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異同之處?

??中國歷史上察舉制、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的異同之處??

?

國家人文歷史歷史問答專家首先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三種制度的上升途徑。?察舉制是漢代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是一種自下而上選拔人才的制度,其流程是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及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把民間的優秀人才推舉到朝中,然後擔任一定的官職,有孝廉、茂才、賢良方正等科目,這種制度注重考量人的德行,力求德行兼備。

九品中正制則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其流程是先由各州郡選出中正官,要求中正官本人在中央擔任官職且在地方有名望,然後由這些中正官來考核人才,按才能和出身將地方士人分為上上、中上、下上、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最後中央依次任用官員。科舉制是隋代出現、唐代成型的延及後代一千多年的選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徑。這一制度採取分科取士的方式,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人才,打破了豪情大族對考核人才的把控,使得寒門士子也得以參與到官員任用之中。

很明顯,科舉制度在教育公平的角度是遠遠優於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後兩種制度都是將選拔人才的一些權力下放到地方,出現了許多弄虛作假的現象,尤其是九品中正制,由於中正官往往是由門閥士族擔任,他們在選拔官員的時候往往會將家世作為最重要的標準,忽視了士人的才能與德行,地方的寒門越來越難以獲得上升的途徑,以致於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使得門閥大族掌控了官員的選舉,其公正可想而知。科舉制的實行則打破了這一局面,給了寒門子弟上升的途徑,用考試的方式考核人的才能,並且隨之發展出了如糊名、謄錄等避免科場舞弊的方式,使得考試的公平性大大提高,雖然在科舉制實行的過程中,也存在恩蔭這種允許高官子弟入仕的形式,但通過考試的上升仍是主流,恩蔭等只能算是點綴。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到那些耕讀詩書禮儀傳世的世家往往會因為家族入仕子弟很多而掌握一定的寒門子弟難以獲得的經驗或技藝,寒門士子上升仍然是存在困難的,但科舉制仍是提供了程序上的公正,給了士人公平的上升途徑。

山中小怪1、察舉制鄉舉里選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在漢代逐漸成型。既人才先由鄉里舉薦,再由中央加以考試,而後入仕。這比秦漢以前的貴族世襲制度要公平得多,政權開始向非貴族人員開放。但是察舉制度之下,必須由地方官舉薦方能有資格參與考試,這就給力地方官大量的舞弊機會。2、九品中正制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對人才的一種分類選舉制度,即將全國各地人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類,需要用人時根據需要按圖索驥。人才分類的依據是由德名較高的人一級一級推薦。九品中正制是亂世用人的迫不得已的制度,因為三國時期天下戰亂,中央與地方失去聯繫,難以組織由地方到中央的察舉和考試,所以只能由在中央為官的來自於各個地方的人來一級一級提供人才名單,這種人才選拔制度完全由個人主觀來控制,是亂世的無奈之舉,在亂世之中有一定合理性,若用於非亂世的平常時代,則是一種歷史的倒退,嚴重缺乏公平性。3、科舉制起於隋唐,全國各地之人,不論貧富,不論年齡,只要通過科舉考試便可獲得一定的入仕資格。這種考試製度在今天依然存在其影子,是一種比較公平的制度。今天的公務員考試就在很大程度上跟科舉制有相似之處。只不過在古代,由於考試內容過於呆板,答題形式過於拘束,也確實埋沒了很多真正的人才,造就了無數的書獃子。

紅雨說歷史歷史問答達人我是「紅雨說歷史」,察舉制,九品中政治,科舉制都是古代選官制度,他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來看看。

察舉制察舉制是西漢漢武帝時期創立的選官制度。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官俸祿在2000石以上的諸侯或官員,如刺史等,每年在各自管轄的區域向朝廷推薦兩人到京師任職。後來,漢武帝按照這個方式下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我們從這個制度明顯看出只有正直的官員和制度剛剛實行的時候能推薦到真正的人才,不然就是地方官員勾結,向朝廷輸送自己人,形成朋黨。東漢末年,民間流傳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意思是推薦的秀才不識字,推薦的品德的人,把他父親趕出家門,所謂的寒門子弟不過是道德壞如泥的人,推薦的名門子弟做將軍,膽子還不如一隻雞。可見制度黑暗,自然被淘汰。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創立。各個州郡設立中正官,中正官負責查訪,記錄本地人才。按照門第高下,品德優劣,實際才能分為品級和等級,品級上,中,下三等,等級上,中,下三級,按照等級高下任命官員,品級越好官越大。中正官一般都是大族官僚,所以慢慢自然也就步了察舉制後塵「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科舉制科舉制相對最公平的,他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吏,隋文帝創立科舉制,隋煬帝設立進士河漂流科。唐代主要有明經和進士。明經是儒家經典。進士是考察能力和詩賦。明清最為完備秀才,監生,貢生這些是考試的人,他們考過省考,就是舉人,進行京城會試,考過了就是進士。分三甲。一甲前三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進士出生。三甲若干,同進士出生。三甲的人就可以做官了。但是明清越來越僵化,四書五經開科取士,後來科舉制在1905年被廢除。文/紅雨說歷史

1成亮1歷史問答達人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就如大學裡選學生會主席與幹事,品學兼優,家境非凡,師生喜愛。然後一通暗箱操作,烏煙瘴氣。學生晚會抽個獎品,都能內定。科舉就是高中考大學,試卷名字蓋住,批卷老師不知道學生是誰。這個方法本就源於科舉制度。
推薦閱讀:

宗澤亞:無論哪個國家,刪改歷史都是非常齷齪的(3)
紋藝復興(第2期)丨 越王勾踐的逆襲起源於一個花臂
審美(十)——領悟出的書卷氣,要素之二
【自製小MOD】帝國時代2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