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第五章 社會發展

第五章 社會發展

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達一種關於歷史過程的觀點,我希望英國的體面人物不致於過分感到吃驚。這種觀點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鬥爭。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92年英文版導言》(1892年4月20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04—705頁。

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一)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1.生產力是最活動、最革命的力量,決定生產關係

一定的生產方式或一定的工業階段始終是與一定的共同活動方式或一定的社會階段聯繫著的,而這種共同活動方式本身就是「生產力」;由此可見,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因而,始終必須把「人類的歷史」同工業和交換的歷史聯繫起來研究和探討。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80頁。

人們在自己的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頁。

人們在發展其生產力時,即在生活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係;這些關係的性質必然隨著這些生產力的改變和發展而改變。

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36頁。

社會關係和生產力密切相聯。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係。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141—142頁。

2.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確實可以證明,所有人的關係和職能,不管它們以什麼形式和在什麼地方表現出來,都會影響物質生產,並對物質生產發生或多或少是決定的作用。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1861年8月一18仍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第300頁。

歷史方面的情形也沒有兩樣。一切文明民族都是從土地公有制開始的。在已經經歷了某一原始階段的一切民族那裡,這種公有制在農業的發展進程中變成生產的桎梏。它被廢除,被否定,經過了或短或長的中間階段之後轉變為私有制。但是在土地私有制本身所導致的較高的農業發展階段上,私有制又反過來成為生產的桎梏——目前無論小地產或大地產方面的情況都是這樣。因此就必然地產生出把私有制同樣地加以否定並把它重新變為公有制的要求。但是,這一要求並不是要恢復原始的公有制,而是要建立高級得多、發達得多的共同佔有形式,後者遠不會成為生產的障礙,相反地它才將使生產擺脫桎梏,並且將使現代化學上的發現和機械上的發明在生產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480—481頁。

3.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生產關係遲早要發生變革

社會制度中的任何變化,所有制關係中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產生了同舊的所有制關係不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必然結果。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一1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38頁。

私有財產是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這種交往形式在私有財產成為新出現的生產力的桎梏以前是不會消滅的,並且是直接的物質生活的生產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一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10—411頁。

在這種普遍繁榮的情況下,即在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力正以在整個資產階級關係範圍內所能達到的速度蓬勃發展的時候,也就談不到什麼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現代生產力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這兩個要素互相矛盾的時候,這種革命才有可能。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一1850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70—471頁。

這難道不是說,生產方式,生產力在其中發展的那些關係,並不是永恆的規律,而是同人們及其生產力的一定發展相適應的東西,人們生產力的一切變化必然引起他們的生產關係的變化嗎?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152頁。

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33頁。

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這種矛盾——正如我們所見到的,它在迄今為止的歷史中曾多次發生過,然而並沒有威脅交往形式的基礎,——每一次都不免要爆發為革命,同時也採取各種附帶形式,如衝突的總和,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意識的矛盾,思想鬥爭,政治鬥爭,等等。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15頁。

(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

1.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概念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頁。

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4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365頁。

在不同的佔有形式上,在社會生存條件上,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築。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611頁。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決定政治

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

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88年1月30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57頁。

當社會生存的物質條件發展到迫切需要變革它的官方政治形式的時候,舊政權的整個面貌就發生變化。

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1847年10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41頁。

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3頁。

政治事件歸結於終究是經濟原因的作用。

恩格斯:《卡·馬克思〈1848年一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一書導言》(1895年3月6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1頁。

3.歷史過程是在一切因素交互作用中進行的。

……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 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鬥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的各種因素:階級鬥爭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後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的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鬥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這裡表現出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在這種相互作用中歸根到底是經濟運動作為必然的東西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即這樣一些事物和事變,它們的內部聯繫是如此疏遠或者是如此難於確定,以致我們可以認為這種聯繫並不存在,忘掉這種聯繫)向前發展。

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5—696頁。

我們自己創造著我們的歷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縈迴於人們頭腦中的傳統,也起著一定的作用,雖然不是決定性的作用。

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6頁。

總的說來,經濟運動會為自己開闢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經受它自己所確立的並且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政治運動的反作用,即國家權力的以及和它同時產生的反對派的運動的反作用。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701頁。

