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零」作業:一曲「應試教育」的輓歌——對話李志欣校長

「零」作業:一曲「應試教育」的輓歌——對話李志欣校長

陶繼新 李志欣

【編者按】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一中李志欣校長作為一名農村普通中學的校長,為自己確定的主政方針是:校長價值=教師發展+學生成長。他認為,一名校長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喚醒教師自主發展之夢,並用全身心的工作熱情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樂園。

為此,他首倡「零」作業。解放了學生,解放了老師,使北宋一中的教育質量從過去全縣落後躍居前茅。他創新教科研形式,引領老師重新企劃自己的教育人生,喚醒教師的成長之夢,在創造中譜寫著農村新教育。為此,2009年3月20日,曾經對李志欣進行過報道的陶繼新先生,通過QQ與之進行了一場對話。

絕地反思

【李志欣】2007年以前,我一直任教英語課並擔任班主任和畢業班的級部主任,當時的教學基本狀況是這樣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拚命地講解,臨下課就布置大量形式多樣的作業,於是學生起早貪黑拚命地學習,有的早晨四五點就起床開始做作業,課間10分鐘走出教室活動的學生很少很少,音體美課全部被剝奪取消,老師把自習課全部分到自己名下。

以上這種現象,我稱之為「時間博弈」。它摒棄了許多好的教育理想,以一種賭的心態對待教育,對待學生。這種博弈也對老師的專業成長造成了很大影響,他們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教書匠。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幾乎沒有多少好處。

【陶繼新】您所談的教育上的這一「悲劇」,迄今仍在一些學校重演著。有的老師並不感到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甚至覺得自己特別負責任。不過,也有私心。因為不少老師是在從學生那裡爭取自己學科的時間,目的是為了自己所教的學科成績好一些,從而得到領導的信任,甚至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結果,老師在惡性「競爭」中受累,學生在老師的「較量」中受罪。儘管有的時候學生成績上去了,但實際上沒有生命意義上的提升。況且,有的時候連成績也上不去。這就形成教育上的一個悖論,而且很少有人去解決它。

【李志欣】當時我每天在觀察著,思考著:為什麼老師和學生這麼用功,做了這麼多的習題,學習、工作的時間這麼長,質量依然徘徊不前呢?於是我走近學生,走近老師,聽他們從內心發出的聲音。我就是在與廣大老師和學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到了教育當中這種極其不正常的、摧殘生命的現象。一天,我和我的同事們毅然作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決定:實施「零」作業!

【陶繼新】一般的校長,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熟視無睹,更少思考。您卻在觀察與思考,而且探索出了這一問題的癥結所在。這需要勇氣,而且要承擔風險。可是,這正說明您是在為學生著想,是在真正意義上進行教育改革。

您突然控制學生的課下作業,對此,已經習慣了大量布置作業的教師、認為只有孩子天天有做不完的作業才是真正學習的家長,甚至日復一日做著大量作業而形成思維慣性的學生,是不是適應呢?

【李志欣】的確,所有的人都不適應。我可以舉一些例子,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我控制作業,有的老師把我通報在黑板上的作業檢查情況擦掉,有的老師責問我成績下降了怎麼辦。很多家長也紛紛找校長或給我打電話,問學生沒有作業學什麼。其他中層領導也經常跑到我的辦公室,詢問這樣做行嗎。我說:「成績下滑了我負責任!」而學生,剛開始不會自主學習,但他們是很快樂的,他們支持我。

【陶繼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您是這一改革的倡導者,也是實踐者。您這個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帶頭,會產生很大的輻射作用。不過,「成績下滑了我負責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它需要的不但是責任心,還有您對這個問題的透視與把握。因為在您看來,這樣改革一定能夠成功,您對這一改革充滿了信心。

【李志欣】當時我任副校長,同時教兩個班的英語,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親自負責畢業班的管理,我先帶頭,讓全校老師和學生,看我的班,看我的課,看我的年級。

【陶繼新】取消一切形式的作業,是您的一個創舉。正是因為首創,才不被人理解。歷史上所有的改革,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阻力,甚至以失敗告終。當時,您是不是想過,如果失敗了呢?

