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枚藏印,一段歷史

藏族治印藝術不僅歷史悠久、淵源流長,而且博大精深,表現的內涵極為豐富,用途十分廣泛,它使用於政治、宗教、經濟、文化、軍事、對外交往等方方面面。最遲至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治印藝術在民間世俗社會中使用已相當普及,如買賣契約、支差還債,簽訂盟約合同,社會交往、文書往來,喜慶哀傷活動等,莫不以治印為相互信賴之憑證。 藏族社會自有治印歷史以來,上層統治階級就有對下屬各首領、要員、部屬、所任職位、學位,頒發賜封相應治印的規範制度習俗。其封賜還分有乞印、頒印、啟印(即用印或鈐印)、封印、撤印及換印等成套規定。 藏族治印藝術經歷古老而漫長的發展歷程,並在社會上有著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吐蕃王朝時期

藏族金石治印藝術在吐蕃王朝建立初期,隨著文字的規範律定已廣泛使用於王朝政、教、軍事的政令、策封、信物等方面,並成為吐蕃王臣,將帥、僧俗官吏權利和地位的標誌。在吐蕃王朝時期,朝庭中就實施了具有等級差異規定的裝飾服裝的章飾,是用不同金屬質材製成臂章以區別官位的大小:一等瑟瑟(翡翠)、二等金、三等金包銀、四等銀、五等銅、六等鐵。每種又分大小兩類,共十二級,臂章釘在方圓三寸的粗毛布上,懸掛在臂前。

據巴黎版《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獻選》載,當時吐蕃文獻已廣泛有鈐印製度,印文採用圖文合壁型及純文字型印皆有之,如方印中刻一飛犬,配以文字,有站立的展翅大鵬圖形。有著僧侶裝的雙人坐象,旁刻以裝飾雍忠萬字圖形,大鵬、「十」形雍忠圖形,均為藏族古老的原始宗教笨教最崇拜的創世先祖圖騰和苯教教徵。可見其藏族治印藝術一開始就有著源自本土數千年古老文明積澱的一脈相承的本性特質。

佛教的傳入、藏文的規範使用和吐蕃王朝時期佛教文化的昌盛,無疑給藏族治印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提供了發展契機。作為藏族文化的一部份,治印藝術自然隨之應用於佛教活動的各個領域,並成為神、佛、高僧們大德權力和神聖威嚴的象徵。以至在民間出現了將高僧大德、喇嘛上師的手印、腳印也直接作為神聖印契而頂禮模拜供奉的傳統習俗,並由此引伸出了藏民族獨特的「讓迥」文化。

薩迦時期

薩迦時期,元朝尊藏傳佛教為國教,薩迦派五祖八思巴· 洛追堅贊被忽必律大汗封為國師之職,其後八思巴奉命創蒙古新字,忽必律詔令全國頒行。並賜號八思巴「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更賜玉印。此時期先後共有14位藏地高僧相繼擔任國師、帝師之要職,在朝庭和地方任官職者不計其數,藏地和中原交往頻繁,作為權力象徵的金石治印藝術也成為官方上層和民間世俗交往聯繫的重要的媒介體式,使用更為普遍,元朝所賜印文大多為八思巴文篆刻體,印文分陰刻、陽刻和雙勾陰刻等多種形式,字形變化豐富,形制規整、端莊秀美,布文自然,印章邊框較粗闊、厚重,與印文形成強烈的對比,黑白粗細互為映襯,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整體和諧統一,雕刻刀法洗鍊,講究章法,強調金石味,印紐造型考究,多為雙龍盤紐,風格呈現出一種凝重、大度、壯美的王者之氣。對後期藏族金石藝術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其中尤以元代皇帝所賜封之印為代表。

元代帝王之官印印材以玉為尊、一品二品用玉、三至五品用金,元代賜封給帝師,國師之印皆為玉質,可見薩迦派僧人所受元帝之禮遇是何等顯赫尊貴。

其時,元朝特設「鑄印局」,其官印有的為八思巴篆文、有的一半為漢文,一半為八思巴文,同時,此時期花押印的使用也最為普遍,形式多樣,其外形有魚、鴨、琵琶、葫蘆等形狀,多為朱文,在形式上突破了先期方、圓的造型。這種以抽象圖案為飾的變體印,後在藏地十分盛行,並融入佛教題材的典型紋樣而演化成為肖形印。

