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剖析】為什麼說激勵管理是績效管理最核心的部分?
績效管理,很多企業老闆都非常渴望落地的一個模式。試問:沒有績效企業談何產出,沒有產出企業談何盈利。整個績效管理,大致分為5個核心的管理:
目標管理:目標是工作的方向,也是企業經營之本。
價值管理:一切以價值與結果為導向。
過程管理:計劃、細節與過程決定成敗,有好的過程才會有好的結果。
檢視管理:員工只做公司檢視的事情。
激勵管理:沒有激勵,就不要談績效管理。
其中,最為核心、價值最大的可以是激勵管理為首。因為,只有激勵做到位了,員工才能積極的工作,企業的績效也才能真正落地到企業里。
企業老闆要思考一下,在你的企業里,你的員工具有高目標感嗎?員工的狀態夠積極嗎?為什麼說激勵是目標達成的催化劑?
以挑擔子為例, 如果能挑100斤的擔子,而你的員工只願意挑60斤,那這種狀態是老闆願意看到的嗎?但是如果用了激勵的模式,讓員工逐步去加碼,相信員工很快就會發揮出潛能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才能讓員工願意去挑更大的擔子呢?員工能只願意挑60斤,為什麼要去挑戰挑80斤、100斤、120斤呢?關鍵在於老闆要懂得會建立機制,建立激勵的機制。只有激發起員工的動力,企業的目標才能快速的達成,企業也能夠有條件把超額的部分拿出來分享給員工,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一個好的激勵方案需要什麼條件來完成?
需要以員工的中心:考核永遠都是老闆想要的,但除了老闆以外,沒有人喜歡被別人考核。因此強調激勵,強調以員工為中心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公司需要什麼,就給員工激勵什麼,通過激勵的及時性、彈性、周期來實現公司的目標,讓激勵的模式與企業的目標融合在一起。了解:績效管理是一個企業管理系統,更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
與員工最關心的薪酬掛鉤:KSF薪酬全績效分配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某店長KSF設計
我們要打破傳統思維,用全新的薪酬模式來實現激勵員工,企業和員工一起實現共贏!這個模式也有一個小小的局限性,它只適合中高層管理者、業務型員工,不適用二線基層員工,但已經是我目前見到最好的薪酬績效模式。
不論是KPI模式也好,KSF薪酬績效模式也好。當下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人口紅利的時代,老闆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員工保持強勢的角色,企業不再能夠用考核與要求員工把工作做的更加到位。當下是人效時代,只有擁有高績效管理的企業,才能屹立於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而高績效的管理,不能通過考核員工去完成,而更多的是要關注人性需求,通過激勵來讓員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老闆與員工之間才能以一種共贏姿態長久發展!
所以,請老闆記住:員工要不是考核和高要求,要的是激勵!
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基於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價值分割、薪酬分塊。)
KSF思維:
加薪思維: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業績的方案。
平行線思維:員工利益與企業效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利益趨同。
具體操作: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數據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KSF如何選定平衡點?
平衡點是KSF重要的支點,這個支點的一頭是企業的利益,另一個是員工的利益,而支點的核心是產值與價值!
1、盈虧平衡點。
也稱「保本點」,對於剛創辦的企業、處於虧損期的企業比較有用。
2、歷史均值。
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參照期均值等。對於快速發展的企業,可能並不會參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個周期的均值,即參照期均值。
3、共識點。
即企業與員工達成共識的支點。常用於歷史數據不完整、不準確的情形,也適用於以前沒有要求、不需要數據支持、依靠經驗或感覺來判斷的情況。例如,培訓課時數、工作制度每月完成個數、小微企業員工流失人數等。
4、保守預算。
由於可參考數據不全或新業務存在不可對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進行推測、預算。同時很多企業喜歡做大預算、做高目標(樂觀預算)。不同的是,保守預算強調正常情況下的可實現性,排除一些可能性與單純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開一個項目,預計可做到銷售額1000萬,但這可能是樂觀估計,管理層可能更願意接受800萬的銷售目標。
5、同期可比值。
通常是對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觀對照,令平衡點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其激勵方式的設計:
1、以平衡點為導向的激勵
例如:銷售額(產值工資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銷售500萬,以500萬為平衡點,高於500萬的,每高出10萬獎勵100元,如低於500萬,每低於10萬,少發80元。
2、以提成點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也可這樣設計:銷售額1萬=10元,或銷售額提成率為0.1%。
3、以要求標準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
4、設定幅度的彈性激勵
例如:工資費用率指標。2016年平均工資費率為26%,最高時達到38%,最低時為22%,數據的波動性很大。經過測算,選取25-27%作為不獎不罰的中間地帶,高於27%的,每高0.1%少發10元,低於25%的,沒低0.1%,獎勵15元。
5、正激勵與負激勵
在設計考核激勵是,一定要衡量正負激勵的水平。從整體來看,正激勵要大於負激勵。從個體來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標、經營性的指標,正激勵要相對大於負激勵;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標,正激勵與負激勵可以相當;而對於管理性指標,尤其是責任性、要求性的指標,負激勵可以大於正激勵。
總結:當員工和企業的利益趨同時,思維和行動也就自動實現統一。制度也不怕沒人執行,管理幹部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主動尋找企業的問題,並建立制度進行有效管控!因為企業效益越好,員工的收入就越高,只有這樣,員工才能可能自動自發!
一切不以加工資的績效考核都是耍流氓!只有利益的趨同,才有思維的統一。(中人社區
一切不以加工資的績效考核都是耍流氓!只有利益的趨同,才有思維的統一。(中人社區 來源:文/吳老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