【李志欣】我也想到過失敗,因為那麼多的孩子交給了我,失敗了,我就是一個歷史的罪人。但是,教育是需要按規律辦事的,如果拿出真心去辦真教育,我想,再困難也要堅持,只要對教育深刻理解,執著追求,善於捕捉教育所需要的那些稍縱即逝的機遇,不斷地反思,從極其平凡的教育現象中發現並實踐、創新高效的教育智慧,最終會突破改革的樊籬。

【陶繼新】您說得好,「再困難也要堅持」!很多改革本來是可以成功的,可是,大多半途而廢,就是因為沒有堅持。我發現一個問題,往往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接近勝利的時候。勝利女神,多是光顧持之以恆者的。

【李志欣】當然,作業改革,不是純粹地沒有作業了,我是想通過這種決然的方式,讓教育回歸,不要再按著「應試教育」的道路走下去了,我們應該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點行裝。我的孩子,今年才13歲,就是過去教育的犧牲品,現在他已經戴上400度的眼鏡了。您說,光靠一點分數,孩子長大了,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他們能承受諸多挫折和失敗之重嗎?

【陶繼新】其實,有的時候,即使失敗了也不一定是歷史的罪人。關鍵是您的出發點是為了學生,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就是臨時失敗了,也會有更大的成功在等待您。再說了,衡量成敗的標準不能是考試分數,而應是學生素質。

是的,我們要「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點行裝」。可當下的教育,很多是急功近利者,只看分數,不看發展;只看眼前,不看未來。這就更加需要改革者,更加需要為學生生命發展考慮的人。

【李志欣】為了順利實施這項改革,我和老師們整天冥思苦想,進行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目的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負責,為老師的幸福生活負責。最近我們召開了一個全體教師會議,我說:「我們是一所農村學校,條件不好,但是我認為只要是為了孩子的生命成長著想,一切教育手段和方法是為了學生的素質設置,自覺地去履行為人之師的職責,按素質教育思想行走,就是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與實施素質教育,真的需要一些具有良心和對教育執著追求的人。

【陶繼新】「良心」與「執著」太重要了!如果昧著良心要高分,就失去了為師的基本道德要求。為了學生,執著行進,即使千辛萬苦,也在所不辭,這樣就會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甚至可以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享受成功克服艱難而獲得的幸福。

推行「零」作業,課堂改革是支撐

【李志欣】推行「零」作業,截斷了傳統的教育思維和運行路徑,讓老師們重新思考和實踐教育原本的東西。我認為,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同樣能獲得高分,而這種高分對學生來說其意義可謂重大和高遠。

【陶繼新】是的,素質教育與考高分並非水火不相容,如果作為考試的評價體系不出問題,素質好了,考試成績也就會好。但在一般人看來,做大量作業才是考出高分的必要條件。實行「零」作業之後,再考出高分,那就是高人一籌了。

【李志欣】談不上高人一籌,我是取消了那些機械性的、重複性的、懲罰性的和不正當競爭性的作業,讓老師認真備課,解讀好教材和學生,精心選題,要求他們當堂完成,學生該學的該做的,並沒有少,老師該教的該講的,也並沒有少,怎麼會影響質量呢?當然這需要改革課堂,課堂上老師盡量少講,多給學生留下活動和思維的時間。

【陶繼新】真正的素質教育,應當使學生既心情舒暢,又學習高效;既可以考出高分,又能夠有生命成長。我想,您的「零」作業實驗,就達到了這樣一個目標。您說的「精」特別重要,現在不少課堂是太粗了。同樣的時間,不同的教學內容,就會產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李志欣】現在,教育中無效的勞動太多了,看了讓人心痛,其實,只要用心去思考有效的教育因素,任何符合教育規律的實踐應該都會有成效的。我們的改革,就是靠這樣的理念來支撐的。

【陶繼新】教育中不但有無效的勞動,還有負效的勞動。一遍又一遍地講,直講得學生昏昏欲睡,甚至厭煩了而依然喋喋不休者大有人在。本來一看就明白的知識,有的老師非要反反覆復地講個沒完沒了,您說,這不是給學生製造精神污染嗎?一個長期處於精神污染中的人,怎麼能夠快速地成長呢?