帕竹時期

明朝延續了元朝崇奉藏傳佛教為國教的政策,並沿用了眾封多建的治藏方略,繼續封賞藏地高僧任國師、帝師之要職,藏漢在宗教、文化上的往來不斷,關係密切。這一點對帕竹時期時期的治印藝求頗有影響,其印也以朝廷封賜大印為典型代表。如:

「如來大寶法王之印「,白玉印,龍紐,高8.3厘來米,方形,邊長12.8厘米,漢文九疊篆文體,羅布林卡藏,是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卻貝桑於永樂四年應召去南京,次年建靈谷寺,為高帝、高後薦福,乃封為「萬行具足十方最勝圓覺妙智慧善普應右國演教如來大寶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並賜玉印。

灌領頂國師闡化王印,象牙印,龍紐,高7.5厘米,方形,邊長4.4厘米,漢文九疊篆文體,羅布林卡藏。此印是明朝皇帝封給西藏帕莫竹巴首領的封號。

多吉鏘達賴喇嘛之印,木紐銅印,寶珠紐,高11.5厘米,方形,邊長11厘米,印文為八思巴篆體字,羅布林卡藏。這是順義王俺答汗贈給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的印。

噶瑪巴印,玉印,高5厘米,長方形,邊長6.9厘米X5.8厘米,藏文體,藏羅布林卡。

朵兒只唱圖記,象牙印,獅紐,高6.1厘米,方形,邊長5.2厘米,梵文體,款識:右上「欽賜朵兒只唱圖記「,左上「大明萬曆戌子年制」,藏羅布林卡。

甘丹頗章時期

這一時期滿蒙藏加強聯盟,藏傳佛教受到極高尊崇。承德有仿桑耶寺、布達拉宮、扎什倫布寺建的寺廟,在北京建有藏傳佛教寺院三十多座,佛塔無數。隨著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系統和地方性活佛系統的建立,清廷也加強了對藏地的關注,除達賴、班禪喇嘛外,清代先後共封授176名藏蒙喇嘛為「呼圖克圖」,即轉世活佛,賜印厚賞,成為定製。而對藏地高僧和官員冊封清頒達賴、班禪喇嘛的治印除所賜八世達賴喇嘛的「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旦喇達賴喇嘛之寶」為玉印外,都是純文字金印。

藏族治印藝術所使用的材料品種,可謂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材質種類

藏族治印藝術所使用的材料品種,有玉、金、銀、銅(銅印又分紫銅、黃銅、白銅、混合銅)、鐵、錫、水晶、石、木(木印又分為紅木、檀香木、黃楊木、樺木等)、角質、象牙、獸骨、瑪瑙、還有民間傳說的天降石、天生雷鐵等數十餘種之多。其所用的材料也有嚴格的等級之分。不同質地的治印,代表治印持有者的不同地位和權力,或位尊或平庸,視印一目了然。

玉印,為漢地治印中最顯貴至尊者,多為君王印,稱玉璽,國家的象徵,並視為鎮國之寶,不能隨便使用。但至元朝以來,藏族僧人在朝庭任國師、帝師者二十多人,各中央王朝為了表示對藏傳佛教和西藏地方僧俗首領的尊崇,賜給西藏的印信也有相當一部分為玉印。如元朝所賜「國師印」、「帝師印」、「白蘭王印」;明朝所封「灌頂國師印」、「法王印」。明封故元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給玉印。清代所賜八世達賴喇嘛的「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旦喇達賴喇嘛之寶」玉印,故藏族治印中之玉印主要為元、明、清、朝庭所賜。

金印,藏族人視金為神聖、富貴、吉祥。故佛以金身至尊,繪畫以純金描為貴,佛塔、建築以金碧輝煌為神聖,就是高僧、活佛圓寂後的法體也用純金塗之以「金身」供奉。藏族早在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前期已用金印封賜顯貴功臣。