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並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並非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餘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這是在歸根到底總是得到實現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互相作用。 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732頁。

所有這些先生們所缺少的東西就是辯證法。他們總是只在這裡看到原因,在那裡看到結果。他們從來看不到:這是一種空洞的抽象,這種形而上學的兩極對立在現實世界只存在於危機中,而整個偉大的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雖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經濟運動是最強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決定性的),這裡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一切都是相對的。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705頁。

二、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見第四章:《三、社會政治結構》第(一)中的「階級鬥爭」)

三、社會革命是社會發展的「火車頭」

任何一次真正革命都是社會革命,因為它使新階級佔據統治地位並且讓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來改造社會。

恩格斯:《流亡者文獻》(1874年5月一1875年4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276頁。

(一)社會革命的根源

把革命的發生歸咎於少數煽動者的惡意那種迷信的時代,是早已過去了。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蕩,其背後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得到滿足。這種要求也許還未被人強烈地、普遍地感覺到,因此還不能保證立即獲得成功;但是,任何人企圖用暴力來壓制這種要求,那隻能使它越來越強烈,直到它把自己的枷鎖打碎。

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1852年9月24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483頁。

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17頁。

徹底的社會革命是同經濟發展的一定歷史條件聯繫著的;這些條件是社會革命的前提。

馬克思:《〈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1874年9月一1875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版第2卷第635頁。

革命是一種與其說受平時決定社會發展的法則支配,不如說在更大程度上受物理定律支配的純自然現象。或者更確切地說,這些法則在革命時期具有大得多的物理性質,必然性的物質力量表現得更加強烈。

恩格斯:《致馬克思》(1851年2月13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7卷第210頁。

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頁。

通過尖銳的矛盾、危機、痙攣,表現出社會的生產發展同它的現存的生產關係之間日益增長的不相適應。用暴力消滅資本……這是忠告資本退位並讓位於更高級的社會生產狀態的最令人信服的形式。

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57—1858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1卷第149頁。

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產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269頁。

(二)社會革命的目的

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為了保護一種所有制以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革命。他們如果不侵犯另一種所有制,便不能保護這一種所有制。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13頁。

一切所謂政治革命,從頭一個起到末一個止,都是為了保護一種財產而實行的。都是通過沒收(或者也叫作盜竊)另一種財產而進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一5月26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113頁。

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

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307頁。

……我把共產主義者的宗旨規定如下:(1)維護同資產者利益相反的無產者的利益;(2)用消滅私有制而代之以財產公有的手段來實現這一點;(3)除了進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認有實現這一目的的其他手段。 恩格斯:《致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6年10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71頁。

過去一切階級在爭得統治之後,總是使整個社會服從於它們發財致富的條件,企圖以此來鞏固他們已經獲得的生活地位。無產者只有廢除自己的現存的佔有方式,從而廢除全部現存的佔有方式,才能取得社會生產力。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3頁。

每一個力圖取得統治的階級,即使它的統治要求消滅整箇舊的社會形式和一切統治,就像無產階級那樣,都必須首先奪取政權,以便把自己的利益又說成是普遍的利益,而這是它在初期不得不如此做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秋一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84一85頁。

在階級反對階級的任何鬥爭中,鬥爭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權力

恩格斯:《工聯》(1881年5月20日左右)。《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84頁。

我們始終認為,為了達到未來社會革命的這一目的以及其他更重要得多的目的,工人階級應當首先掌握有組織的國家政權並依靠這個政權鎮壓資本家階級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組織社會。

恩格斯:《致菲·范派頓》(1883年4月1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56頁。

現代的資產階級財產關係靠國家權力來「維持」,資產階級建立國家權力就是為了保衛自己的財產關係。因此,哪裡的政權落到資產階級手裡,哪裡的無產者就必須將它推翻。無產者本身必須成為權力,而且首先是革命的權力。

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1847年10月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31頁。

工人階級根據自己的經驗認識到,他們要獲得任何持久的利益,不能夠依靠別人,而應當親自爭取,首先應當採取的辦法是奪取政權。

恩格斯:《十小時工作日問題》(1850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第2既頁。

(三)社會革命的作用

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一1850年3月底和10月一11月11日)。《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456頁。

