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誰狂】關於大國外交的三十個看法(331
關於大國外交的三十個看法(331-360)
〖331〗
中國之大,已經沒有任何外部力量足以建立起一個有效遏制中國的聯盟,除了繼續發展,我們面對外界,最缺乏的,更多是信心的適應。
〖332〗
在外部力量似圖結夥遏制中國崛起進程的今天,如果能夠傾聽人民的呼聲,那麼外來的壓力越大,內部的凝聚力越強,應對一切挑戰的信心越高。如果大方向正確,即便細節策略出現問題,其結果也是可控的,這是小國或者我們在貧弱時代所沒有的優勢。
〖333〗
我們的民族在歷史的慣性中錯過了近代史以來幾乎每一次機會,不過,每一次苦難都讓我們清醒,終於牢牢抓住了上世紀的兩次機會,一次用革命打破陳舊爛局,一次用改革建設美好未來,在後發優勢的基礎之上,我們充分利用了貿易全球化及信息革命的機遇,最終,我們的必然要以超越地球上其它所有國家重回世界第一為目標,美國只是中國征途上的最高一座山,而我們的目標卻是山外的星辰大海。
〖334〗
當中國衰落時,或許任何外部力量都可以乘亂謀利,當中國崛起時,任何敢於對抗者,將不會有好果子吃,當中國沉睡時,老鼠都敢在面前得瑟,當中國覺醒時,真老虎也只是麵塑。
〖335〗
朝鮮核問題的實質其實是朝鮮通過極端方式應對美國威脅的問題,美國不想放棄對朝鮮的威脅,那麼,朝鮮也不會放棄它自認為有效的反制手段,這是朝鮮核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的一面。
〖336〗
迄今為止,地球有史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實現過在全球範圍內的「和平崛起」,葡、西、荷、英、法、德、美、日、俄(前蘇聯),他們的崛起無不伴隨著大量的對內對外戰爭,通過內部戰爭實現內部的資源整合,通過外部戰爭實現本國的利益拓展。這些戰爭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而它們的共同做法是,通過被動的戰爭鞏固本國在崛起進程所獲得的地位,通過主動的擴張性戰爭為本國的崛起提供更多的保證。
〖337〗
安全崛起就是在崛起過程中我們要保障國內的持續穩定,保障國家利益不受損失,保證我們自己能夠始終主導崛起的進程,確保的崛起安全進行,不使崛起以埋下無數隱患為代價,避免崛起以四面樹敵與各方力量全面對抗為代價。一方面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實現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保障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一方面我們要具備強大的保護手段,擊敗或抵制一切來自己國外的干擾阻力。
〖338〗
過去數千年以來,中國在多數時候都是以強大國家的狀態站立亞洲東部,中國擁有著豐富的大國傳統,不過縱觀整個歷史,我們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弱項,那就是我們始終只是地區性大國,缺乏通過海洋將影響力擴展到全球並形成有效的全球秩序的經歷。在今天,中國的崛起的主要內容,除了透過陸地擴展我們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海洋向全球擴展中國的影響力,打造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全球秩序。
〖339〗
我們要做好各種應對準備,一手硬,一手軟,兩手準備,軟硬同施,軟硬兼施,軟硬輪施。我們說要實現和平崛起,不代表我們放棄通過武力來捍衛自己利益的選擇,只有我們具備強大的軍事保障能力,我們的和平崛起才不至於淪落為一個單純的口號,安全崛起才可能得以實現。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把強硬作為主動性的選擇,我們既要避免落入南宋王朝只富不強的杯具命運,也不要走上二戰前德日瘋狂之路,在今天這樣經濟全球化及思想普世化的時代,不加區別一味強硬只能導致四面樹敵,非但無法實現安全崛起,甚至崛起進程都有可能被打斷。
〖340〗
假如把中國比喻成一個商人,中國現在或許不需要持劍經商,但是中國一定需要備劍經商,我們不一定要把劍擺在身體最前面,但是一定要放在可以隨時出劍的地方。大國博弈的結果,取決於最終的實力對比,也取決於如何選擇比對手更優的措施。
〖341〗
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主導的國家,面積狹小,位置獨特,處在東南亞缺乏民族平等觀念的國家包圍當中,必然缺乏戰略安全感,無論中國與周邊哪個國家發生戰事,都容易對其造成巨大衝擊,所以其充滿擔憂;
〖342〗
人類社會至今仍然還是一個叢林,我們的邏輯也仍是一種叢林邏輯,但是絕不是西方那種簡單粗暴的強盜邏輯,世界各地的非中國籍的華人不一定都愛中國,但是我們還是應該去盡量照顧他們的利益,只因為我們叫中國,只因為我們獨有一份自古傳承至今的文明。
〖343〗
我覺得用這樣表達更合適:中美俄三國大博弈,中俄關係再好,好不到哪裡去,中美關係再壞,壞不到那裡去。
〖344〗
中國的對外開放之路其實就是對美國開放之路。二戰後特別是冷戰後,美國成為全球經濟政治秩序的主導者及維護者,中國要實現融入全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國家的發展,就必須改善對美國關係,中國必然要對美國有所克制,不能讓憤怒左右我們的行動。
〖345〗
我們對美國沒有恐懼感,我們對中國不能順利完成崛起才有恐懼感,我們是擁有生存智慧的國家,我們有可以借鑒的自我歷史,我們不想去重蹈別人的覆轍,我們更看重的是結果,而不會完全拘泥於現實的方式。