銀印、銅印是根據藏族地方官員的職位和品極頒賜,次於金印。

鐵印,藏族地方的官私治印多用鐵印。藏族僧俗文化人還喜將治印通體鑄以各種吉祥圖案和紋樣裝飾,作為腰掛飾物隨身攜帶之俗。

水晶印:晶瑩秀麗,但其質堅易碎,難於雕刻,故很少採用。西藏現存「傅出元鼎」等水晶印,乃為元朝皇帝忽必烈所賜。

象牙印:象牙被藏族人視為可以防身避邪的名貴珍稀,喜用作男女之飾物、手圈、項珠、發枯、手枯等,由於象牙質輕、細膩、便於鏤刻,又歷久不損,故多喜用作治印。現存象牙治印較多,最主要的有明世宗所賜「灌頂國師闡化王印」。

木印:因其材料遍地,多為世俗百姓私印或官方復治印,由於歷代中央王朝所賜印和藏族上層所用之印均為玉、金、銀質,極為珍貴,但不便攜帶和保管,故多複製成木印或木紐鐵印,供平日鈐蓋。

藏族的印文圖形,可分為純文字型、圖文合壁型、象形型三大類。此外,還有獨特的吉語印章型。

純文字型印

印文文體呈多樣化,現有的印文有古藏文、藏文、八思巴文、漢文、滿文、蒙文、漢文九疊篆文、印度文、尼泊爾文、迴文、英文以及多種藏文的書寫體文和梵文,而以藏文、八思巴文、漢文為多,梵文較少。其中又分純藏文、八思巴文、梵文及漢文,並出現了藏梵文合壁式、漢藏文合壁式;漢藏滿及藏滿蒙三體文合壁式、八思巴、藏、漢三體文合壁式、漢藏滿蒙四體文合壁式。純文字型印多為漢地中央王朝、皇帝賜封之印,如元賜「白蘭王印」、「寧國公印」、「文國公印」、明封「護教玉印」、「贊善王印」、清頒達賴、班禪喇嘛的治印都是純文字金印。官私印章多為純文字印及藏漢文、藏梵文合壁的形式。民間治印則多為藏文、梵文、八思巴文。

圖文合壁型印

是藏族治印藝術的傳統形式,此類印章,除印文外,常飾以具有特定宗教內涵和吉祥象徵的圖形,特色是,美觀大方、裝飾性強,流傳後世,形式內容越趨豐富、深厚。如第十世班禪大師常用之圖文合壁治印,方型,中央為「朗久旺丹」梵文圖案,左右立寫梵文。加上厚重的邊框,可謂肅穆,端莊,又具有深厚的宗教內涵。不失為圖文合壁之典範。藏族高僧、大德、顯貴都喜用圖文皆俱的印章。

治印額下常用的圖形有八瑞圖、七政寶、祥麟屏蔽、六種長壽、五妙欲、日、月圖符、柱面幅,如意頭,天冠,凸凹佛星,太極圖,交杵金剛,噴焰末尼,「十」擁忠圖符,壽字,長城紋,加回紋,祥雲紋,獸面拐子,花草拐子等,民間治印圖案中還有許多家族符號。

象形型印

亦稱圖案印、肖形印,刻有圖案紋樣之印的統稱。到近、現代,藏族治印藝術已發展到更加精細,多彩多姿的階段。由於藏區文化的特殊構成,藏族象形印一般以佛像、吉祥物、靈獸、瑞禽、宗教符徽圖形、六字真言為表現題材。佛教色彩也逐漸多地滲入到印譜圖文之中,如以金剛蓮花圖形製作的金剛蓮花印、以日月、金剛、轉輪、六字真言為印文的護法神降神圖形、六字真言印。十相自在圖印,「十」雍忠萬字圖形。佛像印,以「八吉祥寶」圖案分解而製成的金剛結、雙魚、屏蔽圖象印。十世班禪大師生前曾喜用一方以右旋海螺造型的象形印,與大師莊嚴的圖文皆具的大印同時使用,即體現大師偉人的不凡氣度,又給人以大師善德之親切溫馨。