【李志欣】現在,我們正在開展基於課堂教學的「全人教育」研究。「全人教育」實質上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我們追求「零」作業下的高效課堂,倡導師生和諧發展、共同提高,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提高學習能力,主張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這樣的課堂所考量的不再是教師課前預設教案的完成情況,而是在學生合作、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師生交往,特別是互助學習活動中共同發展。這樣的課堂要求任何一個學習環節、任何一段學習時間、每一個學生都要動起來,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陶繼新】孔子的課堂教學,就讓學生真正動了起來。他講得特別少,甚至有的學生說得不合適也不批評。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了,課堂上才能有生命的躍動。

讓文化來管理學校

【李志欣】我崇敬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們學校的走廊里、門廳里隨處都能看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為貴」等偉大而深邃的教育思想。我想通過這種文化熏陶給師生一種生命暗示,讓他們崇尚高貴而流動的人生。

【陶繼新】我幾次到你們學校去,都特別注意了你們學校走廊里、門廳里的名人名言,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心理暗示。這就是文化的作用。所以,我經常說,所謂文化,就是以文化人。經典文化內化到學生的內心,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

【李志欣】我比較注重環境與文化對人的影響,我經常鼓勵老師們要挖掘素質教育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素質教育措施,大容量地向學生輸送各種素質教育觀念。例如,在課間我們開發了「黃河口民間遊藝與經典誦讀」相結合的活動,讓德育、體育、美育等相輔相成,讓教育活動回歸傳統、回歸生活、回歸童年。又如,在學生升國旗下樓集合時,我們同時開展「防震」、「防火」等逃生演練活動,可謂一舉兩得。

【陶繼新】「黃河口民間遊藝與經典誦讀」是一大特色。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您那裡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且將「民間遊藝」與「經典誦讀」結合起來,既有地方特色,又有經典文化。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就會更有興趣,也更加熱愛我們祖國的大好河山。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探尋黃河文化的活動,也是一個愛國教育的活動。

【李志欣】我的第三項改革措施是「逼」教師成長,營造學校的學術文化。比如,我要求所有老師必須每月看一本書,並書寫自己的教育實踐,我親自檢查。這些措施,似乎又是很另類,但是我堅信您說的話:「只有教師成長了,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只有老師快樂了,學生才能幸福。」

【陶繼新】開始的時候,是逼,而一旦「逼上梁山」之後,就會在「聚義廳」里感受到那種特有的氛圍。時間一長,老師們就會愛上讀書,甚至樂此不疲。這個時候,老師的發展就有了真正的動力支撐。

【李志欣】是的,在我的「逼迫」之下,老師們由被迫讀書、學習變成了主動、喜歡學習,甚至有不少老師已經把讀書、學習、寫作等當成了自己的愛好與習慣。在這種氛圍下,我才又開始打造學校各種學術共同體,現在我們幾個老師形成一個團隊,主動形成「教師成長共同體」、「校本課程開發共同體」、「課堂文化建設共同體」、「教學常規研究共同體」等教師社團,他們也主動報名參與各種學生社團的組織與開展。我想,要讓這一個個的團隊形成我們學校的特色,營造一個團結向上的文化場,最終實現讓文化來管理我們學校。

【陶繼新】打造各種各樣的「共同體」,也是改變教師生命狀態的一種舉措。我們在為孩子的負擔之重大聲疾呼的時候,也應當為老師振臂高呼。他們何嘗不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呢?他們很少有樂趣,很少休息,甚至為學生的成績上不去而提心弔膽。而他們走進「共同體」之後,就會煥發出積壓於他們心中的那份激情與快樂。同時,「共同體」使老師們體會到了合作的意義與價值。現在這個社會,特別需要合作精神。而這種合作意識的提升,又會在有意無意中輻射到對學生的教育之中。

【李志欣】是的,您說的這些傳統文化,我們是不能丟的,它是愛國教育的最好的教程,我越來越感覺到它的博大與精深。就在上一周,我邀請了兩個外教,目的是訓練我們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其中一個美國籍的外教問學生:你們喜歡美國電影還是中國電影?我們的學生異口同聲:「中國電影!」當時我感動得眼圈都紅了,沖著他們豎起了大拇指,這或許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目前孩子們在太多的人工雕琢下成長,按著我們成年人的意願苦惱地前行著,他們壓力很大。我們山東省推行的素質教育,規範辦學行為,就是要讓孩子的生命回歸到正常的成長軌道上來,讓他們回歸到童年幸福之中。

【陶繼新】回歸童年很有意義。現在不少學生已經沒有了童年的快樂,已經成了「應試教育」刀下的羔羊。而一個失去童年快樂的人,成年之後,就會在不同的層面反映出它的負面影響來,從而呈示出一種「報復」行為。這一點,很多教育者都沒有注意到。為孩子一生成長計,也一定要回歸童年。

