦,每一卦都是在告誡我們要看象明理,依理行事。看到象,就想到我們自己該如何做,此乃我們常說的向內求也,傳統文化之精髓也。整部《易經》都是在引導我們審時度勢,規範自己的言行,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我們能成功找到自己在天地間的位置,地位名利之類的東西自然就跟著來,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士已經不在乎這些了。陰陽之道,其意深矣!其意簡矣!
我做教育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了,身邊不乏接觸到很多人,聽到很多人在抱怨:學校老師抱怨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父母抱怨孩子難帶,公司抱怨招不到合適的員工,老人家抱怨年輕人沒禮貌,沒素質等等。現在的年青人怎麼啦?現在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現在我提出幾個問題,測試一下大家的想法。從小就認識很多字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實質上的意義?4歲能大量閱讀和10歲能大量閱讀對他的人生有實質上的影響嗎?上學前就能做數學題甚或是開平方之類的題對他的人生有什麼本質上的意義?英語很好對他的人生有什麼本質上的意義?不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不懂感恩,沒有責任感,自理能力差對他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影響?沒有一顆學習的心,謙卑的心,恭敬的心,善良的心,對他的人生有什麼實質上的影響?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多數已為人父母,來到這裡的朋友,都很關心教育,哪個父母不希望兒女成才?!哪個父母不希望兒女有個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到幸福,而不是擁有多少財富、地位、權利。
然而現實中很多教育結果是令人遺憾的,教育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兒女自殺、作惡多端、不贍養父母、婚姻失敗。。。。。。。
有個現象很奇怪也很讓人後怕:就業需要經過崗前培訓,考核通過後持證上崗;想開車要先到駕校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拿到駕照上路;而父母,大部分都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就匆忙上陣,在摸索中自以為是地教育,在一片迷茫中尋找教育的方向。
父母們往往以愛的名義傷害著孩子,比如:
孩子說,我不想讀書,我要看動畫片,我要玩遊戲。我們說,好去玩吧,不要吵我啊。
結果:孩子的大腦充斥著憤怒的小鳥、植物大戰殭屍、喜洋洋灰太郎,成為一個沒有思想、沒有創造力的人。
不懂教育的父母多麼可怕!
無知的愛是傷害,這種傷害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在單位工作,必須要掌握專業知識,按照工作質量標準去制定目標、具體實施、質量把控、考核結果;目標清晰、要求明確、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實現事業上的成功。
開車上路,需掌握駕駛技術,確定好前進的目標,要考慮乘客及行人的安全、找對路線,安全駕駛,最終才能勝利抵達目的地。
教育同樣如此,只要有明確的培養目標、有正確的理論指引、找到正確的方法、有良好的心態並持之以恆,教育可以成功。
教育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教育的得與失,世界關注,尤其讓天下父母感慨萬千,而得失的深層原因在於教育觀念。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成功的教育更離不開現代的成功理念。家庭教育要為孩子的一生負責,教育沒有回頭路,作為父母,必須思考教育的真諦,必須學會教育。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教育成功的幾個要素:
一、父母要有明確的教育意識
《大學》中說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我們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都有千萬個理由說明自己的人生中有最重要的事,人生也有不那麼重要的事,即便人生所有的事都重要,但它還分一個本末輕重先後始終,所以人生不要錯過最重要的事,不要浪費該做最重要事情的那些時間。你要買車,你要供房,你家庭要生活,父母要養老,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要忘了,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就這麼幾年,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現代腦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決定人一生髮展水平的智能體系、知識體系、價值體系、社會性與品德體系、認知模式與行為習慣以及綜合個性心理品質等幾乎都在7歲前奠定了發展的基礎,從而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事業成功水平和生存質量。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教育的成敗、學習的好壞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所以千方百計地為孩子找好的學校,甚至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上名校、找名師。很少有家長將孩子的教育失敗歸結為自己、將孩子不良習慣形成的淵源歸結為自己。我當教師的時候有不少家長對我說:「我不會教育,我把孩子交給您,教得好是你們的本事。教的不好,是你們的無能。」他覺得我們是最好的學校,有最好的教育,那麼就應該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可惜他錯了,再好的學校教育也無法替代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把孩子推出去讓別人管,這樣家庭里的孩子,往往是問題最多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性格、行為習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繫,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作父母的沒有這些認識,那麼首先就敗在了起跑線上。
二、父母要抓住教育的本質
