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真正的靈魂——天地思維

很多人天天學習經典,甚至能夠背誦經典,逢人便背誦一段經典以炫耀自己的功力。他們將《傷寒論》中每一個方劑對應的條文背誦的一字不差,而臨床看病卻是在對癥狀,一看到口苦、咽干、目眩的病人就開小柴胡湯;看到手足冷的病人就開當歸四逆湯,並且認為只要開的是經方就是中醫高手,而只會開後世方劑的都是入門水平。其實善於思考的醫生很容易就發現如果病人主訴口苦、咽干、目眩就處小柴胡湯未必都有效,只會有一部分特效病人,我們不能陶醉於這一兩個應用小柴胡湯產生特效的醫案里,便認為小柴胡湯就是好,並迫不及待的要與別人分享這一特效病例。如果這樣我們的心就越來越浮躁,這樣讀經典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特效方劑的小巧,方向錯了便失去了深入經典的可能。深入經典的前提是心必須要靜下來,體會經典中所載的天地之道,不去關注哪一個小巧高哪一小巧低,放下所有的小巧學習經典。

孟子曰:「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無論是金元四大家的醫書還是經典醫書,所教人的都不是治病的訣竅,而是天地之道,治病的前提是必須掌握這個道,由於對道的切入點不同而產生博大的中醫門派。我所言的中醫必須有紮實的基本功,不是背誦多少經典文章,不是掌握多少方劑或針灸手法,不是看過多少中醫醫書,真正的基本功是你離經典思維有多遠,離天地之道有多遠。我們每天漫無目的閱讀經典,其實是放下自己所有知見,不停的體會經典所言的天地之道,用經典的思維化掉我們以前所有的知見,與經典合一。我們不僅要知道經典講的內容,了解天地之道,更重要的是掌握這種古人的思維方式,並通過臨床不斷的強化這種思維。臨床選方用藥不再想這些癥狀應該用什麼方劑治療,而是這個人陰陽偏離到什麼狀態,我應該用什麼方法讓他恢復到陰陽勻平的狀態,我們不再是在治病,而是在調理人體。病人得病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增加了什麼病理因素,而是因為他只是暫時偏離了正常狀態,找不到回歸健康的路,我們要做的就是選一種方法使其重新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治病是痛苦的,因為疾病千奇百怪,我們掌握再多的方劑也沒辦法應對所有的疾病。但調整人體狀態是快樂的,因為無論這個人的狀態再怎麼變化,也逃不過陰陽五行。如此門診上我們不會對著這麼多奇怪的病發愁,或者偶然出現某一特效病例而狂喜,有的是一個個偏離陰陽勻平的狀態被引導到勻平狀態,臨床上大量的病人都是特效的,也就沒有偶爾產生特效的狂喜,有的是看到一個個病人回到平和,自己內心恬淡的喜悅。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陀思妥耶夫斯基經典語錄
經典妙語 妙趣橫生(三)
很實用的16條經典語錄
2014有這哲理的經典語錄
【經典美文 - 心 態 (經典)】

TAG:思維 | 經典 | 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