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居珍藏25~良渚文化 玉蟬(細圖)

良渚文化玉蟬,透閃石玉料,3×1.5cm,紅色沁,外附灰皮,為氧化失透所致,江蘇鎮江南郊出土,採用了良渚典型的圓雕工藝,靈氣十足,作為中國美術史上最早的圓雕動物器形之一,該玉蟬表現出極強的藝術張力,頭、眼、翅、尾都具有豐滿的立體感,直接影響了後世3000年的玉蟬文化現象。該良渚玉蟬頭至尾間鑽一直徑0.5CM的小孔,內存對鑽所致的螺旋紋,為良渚後期的典型工藝。此階段良渚文化由於祭祀需求,大量采玉造成透閃石玉料缺乏,加之用玉已經從神玉向民玉轉移,越來越多的動物性配飾出現,且性體較小,多為用製作玉琮、玉璧剩下的邊角料改制而成。玉蟬為明顯的紅褐色沁,此類良渚玉器多為鎮寧地區出土,尤以常熟寺墩出土的多節玉琮為代表,2009年崑山民間國寶評選,就有一件13節的神人紋良渚玉琮摘得桂冠,也是深綠色紅褐沁,近年在廣東古玩市場常見到一些店鋪有成堆的仿良渚玉器出售,為酸蝕加高錳酸鉀染制,沁色斑駁而浮於表面,沁斑與玉質有明顯的邊界,開窗也不自然。而真品紅色沁良渚玉器深入肌理,再度氧化後往往呈現先紅後白的現象,徹底鈣化的即呈現雞骨白間雜紅斑的現象,紅斑部分尚餘1MM左右的透光跡象,為玉質縝密難以鈣化所致。有別於浙江良渚反山、瑤山出土的雞骨白玉器,與安溪土、雙橋土的半鈣化玉器和焙玉的灰沁也明顯不同,藏家當細辨之。【市場交易價格】:10萬元,【藏友交易價格】:5萬元


推薦閱讀:

【日本文化】藝道
杜忠誥》讓文化總會為兩岸留扇窗
傣族―民族婚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之十三:中華武術(上)

TAG:文化 | 良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