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弓道
曾經看見有人問怎麼才能合法地收藏一把武士刀,答曰出國定居,不禁感到心酸。劍術其實也是作為我們一項國粹的,這個,似乎孔子就有言及,現在呢(而孔子講「禮、樂、射、御、書、數」,合稱「六藝」,而看看現在的國人,有多少了解所謂「射」(我覺得就是所謂的弓道)的?)?龍泉刀劍聞名於世,但你去看龍泉刀劍在淘寶的專賣網站,全寫著不開峰,上刀友論壇,面對像華諾刀劍這樣做工精細的古典刀劍以及那些刀匠手工打造的精緻刀劍,也一律寫著不開鋒。我知道寫不開鋒和實際會不會開鋒是兩回事,但至少說明,用法律來說是不允許刀劍開鋒的,而不開鋒的,還能叫做刀劍?所謂中國揚名萬世的龍泉劍,難道是以「重劍無鋒」而聞名的?看到日本人弘揚的國粹,劍道弓道茶道花道等等,還真的是無比羨慕,在網上看見日本玉鋼覆土燒刃的傳統武士刀,那些傳統鍛造出來的武士刀的傳奇視頻,突然一種感覺,我們傳統手法打造的刀劍到底至今還存不存在?我想,我們總不能捧著那把生了銹的勾踐的青銅劍YY以及比倚天劍還飄渺的傳說中的中國寶劍過幾輩子吧。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我們不應該這樣因噎廢食,也不理解為什麼這麼不看重自己家的那些好東西,而當別人一點一點發揚光大了,我們卻說別人偷來的根在我們這裡云云,想一想,這不是腦子不好的人才會有的傻逼邏輯嗎?其實有時候,我,還真想去日本。算了,不扯了,貼原文:日 本 弓 道 日本人將「弓術」正式更名為「弓道」完成了從「術」到「道」的理念上的升華,從而為日本弓道開啟了一扇「求真」之門,從此,習射不只是為了掌握和提高射術,更重要是為了提升自已的人格品位。
對外人來說,弓道最吸引他們地方就是它的優美。弓道不但講究弓箭製作、著裝嚴謹、還注重射手的尊嚴。
22代柴田勘十郎在他京都的工場里製作弓。
他是前代御弓師的女婿,柴田家製作的弓被稱為「京弓」。
弓道是日本古武道之一,日光市這座廟宇的神像手持弓背負箭囊,正是日本武士的寫照。
摘自《弓道》一書的繪畫,圖中日本神武天皇手執一張一人高的大弓。
一名女弓道人用塞滿稻草的木桶進行練習。這種標靶在室內弓道場使用,以免造成傷害。
騎射和弓術是日本武士習武的重點。到了16世紀末期,弓術才開始由一種武藝轉變為對身、心的修鍊。
弓道是充滿禪意的活動,在弓道場就可以感受到。
一般的弓道場都是近靶場,即標靶距離28米。弓道老師負責教導學生的射擊動作,務求準確無誤,盡善盡美。
高野山一尊石神像,傳說中它是掌管弓箭的神。和中國一樣,在日本弓箭也被認為可以辟邪。
弓道人使用的「弽」,套在拉弦的右手上,以保護手指和手腕。
在進深達120米的三十三間堂正殿射箭是所有弓道人的夢想。1688年和佐大八郎在這裡創下射13053箭中8132箭,命中率達 62%的紀錄。
設在京都一座寺廟的弓道場。具備一定水平的學生可以射近靶,標靶有28米遠,直徑36厘米。
具備一定水平的學生可以射近靶,標靶有28米遠,直徑36厘米。
日本弓道與中國射禮 關於日本弓道的產生,各家說法不同。《弓道》的作者認為,弓道是日本的古代射術在受到日本的神道教與古代中國的禪學影響下產生的。在形式上,它既繼承了日本弓術的特點,又吸收了中國射禮的內容。在拋棄中國射禮繁複的禮儀的同時,又將禪宗中的許多理念融入其中。所以,日本的弓道練習者所講的很多東西,如「一射,一生也」、「射如流水」等,可以說禪味十足,耐人尋味。日本弓道的特點 重視禮儀是日本弓道最大的特點之一。這源於之日本武道對和諧與道德的追求,也與日本民族崇尚禮儀的文化傳統有直接關係。弓道的基本原理是,練習者為提高技術水平,必須首先認真的掌握弓道的各種禮儀,並貫徹於練習活動之中,乃至於日常生活之中。只有通過行為上的高度約束與心身的統一,人才可以心平氣靜,進入一種「道」的狀態。