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焦慮是因為你無能

點擊載入圖片

1

這真是一個全民達成一致意見的社會,無論你在什麼樣的場合,都會聽到有人在談論房價。有房的人談論房子的時候是洋洋得意的,沒房的人談論房子的時候是垂頭喪氣的,很多人還沒死彷彿就被房子給判了死刑。

昨天中午在崇文門吃飯,鄰桌是三個北京本地中年婦女,看上去就是孩子都半大了,自己也到了混吃等死的年紀。因為她們說話的嗓門實在不加克制,很容易就聽到談話的內容,那就是房子。

談話的氣氛是喜氣祥和的,其中一個說,自己當年在一個國企工作,工廠給她在石景山分了一套50平的小房子,「那房子太老了,太破了,我們廢棄了很久,狗都不愛在裡面拉屎尿尿,前段時間我賣了這個數。」她比划出一個6的手勢,抑制不住地哈哈大笑起來。

「600萬啊,按理說實在也不貴,那個地方要不賣到1000萬,都對不起這個社會。」對面吃飯的同伴,一邊吃著東西一邊點評。

這大概是我最近聽過的關於房價的話題中,最為熱情洋溢的,因為一桌里都是有房產者,誰都沒有自憐自哀的理由。這些人的狀態已經不僅僅是喜悅這麼簡單,而是那種睡覺都會笑醒的感覺,她們是一線大都市中稀缺資源的掌控者。

資源決定著你的腰包,決定著你的情緒,決定著你覺得活著到底有沒有意思。讓人覺得挺沮喪的是,相當一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活著沒什麼意思,因為他們在大城市沒有房子,他們覺得自己就像航行中大船上被扔到海里的棄子。

他們在抱怨,在憤怒,在絕望,在訴苦,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全民焦慮成這個德行。

2

在這些焦慮憤怒的人群中,年輕人佔了很大的一個比例。十年前有一個說法,叫做才畢業就失業,現在看來這跟房子比起來,根本就不算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是一畢業就無產。

一畢業就無產,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一畢業就有產,我就想問憑什麼?

一份去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全球各地首次購房者平均年齡的調查中,中國北京的青年以27歲的年齡榮登最小年齡榜首。英國、美國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在35歲,年齡最大的是德國和日本,在41歲左右。

看看這個年齡結構吧,購買人生中第一套房的人中,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以27歲勇奪桂冠。我們到底是應該慶祝,還是應該感到好笑。按照平均23歲大學畢業來看,27歲買房,意味著只工作了4年,一個人工作4年能攢多少錢?就算十年前,那也是基本不可能的。說白了,這些買房者,絕大多數都是靠父母來掏首付的。

北京已經給年輕人發了很多年福利了,而中國的年輕人都被慣壞了,他們認為自己年紀輕輕擁有一套北京的房產是理所應當的,所以當房價漲到他們的父母都無法承擔的地步時,他們才發現原來生活的真相根本就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

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消費主力本來就不應該是首套房消費者,尤其是那些買房結婚的年輕人,這些人的財富能力如果可以在北京輕鬆買房,說明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是初級的,沒有入市門檻和篩選能力的。

不談中國的土地政策,就談中國的經濟總量,以及富人的數量,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主力都應該是以家底富足的中年人為主。還有人在那裡宣揚中國的房市火爆,是政府在進行債務轉移,有趣的是不少財經類野雞專家也持這個論調。

我只想說,真的想了解中國的房地產,還是要到二手房中介去看,親自去新盤的售樓處去問,然後好好調查一下那些購房者,他們真的是為國接盤的傻逼嗎。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已經出爐了,中國的億萬富豪數量首次超過美國。如果中國的經濟狀況不景氣,那麼這些富豪的資金必然是進入房地產市場,而北上廣深的房子,必然有他們的貢獻。

北京房市的火爆,其實就是資源再分配的一種方式,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突然加速的一大步。這種跨越一直在進行,只是好多人視而不見,只是到了今天完全超出了自身的承受範圍,他們才如夢方醒嚎啕大哭。

