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養孩子,有時候就得「騙」著來

作者 | 六媽羅羅

1

昨天遇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事情發生在麵包房裡。現在好多麵包房會在店面角落留出一個閱讀空間,帶著文藝氣息的書架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類讀物,陪伴品嘗甜點的人們度過更加甜蜜舒適的閑暇時光。

我走進的這一家,書架上擺放了好多兒童書刊,一家三口站在旁邊,有些吵嚷,好像是孩子在鬧。

我聽到爸爸說:「麵包都買完了,趕緊走吧!你再不走,爸爸走了啊!」語氣里有著明顯的不耐煩。

小女孩看起來2歲多點的樣子,面對爸爸的「威脅」,毫不買賬,拉著媽媽的手喊道:「媽媽講書!講書!不走!」

爸爸不配合就找媽媽,呵,孩子果然是個聰明的物種,太清楚什麼方式最能達到目的了。我不自覺地放慢了挑選麵包的速度,很好奇這位媽媽會怎麼應對。

「走吧,剛才爸爸去交錢買麵包的時候,我們已經講過一本了啊,我們還有事呢,回家再講家裡的書,好嗎?」媽媽的語氣要溫和得多,可是小女孩依舊不同意,非要留在這看書。

「抱走!」爸爸壓著嗓門一聲呵斥,小女孩眼瞅要哭,媽媽趕緊蹲下來說:「好了不抱走不抱走,那麼寶寶和媽媽商量一下,媽媽給寶寶挑一本,我們只講這一本,講完就走,好嗎?」

小女孩點頭說好,媽媽又強調了一遍,確認商量好了之後,從書架上拿了一本幾乎全是字、鮮有插畫的童話書,隨意卻又假裝認真地翻了幾頁畫,編了幾句講解。

一分鐘不到,輕而易舉,孩子就被糊弄過去了。小女孩要求再講一本,媽媽說我們剛才可是商量好了的哦。小女孩想了想,說了句好吧,就跟著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離開了。

那一刻我忽然在想,如果在六六小的時候,發生這種事情,我會怎麼做呢?可能我會順從孩子的意思再陪她看一會兒書,畢竟孩子需要耐心對待,可是那樣就會惹爸爸不高興;可能我會聽從爸爸的意思抱著就走,畢竟安排的還有事兒,不能耗費太多時間在這裡,可是那樣孩子的一場哭鬧估計是難以避免。

拿起一本幾乎全是字、鮮有插畫的童話書隨便翻兩頁連哄帶騙?耗時不多就能離開,孩子也感覺被滿足而高高興興,這種方法倒是皆大歡喜。

2

我一個朋友也和我說過類似的觀點。

她吐槽老公要麼就是瞎給孩子許承諾,說什麼好好吃飯就去遊樂場,明明有其他安排去不了;要麼就是對待鬧人的熊孩子採取強硬政策,搞得孩子嘰哇亂叫,簡直一點耐心都沒有。然而老公還深感不忿地說:「孩子怎麼就對你態度好啊,我也不想為吃飯騙他,可是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我能有耐心嗎?」

朋友一記重擊回應過來:「那是因為你不會『騙』啊!」

朋友說,有些時候,跟孩子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會「騙」才是硬道理。

比如她家兒子不愛吃青菜,她就跟兒子說:「要吃青菜才能長高高哦,你最愛的那個托馬斯小火車,他也好想吃,可是他沒有嘴,你替他多吃一點,他就可以長大了。但是這個時間要好久,你每天都要替托馬斯多吃菜菜,才能讓他也長高高。」朋友每天都這麼說,很奏效,兒子聽話了不少。但她沒有忘記,在幾個月後,買了一個大一號的托馬斯送給兒子,說這就是長高了的托馬斯,滿足了兒子心中那個小小期許。

比如朋友偶爾想跟老公出去二人世界,兒子纏著問爸爸媽媽去哪兒,非不讓媽媽走。朋友跟兒子說:「爸爸媽媽不是出去玩的,是去給你買禮物的啊。你最近表現可好了,幼兒園老師都誇你了,你在家等著,爸爸媽媽去給你挑個最棒的禮物回來!」聽了這些話,兒子只顧著歡喜了,哪還會追問他們去哪兒。小孩子時間觀念又不夠健全,出去晃蕩個幾小時,他壓根不會覺得對於買禮物而言有什麼不正常。當然,回家的時候,朋友會帶個小零食或是小玩具回來。她說,平日里的禮物,很便宜就能討小孩子的歡心,我倆也玩得開心了,完美!