在這方面,弓道無疑得益於中國古代的射禮,而日本的弓道家們也承認這一點,他們甚至認為,日本弓道在某種程度上乃是中國古代射禮的延續與本土化。日本弓道的歷史 日本人認為,雖然日本人早在鎌倉時代(1185-1333)時代開始,武士們就開始接受中國的禪學,以此做為修身的一個內容。但是,禪學對弓道的影響大部分始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也就是日本的武士道發展到成熟的時候。正是那個時候,日本人將「弓術(Kyujutsu)」正式更名為「弓道(Kyudo)」,完成了從「術」到「道」的理念上的升華,從而為日本弓道開啟了一扇「求真」之門,從此,習射不只是為了掌握和提高射術,更重要是為了提升自已的人格品位。同時,弓道並沒有放棄「務實」的本質,仍然強調刻苦練習,以無止境的技術訓練作為通往弓道制高點的必由之徑。弓道的格言是:「無論是一千支箭還是一萬支箭,每一支都應該是一次全新的發射!」日本弓道的靶子 日本私人練習弓道時所使用的稻草靶(Makiwara),由草席捲制而成,這是源於我國,主要是受了明代中國射學家高穎的《射學正宗》的影響,日本弓道練習者多對《射學正宗》中的《妄射稿砧之惑》的典故耳熟能詳。《射學正宗》是日本江戶時代東傳日本的,當時日本的著名學者荻生沮徠將包括《射學正宗》在內的多種中國射書引入日本,並匯刻成一部叫做《射學類聚國字解》的射學叢書,從而對日本弓道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在弓道的圖像資料中還發現,許多弓道場的射靶中間,總是寫有一個 「鵠」字,這無疑來自中國,孔子說:「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這裡的「正鵠」就是射箭用的靶子。日本弓道的傳播 弓道從日本本土向外傳播的歷史,不過是近幾十年的事。根據《弓道》的介紹,二戰以後,歐根·賀里吉爾的《日本射箭藝術中的禪學》(《Zen in the Art of Japanese Archery》)一書,是第一次將弓道介紹到西方的書,而真正發展起來則是最近二十幾年。弓道無疑是一種很美的運動。它美,不僅因為它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東方韻味,同時,還顯現出來一種求「真」的專一與執著,一種堅持不懈而沉穩綿延的力量感,這對每一個現代人都具有吸引力。這是弓道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弓道之所以保留至今,又能走出國門,逐步被西方人所接受,並融入西方社會,這與日本人珍愛自已的傳統文化,政府和民間人士又不懈地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已任的做法是分不開來的。一百多年來,日本經歷了比我們更加宏闊更加深刻的現代化轉型,也經歷過西化思潮對傳統的強烈衝擊。但在保存傳統文化,特別是民族體育文化方面,他們做得比較好,比較成功。以弓道而言,日本在接受了國際射箭運動的競技模式和規則之後,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已的弓道。相反,弓道仍在發展,而且發展的更好了。一個重要原因是研究工作開展的比較好,相關著作甚多,而且大多數著作都比較認真規範,不以附會玄虛自欺欺人。近些年來,有關弓道的工具書如《弓道辭典》、《弓道書總攬》等,也相繼問世,很加提高了自身的學科品位,吸引了國內外的研究者紛紛介入其中。如此,弓道不僅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也堂而皇之地的走進高等學府的講堂。