這並不是說孩子就不要教育了,恰恰相反,他們更加需要教育。只是在教育的時候,不要逆勢而行。孩子猶如一株幼苗,要按其生長規律悉心培育。可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多是違背其生長規律的,所以,有的時候不是在培育,而是在拔苗助長,甚至是扼殺。

回歸童年,就要像老子說的那樣「道法自然」。「自然」太神妙了!我們改造自然,大多會或早或晚地受到自然的懲罰。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自然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教育者卻想將這種自然毀掉。老子還提出要「復歸於嬰兒」。就是說,大人如果沒有童心,就不會可愛,甚至有點可怕。真正意義上的大師,就是到了晚年,也是童心蕩漾的。

校長引領改革,是「零」作業順利實施的條件

【李志欣】「零」作業僅僅是素質教育的一個切入點,要做的工作還很多,要讓教育改革成果有後勁,還需不斷思考,堅持前行。我稱這次改革是一次冒險行動,但是就在這令人不解的改革中,我們闖出了農村素質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陶繼新】現在,校長缺少的就是這種冒險精神。現在冒險者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更多的「冒險家」。

不過,您的冒險不是盲目的,您是基於對現實教育教學現狀有研究且有了自己的理論思考才冒險的。所以,在別人看來是冒險,而在您看來,是向成功進軍。

按教育規律辦事,說起來非常簡單,做起來卻是相當困難的。規律是什麼?具體到某一個小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具體到某一個人,就有了不同的理解。所以,對這個規律要進行真正的研究。

【李志欣】的確是。說句實在話,當時我並沒有想到實施「零」作業改革後還會有這麼多的後續工作要做,我們前進的每一步,都曾遇到過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是到目前,我們仍然在與教師變相布置課下作業作「鬥爭」。我們改革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與傳統教育打「游擊戰」的過程,但是,我堅信,在這場持久戰中,改革會慢慢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我們的教師和學生會從中受益的。現在隨著改革的推行,還真的感覺我們這項改革的意義重大,它逼迫我們開始認真思考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陶繼新】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在很多老師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您要「零」作業,他們一時當然難以接受,所以,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與您周旋。所以,這是一場「持久」的「戰爭」。但是,事情一旦定下來,就不能更改。不然,就會出現反覆,那樣,不但會回到先前,甚至會變本加厲。

從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的理解,再到心悅誠服地去做,甚至是快快樂樂地去做,實際上是這場改革的一次又一次的升華。看來,校長的引領太重要了。如果校長認識不到位,行動不起來,或者即使行動起來而不堅決,遇到困難就敗下陣來,改革就會停滯。我相信您的決心,也相信您的耐力,更相信您對老師和學生的愛。他們會逐漸地理解您,您為教育發展而努力,也是為了他們的發展盡心。

【李志欣】這種反覆的現象的確在不斷發生,我也在想各種辦法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通過學生問卷調查、與老師談話做工作、沒收老師布置的課下作業等。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令我驚喜的是,老師們並沒有抱怨我,我聽到的反饋是大多數老師對我工作的認可。對於他們與我之間的「遊戲」,我理解。我想,就在這種相互理解的過程中,我們的一系列改革得到了順利的開展。

【陶繼新】為什麼說「理解萬歲」?是的,如果沒有理解,您與老師之間的「遊戲」與「鬥爭」就會演化為矛盾,甚至真正意義上的鬥爭。如果是那樣的話,即使校長異常努力,也多是不能成功的。我覺得,這裡面有您的真誠,也有工作的藝術。

其實,就是以後,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您的優點是,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就像遇河搭橋一樣,總是在前進。

【李志欣】「零」作業在全國有很多優秀老師也在嘗試,但是,就是因為整個學校環境的影響,大都遭到了失敗。我認為,這項改革如果不是從全校層面展開,不是校長親自來抓,就很難獲得成功。當然,現在越來越感覺到「零」作業改革不是一項簡單的短時期的行動。

【陶繼新】改革需要環境的支持。一個人孤軍奮戰,特別是得不到校長的支持,就很可能會失敗。而且,改革者在不好的環境中遭遇失敗之後,其心靈的創傷是異常嚴重的,而且這種影響還會擴展,其他也想改革的老師就會不戰而退,甚至不再想去改革。

