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對人的深遠影響

民俗文化對人的深遠影響 (2007-04-26 16:58:00)

轉載

標籤: 民族 民俗 文化 現象 特質 分類: 天馬專輯**禁忌*製作*采覓

《中國民間禁忌》共五部112節,現已出四部68節。禁忌作為以信仰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它凝結著人類原本的心理、願望和幻想,反映著社會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水平以及民族、時代的精神文化指向。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禁忌的網路之中。本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論述中國民間禁忌的著作。作者通過對翔實豐富的資料的梳理,抽繹出一套嚴整的中國民間禁忌體系,從文化學角度,分析論述了民間禁忌的產生原因、本質特徵、社會功能、傳承渠道、發展趨向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特質。

為了校正觀念、看法,特轉載下篇文章以幫助讀者理解《中國民間禁忌》

民俗文化對人的深遠影響什麼是民俗?民俗就是民間的風俗習慣。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生活過程中形成,並不斷重複傳承下來的生活文化。我們生活著的四周是什麼?是空氣。民俗就像空氣一樣時刻環繞著你,洋溢在你的身邊;而民俗的重要性也像空氣一樣,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須臾不能夠離開的。

那麼,民俗文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對人們有深遠影響?筆者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民俗文化的特點

(一)民俗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民俗文化顧名思義應該是在某一特定的具體的時空條件下所產生和形成的一種文化。因此,它就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點。就如我們祖祖輩輩生長、生活在中國,那麼中國的地域和民族就決定了我們的文化是迥異其他西方國家的!比如,中國人一見面就打招呼:「到哪裡去?」「飯吃過了沒有?」不管是何時何地,即使是在廁所中碰上,問的依然是這句話,當你覺得不妥時,卻已經脫口而出,也只能無可奈何,啞然失笑於心了。就像蒙古人見面問「你家牲口咋樣?」是一樣的情形,因為蒙古人最重要的是放養牲畜,不問牲口問什麼。而西方人是完全不問這些的,在他們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當中,這樣問是不禮貌的。(二)民俗文化的重複性:民俗作為一種文化,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而被我們忽視的司空見慣的,像空氣一樣的東西。所謂重複,就如一個故事所說的:一個記者問一個輟學的放牛娃,你不讀書,長大了幹什麼?回答是:掙錢。掙錢幹什麼?娶媳婦!娶媳婦什麼?生娃!生娃幹什麼?給我放牛!這就是一種重複,生生不息,不斷循環。當然這僅僅是一個故事,個中的文化意義如何,是悲哀、悲涼、悲嘆抑或怒其不爭,我不想加以評論,這裡我只想加以說明,這,就是一種重複。民俗的重複有相近的意義,事實上,任何事物只要不斷的重複-----一群人又一群人重複,一代人又一代人重複,這樣就慢慢形成了「文化」。比如,當你的一個熟人生了孩子之後,你不經意問的話就是:「男孩還是女孩?」回答是男孩,你說「男孩好」,當回答是女孩時,你說「女孩也好」,這個「也」字就是中國數千年來的重男輕女思想以及民間在生存過程中男性具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這種具體現實的根本寫照。「重複」才是習慣、習俗乃至文化形成並積澱成文化的重要途徑!(三)民俗文化的滲傳性:關於這一點,實際有兩方面:即滲透性和傳承性。所謂滲透性就是民俗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滲透人的心靈的,而且你是不知不覺的,是無意識的。正如前面所講到的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文化現象-----脫口而出的那種表達,無需你去作思考、判斷,你完全是在潛意識的支配下,無意間完成。如果說有什麼不妥的話,實際不能完全怪你,那是文化積澱對你的滲透性影響所造成的「無意識」!阿Q當初對「女人禍水」的所謂「思想」,實際上不能說明他有自己個人的「思想」就是因為這是典型的「無意識」!如果這個民族都這樣,那就成了榮格所說的「集體無意識」!並且,這種「無意識」會代代相傳下去,不管你有沒有上學讀書,也不管你文化程度多高統統都會受它的影響,甚至是被它所支配!比如阿Q對女人的偏見就是這樣,其實阿Q根本就沒有讀過書沒有上過學(他連生存都成問題,怎麼可能會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他也沒有娶過老婆,甚至接觸女人的機會都很少,那他怎麼會有「女人禍水」的文化心理呢?這正是民俗文化的滲傳性所致!在中國,每一個中國人都深深地受中國民族文化的影響,我們既然生長和生活在中國,那麼中國的民俗文化就在我們的生活現實之中,就時刻伴隨著我們的祖先,並通過他們,一直傳承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伴隨著我們,與我們同在。就好象「中國印」一樣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身體上、靈魂上。