正是舊的複雜的社會機體中階級對抗的這種迅速而劇烈的發展,使革命成為社會進步和政治進步的強大推動力……

恩格斯:《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年10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512頁。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是最昏聵的庸人也應該懂得,沒有革命,任何問題也不能解決。

恩格斯:《致馬克思》(1853年3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23頁。

在這偉大的發展中,二十年比一天長,雖然以後可能又會有一天等於二十年的時期。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3年4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38頁。

四、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的範疇

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餘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2頁。

只有現代大工業所造成的、擺脫了一切歷來的枷鎖、也擺脫了將其束縛在土地上的枷鎖並且被一起趕進大城市的無產階級,才能實現消滅一切階級剝削和一切階級統治的偉大社會變革。

恩格斯:《論住宅問題》(1872年5月一1873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149—150頁。

中間階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農民,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們這種中間等級的生存,以免於滅亡。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2—283頁。

資產階級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祟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神聖光環。他把醫生、律師、教土、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雇的僱傭勞動者。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75頁。

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74頁。

在階級鬥爭接近決戰的時期,統治階級內部的、整箇舊社會內部的瓦解過程,就達到非常強烈、非常尖銳的程度,甚至使得統治階級中的一小部分人脫離統治階級而歸附於革命的階級,即掌握著未來的階級。所以,正像過去貴族中有一部分人轉到資產階級方面一樣,現在資產階級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已經提高到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歷史運動這一水平的一部分資產階級思想家,轉到無產階級方面來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一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82頁。

2.勞動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 馬克思:《致路·庫格曼》(1868年7月1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80頁。

自從階級產生以來,從來沒有過一個時期社會上可以沒有勞動階級而存在的。這個階級的名稱、社會地位改變了,農奴代替了奴隸,而他自己又被自由工人所代替,……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很明顯的,無論不從事生產的社會上層發生什麼變化,沒有一個生產者階級,社會就不能生存。

恩格斯:《必要的和多餘的社會階級》(1881年8月1—2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15頁。

在一切生產工具中,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1847年上半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策194頁。

大不列顛的千百萬工人第一個奠定了新社會的真實基礎——把自然界的破壞力變成了人類的生產力的現代工業。英國工人階級以不懈的毅力、流血流汗、絞盡腦汁,為使勞動本身成為高尚的事業並使勞動產品增加到能夠實現普遍豐富的程度創造了物質前提。

馬克思:《給工人議會的信》(1854年3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3卷第134頁。

3.勞動群眾創造了精神文化

只是由於勞動,由於總是要去適應新的動作,由於這樣所引起的肌肉、韌帶以及經過更長的時間引起的骨骼的特殊發育遺傳下來,而且由於這些遺傳下來的靈巧性不斷以新的方式應用於新的越來越複雜的動作,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以致像施魔法一樣造就了拉斐爾的繪畫、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樂。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3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375頁。

勞動創造了宮殿……勞動創造了美……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4—8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3頁。

批判的批判什麼都沒有創造,工人才創造一切,甚至就以他們的精神創造來說,也會值得整個批判感到羞傀。英國和法國的工人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神聖家族》(1844年9—1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22頁。

一個很明顯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實,即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後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這一很明顯的事實在歷史上的應有之義此時終於獲得了承認。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1877年6月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策335—336頁。

在專門製造蒸汽機、走錠精紡機等等的工人出現以前,走錠精紡機、蒸汽機等等就已經出現了,這正像在裁縫出現以前人就已經穿上了衣服一樣。但是,沃康松、阿克萊、瓦特等人的發明之所以能夠實現,只是因為這些發明家找到了相當數量的、在工場手工業時期已經準備好了的熟練的機械工人。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19頁。

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他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爭得的。

恩格斯:《普魯士「危機」》(1873年1月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5頁。

在資產階級的這三次大起義中,農民提供了戰鬥大軍,可是農民這個階級在勝利後由於勝利帶來的經濟後果反而免不了破產。克威爾之後100年,英國的自耕農幾乎絕跡了。如果沒有這些自耕農和城市平民,資產階級決不會單獨把鬥爭進行到底,決不會把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92年英文版導言》(1892年4月20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07頁。