【李志欣】「遇河搭橋」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行動策略,「零」作業改革需要這種精神。基於此,我努力創造條件請專家、名師到我校與我們的老師零距離對話,讓高位的思想來撞擊他們的靈魂;籌措有限的培訓資金讓他們參加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和比賽;而且,我經常把他們請進我的「思想會客廳」平等地與他們交流,鼓勵他們,指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堅定的信心。因此,目前我們學校的老師學習、改革熱情異常高漲,我認為,是因為校長在背後為他們搖旗吶喊,為他們創造條件,他們被感動了。

【陶繼新】非常欣賞您的校長室叫「思想會客廳」,您改的不只是一個名字,更改了它的內涵。校長與老師,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平庸的相處者,而是思想碰撞者。現在,忙於行政事務的校長多,思考問題的校長少,特別是有思想的校長更少。而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校長就應當是思想型的校長。所以,在您的辦公室里,與老師們進行思想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思想品位,長期堅持下去,老師們的理念會在您的引領下不斷地更新,您的思想也會因為一些有思想的老師的碰撞而提升。

「零」作業改革,教師成長是基礎

【李志欣】2006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要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傑出的教育家。」這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發展的新目標。不應再用經濟思維、市場思維、行政思維乃至官僚思維、封建式的家長思維來辦學,從校長到教師都要尊重教育規律,回歸到教育本質上來,走內涵發展之路。

【陶繼新】教育有教育的規律,校長有校長的任務;做教育不是辦工廠,做校長也不是當廠長。儘管其間並不是沒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工人可以批量生產同一模式的產品,而老師則不行;廠長可以不懂具體操作,而校長就不能不懂教育。校長尤其不能成為官僚。可是,眼下校長官僚化有日趨嚴重的趨勢。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了,教育就得不到真正的發展。

孔子是老師,也是校長,他對教育有著深入的研究與獨特的見解,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平民教育家。我認為,真正能夠稱得上教育家的人並不多。儘管現在一些專家也被冠以教育家的稱號,甚至出了一本又一本教育方面的書,可是,結果卻害了這些「教育家」,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真正的教育家,必須有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積累,而且要有很高的理論素養,要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在當今特別是以後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久遠的影響。

【李志欣】現在我們的老師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經常與我在辦公室或我的博客上進行思想交流。他們的生命得到了尊重,自然就會自覺實踐學校的各項工作,一些過去存在的如斤斤計較之類的事情越來越少了,他們把精力用在了學習和創新上。老師狀態的變化自然會影響到學生,這樣,學校的發展就會越來越和諧。老師們提出的具有創意的思考和實踐,我都會儘力支持。沒有健全的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很難落實素質教育,更難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師不想自己的未來,談何讓他關注學生的未來?

我經常和老師們說:「中小學是最應該誕生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地方,大家要有信心,雖然我們暫時不能成為『家』,但是我們要成為有個性、有思想、有教育情懷的人。」

【陶繼新】老師為什麼斤斤計較?不能用思想品位低下來解釋。我認為,關鍵是他們沒有發現比小利益更為重要的東西需要去關注。比如他們自身的素質得到提升,特別是心靈得到成長,尤其是在這個成長中雖忙猶樂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去計較。校長,就是要把老師從斤斤計較中,引領到重點關注生命成長層面來。

我贊成您的說法,教師要成為「有個性、有思想、有教育情懷的人」。首先要有教育情懷,不然,就不會投入其中而樂此不疲。然後,就是要有個性,我們需要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但僅此還不行,還要創造性地工作,還要使學校富有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再就是您說的思想了。沒有思想,是不可能形成特色的。但是,有了特色,卻不一定有思想。一旦真正有了思想,特色也往往不求自得。

【李志欣】在農村的一些中小學裡,教師只知道教學,普遍感到沒有時間讀書、學習。我認為,這都是懶惰和不求進取的借口而已。常常有這樣的現象,老師課上得很好,成績也很好,但是讓他說出自己的教學思想和特色時,卻無話可說。如果教師整天忙於那些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不關注自己的生命成長,就沒有流動的人生,更沒有幸福的未來。我發現了這一點,點破了老師不關注自己成長的秘密,就是過於依賴外界對他的培養,而不去自主地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一些經驗不去積累、整理和管理,都隨著歲月流逝了。而因為這些知識的流逝,教師感覺從來沒有收穫過,也就沒有了成長的慾望。

