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們之所以成為罕見的傑出領導者,不是因為別的,就是「謙遜 堅毅」

小佛爺說

最近,2016《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發布。沃爾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蘋果首次進入前10,排名第9。

110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包括7家台灣企業),其中13家內地公司首次上榜,包括京東、美的、萬洲國際、萬科、萬達、恆大等。

來吧,先給中國企業10086個贊。然後呢,得給企業領導者加加壓——

著名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對1965-1995年間躋身於《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的1435家企業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11家企業取得並保持卓越業績——這11家公司在發生重大轉折?8?的累計收益率至少是股市平均水平的3倍。

這11家公司有何共同之處?答案是,它們全部由「第五級領導者」掌舵。

究竟什麼是「第五級領導者」?「第五級領導力」為何如此神奇?今天的重磅文章,真得讀。

2Fblockquote>每日日一獲

1971年,貌不驚人的達爾文·史密斯(Darwin E. Smith)被任命為金佰利–克拉克公司(Kimberly-Clark)的CEO。這是一家暮氣沉沉的老牌紙業公司,在此前20年里,其股價漲幅落後於大盤36%之多。史密斯原為該公司法務部的律師,性格溫文爾雅。對於董事會的任命,他內心其實並沒有把握;而當一位董事把他拉到一邊,提醒他尚欠缺CEO必備的某些素質時,他的這種不確定感越發強烈了。然而,他還是當上了CEO,並且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20年。

那是怎樣的20年哪!在那段時間裡,史密斯給金佰利公司帶來了令人驚嘆的轉變,公司一躍成為全球消費紙品業的領頭羊。在他的領導下,金佰利擊敗了斯科特紙業(Scott Paper)和寶潔等眾多競爭對手,公司股票的累計收益率跑贏大盤4.1倍,這一成績已將備受推崇的惠普、3M、可口可樂和通用電氣等公司遠遠甩在身後。

史密斯率領金佰利公司實現了大逆轉,這是20世紀商業史上領導者引領企業從「還算優秀」邁入「真正卓越」的絕佳範例之一。然而,達爾文·史密斯的大名卻鮮為人知,就連醉心於研究商業史的學者們也不例外。而他本人或許正喜歡這樣。史密斯是典型的「第五級領導者」,在他身上,極度謙遜的個人品性和堅定的職業意志力融為一體。

經過長達5年的研究,我們發現,凡是企業高管身上具有這兩種相互矛盾的特質,那麼就足以發揮「催化劑」作用,引領公司從優秀走向卓越。

領導力的五個層級

「第五級領導力」的發現源自一個始於1996年的研究項目。當時,我和研究團隊致力於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一家優秀的公司能否真正卓越?如果能的話,又該如何做到?

大多數卓爾不凡的公司都離不開出色的創始人,比如默克公司的喬治·默克(George Merck)、惠普公司的戴維·帕卡德(David Packard),還有大名鼎鼎的沃爾特·迪士尼(Walt Disney),他們早早地將卓越的基因注入公司的血脈之中。然而,絕大多數公司卻沒有這份幸運,它們往往是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才恍然大悟自己只不過躋身於優秀者之列,還稱不上「卓越」二字。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研究表明,「第五級領導力」是首要因素。沒有「第五級領導者」為企業掌舵,企業就不可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

領導力的五個層級「第五級領導者」高居領導力層級之巔。在其之下,還分布著四個層級,每個層級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但都不具有第五級的力量。要想達到「第五級領導力」,不一定要逐級攀升;然而,一名成熟的「第五級領導者」必須具備另四個層級的所有能力,此外再加上第五級特有的素質。

  • 第五級

  • 卓越領導者:性格的謙遜與超強的意志力集於一身,引領組織走向持久卓越。

  • 第四級

  • 富有成效的領導者:促使組織成員全心投入、積極追求一個清晰而令人信服的願景,激勵整個團隊取得更高績效。

  • 第三級

  • 能幹的管理者:合理組織資源、人力,高效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 第二級

  • 樂於奉獻的團隊成員:為實現群體目標做出貢獻;在團隊中能與他人高效合作。

  • 第一級

  • 能力精幹的個人:憑著一己的才幹、知識、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習慣,為公司做出富有成效的貢獻。 出人意料的發現

    事實上,關於「第五級領導力」的發現與普遍觀念相悖。我們通常認為,企業從優秀邁入卓越,必定由傳奇式領袖掌舵,比如李·艾柯卡、艾爾·鄧拉普(Al Dunlap)、傑克·韋爾奇和斯坦利·高爾特(Stanley Gault)等不同凡響、動輒佔據媒體頭條的風雲人物。

