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技巧——詩歌朗誦
詩歌,是最適合朗誦的作品。因為,詩歌節奏規整,本身就具備音樂性;詩歌又押韻,朗朗上口,『特別是古代詩歌還講究平仄,使字音在長短方面交錯出現,體現了統一之中有變化。所以在古時候詩都是可以唱的。詩和歌本來就是一回事。曾經有過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古代有幾位詩人是好朋友。有一次一塊兒到外邊兒喝酒。聽到歌女正在唱歌,就打賭說,我們記下她們所唱的詩歌,誰的作品唱得最多,就算贏家。這個故事不僅使我們知道古詩是可以傳唱的,而且使我們知道古代詩歌的發表方式主要是朗誦演唱會。據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寫了詩常常到市場上念 給老百姓聽,這不也就是開詩歌朗涌會嗎?然而,詩歌雖然有優越的朗誦先天條件,卻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朗誦好的。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些人朗誦詩歌時矯揉造作,平淡乏味,不得要領,千篇一律。所以,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詩歌朗誦的技巧問題。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 例如《教師之歌》是一首抒發教師熱愛教育事業情感的詩歌。其中有這樣幾句: 我的崗位永不調換, 我的足跡卻遍布四方。 我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 我的青春卻千百倍地延長…… 筆者曾多次朗誦這首詩,每朗涌到這一節,眼前彷彿出現了我歷年的學生,他們遍布國內國外,我覺得我的青春並沒有失去,而是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延續……這時候不需要考慮技巧,我的精神自然地亢奮起來,我的聲音因為自信而變得飽滿。 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作為業餘的朗誦者,最好選擇自己有一定生活經驗的題材,以便於自己領會和產生共鳴。千方不要給自己出難題。
以下內容為2010年12月7日轉自播音主持網:
學習詩歌,朗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朗誦好一首詩,就必須掌握朗誦技巧,如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有對比、有起伏、有變化,使整個朗誦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 下面舉三個例子談談詩歌朗誦的技巧。 例1《春曉》 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奏。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前兩句是寫詩人早上醒來後看到的景物,朗誦時要用柔和、舒緩的語調,音量不要過大。「鳥」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揚,表現出詩人見到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明朗景象。後兩句寫詩人想起昨天夜裡又颳風又下雨,不知園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讀「花落知多少」時,要想像出落花滿園的景象。可重讀「落」字,再逐漸減輕「知多少」三個字的音量,表現出詩人對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書》 這是陳然同志被捕以後在特務們逼迫他寫自白書時寫的。這首詩既是一個共產黨員崇高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又是對蔣家王朝必然滅亡的莊嚴宣判。全詩感情真摯,充滿了激情,充分表現了先烈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我們在朗誦這首詩的時候,要表現出作者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對敵人極端蔑視的口氣,語調要高昂有力。 第一節,兩個「任」字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怕敵人毒刑拷打的堅強意志,要讀得重些:「不需要」三個字的語氣是堅定的:「哪怕胸口對著帶血的刺刀!」這個反問句,表示強調肯定的語氣,「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長,並且往下降,表現出對敵人殘酷屠殺的輕蔑。 第二節,「人」和「怕死鬼」形成對比,要讀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長,表示出是所謂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一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第三節,是全詩的高潮,朗誦時要感情奔放,語調昂揚,要表現出共產黨人誓與敵人鬥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和堅信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 如果我們能領會詩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激起我們與詩的內容相應的感情,再恰當地掌握重音和停頓,朗誦時就會感情充沛,節奏鮮明,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陽上白天仰著臉——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喲夜晚低著頭——那麼好奇?思來想去…… 這是一首歌謠詩,這首詩的想像很新穎、奇特,能充分展現少年兒童聰慧敏捷的思維特點,因而充滿純真稚嫩的兒童情趣。 這首詩開始就把向日葵擬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既是「我」的疑問,也會引起小聽眾認真地思索。朗誦這兩句時,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頓,以引起小聽眾的思考。 「不知/太陽上/有啥/秘密」,這一句重音應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兩個字的尾音可以適當拖長。 第二句要強調「好奇」,需加重語氣,「奇」字的尾音要漸弱。 第三句可以結合兒童的天真、頑皮表現出來,語調輕快,頭部、眼神可適當轉動。 最後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鮮明對比,速度放慢,語調輕緩,注意停頓,給小聽眾留下聯想和回味的餘地。 總之,朗誦詩歌時,要注意節奏鮮明,並根據作品的基本節奏採取相應的速度。該輕快的要朗誦得輕快些,該沉重的要朗誦得沉穩、稍慢些。就一首詩來說,朗誦速度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表現作品內容的需要來決定,並具有一定的變化。
詩歌、散文朗誦藝術淺談
主講:陳冰
(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科班)
一、什麼是朗誦?
