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造「藍水海軍」 有能力殺敵於對方母港

  第三個時期:發展「航母編隊、核潛艇」為重點的大型兵力,進一步擴大戰略防禦縱深,實現從「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的戰略轉變(俗稱「藍水海軍」)

  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近海防禦」戰略,對於指導我國國防力量從近岸走向近海,有效捍衛國家的安全和海洋權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然是我們的海軍戰略。今後是不是我們還是奉行「近海防禦」的海軍戰略不變?我認為是不夠的,必須要由「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轉變,才能適應國家利益拓展對海軍的戰略要求。比如,近期美軍為我量身打造的「空海一體戰」,實際上是從我們所說的近海之外,對我進行「近海」外打擊,甚至是從全球至太空對我進行全方位打擊。如果我們還將自己的海軍局限在「近海」之內,就會造成戰略上的被動。為此,我們必須進一步拓展海洋方向防衛的戰略邊疆,使我們的海上防衛不僅應覆蓋整個的「國家管轄海域」,而且還應拓展到世界上任何中國國家利益所在的所有海域和空間。

遼寧號編隊

  世界上與海洋相關的有「70、80、90"概念,即海洋面積佔地球表面的70%;地球80%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沿岸200公里以內的沿海地區;國際貿易總量的90%通過海運實現。中國擁有18000公里的大陸海岸線,占整個國境線的40%,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在海洋方向上的國家利益在增大。從文明發展史來看,崇尚海權的文明相對來說是最具活力和創造性的文明,它們在歷史上一直充當著歷史的火車頭角色。我們還會發現:海洋國家的繁榮富強總是同它們的海軍力量的強大成正比的,這似乎是地中海文明自古以來的普遍規律。強大的海軍保障國家財富的積累,而財富豐足反過來保證了海軍的強大。兩者互相支撐形成良性循環。這種商業與海軍的良性互動模式並非僅僅發生在19世紀末的帝國主義國家,而是貫穿了古希臘的科林斯到今天的美國,是歷史提供的且被反覆證明的繁榮富強最佳模式。因此,實現從「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的戰略轉變,是新時期國家利益拓展的內在要求。

中國核潛艇編隊

  從海洋方向作戰來說,如果把敵人來自海上的入侵比作二點一線(敵母港為出發點,我方海岸線為敵到達終點,中間為海上航線)的話,有三種策略:第一策是「攻敵岸」,攻擊敵人的母港出發點,挫敗敵人的進攻企圖,將敵殲滅於母港內。比如日本攻擊美國的珍珠港。第二策是「遠海攻」,在海上打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在敵進攻的海上途中將其殲滅。第三策是「近岸攻」,將敵放到我方海岸線附近的海上,通過近岸作戰,以近岸導彈和其它火力夠得著的兵力,通過以陸制海,以空制海和以海制海,在我陸海空三軍聯合火力打擊下,將敵「拒止」在濱海區域。這三策中,上策是「攻敵岸」,中策是「遠海攻」,下策是「近岸攻」。新時期,以「遼寧艦」為代表的航母編隊、新型核潛艇等大型作戰艦艇的相繼入列,必將促進我軍遠海作戰能力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戰略防禦縱深,為實現從「近海防禦」到「遠海防衛」的戰略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達到「近岸攻」、「遠海攻」、「攻敵岸」三種策略的任意選擇。

推薦閱讀:

黃鑒高徒---韓海軍卦例集
中日海上水面艦艇對比及展望(紅色夢魘的重生)
海軍五大兵種送您不一樣的五「福」啦,趕緊收藏!

TAG:中國 | 海軍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