藏族古印章起源於何時, 於史無證。不過據史料記載,公元7世紀,吐蕃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已經相當發達,形成了一整套官僚制度,法律等各種典章制度也很完備。吐蕃在統一西藏高原後,管理佔領地區的廣大屬部,調兵遣將,發號施令,都需要印信作為憑證。公元 752 年,吐蕃冊封南詔為「贊普鍾南國大詔」,並「賜為兄弟之國」。命南詔王閣羅風為贊普鍾,號曰「東帝」賜以金印。吐蕃在統治南詔期間,還陸續賜有不少印章。公元 778 年,閣羅鳳死,其孫異牟尋嗣位。唐貞元十年(785年),異牟尋歸順唐朝時,一次就獻出「吐蕃印八紐」。由此可見,西藏使用印章的歷史十分悠久。

古時的官、私文書和書信往來大都寫在竹簡或木牘上,這些簡牘書信 ,在傳遞過程中需要保密就得封緘起來。封緘的方式是把簡牘用繩子穿連起來,卷好,在外面加上一枚挖了方槽的木塊(即封泥匣),再用繩子把它和簡牘一起綁好,用一團軟泥捺在方槽里的繩子上,然後用印章在泥上按捺出印文,以防私拆。但時間一長,封泥印的封泥往往自動乾裂,甚至脫落,難以起到保密作用。所以封泥印發展到後來就變成火漆印。直到近代,西藏許多地方仍然使用火漆印封門封信。

吐蕃時期古印的使用,在敦煌的古藏文文獻中得到了證實。據英國人斯坦因著《路經樓蘭》載:「在許多文紙、文書上發現蓋著紅色的官印(由此可見,紅色印記的使用也可追朔到吐蕃時期) …… 」另外,還在新疆出土的藏文木牘 368 和 369 號上也有「命令上蓋有印章」的記載。

縱觀藏族古印章藝術,無論是雕刻內容到具體的工藝製作,從寫實到寫意,從可見的形象思維到意味的表達形式都反映了藏民族深沉的理性精神。尤其是印章的圖文及圖騰,圓中有方、曲中有直、封閉重於連續、圓點弧形勝於直角方塊,這充分表現了佛教所講的「圓通」、「圓覺」的哲理思維。但又讓人感到穩重、簡潔,柔韌而剛健 ,表現出一種神秘的魅力,一種和諧的美。

藏族古印章藝術同樣來源於生活,反映著生活 ,這些寓意豐富的雕刻藝術,多是在方寸之內,甚至是在一至二厘米的方圓之上展現。匠師們以驚人的藝術手段,栩栩如生地刻畫出許多靈瑞之物,如 :龍、鳳、獅子、朱雀、鹿、象、虎、蛇、牛、龜、鶴、鳥、蠍子、大鵬鳥等。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古代藏族匠師不但駕輕就熟地刻劃著他們耳聞目睹的生靈,而且還準確地雕刻出在當時罕見的奇禽異獸及抽象的圖騰,如犀牛、孔雀、鱗魚、摩竭魚和駝鳥等,可見當時匠師們的寫實手段之高明。另外,他們對於新鮮事物的敏感和把外來之物化為我有的宏偉氣魄,在印章雕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早在元代以前的藏族印章及民俗用品中,就雕刻有漢族的吉祥圖紋「壽」、「喜」等字樣以及動、植物圖形。

藏族古印章在印紐的造型和工藝上具有強烈的裝飾性,所刻劃的物形文字粗獷、渾厚,其內容以藏傳佛教和苯教有關的圖形、文字為主,還有一些集合了民間習俗的幾何圖案與紋飾的精華。這足以說明藏族匠師們深入生活、觀察細微,使其雕刻題材廣泛充實,手法自由活潑,趨向寫實但不失裝飾趣味,生活氣息濃郁。

藏族古印章中以鐵印居多。鐵印在我國整個印章史上卻比較少見。 春秋戰國時期至宋代,印章質地都比較高。譬如:金印、銅印、玉印、玻璃印、陶瓷印、水晶印、竹印、木印等。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元朝。其間沒有多大變化,而到了近代大多又盛行石印章。鐵印還受到氣候、空氣變化的影響,不便於玩賞、佩帶和使用 ,而在藏族地區鐵印章卻很流行,以至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大活佛、攝政以及各朝各代所敕之印都有鐵印章,特別是政府機構、寺廟、活佛、貴族等公、私用印大多為鐵印。因為,舊時鐵器在西藏被視為是「護摩寶器」。

