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一大殺手---嘮叨

家庭教育的一大殺手---嘮叨

出自:中華家庭教育網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今天,對孩子的學習有的父母是見到就說、想到就說、邊做邊說,喋喋不休,讓孩子無所適從,漫漫的變成了一種抵禦的態度,使原本美好的父子義母女情變得冷漠、仇視,甚至做出絕情的舉動。結果往往是毀掉了孩子的美好前程,造成了終身的遺憾,宣告了家庭教育的失敗。

嘮叨容易引起情緒的逆反

孩子11歲,該懂事了;可叫人不理解的是.他越來越不聽話了。你說東,他偏要西,做父母的說破了嘴也不管用,這到底是為什麼?孩子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對很多問題,只需要你說一遍,甚至不需要你說他就明白了,再說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為發泄自己的情緒翻來覆去地嘮叨,孩子當然會產生「非暴力不合作」傾向。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的話說的太多了。下面幾種現象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

一個13歲的女孩講述發生在她身上的—件事情:小時候,我很愛學習,成績也不錯,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愛上了看課外書,學習成績就慢慢下降了。

放學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藝》或者《故事會》,還有各種各樣的作文選。我當然覺得很內疚,作業還沒做呢!決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寫作業。媽媽過來了,一看見我手上的課外書,就有些生氣地說:「還看,還看,還不寫作業!」我趕緊心虛地回答:「看完這篇就寫,也就10分鐘」。「10分鐘,這可是你說的。」媽媽離開了不到3分鐘,她又過來了,說:「快看完了嗎?不快點寫作業,又要寫到晚上12點了。」我沒有理她,繼續看我的書,心裡有點煩。我聽見媽媽繼續在客廳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寫作業,你倒好,拿著這書那書瞎看,作業寫到深夜,時間不夠了就胡亂應付,成績當然好不了。」我越來越煩,想想也是,成績越來越差,作業很難,寫起來很費勁,真泄氣!媽媽還在旁邊嘮叨,書也看不下去了,我開始寫作業,不到10分鐘,就有寫不下去的感覺;偷偷拿出那本書,提心弔膽地又看起來……當然,我又挨了一頓說,結果是那天的作業到12點也沒有做完。我們或許可以看出:母子溝通失敗的關鍵在於母親的過於嘮叨。

分析:孩子說好了10分鐘後就開始寫作業,媽媽應該相信他,等到10分鐘過後如果他還沒開始寫,再提醒也不遲。回家了該寫作業,這個道理孩子是懂的。媽媽的提醒讓她有些內疚,這種內疚感會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錯誤。可是,這個媽媽太心急了,她不停的嘮叨使孩子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終於超過了孩子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使孩子的內疚感消失,代之以厭煩和逆反心理。

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後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因為孩子一旦受到批評,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靜,受到重複批評時,他心裡會嘀咕怎麼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歸平靜,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

分析: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要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返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放學了,小林覺得今天作業不多,可以先玩會兒。於是和小明結伴去兒童公園逛了一圈,爾後又到花鳥市場看寵物,回家一看父母在等他吃飯的焦慮神情,頓時內疚起來,忙說:「對不起,我回來遲了。」心想下次再也不去了。可爸爸媽媽像沒聽見似的,爸爸指責他:「太不像話了,放了學就想玩。」媽媽數落他:「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瘋玩。」而且越罵越來勁。小林想:我就這麼一次,怎麼說得我一塌糊塗?火起來下次我還去玩。

分析:本來小林是願接受父母批評的,可沒想父母一個勁地指責、數落,引起了他的「情緒逆反」。情緒逆反是指孩子本來是願意接受父母批評的,但由於父母得理不讓人,太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情緒,從而向相反的方向發展。

嘮叨容易引起親子相疏

2000年浙江金華髮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人倫悲劇:「母親希望兒子考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從小加壓成績低於97分非打即罵。要考大學了,不準兒子看電視,對兒子不倦地嘮叨排名、排名……兒子又怕又煩,拿起榔頭隨著母親的絮語砸了下去,心中只想著:媽媽,你別再嘮叨了。」這觸目驚心的事件讓我們深思,俗話說:慈母多敗兒。可這則故事裡時母親卻是嚴母,深愛孩子,責任心很強,而她的愛竟導致了如此悲慘的結局,原因何在?

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嗎?在他內心裡,會不會以做一隻快樂的毛毛蟲為幸福呢?而且,究竟怎樣才算成龍?一定要成名成家嗎?中國父母大多數都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卻常常得不到子女愛的回應。原因就在於,做家長的並不了解孩子,更談不上懂得孩子,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導致人間至愛至親的親子雙方陷入一場戰爭,而戰爭的最後,雙方都是輸家;再不就是父母的期望被子女片面理解並無限放大,最終超出其可以承受的許可權並導致心理崩潰。

嘮叨有損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作為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嘮叨一般總是職責的多,批評的多,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反感。嘮叨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見什麼說什麼,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讓孩子無所適從。其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孩子的毛病、缺點,找適當的時機,認真而親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適,應當怎樣做才好。例如,寫完作業要把自己的桌子收拾乾淨,早晨起床後要把自己的被子疊整齊,如此等等。要求明確,並徵求他自己同意後,一般至少在頭幾天可以做到。過天老毛病重犯了,也不要指責,訓斥,而是提醒他,並以寬容與信任的態度說,你今天是否忘了收拾桌子或疊被子了,快去收拾,再補充一句,那天你答應了的,相信你以後一定不會再忘。這樣一次兩次,甚或三次四次,孩子一般就會慢慢養成習慣。

推薦閱讀:

馬拉松---最愚不可及的「健康殺手」,最令人心痛的體育騙局!
這5種衣服鞋子竟是隱藏的健康殺手?以後一定要少穿!
牙周病 口腔的第一殺手
17種家常菜竟是健康殺手★
警惕 「寂靜殺手」——骨質疏鬆症(1)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殺手 | 嘮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