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郭氏數學內部資料》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麼一到初二就滑落下去了呢?  家長應該做點什麼呢?  在這裡,我想把「分化」造成的原因和應對的方法與大家交流一下,期望能對你教育孩子有所幫助。  1.初二分化的實質是深層次思維的缺陷。  小學是人的一生比較平穩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並不太難。在小學時期,「語數雙百」司空見慣,90分以下一般就算差成績了。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後,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於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的等等。這種類型的分化不是「智力分化」,但會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學生不聰明,而是視野太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出了問題。  學習的實質並不在於知識量,而在於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於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策略]  小學時期,由於孩子的智力發育和知識水平都還很低下,弱化「形象思維」的培養是不可取的,過於強化「抽象思維」往往又不適宜。初一、初二,正當時。要注意孩子的以下幾點:  ⑴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⑵知識面要盡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⑶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2.意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探科技]淺談真理的不完備
中國奧數精英兵敗里約,什麼打敗了我們?
如何抓好初三數學總複習
Zeta函數——故事的小黃花

TAG: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