〖346〗
在中美關係方面,中美是相互制約的大國,美國要遏制中國,中國要制衡美國,但是只是制約與制衡,並非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表現為中美關係是一種競合關係,通過利益博弈尋找雙方關係的平衡點。一方面雙方要在全球範圍內爭奪本國的話語權,一方面又要出於雙方各自利益而共同制止一些同時危害兩國利益的國際現象及行為。
〖347〗
他們掌握著世界的能源,卻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悲憤於當下屈辱的國際現狀,卻更多沉浸於歷史上的一時輝煌,他們缺乏客觀的閱讀之心,缺乏堅定的學習之念,每次遇到挫折,就總是試圖用歷史上的最初方案(政教合一的教化之法)來解決他們面對的現實之惑,無法認清世界大勢,缺乏與時俱進的政治創新,總是在國家治理的道路上轉圈,他們的方案要麼依賴於缺乏創新與改變的傳統治理思想,要麼依賴於個體式的威權。
〖348〗
李鴻章在1872年就認識到列強衝擊的中國面臨三千年之大變局,可嘆的是,接下來的中國並沒有找到有效的獲得整體共識的應對方案,倉促間試過了開明帝制、君主立憲、總統制、議會制、政治強人制,在巨大的向下慣性以及列強的外部干擾下,這類方案無一不存在致命的設計缺陷,無一能得到足夠的耐心支持,無一取得有效的成果,中國社會持續向下滑坡,直入深淵最深處。
〖349〗
對印日菲越這類侵佔中國海洋權益的國家來說,中國越強大,它們所佔據的非法利益越無法保障,所以,它們是緊張的,想藉助MD的力量來遏制中國,想要通過上竄下跳結成聯盟來維護其所侵佔的中國利益。
〖350〗
現實的很多因素對於後進國家是不利的。比如,在領土爭議方面,對於對方控制的爭議領土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力量再強大,也不好直接用武力拿回,除非對方先挑釁。這種不利還在於,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強大,所以這類問題容易為其它大國所利用,炒作這些問題來形成對中國的遏制。
〖351〗
台灣是島嶼地區,四面是海,各種外部力量都在施加影響,內部則暗流涌動,一個中國下的分治狀態使其難以具備正常的社會生態,於是就容易形成一種缺乏大格局只有小家氣的政治形態,藍綠一方面在外部進行對抗,一方面又在內部進行撕咬,於是原則界限就變得模糊,利益訴求控制著幾乎所有。
〖352〗
我們需要堅持當前的節奏,當美國在東亞挑起領土爭議的緊張局勢時,我們仍要以建設的態度面對當前的局勢,不要配合美國人的節奏,我們不做挑撥是非者,我們要做正能量,我不主動升級局勢,我仍試著同所有的國家發展友好關係,我們期待推動亞太地區的和諧與發展,但是如果你非要挑戰我的底線,我也會奉陪到底,絕沒有任何力量能讓中國在核心利益上做出退讓。
〖353〗
它們怕的並不只是中國將其超越,更怕的是中國將美國超越,那將意味國際秩序的大調整,意味著那段因美國偏袒而被日本迴避甚至美化的歷史會被重新清算。日本人本來有機會像德國人那樣把這段歷史問題處理清楚,避免總是被舊事重提,偏偏它們採取了相反的措施。
〖354〗
如何較準確的對國際時事進程進行預測的方法:首先,通過多個時事案例的分析總結一個趨勢(邏輯);其次,對這個趨勢還未完成時的部分進行預測;最後,在這個趨勢還未結束時公布自己的預測成果。
〖355〗
如果我們把日本人當成目標,那我們的的目標也太低了,一個崛起過程貼著法西斯標籤,一個崛起結果用無條件投降做結論,一個富裕用主權作交換的國家,它所能改變的,不是命運,只是歸屬。
〖356〗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日本欣欣向榮時,其政治家面對遠遠落後的中國能認識到中國的重要性,在一些兩國爭議問題上願意保持合作與交流的態度,而當日本的多種亞洲第一名號被中國超越之後,日本失去了的不只是國家榮譽,還有信心,他們不甘於失去,卻又沒有正當的追趕方式,於是就表現這種極端的樣子,日本想要強硬化右翼化的背後,其實正是當今日本虛弱及缺乏自信的折射。
〖357〗
歷史罪惡深重的日本想要卸下包袱,最好的辦法是反省檢討歷史,而日本卻用了愚蠢的辦法,歪曲及美化歷史,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日本在妖魔化中國方面的能量,使得美日韓無法形成真正的對華同盟陣營。
〖358〗
日本人在美國人的霸權秩序之下,想要繼承並擴大美國人的西太平洋霸權,它的非份之想不是基於實力與法理,而是基於歷史觀模糊下的狂妄。
〖359〗
在中國崛起的大潮當中,他如同一個溺水的人四處尋找救命的稻草,其結果卻只能是在一次次失望中走向絕望,他的價值在中國的崛起的背景下變得越來越微不足道,他也將越來越越被邊緣化,就只能從一個終結走向另一個終結,他成不了中國崛起的攔路者,卻成了一種「見證者」,這恐怕是他所未能料到的。
〖360〗
面對現實的低迷的非正常的國家現狀,日本人一直在分析原因,卻始終找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因為他們不願意以客觀的心態去面對原因自然無法把真正的原因拿出來,一方面因為他們的這個現狀實在難以解決。如果說今天的中國處在由窮轉富的轉軌期浮躁當中,那麼日本就處在由富轉強的轉軌期迷茫當中。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加媒登漫畫詆毀中國外長遭反攻:不應再顧忌西方所謂的「外交禮儀」
※文在寅領跑韓大選 反貪、外交等政策成勝敗關鍵
※中俄德通道外交何以如此熱絡
※步步驚心的殺機 英俄外交大戰背後的金融暗戰
※「一帶一路」與中國大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