    和這些CEO相比,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CEO達爾文·史密斯簡直像是「火星來客」。他為人靦腆、非常樸實,甚至有些笨拙,總是避免引人注意。然而,若把史密斯看作一個軟弱而溫順的人,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生性純樸,但與此同時,對於事業抱有一種強烈的甚至是苦行僧般堅韌的決心。

    在執掌金佰利的日子裡,他表現出鋼鐵般的意志。實際上,接任CEO不過兩個月,史密斯就被診斷患有鼻咽癌,醫生說他時日無多,大約只有一年時間。他及時向董事會通報了自己的病情,但同時表示,他並不准備這麼快就死。之後,他依舊嚴格按照緊湊的日程表工作,每周還從威斯康星州飛到波士頓去接受放療。結果他又活了25年,其中20年都在擔任CEO。

    在重整金佰利公司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決定賣掉所有造紙廠時(這是公司有史以來最激進的決策),史密斯的超強意志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史密斯上任後不久,他和團隊成員就得出結論,公司的傳統核心業務銅版紙,註定只能表現平平。因為這塊業務的效益不佳,競爭力也很弱。另一方面,他們推斷,如果金佰利打進競爭激烈的消費紙品市場,必定面臨諸如寶潔這樣實力強大的世界級競爭對手的擠壓。也就是說,公司的道路只有兩條:要麼躋身卓越者之列,要麼走向消亡。

    在這種情況下,史密斯以破釜沉舟的大將氣魄,毅然宣布變賣公司名下的所有造紙廠,就連位於威斯康星州金佰利市的同名工廠也不保留。全部所得都將投入到公司的消費紙品業務,包括好奇(Huggies)紙尿褲和舒潔(Kleenex)紙巾等品牌。當時各路商業媒體都評論說史密斯的舉動太愚蠢,華爾街的分析師也調低了金佰利公司的股票評級。然而,史密斯絲毫不動搖。25年後,金佰利收購了斯科特紙業,其8大產品門類中有6個擊敗了寶潔。退休後,史密斯在回顧自己的超凡業績時,只是淡淡地說:「我從未停止過努力,一直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CEO。」

    謙遜+意志力=第五級領導力

    「第五級領導者」是我們研究雙重性格的絕佳對象:他們謙遜而又執著,靦腆卻又勇往直前。

    以1975-1991年間擔任吉列公司CEO的科爾曼·莫克勒(Colman M. Mockler)為例:他曾三次擊敗來自幾家大公司的吞併計劃,其中兩次是與露華濃公司的羅納德·佩雷爾曼(Ronald Perelman)交手,另一次是與前科尼斯頓投資集團(Coniston Partners)展開較量。

    從外表看,他是個沉默寡言而又謙和的人,舉止溫文爾雅,甚至有些貴族氣。即便是在波瀾壯闊的反收購大戰中,他仍然保持著溫和內斂的君子風度。哪怕是在最危急的關頭,他依然會先處理好公司的常規事務,再去應對併購。

    然而,那些將莫克勒外表的謙和誤讀成內心脆弱的人,最終都敗在了他的手下。在與對手爭奪一項代理權的戰役中,莫克勒和其他公司高管給數以千計的投資者逐個致電,以爭取他們的投票。莫克勒這個人就是不肯認輸,他選擇為吉列未來的輝煌而戰,儘管他可以趁此機會拋售自己名下的股票大賺一筆。

    想想看,如果莫克勒當初屈服於壓力,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如果當時某位股東選擇接受露華濃公司提供的44%的溢價而出讓股份,並將所得資金全數投入股市大盤指數,那麼他在此後10年間的累計收益要比一直持有吉列股票的股東低64%。

    強烈的謙遜傾向

    莫克勒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第五級領導者身上那種典型的謙遜特質。事實上,在與這些高管面談的過程中,他們談論自己的方式(準確地說是極力避免談論自己)始終令我們印象深刻。他們談論起公司和其他高管的貢獻就滔滔不絕,但是對於自己所起的作用,卻本能地避而不談。如果你極力要求他們談談自己,他們往往會說「我希望自己聽上去別是一副大人物腔調」,或者「對於公司取得的成就,我不覺得自己有多大功勞。幸運的是,我們擁有非常出色的人才」。有位第五級領導者甚至向我們表示:「我們公司有不少能人,他們要是處在我的位置,可以比我做得更好。」

