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普陀山靈石禪院與觀音洞 (絕品收藏)

普陀山靈石禪院與觀音洞

靈石禪院位於西山磐陀石旁,屬西山景區,幾乎是在西山的頂部了。它是由明朝求凝禪師始建,清朝隆定、能立法師曾予重建。現有大雄寶殿是近年由妙善法師組織修建的。寺外有盤陀石、二龜聽經石等,與慧濟寺雲扶石合稱「普陀三奇石」。靈石禪院的名氣似乎早被禪寺外的石頭掩沒,但寺就拜,國人多的人,即使冷清偏僻,也有不少的香客遊人。看上去寺廟也就最近幾年才復修的樣子,已沒了審美的價值。寺廟外那六字真經六大大字不知是誰書寫的,還滿不錯。

觀音洞位於普陀山梅嶺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內有一石柱懸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觀音像。洞旁建一庵,明萬曆年間為茅篷,清康熙年間成庵宇,道光、光緒、宣統年間又陸續興建,1983年,大殿內由浙江美術學院雕成觀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莊嚴。洞後古樹成蔭,巨石層疊,上書「大士重現」四個大字。

呵呵,可別看此處比靈石禪院還偏,卻人山人海,竟是近不了古洞觀音的身,一打聽,據說此處求子很靈,所以來了許多想要孩子的人,我就不打那個逗湊了。禪的故事一則山中禪院漁夫雖然有祖傳的精良設備,但他卻從未出過海。湛藍的天際線和水手們強健的背影,一直都是在他夢中頻繁出現的幻影。因為祖輩的艱辛打拚,自小漁夫的家境便比常人優越許多。於是,他再不用繼承祖傳的技藝,再不用像父輩們一般終日飽受烈日風雪的煎熬。漁夫的童年悠閑自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漁夫的父親到底逃不出最後的結局。翻騰的海永像一張無法逃脫的網,遮天蔽日,將他席捲而去,唯剩那條牢固的木船停泊在殘陽的暖風裡。他撒了一輩子的網,卻不曾想到,自己其實也活在另外一張細密的網中。漁夫的家境很快就敗落下來。沒了父輩的技藝,他連生存都舉步維艱。更要命的是,他自小便體弱多病,此刻沒了上等藥材的滋補,竟瘦弱得不堪一擊。他偶然聽人提及,十里之外的竹林內住著一位智慧非凡的禪師,能解世人困惑,能消百病疾苦。於是他慕名前去拜謁。林中有石,石上有屋,屋內果然住著一位仙風道骨的禪師。漁夫喜極而泣,將一生的波折與目前的困境都告訴了禪師,請禪師幫忙解惑,並消除疾苦。禪師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漁夫想了想說:「我最大的願望是身體強健,既不必遭受疾病纏身之苦,又能從此自力更生。」禪師笑了,抬手指向竹林的東方:「千里之外有一高山,名日飄渺,直聳雲霄。山頂有廟,廟中有仙,可實現你此時夙願。你若能徒步而去,沿途又心存善念的話,他勢必會答應你的一切請求。」漁夫叩拜了禪師之後,迫不及待地上路了。從此,冬風雨雪、雷電都阻擋不了他向東行進的腳步。不管遇上什麼困難,他始終心存善念,始終想著高山上的神仙。他想只要能堅持到那兒,便可以獲得煥然一新的人生了。漁夫走了足足兩年。行程中,為了生計,他先後換了十幾份工作。農田中,鐵鍬將他的手掌磨破,倉庫里,重物將他的脊背壓垮;飯館中,數千隻碗使他洗到手腳發麻……他終於到達了山腳。抬頭望去,那雲霄中的山頂依稀可見。他費盡了氣力爬到山頂,可奇怪的是,山頂上不但沒有禪師所說的神仙,就連寺廟,也是空空如也。漁夫發現自己受騙後,怒火中燒,決定回到林中找禪師算賬。回程只用了三個月。待他到達林中時,禪師早已立在門外等候多時。漁夫低頭審視自己因跋涉而強健的身軀,終於徹悟。他無怨無悔,堅持不懈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山頂,進入廟中,他自己便是那廟中的神仙。人世萬般苦難,皆源於受難者本身。能導引其脫離苦海的明燈,唯有那顆始終不忘自救的心。
推薦閱讀:

觀音菩薩道場!您見過嗎?見者可生生世世獲得加持!
《本尊海會 IV》觀音(一)
觀音靈簽25簽,觀音靈簽第二十五簽解簽
恭迎觀音菩薩出家日,功德無量,祈願眾生皆得福果!
觀音菩薩對吃素開示

TAG:收藏 | 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