日本弓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日本弓道正闊步走向世界,在歐洲和北美各國,由日本人主持的弓道館正在與日俱增。弓道也已經進入西方的學校,據說,美國一些中學已經將弓道列為課程,使學生們藉此來了解東方文化,接受東方式的心理訓練。高等院校中也出現了設備完善的弓道俱樂部。而弓道的器具設備一般做工考究,費用高昂,這項運動大有繼高爾夫球之後成為新興的貴族運動的勢頭。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 作者:譚山山)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609/08/5BBRFQVH000125LI.html
關於弓道(來源: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42167.html):
弓道
弓道是日本傳統的一種競技運動,也是一項源遠流長的古武道。弓道的基本要求,是運用和弓把箭射到標靶(的)之上,而當中涉及的動作、修養、精神力、禮儀等,都能充份鍛煉弓手的身心。古代的弓術是包含著戰術、武藝的戰鬥意義,如今則已發展成一項與健康體育有關的運動。不過難得的是,有許多古老的弓道流派至今仍然存在,更能將古有的弓術精神與現代的弓道融合併存,令弓道的傳承得以持續。部份弓道流派與地方上的弓道同好會合作,建立全日本弓道連盟,設定段位制度,進一步確立弓道的規模。
流派
現存的弓道流派尚有小笠原流、日置流、本多流、大和流等,當中有不少流派仍相當活躍於弓道的最前線。由於現代的弓道已不僅是具備軍事格鬥意義的武術,而是加入了禮儀要素所發展而成的一套活動系統,所以今時今日的弓道亦有所分類。有以小笠原流為代表的「禮射系」,與及以日置流為代表,依然重視戰場實利,強調準繩及力度的「武射系」。另外,還有從日置流的「堂射流派」所派生出來,改變了騎射風格的另一支「武射系」流派本多流。
歷史
起源(繩文時代至古墳時代) 弓箭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石器時代。當時的弓箭主要是利用簡單的木製弓,加上經過磨研的石鏃組合而成。這種弓箭大概在日本的繩文時代草創期(13000年至10000年前)就已經出現,主要用作狩獵。部份弓箭上有塗漆裝飾,說不定當時的狩獵工具具有一定程度的咒術、迷信用途。進入彌生時代後,社會開始從狩獵主導轉型至農耕主導,人們的生活雖然有所改變,但每當出現需要主動爭奪或保護既有土地水源的情況時,弓箭仍會以武器的形式而為人所運用。這時候的人為了加強弓箭的威力,都會改良弓箭的制式,尤其開始注重弓的製作。根據古墳時代文獻(亦即魏志倭人傳)的記載,當時日本人的弓已經大致發展出現代和弓的原型。 古代(飛鳥時代至平安時代初期) 在飛鳥時代文獻《日本書紀》記述中已經出現「馬的射」的字眼,證明當時弓術已發展至「騎射」的水平。飛鳥時代末期的文武天皇更訂立了「大射祿法」。《續日本紀》記載奈良時代騎射文化已經相當流行。聖武天皇年代更有崇拜弓箭(或是弓箭狀的糕團)藉以驅散疫病的習俗,開始出現對弓箭的神格化,這跟日後弓道中的禮儀或許有一定的關係。不過可惜的是,對於古代弓術禮儀形式的史料大都失傳,難以證實現代弓道的禮儀到底是否確實承傳自古時。 中世至近世(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 在這數百年間,和弓的構造進行了大型的進化。自從平安時代出現了武士這個階層之後,騎射與弓術逐漸成為了武士們的武藝重點。而騎射及弓術這些實戰武術,亦成為了戰國中期大部分戰事當中的重要戰鬥技術。而且,如前所述,日本人有相信「弓箭能夠驅邪」的信仰傾向,這令戰場上弓箭的使用率更為顯著地增加(現在日本各地仍有很多信奉破魔弓的習俗)。