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創立天師道的傳說故事
張道陵,字輔漢,傳說是西漢宰相張良的八世孫。漢光武建武十年生於豐縣阿房村,出生前,其母夢見魁星下降,感而有孕。五月十八日出生時滿室異香,整月不散,黃雲罩頂,紫氣彌院。自幼聰慧,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後來嘆息道:「這些書都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啊!」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二十五歲,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卻身在朝政,志慕清虛,不久就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修鍊三年,有白虎口銜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漢和帝賜為太傅,又封為冀縣侯,三次下詔,張道陵都婉拒了,他對使者說:「人生在世,不過百歲,光陰荏苒,轉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愛,也隨時而消失。君臣之恩,誰見長久?請轉告聖上,只要清靜寡慾,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為了避開京都近郊的俗務嘈雜和騷擾,張道陵決心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去了。
張道陵先是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住了下來。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祖就在山上結廬而居,並築壇煉丹,三年而神丹成;龍虎出現,故此山又稱龍虎山。時年張祖六十歲,後又移居四川鶴鳴山,感石鶴長鳴。
有一天半夜的時候,忽見太上老君下凡對張道陵說:「近來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則功德無量,名錄丹台矣!」並授給他「正一盟威符籙」,三五斬邪雌雄劍、陽賓士都功印、平頂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
張道陵拜領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萬六千神靈、千二百之官君,以供驅使。他隨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經,立十絕靈幡,鳴鐘叩磬,布龍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鬼帥同聲哀求,盡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張道陵乃收八部鬼神,降伏六天魔王,群妖乃滅表絕跡。降伏了妖魔以後,太上老君派使者下凡來告訴張道陵說:「子之功業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滅鬼過多,未免殺氣穢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須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於上清八景宮中。」於是張道陵又帶著弟子王長、趙升去四川省蒼溪縣境內的雲台山,精修二十餘年。
東漢恆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張陵123歲,是年九月九日,將諸秘錄、斬邪二劍、玉冊、玉印授長子衡,乃與夫人雍氏登雲台峰(四川省蒼溪縣),白日升化。女兒文姬、文光、賢姬、芳芝皆得道上升。
正一道是張道陵創立並由其子孫世襲相傳, 創始人(祖天師)化去後,由兒子張衡接任,史稱嗣天師。衡化去後,又由子張魯接任,是為系天師。因嗣第四代天師張盛將天師法裔由陝西漢中遷居江西省龍虎山中。從張盛以後道陵祖師歷代子孫皆住在龍虎山中,一直到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大陸解放,張恩溥追隨其主蔣介石殘留部隊逃往台灣,攜帶長子張允賢和祖傳「玉印」及「法劍」一口。現貴溪縣上清鎮天師府即其遺脈。
道教是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符錄齋醮為傳播方式,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它是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的基礎上,以黃老思想為理論依據,承襲了春秋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之說而逐漸形成的。創教人張道陵,後人還稱他為「張天師」, 其召神劾鬼、符籙禁咒等道術,可以說是直接繼承了漢代方士的方術。道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智慧、一種文化。「修德築道, 被褐懷玉;修身養性,順其自然;反本回源,心靈自由。」這種精神境界,萬世敬仰。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109國道邊一片片免費的美景,別忘了欣賞
※淺談我國道教題材紋飾銅鏡
※中國道教神仙圖譜【二】
※中國道教著名宮觀(5)
※中國道教 - 劉知古的《日月玄樞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