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朝代演變概述
中國歷史朝代演變概述
中華歷史悠久,年代久遠,朝代演變頗多難記,把它編成詩歌目的是能記住各朝各代的演變順序。
一、黃帝
「轅轅」盤古開天地, 英武賢能興華夏。
德代「神農」統諸侯, 千古恢宏一「黃帝」。
相傳,神農氏在位的時候,諸侯相互侵伐,殘害百姓,神農氏無力制止,於是公孫軒轅挺身而出,他整頓武備,廣施仁德,討伐為非作歹的諸侯,在今河北一帶徹底打敗了炎帝活捉了蚩尤,將他斬首示眾。從此天下太平,於是各諸侯都尊公孫轅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公孫軒轅即後來的「黃帝」。
二、帝顓頊
黃帝一生有二子,長兒「玄器」次「昌意」。
黃帝「駕龍」誰為帝?昌意之子「帝顓頊」。
駕龍,相傳黃帝活了118歲。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間,突然晴天一聲霹靂,一條黃龍自天而降。它對黃帝說:「你的使命已經完成,請你和我一起歸天吧。」黃帝自知天命難違,便上了龍背而去。黃帝駕龍之後,由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帝顓頊即位。
三、帝嚳
「顓頊」百年傳帝「嚳」,帝「嚳」之父是「玄器」。
「帝嚳」也有長幼子,次兒「放勛」長兒「摯」。
帝顓頊死了以後由玄器的兒子,黃帝的孫子「嚳」即帝位。
四、帝堯
「帝嚳」百年帝為「摯」, 自古謙德從「摯」起。
考察治國「放勛」能,讓位手足「堯」為帝。
帝嚳死了以後,將帝位傳給了「摯」即地嚳長子,摯做了皇帝以後,感覺自己的治國才能不如弟弟放勛,就把帝位讓給了放勛,放勛就是後來的「帝堯」。
五、帝舜
「帝堯」為帝不唯親,光明磊落千古尊。
九子之中無帝出,民間推薦帝王「舜」。
帝堯在考慮帝位繼承人時覺得自己的九個兒子都不行,就讓大臣推薦,大臣們就推薦了民間的普通百姓重華,說重華孝順父母,仁德,照顧瞎眼的父親無微不至。父親不講道理。母親刁蠻,弟弟殘暴,父母想殺重華都找不到理由。後來帝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重華。以觀察它怎樣治家,又叫九個兒子和重華一起生活,以便觀察他接人待物。一段時間以後,帝堯的女兒,更加謙虛謹慎,九個兒子也更加真誠,重華在民間時,那裡的人都很友好,隨和。互相推讓。他到那裡都用品德感化人,人們都願意和他在一起。他住的地方,一年就成了村莊,兩年就成了集鎮。帝堯覺得重華確實不錯,如果讓重華即位。兒子朱丹肯定不滿意,但是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相比之下,讓朱丹做天子,他自己滿意,天下不滿意,讓重華作天子朱丹不滿意,天下滿意。於是帝堯將皇帝位傳給了重華。重華——就是後來舜帝
六、帝禹(夏本紀)
重華為帝萬民頌,三十九載帝王事。
不幸南巡他鄉崩, 傳位大統帝王「禹」。
大禹本是皇族生,爺爺就是帝顓頊。
一生治水名千古,史載年曆「夏本紀」。
重華,即舜帝,做了三十九年帝王,死了以後將帝位傳給了大禹,大禹就是帝顓頊的孫子,帝禹即位後稱為夏朝。
七、湯帝(殷本紀)
大禹即位國號「夏」, 兒孫代代做帝王。
傳到「夏桀」不修德,被「湯」推下帝王床。
「湯」滅夏帝稱殷商,商代是繼夏朝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世襲制王朝時代。自天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後經歷了將近六百年。
夏桀即位後,夏朝從孔甲開始就有很多諸侯背叛了夏朝,桀稱帝後不知修德。憑藉武力傷害其他部族,其他部族都難以忍受了。夏桀又把殷族的首領「湯」叫來囚禁在夏台。不久又放了「湯」。湯能修身養德,諸侯都歸順了湯。湯於是率軍征討夏桀,夏桀逃到鳴條,終於被流放致死。夏桀臨死時說:我後悔當初放了「湯」。以致我落到這種地步。「湯」於是登上天子之位,取代了夏朝的天下。
八、周本紀
「湯」滅夏朝稱「殷商」國君代代是「殷」子。
傳到「辛帝」最荒淫,亂殺賢臣重「妲姬」。
君主無德必喪國, 一朝衰落一朝起。
西周「滅紂」建周朝,只稱「周王」不稱帝。
西周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絨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辛帝。天下稱他為紂。紂聰明過人,能言善辯,見識多廣,辦事敏捷,力氣超過常人。能赤手與野獸搏鬥,他的智慧足夠用來拒絕臣子的建議,他的言辭足夠用來掩飾自己的過錯。他向天下誇耀自己的才能,抬高自己的聲威。認為別人都不如他。他好喝酒。沉溺音樂,迷戀女人,尤其寵愛妲己,只聽妲己的話。他叫樂師做淫蕩的曲子。舞蹈,多方收集珍奇寶物。加重賦稅,日夜玩樂。把酒灌滿池、把肉掛滿林,叫男女脫光了衣服互相追逐,通宵飲酒取樂。百姓怨聲載道。紂王就加重懲罰,他任命西伯昌、九候、鱷侯為三公。九候有一個女兒很美給紂王作妃子因她不喜歡淫蕩,紂王就殺了他,並把九候剁成肉醬。鱷侯與紂王爭辯,態度強硬,紂王就把鱷侯做成了肉乾。西伯昌因為嘆息,紂王就把西伯昌關了起來,兒子及大臣送了很多美女和珠寶才救出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封地暗中修養道德,推行善政,這時紂王更加荒淫無道,殺忠臣,比干被掏心,紂王的太師、少師也逃到了周國。這時西伯昌舉兵討伐紂王,西伯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周武王繼續往東征伐,各路諸侯都投奔武王。終於打敗了紂王,紂王跑到宮中登上高台,穿上它綴有寶石的衣服,投火自焚而死,周武王砍下他的腦袋,懸掛在太白棋上。殺了妲己。修整比乾的墳墓,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他的後代感德薄不及五帝,因此,貶帝號,只稱王。