二、中國民俗影響深遠民俗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下面舉例來說明之。(一)、求子習俗對生活的影響。我們先說說筷子。筷子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歷史悠久到河姆渡文化時期,因為那時要吃大塊肉,著名科學家李政道稱「這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發明」。筷子明代以前叫箸,箸與住諧音,所以我們江南人結婚,按傳統要在嫁妝中放九雙筷子,諧音「久住」,象徵夫妻百年好合。明代以後將箸叫筷子,於是筷子又象徵「快生貴子」。在有些地方,人丁興旺的家庭筷子常常被人偷去。吃飯時沒了,只能臨時削。菜農瓜地里的瓜也常常被人偷走,原因是瓜中有很多瓜子兒呢。五嶽之首泰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據說泰山的送子娘娘特靈,有人說泰山的門票太貴,其實貴得有理。又一個故事:某地有座廟裡的社神不見了,大家很焦急,有人靈機一動,寫了一張貼子:「社公眾人拜,哪家搬去真不該!社婆多悲哀,孤單寂寞看社台!誰把他藏過,快些送出來,明年給他兩個乖小孩。」不出兩天,社神歸位。貧困社會,多子就意味著多福,因而超生游擊隊就顯得不足為奇了。(二)、節日民俗對生活的影響。春節吃團圓飯,元宵節吃湯糰,清明節吃清明果,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年年如此,人人如此,家家如此。除傳統節日外,現在又時興金婚銀婚啦、情人節啦(2、14)、愚人節啦(4、14)、聖誕節拉(12、25)、青年節啦,這些新的習俗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大。(三)、禁忌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禁忌成為某種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任何人不得逾越,運用的非常廣泛。譬如,正月初一不掃地、不潑水,要掃也得往裡掃,防止財氣外流,豈不糟糕;更忌說不吉利的話,連起床都忌說「爬」,以免蟑螂、蚊子、老鼠等等爬出來。平時,夫妻、情侶忌分梨吃,諧音「分離」。結婚、做壽時忌諱送鍾,諧音「送終」,「送終來了」,整個亂套。朋友忌送傘,傘與「散」同音。上海人看望病人不送蘋果,因為上海話蘋果與「病故」同音。我小時候,母親給我三個規定,現在還記得,一是小孩子忌吃雞爪,否則寫字像雞爪爬;二是不能吃魚子,否則腦筋會變笨;三是大便時不能看書,否則讀書就不聰明。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書有在床頭讀的,也有在廁所里讀的。確實如此,有的幽默的書,消遣的書,我看不到其他功能,有一種功能是不能抹煞的,那就是能使大便保持順暢。魯迅先生反封建傳統犯的也夠徹底的。生育方面,孕婦不能塞瓶口,否則胎兒的口鼻耳肛門會閉塞;忌拆堵門窗,可能弄瞎胎兒的眼睛;忌吃兔子肉,怕生下來的小孩豁嘴;忌吃螃蟹,怕胎橫難產。數字方面,西方人忌13,中國人忌4,崇尚3、6、9、8,像518、168、918等,都成為電話號碼、汽車摩托車牌照、店鋪號的熱門。記得有一個郵電局的電話號碼是6914144,因為大家都覺得不吉利,每人要,只得自己留著。可是數字禁忌各地並不完全一樣。像518廣東人就不選,因為與廣東話「勿要發」同音。金華人不要「569」,因為「569」諧音「無路走」。台灣人忌諱8路公共汽車,只有7路,7路甲,沒有8路,因為當初國民黨被八路軍打敗以後逃到台灣,一說八路,以為是八路軍來了,豈不亂套。交往方面,人家請客,吃魚時不能翻,不然,會翻船、翻車,這對漁民和駕駛員來說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做生意人也忌翻,這就無道理可說,應該翻,翻意味著翻本,尤其是賭徒,更是要不斷的翻。各種場合女士優先,與人交談,忌問女士年齡,忌問工資收入等等。(四)、禮俗對現代生活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古代禮俗和外國禮俗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古代禮俗,如敬酒禮,對現代人的影響就很難消除。書聖王羲之生活在晉代,他寫的《蘭亭序貼》就是與喝酒有關。一是喝酒行酒令,歷史也很悠久。從前的酒令大多是對詩詞、接成語等,很文氣,現在卻比較粗俗,像世俗的猜拳、抽撲克牌等。有的以轉調羹代替,那不公平,因為桌子不平,哆啰啰往往全都轉到他那裡,不喝白不喝,喝了才顯得豪爽,不久也就無言無語地轉到桌子底下去了。二是敬酒禮節,先敬長輩和官爵高的。祝酒辭也很有講究,據傳聞,海南市又一個副市長敬李鵬酒時說:「祝你升官發財!」