朋友這樣的做法,似乎確實比強硬的要求更為溫和,比生硬的講道理更為見效,既達到了目的,也營造了大家都開心的氛圍,挺好。

3

那麼說好的「不欺騙」呢?各大育兒理論中常常提到的「切記不可哄騙孩子」都是不對的嗎?

當然不。

什麼時候需要「騙」

當時間緊迫道理講不通,強行控制會使事態變得更糟的時候,當一些哄騙會給孩子帶來美好期許,期許又可以被實現,利大於弊的時候,偶爾的「騙」可以作為一種策略。

你急著出門呢,孩子抱著大腿不讓走,你有多少耐性講道理?那麼多人看著呢,孩子賴在商場櫃檯旁不願走,非要買和昨天新入特別類似的一個小汽車,你有多少錢慣著他天天這麼無止境地胡亂消費?就更別提吃飯、睡覺這些讓人鬧心卻又常態化的事情了。

就好像麵包房的媽媽和我朋友的故事,與其讓孩子大哭,大人慪氣,真不如恰當的「騙」,不哭不鬧不傷感情,也能更好的讓寶寶乖乖吃飯。

怕是沒有一個家長能做到從來都不哄騙孩子的。為了更圓潤地遏制矛盾的激化,選擇以另一種方式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沒什麼不妥,不過要注重方式方法,同時注意,「騙」只是偶爾的應急而已,不要成為教育的常態。

什麼情況可以「騙」

「騙」的前提有三個:一是不被孩子發現,二是謊言也要兌現,三是平時建立充足的信任感。

●不被孩子發現:敷衍也好,哄騙也好,所謂善意的謊言,就是不要被看穿,「騙」孩子也得適合他的年齡和思想,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就像前面事例里說的那些,對於年齡小的孩子,或許很奏效,但如果孩子大了懂得多了,就會有受欺騙和被敷衍的感覺,從而自尊心受到傷害,或許還會更加叛逆。

●謊言也要兌現:哄騙也得找些能夠實現的謊言,承諾過的事情記得去兌現。我朋友說她從來不會忘記跟孩子說過什麼,因為她知道孩子會記得,「騙」也是一件需要考慮如何善後的事情。那些壓根沒打算兌現的空頭承諾,或是「天黑出門會有大灰狼」之類的空口胡編,早晚會被識破。當孩子發現期望的事情始終沒有成真,當孩子有天晚上出門並沒有看見大灰狼,傷害的不只是對家長的信任,也許還會降低孩子對「誠實守信」這個美德的敬畏。

●平時建立充足的信任感:信任感的建立非常重要,平日里很多很多次的不哄不騙,才能讓孩子去相信你偶爾的謊言。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孩子不怕嚇唬呢?怎麼哄都不聽,完全騙不住呢?這是因為騙得太多了,嚇唬著長大的孩子,心裡自然越來越皮實。無謂的哄騙太多,孩子對你的信任已經被破壞,當你再想說些「善意的謊言」時,就發現對付這個不聽道理又不怕嚇唬的孩子,真的是軟硬兼施也束手無策了。

「騙」其實是一種迂迴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在於掌握技巧。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騙」,明白什麼情況下可以「騙」,確保孩子不會受挫、不會發覺、不會被破壞信任和受到情感傷害,才是高明的「騙術」。養孩子也是個和小朋友鬥智斗勇的過程,有時候懂得「騙」著來,也是一個機智媽媽需要學會的功課。

作者:六媽羅羅。一個三歲小妞的媽媽,愛生活愛美食愛旅行,現中科院心理學碩士在讀,悉心鑽研嬰幼兒餵養與兒童教育,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六媽羅羅」ID:liumaluoluo,轉載已獲授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婚姻法:生不生孩子,現在女人可以說了算
讓孩子從「執拗」變「合作」,達人媽媽秘籍大放送
別讓孩子成了最難斗的小三
孩子給爸媽帶和給奶奶帶的區別,幼兒園老師很容易看出差異來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