智慧的父母,知道自己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善於抓住教育的本質,從根本上入手、找對方法,就可以讓教育走向成功!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易經》的蒙卦中說得很清楚「蒙以養正聖功也」,養正是教育的核心。兒童教育,要養志、養氣、養德,我們一個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盤,決定著一個人生活的質量、一生的走向、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
一個人是否優秀和卓越,要從兩個方面評價:一方面是「做人」怎麼樣,一方面是「做事」怎麼樣。一個人如果做人做得好,大家都希望和他一起共事,同時做事也做得好,能給大家樹立榜樣,讓大家佩服,那這個人一定是個優秀的人,只要有機會,就能獲得成功和幸福。這就是大家常常說的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經典中告訴我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是立身之本,經典里也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一個孩子如果有正確的幸福觀,對內有責任心,能夠修鍊自己的德行,對外有愛心,能夠展露自己的才華,將來想不傑出都難。
育德的最好方式就是誦讀經典,一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精神、思想、智慧都存在於這個民族的經典中,古今中外無一例外。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實驗發現,兒童之所以能夠通過每天15-30分鐘的時間輕鬆、簡單的誦讀經典,就能夠得到全方位地提高,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教材是「高度濃縮又相互關聯的智慧思想體系」
從國家的「十一五」「十二五」文化發展綱要,到國家級各省級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的實踐研究;從百家講壇國學節目的熱播,到全民的「國學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呼聲,我們看到「國學經典教育」已成為21世紀中國社會、中國人不得不面對的教育。經典教育在學校、幼兒園、家庭全面展開。
經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握最佳教育時期,啟發孩子的心智,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有文化、有精神和教養的人。
三、家長要重視習慣培養,好習慣伴隨終生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比如孩子有了偏食、不講衛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愛學習、自我為中心、性格急躁、多動、不講禮貌、冷漠、不合群等一系列不良行為習慣,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因為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一生的健康、成就與快樂85%取決於這些習慣和性格。良好的習慣和性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礎,因此孩子良好的習慣、性格的培養是為孩子的一生做準備,對孩子一生負責的教育關鍵。
而經典教育正是把握了這個教育關鍵點,從根本上開發孩子的心靈智慧,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等。
讀什麼樣的書,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思維習慣,閱讀的最高境界是思考,高質量的閱讀就會形成大格局的思維,而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研究表明,兒童的閱讀能力與未來的學業成功密切相關,成功孩子所具有的共同愛好就是讀書。
比如學經典,古人早就有「朗讀」「涵詠」的習慣,經典教育相當重視反覆誦讀,老師基本不作解釋,讓學生大聲朗讀經文,在抑揚頓挫之中領悟經典中無法言傳的神韻。文化底蘊的積累,就是在慢讀、反覆誦讀以及不斷的思考中實現的,從而變成了孩子的生命智慧。
我的兒子跟我說,他的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好多同學上古文課的時候普遍出現精神壓力症、學習厭學症,一到寫作文就頭疼,一上古文課就睡覺,這些孩子都是沒有閱讀習慣、沒讀過古文的孩子。
試想,如果孩子沒有大量的閱讀基礎,寫作文的時候哪有素材可調。如果沒有從小誦讀古文的經歷,他學習的時候怎能如魚得水。國學經典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把握最佳教育時期,啟發孩子的心智,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有文化、有精神和教養的人。
四、培養好習慣,要有好方法
習慣的養成是要靠每天的積累,請問各位爸爸媽媽,您願意在百忙之中每天「送」給孩子30分鐘,培養出讓孩子受用終生的好習慣嗎?良好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是父母此生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我們把「累積式」教育法歸納成三個數字,叫做「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最少讀1遍,1遍10分鐘,1遍都不讀,那就等於不讀,所以最少要讀1遍,不要小看這個1,堅持下來,就會非常的厲害;
「3」就是每天至少讀3樣,多樣性原則。這是生活給我們的啟示;
「7」就是連續讀7天,這是《易經》裡面講的道理:「七日來複」。七天一個循環,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知道了這個道理。
137,每天最少讀1遍,每天3樣,加起來就是半個小時。每天抽半個小時來讀經典,讓你的人生得到一個徹底的改變,現在我本人,整個變化都是因為我們應用這套方法讀經典。
「137」累積法是一個學習方法,可以應用到各個方面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137」學習法:
「1」是《易經》中的簡易性原則,遵循大道至簡原理,要求每天讀一遍,方法簡單;「3」是《易經》的變易原則,三生萬物,3是個變數,代表多樣性,可以變5樣、7樣除了讀書,可以增加其它的習慣培養;「7」呢?連續讀七天是不變的原則,每周一個循環。
如果您能用心了解、積極實踐,受益無窮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您自己和全家。