鎌倉時代有所謂「騎射三物」,分別是「流鏑馬」、「犬追物」、「笠懸」,其實是三個考驗武士騎射技術的挑戰項目。不過,在室町時代及安土桃山時代,由於較為先進的西方火繩鉤槍開始引入日本,使傷敵效能較弱的弓箭的應用度一度急劇衰退。在戰國後期,弓箭不再是戰場上的主要戰力,幸好「弓射」的技術依然能以武士武藝象徵的形象而繼續受到重視。後來到了天下泰平的江戶時代,弓藝射術便進而成為一種可以同時鍛煉身心的傳統藝術,自此發展出漸具規模的弓術流派與射術準則。 明治維新至二戰終結及戰後階段 明治維新後幕府制度崩潰,由於社會上不再存在著明顯的階級制度,令「武術」及「武藝」這些以往曾被視為具備高級文化身份象徵的藝術性活動,失去了一貫的目的。自從文明開化、歐化思想開始導入日本社會,令「武術」的概念逐漸被賦予一種「追不上時代」的印象,弓術的藝術地位亦慢慢地衰退下來。而在這個年代中,有一批弓術家各自開設自宅道場,為了讓他們所重視的弓術文化得以存續而竭力宣揚。有見於國民開始失去了從前令整個民族自豪的崇高精神,一些對武道方面有理想的武術家於明治28年(1895年)組織成「大日本武德會」,該會目的在於令一般庶民能再認識武士道的精神,同時重拾對武術的熱心;另一方面,安排在學校教育的範疇中加入弓術,希望能透過獎勵參與的形式讓學童鍛煉心身,同時讓弓道得以普及化。在大正8年(1919年),「弓術」正式改稱為「弓道」。 武德會成立的最大目的之一,是希望弓道能正式確立具體的體系,並與劍道、柔道這些系統早已成熟的技術並稱。於是,當時的人都想儘快確立弓道的內容,催生了一連串要將弓道「射法統一」的活動與爭論。昭和9年(1934年)武德會集合了弓道的各個流派代表及著名弓道家,共同於武德會本部討論「射形統一」的話題,結果在一片喧鬧聲中勉強制訂了一套「弓道要則」。可是,某些弓道流派及文化人不願意接受這份要則,紛紛於報刊上批評揶揄這套弓道要則只是「鵺的射法」(「鵺」是《平家物語》中記載的一種傳統妖怪),要求武德會重新對弓道進行「再度射型改善」的工程。最後,在昭和19年(1944年),「弓道教範制定委員會」終於完成了「弓道教範」,兼合各家所長推出一套新的「弓道要則」,終能於業界內取得共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駐日盟軍總司令基於要迫令日本禁武的原則,決定解散武德會。在這種嚴厲禁武的氛圍當中,弓道家們竭盡所能於昭和24年(1949年)組織起「全日本弓道連盟」,讓弓道能透過「精神修養之道」的形態得以復活。當時的弓道家代表為弓道設立了「射法八節」,這些學問仍流傳至今。 戰後的學校弓道 昭和20年(1945年)11月至12月期間,日本文部省發出聲明,禁止所有學校向學生教授任何形式的武術(包括劍道、柔道、剃刀、弓道),同時必須禁止所有相關武術的課外活動。由於上述武術普遍被認為含有一定程度上的軍事意味,因此成為了遭禁對象。到了昭和26年(1951年)7月25日,文部事務次官發出新的聲明,通知所有中學或以上的體育科能在教材中加入弓道元素,而弓道部的課外活動亦得以解禁。昭和28年(1953年)7月11日,「全日本學生弓道連盟」再次得以組成。昭和31年,「全國高等學校體育連盟」新設「弓道專門部」。昭和42年(1967年)3月29日,文部省再次發出聲明,指所有高等學校都能於正規體育課程中,繼續教授弓道。平成元年(1989年),澄清「格技」與「武術」的概念,弓道等技藝終於能再次重見天日。 現在發展 現在的弓道主要以「全日本弓道連盟」為中心。雖然該連盟不斷採集各個弓道流派的特徵並融合運動性質的射法,打算建立一套主流的「官方射法」,可是目前日本國內的弓道射法及文化仍會因為地域上的差異而有所偏差。另外,「全日本弓道連盟」對於「統一見解的射法」態度亦非常曖昧。連盟承認世界上並沒有真正所謂「統一射法」的存在,目前能做到的就只是確立了一套公式的「射法八節」而已。
射法八節