藏族古印章的形制在元代及明代,無論中央敕封的印章、寺廟的印章、還是喇嘛與貴族的印章,其形狀基本為璃紐、駝紐、龍紐、獅紐、紐、寶珠紐、如意紐、直紐等。到了清代及民國時期,藏族印章的紐形有了突破性的變化 ,中央政府敕印、寺廟用印以及喇嘛與貴族的用印多為如意寶冠和寶珠紐,但也有部分呈上下方印,上下圓印、瓦紐印、直紐鐵印、木紐鐵印、壽星紐印、蓮枝紐印、獅紐印等。

藏族古印章藝術與內地印章藝術相比較,藏族古印章的質地、工藝都為漢印章少有 ,其裝飾具有獨特風格,精工細作,將印章簽出的點、線、面 ( 指金銀錯工藝 ) 與金銀互錯表面的光澤相映增輝,形成自然生動、絢麗華美的裝飾效果。在印章的表層大多浮雕著龍、獅、孔雀、覆形蓮花座等,其雕刻藝術自成一家,刀法細膩 ,其執刀腕指輕如畫筆,重如鐵筆,風格自然渾厚。另外「金銀錯」工藝是指內地封建社會前期青銅工藝常採用的裝飾技法,它主要是在青銅器表面鑿刻成圖案、淺槽,然後將金銀絲截作點、線壓進槽內捶軋錯平。可是這種早期工藝用於藏印上,卻是空前的。此外藏印上的鎏金工藝和在制好印後,在印內的空腔裝藏有加持力的藥丸、經書、咒字、舍利骨等物,也是漢印章中極其少見的。

印章在藏語中被稱作「唐喀」。據考證「唐喀」一詞起源於突厥語,經過蒙古語借用而後轉入藏語。其實,印章的藏語名稱也很多,宮印總的名稱叫「唐喀」敬語叫「噶唐」;團體公章叫「吉唐」;一般的印章稱「達唐」、「色唐」,口語叫「帖子」等。

西藏鈐蓋印章所用的印色也很有講究。印色分紅黑兩種,一般說上級對下級和寺院僧人准用紅色印泥,而下級對上級和俗官多用黑色印泥。如果官員和百姓同時鈐蓋印章,那麼地方首領可用紅色,而平民百姓則用黑色。按西藏習慣,從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下,凡是屬於僧侶階層,公、私用印可加蓋紅色印泥或封蓋紅色火漆封印。凡俗人及政府機構都加蓋黑色印泥或封蓋黑色火漆封印。據史料載:唐吐蕃時期,文書上就加蓋有紅色印章,在原薩迦地方政權時期的文書及信件上也加蓋有紅、黑色印章。

藏族古印章的印綬大多採用皮、毛、絲等材料,如鹿皮、牛皮、皮等動物的皮,或羊毛、牛毛,絳色、黃色、紫色、紅色等彩色絲帶也常見。

藏族古印章充滿了神奇的魅力。在宗教法事上所用的具有加持力的印章,舍利印章及巫師護法神的印章,高僧大活佛使用的曼陀羅印章,無一不寄寓了神秘的力量,為人們尊崇和膜拜。