【陶繼新】開始的時候,外界的培養還是必要的。這猶如一潭死水,需要一顆石子投入其中,激起波浪。不過,如果僅靠外力,沒有內趨力,就不能持久。孔子說:「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關鍵在於自己。而很多老師並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者明白這個道理也不去努力。校長的責任,就是要讓教師長久保持自我發展的激情。

如果說讀書是讓教師保持長久動力的一種有效方法的話,寫作則是與之相得益彰的一種措施。您寫了這麼多東西,在很多報刊上發表過,我想,每一次發表,都會對您產生一種激勵。老師更是如此。此外,就是要讓老師明白詩意的生存與痛苦的生存都是生存,而只有前者,才能使自己一生幸福。

要想幸福地生存,就要啟動自身發展的動力系統。我發現,如果周圍很多人都發展起來了,就會影響到原本不發展的人。這是一種正效應。校長的任務,不但是要使自己發展起來,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老師發展起來,讓更多的老師在發展中感受幸福。

【李志欣】老師的這種自我發展的激情是很珍貴的,也是比較脆弱的,的確需要校長的呵護,校長要為他們創造發展自己、發揮自己優勢的機遇和陣地,讓他們享受到成長的快樂。

【陶繼新】有的老師缺少長遠的目光,只是滿足於當下的一點點成績,其實,未來才是檢驗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呢。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還要讓老師們瞭望自己未來的前景,是陰雲密布,還是晴空萬里。誰都不希望自己的未來不如今日,可是,很多人卻在執意地做著讓自己喪失未來幸福的事情。

【李志欣】如果只看眼前,就沒有持續的發展動力,很多老師一旦晉陞為高級教師就沒有了發展的動力,就是這個道理。

【陶繼新】老師評上高級職稱,是其職稱道路上的頂峰,有時也成了其精神生命成長的終結。所以,這成了人們司空見慣的一個「悲劇」。這種人,為的是名譽,為的是提高工資,在爭取這些在他看來最為重要的東西的時候,他可能是「積極」的。可是,一旦達到目的,再無提升的空間時,就會消極下去。其實,他不了解,真正支撐其生命意義的東西不是職稱與工資,而是自身思想與文化品位的提升。一個人一旦思想和精神「死」了,活著已經沒有多少意義。

【李志欣】很多老師只是把精力用在思考自己的工作上,沒有去思考自己的思想與文化品位,也就喪失了人渴求真理與探求真理的天性與愛好,因此,就會感到沒有時間學習一些新的事物,就不再想探索創造的秘密,就不再擁有創造奇蹟的願望,而這恰恰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東西。

【陶繼新】工作必須做好,但是,「功夫在詩外」,很多老師沒有想到,與工作相聯結的,是那些經典文化。學習它的時候,也許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它卻在本質上滋養著老師的生命,也在豐盈著老師教學的底蘊。

【李志欣】實施「零「作業改革,我不敢說是在探索一種思想,或者是在追尋一種精神,但是作為一個校長,必須有關注學生精神生命的素養,有引領教師文化品位的義務,同時自己更要不斷追尋高貴與流動的生命,並以此來引領學校的生命成長。

【陶繼新】老師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必要的名利是可以獲得的;但是,如果執意追求,甚至是不擇手段地去追求,就會在追逐之中失去自我,特別是失去自己的人格。而一個沒有人格的老師,即使在教學上一時取得一點小成績,也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有思想與文化積澱的老師,才能笑到最後,才能一生幸福。而您的「零」作業改革是一個槓桿,撬動了老師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成長。

李志欣簡介

李志欣,山東省利津縣北宋一中校長。分別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等十幾種國家、省級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近百篇;主編出版了《「零」作業下的教學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一書。自擔任北宋一中校長以來,帶領全體教師進行「零」作業教學改革。2008年,北宋一中「零」作業改革經驗被山東省教育廳推廣全省學習。《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導報》、《齊魯晚報》等先後報道學校素質教育改革經驗。

推薦閱讀:

觀點丨王策三:恢復全面發展教育的權威 ——三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提法的討論
時光倒流40年,中國還是會pick應試教育
教育改革30年未變的劣根性之一:應試教育屬性
從應試力到思想力
應試製度

TAG:教育 | 應試教育 | 李志 | 作業 | 對話 | 校長 | 應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