李鵬臉一黑,不喝這杯酒。山東大漢就非常豪爽,不問理由,為你什麼都可以來一杯。你身體健康,好,來一杯;過年了,你長了一歲,好,來一杯。幸虧他們的杯子較小,不然全得鑽到桌子底下去了。三是酒席排座次,長幼輩分、親疏遠近大有講究,山東一帶許多地方,婦女不能上桌(這種禮節恐怕從孔夫子時代起也許更早就有了),曾有浙江籍的女大學生跑過去,既上桌吃飯,又要睡單間(北方人睡大坑,脫得光光的),認為他不懂禮,最後得出結論:浙江人沒禮貌。再如,中國是詩的國度,歷來有諷諫的傳統。在當代,針對腐敗現象,就產生了許多民謠。這些民謠,在形式上多運用對仗、諧音、雙關、比喻等藝術手法,並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傳易記、幽默風趣的藝術特徵。如,「團結你我他,共同吃國家。」「你吃他也吃,為何我不吃。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誰不吃?白痴才不吃。」毛澤東詞《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礞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民間仿作《新長征》:「當官不怕吃喝難,萬盞千杯只等閑。五糧茅台騰細浪,甲魚螃蟹走泥丸,。桑拿按摩周身暖,舞廳包廂空調寒。更喜小姐白如雪,三陪過後盡開顏。」也有校園民謠,如,「書包最重的人是我,作業最多的人是我,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還是我。」「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以拉弦,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沒了。」反映了學生們對應試教育的極大反感。外國禮俗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就更大了。如,穿西裝,結婚時交換戒指、穿婚紗,舉行生日party,舉行舞會,時興送花等等。中國人見面行握手禮,西方人卻是擁抱禮、接吻禮。這並非是我們說的吻,西方人鼻子嗅來嗅去的,是在行禮。記得七十年代,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有一個接吻的鏡頭,放映時大家說咬,村長下令:「鄉親們,統一閉眼。」結果鬧了笑話。當今,中外交流日益增多,必須了解和注意中西民俗的差異。一個外國人問中國白鬍子老人:「爺爺,你幾歲了?」老頭兒氣得直哆嗦。相反,美國的老太太不願被人叫「奶奶」。西方人見面討厭甚至氣憤被問「吃了沒有」或「哪兒去」,誤認為被侵犯了隱私權。西方婦女常常抱怨中國人撫弄他們的小寶寶,認為這種動作最無禮。`作為象徵物,中西方差異也很大。如,龍——(中)吉祥神聖(西)兇惡醜陋的妖怪、類似於蜥蜴似的巨大爬蟲。貓頭鷹——(中)不吉之鳥(西)智慧之鳥。熊——(中)蠢笨(西)滑稽可愛。蝙蝠——(中)「福」的象徵(西)又丑又惡的吸血妖精。狗——(西)人之良友(中)十分刻薄稱呼:狗東西、狗娘養的、狗崽子、狗屁胡說、狗該不了吃屎等等。總之,民俗文化就是一種與生俱在的文化,永遠無法逃避。人民生活在社會現實中,民俗文化就如空氣一樣,與我們息息相關,共生同存。我們永遠無法逃避。正如魯迅所說揪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球,那是不可能的!你得活下去,你就需要柴、米、油、鹽、醬、醋、茶;你要交往,你就得面對家庭、公眾、朋友、同事;你要完成人生,你就得結婚成家、生兒育女、並且過各種習俗規定的節日,如此等等,都可能具有民俗文化的內容,由你在不知不覺的生命過程中去完成。他就像是空氣,我們已不感覺到他的存在,就像血液一樣注入了我們的身體,你不需要注意到他的流動,而他卻無處不在,維持著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對民俗文化不能熟視無睹,不以為然。而要高度重視它。儘管我們不能離開它拋棄它,可我們能改良它,正如偉人毛澤東所說:「移風易俗,改造世界。」但這,首先得重視我們原有的民俗文化現象,首先從改造我們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做起吧!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探秘瑪雅水晶頭骨和墨西哥骷髏文化
六、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紅包文化是最大的三俗文化(烙鐵芯法)

TAG:文化 | 民俗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