在舊時,藏族使用印章極為普遍,分為庫印、房產印、莊園印、寺廟印、封禁印、密封印、保密關防印、肖形印、團體印、標記符號印、改錯印、馬牌印 ( 支差勞役印 ) 、饃饃印 ( 燒制食品蓋的印 ) 、飛馬印 ( 驛傳印 ) 、飛鳥印 ( 驛傳印 ) 、飛狗印 ( 驛傳印 ) 、接縫印、頭角印、手鐲印 ( 清代西藏地方普通軍士所戴手上的印章 ) 、羊耳烙印、牛角烙印、增稅印、減稅印、內宮印、外宮印、攝政印、花押印、傳蓋印 (舊時借債人立據,借債以家長父輩為首,傳遞一圈家庭的印章後,再蓋於借據上,以此表示傳遞過印章的人都同意借據 ,意味將來有義務償還債務 ) 、占卡印、命令印、人名印、吉語印、手印等等。在藏區,至尊的大喇嘛和顯赫的家族所分類的用印,少則幾顆,多則幾十顆,尤其是常用主要的幾顆印章都隨身佩戴,隨人而行。買賣契約、借債還債、簽定合同、紅白喜事,甚至記數都用印章。倉庫用印就更加普遍。據《清高宗實錄》載「達賴喇嘛倉庫,向系倉諸巴專管,公事動用,噶隆等廩明達賴喇嘛代理,啟閉俱以達賴喇嘛印封為憑」。達賴喇嘛所住錫的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的倉庫一向管理很嚴,一般的倉庫都有專用的倉房章,由專人管理。重要的倉庫由三人共同管,門上也有幾把鎖,各管各的鑰匙和印章,缺一人就不能開門,並且門上封條以蓋印為準。西藏地方政府下達的正式文告,往往蓋有幾枚印章,一般是在大印的下方再蓋主事人的印章。有一類印章加蓋於伏藏、佛像、物品開光,以及佛經、唐卡、經書、咒書、藥丸、官契等重要物件上;還有一類在藏語中被稱為「數殿」的印章,意譯為「計數臉印」,舊時農奴為農奴主無償勞動時,被監工蓋在臉上以表示來回次數的印記;還有一種印章藏語稱「傑帖」,意為「舌面印」,藏族習俗,在嬰兒出生時,以藏紅花來填充一種刻有陰文的圖章上,加蓋於嬰兒舌面。筆者還收藏了幾枚喇嘛診治病人所用的印章,上面刻有相關醫學等方面的咒語,據說經喇嘛發功和念咒語後,將之蓋於病痛處即可除去或減輕疼痛。

藏族古印章的收藏,首先在於它的藝術與歷史價值。一枚值得收藏的印章必須具備印材、印紐與篆刻「三美合一」的特點。印章作為信物,不論是官印還是私印,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具有時代的特徵。筆者收藏各個時期的古印章以及對唐、宋、元、明、清朝至民國的西藏印章的研究,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典章制度,也更深入的了解了西藏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的發展過程。

筆者收藏的藏族古印章質地有: 金印、銀印、玉印、景泰藍印、金紅石印、水晶印、銅印 ( 紫銅、黃銅、白銅、青銅)、鐵印 ( 生鐵、熟鐵、合金鐵 ) 、木印 ( 金星紫檀木、紫檀木、白檀木、紅檀木、黑檀木、檀香木、黃楊木、白楊木等 ) 、角質印(鹿角、羊角、牛角、獸骨)天降石印 ( 妥枷印 ) 等。

印章的文字種類有:古藏文、象雄文、西夏文、藏文、八思巴文、蒙古文、漢文、梵文、尼泊爾文、迴文、滿文、英文等。

印章雕刻的圖形有:八瑞相、七政寶、祥麟、六種長壽、五妙欲、和氣四瑞、如意頭、天冠、凸凹佛星、太極圖、金剛、噴焰末尼、金剛橋、卐字紋、壽字紋、長城紋、回紋、日月紋、祥雲紋、獸面拐子紋、花草拐子紋、華蓋紋、幢紋等。 印章的紐形有:寶珠紐、如意紐、通人冠紐、如意寶冠紐、方紐、圓紐、瓦紐、直紐、獅紐、蛙紐、塔紐、鳥紐、橋紐、蓮花紐、蓮花纏枝紐、岩猴紐、牛紐、馬紐、馬頭紐、虎紐、柱紐等。

藏族古印章的形制古樸、雄奇,富有變化莫測的藝術效果。除了古代匠師的卓越技巧外,還有一部分是「造化」之功。因為有些古印章經歷了上千年使用和變遷,變得斂盡鋒芒恰到好處,展現出醇厚樸拙、雍容靜穆、氣象萬千的效果,神妙之處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些傳承的古印章巧奪天工,是永供後世印人心追手捧的典範。

內容轉自網路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歷史今日/男高音】理查·塔克
歷史上真實的甄嬛,乾隆可不是她的養子,而是她的親生兒子
一個山東人的家族史
歷史在這一刻垂青著中國
歷史課本沒告訴我們的歷史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