如果你理解為城市的一種洗牌,你就沒必要這樣哀傷,因為在購買的這個層面,你已經不符合北京的要求,這也是我鼓勵那些不甘心被北京淘汰掉,還想留在北京工作的年輕人趕緊去周邊城市買房的主要原因。

3

像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它的房子就是稀缺資源,就不是給普通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準備的,無房者的焦慮、憤怒和絕望毫無道理可言。

很多人的焦慮是因為沒有房子,沒有房子到底是誰的錯呢,再公平的社會也沒有給你發房子的,就算一個茅草屋都需要你用拳頭來奮鬥。

很多人覺得不在北京有一套房子,他就沒有臉面再活下去了,他們把房子同自己的人生有沒有意義,直接畫上了一個等號。

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如果在大城市待不下去了,為什麼不去二線城市,在二線城市待不下去了,為什麼不行去三四線小城,實在不行就去農村,本來就天無絕人之路,難道你真的跟90年代的某些下崗職工一樣去跳樓?

一棟房子可以定義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群體,乃至一個國家的國民的人生和未來,這不是太過悲哀了?

無論你是富可敵國的王健林,還是兩手空空的流浪漢,你都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沒有強大的內心,你怎麼好意思苟活於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活在別人的邏輯中,羨慕別人的生活方式,雙膝下跪向消費主義徹底投降了,你才會活得如此焦慮毫無尊嚴。

如果你有錢,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當然要去買房;如果你沒錢,你是一個囊中空空如也的無產者,你就沒必要去追逐別人那樣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私人訂製的人生,而不是消費主義浪潮綁架下的工業流水線打造出來的千人一面的標準化人生。

要知道沒有誰能夠為你負責,你也無法為別人負責,你有足夠的權利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如果想不明白這些那就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罷了。

其實就算有房產者,他們也要承擔風險,人生漫漫幾十年,未來到底會怎麼樣,誰都很難去判斷,很多人年紀輕輕就將房子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價值標準,不得不說是一個盛世奇觀。

4

沒有買房有沒有買房的好處,無房一身輕,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很多人買房一是為了尋求安全感,二是為了尋求財務自由,到頭來無論是有房還是沒有房的人,都成了房奴。

我有一個朋友,他們兩口子在北京買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是2003年剛來北京買的,當時的價格是3000塊,這些年漲了20倍。因為這套房子的啟發,他們2015年又買了一套,如今兩套房子的市值加起來接近兩千萬。

我總開玩笑說他們是兩家上市公司的結合,好多上市公司一年也賺不了這麼多。我最近聽到的消息是,他們打算賣掉最大的那套房子,帶著4歲的兒子一起移民美國,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女方告訴我說,儘管他們現在有房子有車有存款,但就是沒有安全感。他們之所以去美國,是因為他們都是外地人,孩子再過兩年要上小學了,需要辦理北京市居住證,這本身就很難辦,就算孩子能在北京上學,也沒法在這裡高考。

他們想了很長時間,最終決定移民美國,向著最終極的自由世界進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焦慮,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就是告訴大家,就算有產者也有有產者的焦慮,只是他們有一些資本去應對罷了。我特別不同意買房子和理想相對抗,如果我十年前就在北京買兩套房子,現在早把它們賣了,帶一大筆錢跑到歐洲去遊學畫畫了,成為一個藝術家才是我的人生終極追求。

所以你買了房子,將來可以變現,想去哪裡去哪裡,其實就是追求自由的一種方式,只是很多人還被困在那棟房子里無法自拔。

要麼離開這個國家,徹底擺脫這種焦慮的大環境;要麼就只能留在這個國家,生活在這種遊戲規則下。你只能選擇去適應,越焦慮就越悲劇。

人要懂得自我排解,人要學會自己說服自己,你現在的一切,都是你自我選擇的結果。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當焦慮出現時,該怎麼做?
抑鬱和焦慮是高血壓一大誘因
焦慮的女性,你給自己打幾分?
年度最戳心視頻:焦慮的中國父母,正在廢掉我們的下一代
全民擺脫送禮焦慮?

TAG: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