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與孩子良好溝通

為什麼孩子不願和我交談?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頗為煩惱的問題。說實話,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其實是家長培養出來的。往往因為家長之前用了不當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關閉了跟父母溝通的渠道,所以父母親應先從自己身上做些調整,讓這個親子溝通渠道的大門再度敞開。以下提供些建議給家長們做參考。首先,要為溝通做熱身。有一對母子在我面前示範了他們平常的溝通狀態。18歲的兒子放學剛進家門,媽媽立馬就問:「為什麼昨天沒告訴我你去網吧了?」結果孩子拎著書包,掉頭就走。媽媽的確很有誠意跟孩子溝通,然而這個方法卻很難見效。見面就質問孩子,他的自我防禦機制就會立即啟動,接下來無論父母再說什麼,聽到孩子耳中,就全成了惡意的批評。因此,家長們和孩子說話,其原理如同和陌生人見面認識一樣,先要寒暄,得有談話預熱的動作,要等到彼此建立了值得信賴的談話氛圍之後,再開始主題溝通。一起來看看,溝通熱身的步驟有哪幾步:* 用愉快的語調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觀色,確定孩子有心情及時間說話;* 問孩子現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徵求他的同意;* 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爸媽一開口,通常說的都是:「在學校有沒有聽老師的話啊?」,「學習得好不好啊?」,「能不能減少上網打遊戲的時間啊?」說來說去,這些話題有共同特性——都是爸媽感興趣的事。孩子懶得開口回應的原因是,他根本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既然不感興趣,那他幹嘛要接話呢?我曾經碰到過一個媽媽,在多次和孩子面對面溝通無效之後,從開始的多加責罵,轉變為後來的自怨自艾,感覺十分挫敗。終於,她想通了,決定改變戰略。她開始積極接近孩子的內心,學習上網,並收集了很多孩子喜歡的明星之最新活動消息,然後用msn發給孩子。不難想像孩子收到的時候有多驚訝!而這個友善的舉動,也讓孩子理解,父母親真的很關心他。所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和內容去跟孩子交流,就能為親密的親子溝通做好成功的暖身。二、真誠地傾聽孩子心聲。對青春期內心動蕩不安的孩子來說,父母親不帶價值判斷的傾聽,是讓他們建立溝通意願及信任的重要基礎。例如,如果孩子告訴你,「我不想上學了」。你會如何回應?「你怎麼可以這麼懶!」, 「你怎麼可以不負責任!」,這些都是帶價值判斷的反應。孩子受到批評,對與父母溝通的意願就大打折扣。不帶評價的傾聽做法,則會營造安全的談話氛圍,讓孩子願意敞開心胸。「你的意思是說,你最近對上學不太感興趣了,是嗎?」然後再問他:「為什麼呢?你能告訴我原因嗎?」讓孩子繼續把他心裏面的話告訴你。如果父母能這麼說,孩子就會知道,如果他有心理困擾,爸媽在任何時候都會抱著支持的態度聽他說話。當孩子知道父母是抱持著這樣的態度,他肯定會迫不及待地分享心事了。三、謝謝孩子願意分享。跟父母親分享,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不見得是個自在的習慣,如果他善意地回應了父母的溝通邀約,老爸老媽應該謝謝他的努力。不妨這麼說:「寶貝,謝謝你告訴我今天學校發生的事情。」對孩子的溝通努力表達謝意,一方面表達出了對他的尊重(他當然有權決定心事要和誰說),同時也會鼓勵他下次再度與父母交流。學會了以上的方式來跟孩子互動,就能比較有效地打破親子溝通的僵局,讓孩子能夠輕鬆地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信仰和個性解放的趨勢是否矛盾

問:從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是不斷追求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然而宗教是依賴權威和崇拜權威的,建立在信仰和敬畏的基礎上,「信」是第一位的,而且往往是無條件的「信」,這是不是會和追求個性解放的趨勢有矛盾?答:一般宗教都講究權威,佛教中也有權威人物,那就是佛陀。但佛陀是民主的,他曾告誡他的弟子們:你們對我所說的教法可以斟酌,可以懷疑,你們要領會了再接受。基於這樣一個傳統,禪宗就提出了「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的主張。佛法的基本理論是緣起,緣起揭示了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依賴著存在,沒有獨存的、唯一的主宰。從緣起的意義上,佛教又提出了眾生平等的理念,眾生和眾生是平等的,眾生和佛陀也是平等的。佛陀告誡他的弟子們,在修學上,要「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佛陀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當年佛陀要入滅的時候,有些人就在想,佛陀入滅後該由誰來領導僧團,由誰來代替佛陀的權威身份?可是,佛陀入滅之時,並沒有另立一個佛陀,而是要求弟子們以戒為師,以法為師。所以,佛法在修行上,一方面重視自己的努力,一方面重視經教的修學,重視對法的掌握,而不是像其他宗教那樣,僅僅憑藉對主的仰賴就能獲得救度。雖然佛教也重視善知識的重要性,但親近善知識的重要性是在於更好地掌握法,所以佛教中又有四依四不依的思想,要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而佛教的僧團更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團體,每個人都要依法生活,依戒生活,並沒有所謂的特權階層。至於說到個性解放和人類對自由的追求,我覺得這一點和佛教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過去,人們往往把佛教當作是迷信,但我覺得佛教恰恰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什麼是迷信呢?迷信是無知和執著的意思。通常,人們都是生活在無知和執著的狀態中,我們不僅容易對宗教產生盲目崇拜,事實上,對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都容易產生盲目的崇拜。有人會崇拜金錢,以為金錢萬能,這種人不是財迷嗎?有人會崇拜權力,以為有權就有一切,這種人不是權迷嗎?有人會崇拜歌星、球星,不管他們的人品如何,卻把他們當作心中的偶像,這種人不是星迷嗎?正是因為這種錯誤觀念和盲目崇拜,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煩惱和痛苦。因此,錯誤觀念就是煩惱產生的根源。學習佛法正是要把我們的心從困惑中解脫出來,一個人只有放棄所有的錯誤知見,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沉默也是溝通「法寶」可引導雙方冷靜思考
管理溝通技巧
溝通的方向
如何溝通

TAG:孩子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