像往常一樣,資產者這一次也膽小如鼠,不敢捍衛本身的利益;從攻破巴土底獄以來,平民曾不得不為資產者完成種種工作;如果民在7月14日、10月5—6日直到8月10日、9月2日等等不進行預,舊制度每一次都會戰勝資產階級,同宮廷結成的同盟就會把革命鎮壓下去;可見,只是這些平民把革命完成了。

恩格斯:《致卡·考茨基》(1889年2月1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145—146頁。

歷史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它「並不擁有任何無窮無盡的豐富性」,它並「沒有在任何戰鬥中作戰」!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並為這一切而鬥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不是把人當做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馬克思和恩格斯:《神聖家庭》(1844年9月一11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頁。

(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無論歷史的結局如何,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願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248頁。

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這樣就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因為任何一個人的願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所以到目前為止的歷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而且實質上也是服從於同一運動規律的。但是,各個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個都希望得到他的體質和外部的、歸根到底是經濟的情況(或是他個人的,或是一般社會性的)使他嚮往的東西——雖然都達不到自己的願望,而是融合為一個總的平均數,一個總的合力,然而從這一事實中決不應作出結論說,這些意志等於零。相反地,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

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7頁。

如果鬥爭只是在有極順利的成功機會的條件下才著手進行,那麼創造世界歷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另一方面,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麼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這些偶然性藩身自然納入總的發展過程中,並且為其他偶然性所補償。但是,發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這些「偶然性」的,其中也包括一開始就站在運動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這樣一種「偶然情況」。 馬克思:《致路·庫格曼》(1871年4月17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版第4卷第393頁。

這裡我們就來談談所謂偉大人物問題。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於某一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去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並且這個代替者是會出現的,不論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終總是會出現的。

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733頁。

如愛爾維修所說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造出來。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49年底一1850年3月和10—1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432頁。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這裡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1883年3月22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76頁。

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應當歸功於他(指馬克思。——編者注);現代運動當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應歸功於他的理論的和實踐的活動;沒有他,我們至今還會在黑暗中徘徊。 恩格斯:《致威·李卜克內西)(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55—656頁。

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一3月上半月)。(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20頁。

由於厭惡一切個人迷信,在國際存在的時候,我從來都不讓公布那許許多多來自各國的、使我厭煩的歌功頌德的東西;我甚至從來也不予答覆,偶爾答覆,也只是加以斥責。 馬克思:《致威廉·布洛斯》(1877年11月1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89頁。

(三)對唯心史觀的批判

在唯心主義者看來,任何改造世界的運動只存在於某個上帝特選的人的頭腦中,世界的命運取決於這個把全部智慧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而佔有的頭腦在宣布自己的啟示之前,是否受到了某塊現實主義的石頭的致命打擊。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馬克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0頁。

在思想家看來,整個歷史發展都歸結為歷史發展進程在「當代所有的哲學家和理論家」的「頭腦」中形成的理論抽象,既然不可能為了「議論和表決」而把這些「頭腦」「集合在一起」,那麼就必需有一個作為所有這些哲學家和神學家的頭腦的頂峰、這些頭腦的鋒芒的神聖的頭腦,這個頂峰的、銳利的頭腦就是各個愚鈍的頭腦的思辨的統一,就是救世主。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1頁。

蒲魯東先生用自己頭腦中奇妙的運動,代替了由於人們既得的生產力和他們的不再為此種生產力相適應的社會關係相互衝突而產生的偉大歷史運動,……歷史是由學者,即由有本事從上帝那裡竊取隱秘思想的人們創造的。平凡的人只需要應用他們所泄露的天機。

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40頁。

我們可以看到,「高貴的」卡萊爾(卡萊爾,托馬斯(1795—1881),英國作家、史學家和唯心主義哲學家,宣揚英雄崇拜,封建社會主義的代表;1848年後成為工人運動的敵人。——編者注)完全是從泛神論的觀點出發的。整個歷史的過程不決定於活生生的人民群眾本身的發展,他們本身自然為一定的、本身也在歷史上產生和變化著的條件所左右,全部歷史過程取決於永恆的永遠不變的自然規律,它今天離開這一規律,明天又接近這一規律,一切都以是否正確地認識這一規律為轉移。這種對永恆的自然規律的正確認識是永恆的真理,其他一切都是虛假的。根據這種觀點,一切實際的階級矛盾,儘管因時代不同而各異,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巨大的永恆的矛盾,永恆的自然規律並依照它行動的人,即賢人與貴人,和誤解它曲解它並和它背道而馳的人,即愚人與賤人之間的矛盾。因此,歷史上產生的階級差別是自然差別,人們必須向天生的貴人和賢人屈膝,尊敬這些差別,並承認它們是永恆的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即應當崇拜天才。 馬克思和恩格斯:《〈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第四期上發表的書評》(1850年3—4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10卷第318頁。