根據「全日本弓道連盟」的官方定論,「射箭」的基本動作總共可以分出八個程序(節),透過這八個清晰明確的射術分節,使弓道的傳授、說明及指導工作方面都顯得更有效率。「射法八節(弓道八節)」的具體內容如下: · 足踏み 在射位(持弓待射時所站立的位置)上面向標靶時,兩腳踏開的動作。 · 胴造り 做妥步履基礎後,所作出的穩定上半身的動作。 · 弓構え 把箭搭在弓上的準備動作。 · 打起し 箭上弦後,以兩隻手分別把搭好位置的弓與箭高舉過頭的動作。 · 引分け 承接上一個動作,一手托弓一手拉弦(連著箭末的羽毛),左右張開雙手,並把弓箭拉到自己的視線水平的動作。 · 會 完成「引分け」的動作後,開始將箭瞄準標靶的狀態。 · 離れ 鬆開持箭的手,把箭射出。 · 殘心(或殘身) 把箭放出後身體所保持的姿勢。
弓道的「射箭七障」
喜樂侵心 憤怒傷肝 悲傷損腸 疑惑傷脾 驚訝損胃 恐懼侵腎 憂鬱傷神 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 七情太過,所傷者即為「射箭七障」。
基本用具
· 弓 和弓的長度大概有2.2米。 · 箭 箭體以竹或硬鋁製作,配合金屬制的箭鏃、與及箭的末端以三根羽毛組成的筈。基於筈羽的旋轉方向不同而有「甲矢」與「乙矢」二者的分別,而一套完整的弓道比賽弓手必須以一支甲矢配以一支乙矢為一組箭組作賽。 · 護手袋(日語漢字可寫成「弽」、「弓懸」、「弓掛け」等) 拉弓時套在右手上的一種護指及護腕裝備,多以鹿的皮革製作。 · 弦線 以麻質或合成纖維製成,製作時加以葯煉以補強弦的彈性及韌度。 · 標靶(的) 有「星形靶」、「彩霞靶」、「三色靶」、「遠靶用色靶」等種類。大靶直徑可能長至一米,而小靶直徑則可短至八厘米。
弓道場
弓道與一般體育運動不同,比較講求安全性,因此正規的弓道活動,均必須要在專設弓道道場進行。現在日本國內包括公共及私人的弓道場大概有1,400 多個,亦有部份體育館在能滿足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下,設立了較為簡單的非正規弓道場。所有的弓道場,大致可以分成「近靶場」和「遠靶場」(日語稱「近的場」 及「遠的場」);另外,橫排可容納的向靶人數,亦根據道場規模大小的差異而有所分別,小者可能只供一人使用,而大道場則可容納十五個人或以上。 近靶場 標靶離射手的距離大約有28米,而標靶的直徑則只有36厘米。近靶場內射手與標靶的距離比較近,所發的箭威力亦會較大,為免道場受損,近靶場中放置標靶的位置後方,通常會有一面斜的小丘牆,稱為「安土」,這樣可以防止射不中標靶或射穿標靶的箭損害到後方的場地設施。近靶場由於規模較小,因此較受歡迎,一般中學、大學、公共及私立的弓道場都會選建近靶場,亦有不少弓道家會在自己家中建設簡易的近靶道場,方便日常鍛煉。 遠靶場 標靶離射手的距離大約有60米,而標靶的直徑則有一米。由於遠靶場佔地甚廣,因此專用的遠靶場數量是比較少的。另外,遠靶場一般亦不需要設置「安土」。為了節省用地,現在有很多地方(如東京武道館弓道場)都把道場設計成上下二層分別進行近靶及遠靶活動,甚至有道場會把弓道與西式射箭合併場地共享。
服裝
在大會或平時練習的時候,選手會穿上弓道衣;而在進行射禮的時候,弓手就會穿上和服。 弓道衣 上身穿一件由白木綿製造的襦袢式筒袖,下身則多穿黑色或深藍色的摺裙(馬乘袴),女性則穿著「馬乘袴」或者「行燈袴」。 和服 男性會把掙脫上半身左方的衣袖行射,女性則會束起袖子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日本人的早餐
※為啥要去日本買馬桶蓋?
※20110312-日本8.9級地震(2)
※白崇禧談粵軍北上抗日:直取南京 友邦日本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