(周朝)武王兵出潼關,聯合各國諸侯,揮師向東,在牧野打敗商朝的軍隊,殺死殷紂王,史稱「武王滅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周朝經歷了37代天子,800多年,到公元前256年,才被秦國滅掉。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豐鎬二京在西,洛邑在東,習慣上稱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為西周,以後的為東周。
東周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滅為止的歷史階段。東周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春秋時期;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東周滅亡(公元前256年)三十五年後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
九、秦朝
天蒼蒼,地茫茫,一段歷史一君王。
周國禮德八百年,最後敗給秦始皇。
據《史記》記載,秦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一說秦州清水縣谷名)。後來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朝。
秦始皇自號「始皇帝」的時候,一心想讓秦朝的天下千秋萬代延伸不休,但他決沒想到,僅僅15年之後,才傳到第三個皇帝時秦朝就滅亡了。儘管他採取了種種鞏固統治的措施,但他的獨裁專制、橫徵暴斂,早已埋下了禍根。他徵發了70多萬人修造阿房宮,動用大量人力財力修造驪山陵,「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就是對他殘酷賦役的控訴。頻繁的戰爭、龐大的官僚機構、連續的大興土木,動搖了統治基礎,人民不堪重負,痛苦到了極點。前206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爆發;前209年,秦朝被推翻。
十、項羽劉邦滅秦(楚漢相爭)
陳勝吳廣舉義旗,「項羽」「劉邦」逐興起。
項羽「巨鹿」滅秦軍, 「劉邦」滅楚建漢室。
公元前209年爆發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在陳勝、吳廣犧牲後,就是由項羽和劉邦繼續領導的農民起義戰爭。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大敗秦軍主力。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佔咸陽,秦朝被農民革命力量所推翻。秦朝滅亡後,自公元前206年開始,劉邦和項羽之間為了爭做皇帝而展開了將近四年的戰爭,稱為「楚漢相爭」。楚漢之爭處於中國重新走向統一封建王權的過渡時期。公元前206年,劉邦出兵攻打項羽的老窩彭城,楚漢戰爭正式爆發。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項之間激戰5年,相持不下,雙方暫時議和,以鴻溝(今河南賈魯河)為界,河東屬於楚,河西屬於漢,以保持「中分天下」的局面。公元前203年底,楚漢重新開戰。羽毛豐滿、兵力強大的劉邦集合眾將,將項羽重重包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彈盡糧絕、四面楚歌的項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烏江拔劍自刎。公元前202年6月,楚漢之爭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重新歸於統一的中國建立了西漢王朝。
十一、漢朝
「西漢」劉邦東漢「秀」 , 中間「王莽」竄漢權。
大漢起兮風蕭蕭,四百餘年一瞬間。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西漢為劉邦所建,東漢為「劉秀」所建立,其間曾有王莽篡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部分學者亦將蜀漢列入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分,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由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歸入三國史中。
十二、三國
曹丕建「魏」滅大漢,劉備稱「蜀」「吳」孫權。
三分天下成「三國」, 司馬建「晉」天下圓。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改國號為魏,建都洛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西攻益州取勝,自領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大將黃忠破斬曹軍降領夏侯淵,奪取漢中,劉備自稱漢中王。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孫權在赤壁戰後重點向南發展。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派步佔據交州。次年,孫權將都城從京口遷到秣陵,並建石頭城,改名建業。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都建業。