    第五級領導者的「陰」與「陽」

  • 品格上的謙遜

  • 表現出強烈的謙虛心態,迴避別人的恭維,從不自吹自擂。行為方式從容並堅定,主要依靠卓越的高標準,而不是個人魅力。將注意力放在公司發展上,而非著眼於自身;悉心挑選接班人,讓公司擁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如果公司經營業績欠佳,在分攤責任時不會把目光轉向「窗外」,而是更多地對鏡自省,絕不一味抱怨他人、外部因素或運氣太差。

  • 職業上的堅定

  • 能創造最出色的成果,在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中發揮催化劑的作用。為了求得長遠的最佳結果,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都會展現出毫不動搖的決心,完成一切必須完成的工作。

    為打造擁有持久生命力的偉大公司而設定極高的標準,不打半點折扣。

    公司取得成功時,他們的眼光總是望向「窗外」,把成績歸功於他人、外部因素或是好運氣,而不是對鏡自賞、攬取功勞。 堅定不移的意志

    除了極度謙遜的品性,第五級領導者還表現出頑強的職業意志力。

    喬治·凱恩(George Cain)剛剛受聘出任雅培製藥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CEO時,這家公司還是個毫無活力的家族企業,在製藥行業中排名很靠後,僅靠著紅霉素業務勉強度日。凱恩是典型的「第五級領導者」,他的個性中不會有裝腔作勢那一套,也不具備讓公司上下激情燃燒的煽動力,卻擁有一股更強大的力量:發自直覺的高標準。他無法忍受任何形式的平庸,完全不能容忍那些認為做到優秀就心滿意足的人。在此後的14年里,他以堅忍的意志,將自己對卓越的不懈追求注入了雅培的機體之中。

    凱恩最先要解決的一大弊端就是裙帶關係,這也是導致雅培公司業績平庸的根本原因之一。凱恩對公司董事會和高管團隊進行了全面重組,換上了他所能找到的最出色的人才,以此表明了自己的用人原則:靠裙帶關係謀職已經行不通了。如果你不能在自己的職責領域內成為全行業最棒的管理者,你的飯碗就保不住了。

    這種近乎冷酷無情的重組,一般只有從外部空降的CEO才可能下得了手,讓公司扭轉局面;然而凱恩在這家公司已經幹了18年,他自己也是家族成員,是公司前總裁之子。有那麼幾年時間,凱恩家族的節日聚會總是氣氛緊張,他會對某些來聚會的親友說道:「抱歉,我不得不解僱了你。要不要再來塊火雞?」不過,公司股票的表現最終讓親友們感到滿意。從1974年-2000年,雅培的股東回報率高達市場平均水平的4.5倍,比默克、輝瑞等行業巨星還高出兩倍。

    關於「第五級領導力」,我們發現的最後一點(但同樣引人注目)的特質是:由於「第五級領導者」的雄心壯志不是著眼於自己,而是為公司長遠發展,所以他們通常能挑選出才幹超群的接班人。

    我們發現,在3/4以上的對照公司中,領導者不是在培養繼任者上失敗了,就是選擇了軟弱無能的接班人,或者兩種情況兼而有之。樂柏美(Rubbermaid)公司就是如此。它從默默無聞迅速成長為《財富》榜單上深受青睞的業界驕子,隨後又同樣迅速垮了下來,最後不得不接受紐威爾(Newell)公司的收購。

    樂柏美這出興亡大戲幕後的導演名叫斯坦利·高爾特,一位極富個人魅力、才華出眾的領導者。20世紀80年代末,他的名字和樂柏美的成功密不可分。我們的研究團隊搜羅了312篇關於樂柏美的文章,高爾特在其中始終是一副嚴厲苛責、以自我為中心的領導者形象。比如有人指責他為暴君,他就在一篇文章中回應道:「沒錯,但我是個真誠的暴君。」另一篇文章直接引用了他關於如何引領變革的一番論述,其中「我」這個字總共出現了44次,而「我們」只出現了16次。當然,高爾特完全有理由為自己取得的成就自豪:在他的領導下,樂柏美連續40個季度保持利潤增長,這樣的業績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也著實值得尊敬。

    然而,高爾特功成身退之後,並沒有留下一家少了他也照樣卓爾不凡的公司。他選定的接班人只幹了一年,而下一位繼任者發現現有的管理團隊能力薄弱,只得暫時身兼四職,同時還要在忙亂中物色公司的二把手。高爾特的繼任者們不僅要絞盡腦汁應對管理人才的缺失,還要受制於戰略的缺失,正是這樣的雙重缺失最終使公司頹然落敗。

    當然,你也可以說,樂柏美在高爾特離任後的失敗恰恰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財富》雜誌上有篇文章就是這樣寫的。高爾特是位卓越的「第四級領導者」,或許是過去50年來最出色的領導者之一。但是,他並不在「第五級領導者」之列。樂柏美從優秀上升到卓越,之所以是曇花一現,隨即迅速跌落而至湮沒無聞,一個關鍵原因就在於此。

