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起跑線恐慌「凸顯扭曲的教育觀

  學校的大門,像是一把重新丈量這個社會的尺子。如果把孩子的成長看成一場馬拉松,那麼上小學的那天,則理所當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事實上,在「發令槍」響起之前,明裡暗裡的,那些各自鉚勁兒、你追我趕的「搶跑」早已開始。(6月26日《中國青年報》)

  家長帶5歲幼兒去學英語被老師質問「咋這麼晚」,我們從中看到了畸形的早教教育和被大人們遺忘的荒蕪童年。

  在人口眾多、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稀缺的大背景下,在白熱化的升學競爭面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了共識,高瞻遠矚的規劃亦不可缺,各種補習班便是付諸實施的常規動作,生怕孩子跟不上,是一種極易在家長之間傳遞的焦慮情緒。「變態」的家庭教育反而成了常態。有上海3歲小寶寶帶穿著尿不濕聽英語課的,也有武漢5歲半男孩經過17項培優,每周只有半天休息,累計投入了近12萬元培優費的,而如何打造"牛孩兒』的論壇、自媒體跟帖高居不下也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現象。「成功」家長所介紹的經驗無不與智力培訓、考試分數有關,所感受到的熱捧與艷羨,又無形地帶動下一輪培訓熱潮,如此循環往複,「起跑線」恐慌就是這種大環境下的極端反映。

  教育部早有規定,嚴禁小學、少年宮、社會團體及社會培訓機構等舉辦學前班,認為過早強化小學知識,對學齡前一年的兒童來說是違背成長規律、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做法。但被明令禁止的學前班,其實都改頭換面變成「素質教育」「藝術培養」「創造力訓練」等名目,實際還是學的小學那些課。早教機構天花亂墜、不遺餘力的誇張宣傳,只是利用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把錢忽悠到他們口袋裡才是真正的目的,對此,廣大家長不可不察。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很多早期智力開發所依據的理論基礎,大都是上個世紀的研究結果。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人為的早期智力開發,並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預期效果。相反,過早讓孩子學習抽象知識,會影響孩子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建立,這無疑給熱心搶跑的家長敲響警鐘。

  實踐也證明,那些提前上學前班的孩子,因為已經學過了以記憶為主的低年級知識,確實在一開始會容易得高分,但這種優勢保持的時間並不會太長,「最多到三年級,優勢就不再了」。啟蒙教育不規範、家長的「智力控」及群體性的急功近利心理,很容易促成孩子的不良習慣,導致後勁不足。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撐,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須以家長理性教育觀為必要前提。應該知道,3——6歲是幼兒認知能力及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最為關鍵。好的習慣將使孩子的小學學習乃至一生都受益匪淺。無視孩子成長規律,提前聽課,強化訓練,無異於粗暴無知的「拔苗助長」。順應孩子的成長特點,保持孩子的個性,全面培養綜合素質,讓孩子具備持久的、旺盛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呈現孩子美好的原生態,陪伴孩子健康長大,這才是懂得教育、真正愛孩子的家長的明智之舉。

  實際上,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最後取得成功的選手都知道在起跑之初如何保存良好的體力和耐力,而對規則的敬畏、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健全的人格,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線。當孩子的童年裡除了上課就是上課,沒有人蹲下來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補課」填滿了焦慮家長的時間與空間,使人無暇思考,一路疾行,而孩子又無力反抗,本該快樂的童年也就成為家長的強力把控而失去了天真爛漫的底色。而消弭「起跑線」恐慌,還有賴於社會大環境的有效監管、理性教育觀的不斷普及以及每個個體的意識覺醒。(斯涵涵)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主力不打出恐慌盤就不會有真反彈
星巴克致癌???不要再販賣集體恐慌了
混亂與恐慌——阿登反擊戰中令盟軍方寸大亂的「獅鷲計劃」
乙肝可怕?最可怕的是恐慌與歧視!

TAG:教育 | 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