五、社會發展規律

(一)社會發展是自然歷史過程

現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作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

恩格斯:《反杜林論》(1876年9月一1878年6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364頁。

這樣,自然界也被承認為歷史發展過程了。而適用於自然界的,同樣適用於社會歷史的一切部門和研究人類的(和神的)事物的一切科學。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246頁。

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動的產物。可見,生產力是人們應用能力的結果,但是這種能力本身決定於人們所處的條件,決定於先前已經獲得的生產力,決定於在他們以前已經存在、不是由他們創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創立的社會形式。後來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經取得的生產力併當作原料來為自己新的生產服務,由於這一簡單的事實,就形成人們的歷史中的聯繫,就形成人類的歷史,這個歷史隨著人們的生產力以及人們的社會關係的越益發展而越益成為人類的歷史。 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532頁。

辯證法的規律無論對自然界中和人類歷史中的運動,或者對思維的運動,都必定是同樣適用的。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1873—1883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365頁。

(二)社會發展有規律性

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247頁。

歷史事件似乎總的說來同樣是由偶然性支配著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247頁。

正是馬克思最先發現了重大的歷史運動規律。根據這個規律,一切歷史上的鬥爭,無論是在政治、宗教、哲學的領域中進行的,還是在其他意識形態領域中進行的,實際上只是或多或少明顯地表現了各社會階級的鬥爭,而這些階級的存在以及它們之間的衝突,又為它們的經濟狀況的發展程度、它們的生產的性質和方式以及由生產所決定的交換的性質和方式所制約。這個規律對於歷史,同能量轉化定律對於自然科學具有同樣的意義,這個規律在這裡也是馬克思用以理解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歷史的鑰匙。在這部著作中,他用這段歷史檢驗了他的這個規律;即使已經過了33年,我們還是不能不說,這個檢驗獲得了輝煌的成果。

恩格斯:《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1885年第三版序言》(1885年)。《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583頁。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1883年3月22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76頁。

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66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33頁。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32頁。

(三)社會發展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美國工人階級所處的外部環境很不相同,但是,都是同樣的經濟翹律在起作用,所以產生的結果雖然不是在各方面都相同,卻仍然是屬於同一性質的。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7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422頁。

我們越是深入地追溯歷史,同出一源的各個民族之間的差異之點,也就越來越消失。……這一種或那一種特點,可能只有地方性的窿義,但是它所反映的那種特徵卻是整個種族所共同具有的……

恩格斯:《愛爾蘭史》(1870年5月一7月上半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570—571頁。

……這並不妨礙相同的經濟基礎——按主要條件來說相同——可以由於無數不同的經驗的事實,自然條件,種族關係,各種從外部發生作用的歷史影響等等,而在現象上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程度差別,這些變異和程度差別只有通過對這些經驗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分析才可以理解。

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1894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2頁。

在原始積累的歷史中,對正在形成的資本家階級起過推動作用的一切變革,都是歷史上劃時代的事情;但是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強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資料分離,被當作不受法律保護的無產者拋向勞動市場。對農業生產者即農民的土地的剝奪,形成全部過程的基礎。這種剝奪的歷史在不同的國家帶有不同的色彩,按不同的順序、在不同的歷史時代通過不同的階段。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4頁。

由於每個國家工人階級的各種隊伍和不同國家的工人階級所處的發展條件極不相同,它們目前所達到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因此它們反映實際運動的理論觀點也必然各不相同。

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致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6卷第393頁。

歷史常常是跳躍式地和曲折地前進的……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1869年8月3—15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2卷第43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績效管理-最進發展區的理論應用
茶飲發展的三大機遇:即飲,千禧一代,辦公室消費
試析古泉年號的由來及發展
對廣南縣底圩鄉那烘村發展茶葉產業的調查研究

TAG:社會 | 社會發展 | 發展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