·學習朗誦,實際上就是學習表達。
·朗誦事實上就是一種有稿語言的表達。
·朗誦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
二、內化與外化的定義及關係
·內化:把握作品,即深刻領會和體驗作者通過作品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說,把作者的話變成自己要說的話。
·外化:表達作品,即運用有聲語言(並伴隨態勢語言)把作品的思想傳達給受眾。
·什麼是「言為心聲」?
·言語是自己思想感情的直接體現。說自己心裡的話,一般是能夠說得比較好的。但所播作品往往不是自己的,這就需要首先把作品變成自己的。這樣,所朗誦的作品才能情意真切,才會有好的效果。
·內化和外化的關係
·內化是外化的基礎,沒有內化,就談不上外化。這就像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離開了內容,聲音就失去了依託,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朗誦不能不要技巧,但先決條件是把握內容。
作品賞析
焦晃作品:《虞美人》
請大家說一說這首詩渲染了怎樣的意境?
大陸歌手毛寧在九十年代初以一首《濤聲依舊》而走紅,這首歌正是以張繼的《楓橋夜泊》為藍本的。
楓橋夜泊
夜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請聽這首詩和對這首詩的理解.
三、抓住「內化」
(一)、理解
1、理解的「五要素」
內容、背景、對象、目的、方法
(1)內容----弄清內容
陸遊《釵頭鳳》(濮存昕朗誦)
(2)背景----了解背景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詩大部分是沉鬱頓挫的,為什麼這首詩卻清新歡暢?
(3)對象----把握對象
把握作品的受眾群
把握對象可以增加交流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目的----明確目的
什麼是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作品所要表現的社會意義和作用。
思考:舒婷《致橡樹》的目的性是什麼?
告誡年輕的朋友們,在愛情上,要獨立自主,不可以依附於人;要患難與共,忠貞不渝,不可貪圖享受、輕易分離;要以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的熱愛和忠誠為牢固基礎,不要表面的、自私的、狹隘的愛情。
名作回眸:《致橡樹》
(5)方法----注意方法
方法是指作品的表現形式,包括布局謀篇、運用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和運用語言的技巧。
分析結構,劃分層次
研究方法,抓住特點(表達方式)
品味語言,把握基調
作品《有的人》的基調是什麼?
----愛憎分明、莊重嚴肅。
2、不斷提高理解能力
認知選要能力
簡縮概括能力
評價鑒賞能力
這種能力是在實踐中培養的。
(二)、感受
展開想像,獲得感受
1、文字—生活—聲音
2、想像創造想像
再造想像(主要)
3、不斷提高感受能力
(三)、動情
深入體驗,調動情感
1、情感的調動
「創作總根於愛」(魯迅)
語言表達必須有感情
情感源於認識,認識離不開理解
理解—感受—動情是感情產生的必由之路。
2、情感的表現
情感表現的「五性」
真實性鮮明性豐富性整體性含蓄性
四、把握「外化」
外化就是運用語言技巧把作品內容表達出來。主要技巧有停頓、重音、語氣、節奏。
(一)停頓
停頓的決定因素: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
(1)生理方面----利用停頓補足氣息
(2)心理方面----利用停頓準確、鮮明、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主要方面)
●停頓舉例
「為教育部門提供決策ˇ和科學管理的依據。」(判斷對錯)
「為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和科學管理ˇ的依據。」
停頓必須要有意義。
●停頓練習
車緩緩的前進,牽動著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著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緩緩地遠去了,終於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
ˇ可是ˇ靈車緩緩地遠去了,終於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
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心理停頓。
(二)重音
1、重音的作用:體現話語的目的,顯示意圖和態度。
2、重音的確定
「我喜歡打羽毛球。」這個句子的重音可以是哪些?