五、家長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態
有人常說「沒有時間讀書」,「沒有時間管孩子」。「沒時間」這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什麼都想速成,馬上見到效果。
這就體現出很多人的心態,只是一味追求一些有實際效用的具體目標,沒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今天剛播種子,恨不得明天就能看到開花結果。學習、教育是需要過程的,很多教育效果多年以後才能逐漸看到效果,成長是需要耐心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園裡同時種下去兩排樹,一排是一排是白楊,一排是銀杏,與高大的白楊相比,銀杏顯得十分矮小。管理員說這兩排樹是同時栽下去的,栽下時,都一樣高。他們享受同樣的陽光,同樣的水土,同樣的條件,到後來,白楊為什麼長得高大,而銀杏卻省得矮小呢?管理員說:「要知道,珍貴的東西總是慢慢成長。」
請大家記住「珍貴的東西慢成長」,我們的孩子都是珍貴的銀杏樹,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我們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我們對他們有期望,甚至是有慾望的,我們希望他們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某種預期的狀態, 這就是有主觀的想法了。教育孩子,不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的缺點,而是要帶著放大鏡去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樣,你所看到的不再是孩子不好的一面,而是孩子優秀的一面,你的心情也會不一樣的,其結果也就圓滿了。媽媽改變,孩子自然就改變。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來的父母。」用心體會、用心觀察,就會知道我們的教育心態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大了。
分享一則禪話,也許因為這個故事而改變您跟孩子的生活,也許這則故事點亮您心中的明燈。也許您會明白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就是所謂的推己及人,一個家長,要教育孩子,就不會忘記了自己當孩子的時候,這樣自然也懂得了孩子,會快樂的伴隨著孩子一起成長。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禮好佛後,便信步到花園散步,碰巧看到園頭(負責園藝的僧眾)正埋首整理花草,只見他一把剪刀在手中此起彼落,將枝葉剪去,或將花草連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對一些枯枝、澆水施肥,給與特別照顧。
信徒不解地問道:「園頭禪師!照顧花草,您為什麼將好的枝葉剪去?枯的枝幹反而澆水施肥,而且從這一盆搬到另一盆中,沒有植物的土地,何必鋤來鋤去?有必要這麼麻煩嗎?」
園頭禪師道:「照顧花草,等於教育你的子弟一樣,人要怎樣教育,花草也是。」信徒聽後,不以為然道:「花草樹木,怎能和人相比呢?」園頭禪師頭也不抬地說道:「照顧花草,第一、對於那些看似繁茂,卻生長錯亂,不合規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雜葉,免得它們浪費養分,將來才能發育良好;就如收歛年輕人的氣焰,去其惡習,使其納入正軌一樣。第二、將花連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離開貧瘠,接觸沃壤;就如使年輕人離開不良環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觸良師益友,求取更高的學問一般。第三、特別澆以枯枝,實在是因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似已死,內中卻蘊有無限生機;不要以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藥,對他放棄,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愛護,照顧得法,終能使其重生。第四、鬆動礦土,實因泥土中有種子等待發芽。就如那些貧苦而有心向上的學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們有新機成長茁壯!」信徒聽後非常欣喜地說道:「園頭禪師!謝謝您替我上了一課育才之道。」
六、教育需要恆久的堅持
孩子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作為父母,你該做的事是讓現在打好基礎,讓他擁有智慧,擁有受益終生的好習慣.我們不能決定孩子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擁有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我們可能沒有一桶水,但是我們可以指給孩子一條河;我們可能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培養出一個不平凡的孩子。
孩子擁有無限的可能,家長認識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給孩子什麼樣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如果您是智慧的父母,如果您對孩子的人生負責,那麼,立即開始,帶著孩子一起讀經。
您可能也喜歡: 【轉載】智慧教育遠勝過知識教育(轉載) 【轉載】智慧教育遠勝過知識教育(轉載) 【引用】批評智慧之「無聲教育」(隨筆) 【引用】批評智慧之「無聲教育」(隨筆) 【轉載】400位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家長必看!!) 【轉載】400位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家長必看!!) 【轉載】家庭教育智慧 【轉載】家庭教育智慧 引用 引用 400位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十) 引用 引用 400位優秀教師的教育智慧(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哈佛拒絕中國滿分學生:比高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好奇心
※大陸網傳熱帖/武漢大學畢業生發表萬言書,指中國的未來將敗在大學教育。
※在幼兒園「優勝劣汰」競爭中成為勝者,必看三大項
※教育經驗總結法
※想做高端幼兒園?當然就選「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