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泰斗樓宇烈老師《講述中國傳統文化》課堂筆記
當前時代,我們更應該擁抱傳統文化。只有對自己文化有信心,才能更好地與其他文化進行交流,發現自身的長處和不足!——樓宇烈
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財富數量和軍事力量,更應體現在國民文化素養和做人品格上面。人類在生活中創造的知識就是文化,文化在中國有著特殊意義。
「文」代表紋飾裝飾,我們不應和禽獸一樣赤裸裸,應當加以紋飾包裝,脫離野蠻。有了紋飾才讓人和動物區別開來,從野蠻進化到文明,人的莊嚴性和動物的區別性顯示出來。「化」代表變化,我們應該以文化人。
中國的人文精神也從這個角度凸顯出來,「人文」源自《周易》,最初和天文相對應,「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抑制文明也。」讓天下人走向文明道路,是我們應遵循的規律。文化也可以代表文明進步的標誌,懂規矩,守原則,有禮貌,這也是修身的過程。
文化交流中商人起到很大作用。「一帶一路」表面是文化交流之路,實際是商貿之路,各個國家商人將本國文化帶到各個地方。「商賈」,商人到處跑,賈是固定在一個地方,對文化交流傳播起到很大作用。佛經中很多故事通過商隊進行描述,商人對文化傳播有很大影響,同時實現了社會責任。中產企業更應是整個社會最龐大隊伍,承擔社會文化實踐者責任,應該具有重要擔當。
近百年來傳統文化出現裂痕,中國受到列強壓迫,大家都在想救亡圖存,努力發展物質方面力量,首先學習物質文明。但學習幾十年後,中國並未發揮強大曆量,洋務運動的失敗,使人們反思為什麼會因一場戰爭衝破物質文明,是因為制度力量出現制約,人們效仿歐洲制度改革,最早學習歐洲君主立憲,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是走的該道路走向強大,但堅持100天又失敗。中國人又學習歐洲民主革命,發動辛亥革命,但沒有得到最終勝利。1915年新文化運動,徹底清算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徹底批判。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儒、釋、道」三教,構建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制度模式理念,以及構建人與人關係,言行舉止規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新文化運動矛頭直指儒家,對傳統文化有很多激烈言辭,認為封建文化是吃人的禮教。這一判斷給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當頭一棒,把中國禮儀之邦傳統自信徹底打消。
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樣式進行比較,天地萬物如何更好和諧相處。近代以後,文化呈現方式發生變化,分科學問開始展開,許多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全盤西化」,呈現一股思潮。例如「宗教文化」,西方是以基督教為樣板進行思考,信仰一個造物者,認為現世界外還有一股力量進行主導,為有神論信仰。在中國無法找到此類文化,人們認為萬物都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不認為有宗教文化,沒有宗教信仰。
「宗教文化」是否只有一種樣式,不同文化中同樣內容的東西可以以不同形式呈現。它究竟能解決什麼問題?實際上是讓人們不要忘本。中國文化崇拜「天」,「天」不是造物者,而是大自然,天地相合,萬物自然而然生存。《中庸》指出"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禮」者,大報本也;天地者,萬物父母也。中國文化看事物不是孤立的,都是相關聯存在,每個生命都有一個系統。家長老師的教育是文化流傳的最好形式,作為一個真正的人離不開師長的教育,是我們自己管好自己的根本。「報本、感恩、敬畏」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近代中國文化自信受到很大打擊,全盤西化是社會很大的風氣時尚。許多人也在維護傳統文化,「現代化不等於歐化」,我們現代化應該建立在自己文化基礎上,只有有了文化主體意識和自信,才能更好吸收有益元素,不至於成為其他文化附庸。本土文化迅速消亡也是人們很擔憂的事情,文化趨同就會失去不斷發展的生命力,不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旅遊景點如何千篇一律就會索然無味,趨同會讓文化失去生命力。
「口口相傳」的文化很容易消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應運而生,越是民族越具有世界意義,保護民族特色文化和地方文化至關重要,我們要有文化主體意識。如果只跟在別人後面,不會產生最好的文化。
我們繼承傳統文化不是要回到過去,我們應找到更好地尋找向前邁進的道路。歐洲文藝復興不是要回到古羅馬,而是找到通向未來的道路。我們要致力於民族之林,就一定要找到文化特色,在自身基礎上建立新的文化傳承。「警告人類書」得到聯合署名,人類隨著科技發展面臨許多問題,除臭氧層破壞得到改善,其他都未實現。這使得人類進行反思,對未來充滿擔憂。全球文化呈現的趨勢為向傳統回歸,回歸自然。人類人為地改造世界,不去適應自然,許多人丟失了適應自然環境的本能。
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對人類自我認識認同嚮往,需要我們隊自身文化深刻了解。中國文化核心內容就是認識人自己,現實世界之外缺乏掌控力量,人和萬物一樣都是天地創造,又必須看到人和萬物是不一樣的。萬物是被動,而人具有主動性和能動性,這是我們值得根本思考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是維護我們做人的尊嚴,所謂人文精神體現在不做神的奴隸,更不做物的能力。人應該具有獨立品格,造物者無主,萬物都是自生自長相互關聯的,在這樣的狀態下相互影響。西方啟蒙運動時,許多學者推崇備至,只有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中國人是靠自覺自律維護幾千年歷史,而不是靠外在的神明。
20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人都在反思是如何造成的。戰爭是資源財富的爭奪,資源財富是支配人的根本力量,導致人被「物」主導。歐洲提出新人本主義,解決人怎樣從物的主導下解放出來。物慾讓人喪失自我,喪失尊嚴。玩物就會喪志,人應該懂得脫離野蠻,提高自我修養,讓自我的品德更好。通過自覺的認識實現對自己的約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
「物」是由人創造出來的,自然界的物轉化為享受的物,會使人淪為物的奴隸。企業家如何擔當社會文化責任,最根本就是身體力行,我們應該在企業中間和生活中間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和風氣,不要僅僅停留在個人身上。如果人人能做到誠信,社會風氣就會發生重大變化。有一些人做出缺乏誠信的事情,導致所有人都需要背包袱,被少數人的行為綁架。少數人不守信譽導致全社會人相互防備,企業家應該營造整個社會氛圍。
教育的第一任務是營造社會良好風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才」,一個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會懂得做人的道理。中國文化身教大於言教,我們要以身作則影響社會風氣,作為教育者更應該有這樣的責任。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道德經的奧秘筆記--8、無為無不為
※聽課筆記
※看看禤百昌老師的精彩筆記
※北京筆記,讀上下五千年(十一)
※以弗所書5-6章靈修筆記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傳統 | 傳統文化 | 傳統 | 中國傳統文化 | 筆記 | 國學 | 課堂 | 課堂筆記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