我喜歡打羽毛球。
我喜歡打羽毛球。
我喜歡打羽毛球。
我喜歡打羽毛球。
找重音
●提到無錫,人們很自然地想到太湖,太湖的確是很美的。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運河在無錫的風貌。
●提到無錫,人們很自然地想到太湖,太湖的確是很美的。然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運河在無錫的風貌。
主要重音:大運河
次要重音:太湖的確
名家朗誦欣賞:《蜀道難》朗誦者:喬臻
五、朗讀詩歌
怎樣朗讀詩歌?
讀出情感
讀出形象
讀出節奏
把握基調
陳毅《梅嶺三章》之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全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分析:這首詩的前兩句較慢,停頓明顯。第三句加快。第四句「旌旗十萬」是一個整體,要連續,而「斬閻羅」則應一字一頓。
請一個同學來朗誦這首詩。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全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背景分析:韓愈晚年上書《論佛骨表》,極力勸阻皇帝(唐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觸犯了龍威,差一點被處死。經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韓愈離開京師至藍關(現陝西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憤交加。情難自己,慷慨激昂的寫下這首七律名篇。
感情線索:深沉厚重悲壯蒼涼沉鬱頓挫
朗誦分析:
第一二句速度稍慢,突出「朝奏」和「潮州」,以點明獲罪原因和被貶地點。
第三四句語速加快,語勢上揚,「弊」「殘」二字要讀出重音。
第五六句處境抒情,悲壯蒼涼。「家何在」語勢上揚,語氣加重。第六句中,「馬不前」三字要低而慢,以表現其英雄失路之悲痛。
最後兩句向侄孫從容交代後事,沉痛而穩重。七句起低,「意」字上揚,稍加強調。八句低沉緩慢,「骨」字落重音,稍拖長,「瘴江邊」語勢下落,字字頓挫。
六、把握基調
基調要統一,又要有變化。全篇的處理都要服從總的基調。基調把握錯誤就會引起情感表現上的錯誤。
誤區舉例一
徐志摩《再別康橋》
有人用悲傷壓抑的基調,這是錯誤的。因為詩人闊別多年後,又來到了自己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地方----英國劍橋大學,心情是激動的。詩中表達的是無限欣喜和眷戀之情以及靜思默想的心境,基調應當是明麗的,輕柔的,寧靜的。
名作回眸:《再別康橋》
誤區舉例艾青《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悲憤的河流,
這無休止的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無比陰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注意這兩句的基調)
如何誦讀古詩詞
格律詩是指唐以後的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
格律詩是形式上具有一定規則的詩歌。中國古典格律詩常見形式有四種:五言絕句(全詩四句,五言一句,共20字)、五言律詩(全詩八句,五言一句,共40字、七言絕句(全詩四句,七言一句,共28字)、七言律詩(全詩八句,七言一句,共56字)。格律詩每句字數一定,節拍相同,節奏感非常強。
一、誦讀時應該注意節奏的整齊勻稱。
二、格律詩不但節奏整齊,而且押韻和諧。
三、除了節奏和韻腳之外,誦讀格律詩還應注意平仄四、格律詩除講究平仄外,還講究對仗五、誦讀格律詩,除了注意詩的形式外,更應注意詩的意境
六、要突出【詩眼」、「詞眼」。
七、古人寫詩常以景托情,借所描寫的景象來抒發自己的情懷。誦讀格律詩之前,可了解一下詩人的身世境遇,然後琢磨詩中字詞的含義,以此了解詩人的情懷,確定誦讀的語調。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