    窗子與鏡子

    對於取得的成功,「第五級領導者」總會強調運氣好。起初,我們感到迷惑不解:為什麼「第五級領導者」如此強調運氣呢?畢竟,沒有證據表明他們的公司從優秀到卓越的轉變,是蒙受了命運之神的垂青。後來我們發現,相比之下,對照公司的高管身上存在一種有意思的言行模式:他們經常抱怨公司處境艱難,並將其歸咎於運氣不好,把一切問題都怪罪於外在環境。

    拿伯利恆鋼鐵公司(Bethlehem Steel)和紐柯鋼鐵公司進行對比,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了:這兩家企業的產品都很難實現差異化,也面臨著廉價進口鋼材的競爭。兩家企業在工人薪資方面的支出都比國外競爭對手高出很多。然而,面對同樣的環境,兩家高管的看法卻截然不同。

    伯利恆鋼鐵公司的CEO在總結1983年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時,一味抱怨進口鋼材帶來的競爭壓力:「我們的問題,第一是進口鋼材、第二是進口鋼材、第三還是進口鋼材。」與此同時,紐柯鋼鐵公司的負責人肯·艾弗森(Ken Iverson)及其手下團隊卻從另一種角度看待進口鋼材:「我們真的很幸運。鋼材本身很重,那些外國公司只能千里迢迢地通過海路運輸,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優勢。」

    事實上,在艾弗森眼裡,美國鋼鐵產業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進口鋼材的衝擊,而在於管理不善。他甚至公開表態,反對政府為保護國內市場而出台限制進口的政策。他在1977年的一次業內高管會議上指出,這個行業的真正問題是管理落後於技術發展的腳步,此言一出,在座人無不震驚。

    強調好運氣僅僅是「第五級領導力」模式的一部分內容,我們把這種模式稱之為「窗子與鏡子」。第五級領導者出於謙遜的天性而不願攬功,總是把成績歸功於自身以外的因素,甚至到了過分的地步——我們把這比喻成「向窗外眺望」。如果實在找不到具體的人或事來擔當這份功勞,他們就會聲稱是因為自己的運氣好。同時,如果經營上遇到麻煩,他們在分擔責任的時候就會更多地「對鏡自省」,從不怨天尤人,一味歸咎於外部因素。

    是天賦還是後天養成?

    我的初步假定是,世人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天生不具備「第五級領導力「基因的人,以及天生具有這一基因的人。第一類人哪怕花上100萬年,也無法讓自身需求退居次要地位,轉而投入比他們自身更為宏大、更加持久的事業追求中去。對這些人來說,工作的首要意義永遠在於一己所得——名譽、財富、權力等,而不在於他們能夠營建、創造和貢獻什麼。

    以下結論頗為有趣:促使一個人成為「第四級領導者」的行為傾向和個人雄心,與「第五級領導者」所需的謙遜品性互相衝突。

    公司董事會通常錯誤地認為,公司要達成卓越,必須有一位以自我為中心、非同一般的領導者,因為他們自己也是據此來指導行動的。如果把這一事實與上面的結論聯繫起來,你很快就會明白,「第五級領導者」為何在公司高層中如此罕見。我們總是把不具備「第五級領導力」基因的人提拔到大權在握的高位,這讓現實中從優秀走向卓越並且經得起持久檢驗的公司少之又少。

    第二類人則是有能力修鍊出「第五級領導力」的人。這種能力天生潛藏在他們內心,或被深埋,或被忽略,或處於萌芽階段。而在適當的條件下,這顆種子就會開始生長。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文吉姆·柯林斯是著名的管理學家以及暢銷書作家,曾獲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傑出教學獎,並先後任職於麥肯錫公司和惠普公司。他曾與傑里·波勒斯合著《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一書。石小竹 |譯本文有刪節,原文參見由哈佛商學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於2015年11月聯合出版的「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必讀」系列叢書之《什麼造就了領導者》。《哈佛商業評論·領導力加油站》編輯|馬雪梅xuemeima@hbrchina.org公眾號ID:hbrchinese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永遠的驚悚大師」的傑出代表作 ;後窗 (1954)(美國)
    詩號傳千年——唐代哪些傑出的詩人曾留下詩號?
    百年哈佛:人需要具備的15種傑出本領和需要克服的20個人性弱點
    論恩格斯對唯物史觀的傑出貢獻
    讓你更傑出的40個人生哲理語句(4)

    TAG:領導 | 傑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