(晉朝統一三國建建晉朝)晉朝皇族的源頭為河內司馬氏,在曹魏時代已世代為官。如司馬朗、司馬懿及司馬孚等兄弟共八人,時人稱「八達」。其中司馬懿具有政治及軍事才略,在曹魏後期抵禦蜀漢北伐及平定遼東,成為了魏國重臣。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與曹爽受遺詔共同輔政,但司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發生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重奪政權,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在司馬懿去世後,其子司馬師及司馬昭逐漸鞏固司馬氏的勢力。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做好篡奪準備,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劉禪見大勢已去而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司馬昭勝利後將要代魏立國,但不久去世。其子司馬炎繼立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279年12月司馬炎決定進攻吳國,史稱晉滅吳之戰。他以賈充為大都督,多路大軍並進。於280年逼近建業,孫皓見大勢已去而投降,孫吳滅亡,西晉統一天下,三國時期結束。
十三、晉朝
西晉東晉分兩端,兩晉總共(150)余年。
十六諸侯分割據, 「五胡」亂國在此間。
晉朝分為西晉(265年—316年)與東晉(317年—420年)兩個時期。西晉為晉武帝司馬炎所建立,建都洛陽;東晉為晉元帝司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兩晉的政治體製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漢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司馬氏原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變後掌握魏國大權。司馬炎篡位後統一中國,但無法解決浮華奢侈的社會問題及貪污腐敗的政治風氣。由於王室領有軍權,使得諸王在朝廷衰落後紛紛爭權,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元氣大傷後,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中華。人民紛紛南渡,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十四、南北朝
劉裕本是晉朝將,北伐越打名越高。
回朝勢大欺晉主, 代晉稱帝「南北朝」。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廢掉東晉皇帝自立,國號宋。此後160多年間,南方先後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歷史上總稱為南朝。 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圭建立北魏;公元439年,統一黃河流域。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此後,東魏被北齊所代替。西魏被北周所代替。歷史上把這北方的五個朝代總稱為北朝。
公元409年南燕軍隊侵擾淮北,劉裕就上書皇帝,要求北伐,獲得批准後,他迅速出兵,對南燕慕容德建立的國家,進行了沉重的打擊,將南燕的皇帝慕容超活捉。劉裕的勢力也逐漸的大了起來,並有了稱帝的野心。
公元420六月,劉裕做好了最後的所有準備,來到建康準備接掌政權。傅亮擬好了禪位詔書,勸晉恭帝讓位給劉裕。恭帝也明白這一天遲早會來臨,如今覺得如釋重負,毫不猶豫地揮筆下詔,還對旁邊的人說:「早在桓玄叛亂時,晉朝的天下就亡了。多虧劉公幫我們延續了二十年國運,今天的事情本來也是理所當然。」這番話究竟是真心還是諷刺,也許只有他自己明白。
十五、隋朝
「隋」朝開國是楊堅, 能征善戰立根基。
自古勢大奴欺主,替代周朝刻「隋」璽。
楊堅雖勇眼不明, 費其長兒立「次子」。
「楊廣」無德天下知, 隋朝滅亡「唐」興起。
楊堅(541—604),北周時世襲隋國公。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廢胡人建立的周朝,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琉球群島歸降隋朝。他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公元580年底,楊堅做皇帝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元581年,楊堅派人為周靜帝寫退位詔書,內容極力稱讚楊堅功德,希望楊堅按照舜代堯、曹丕代漢獻帝的典故,接受皇帝稱號,代周自立。詔書由朝廷大臣捧著到隋王府送給楊堅。楊堅假意推辭,經過朝廷百官的再三懇求,楊堅才同意接受。儀式結束,楊堅穿戴上皇帝的龍袍,在百官簇擁下坐上皇帝的寶座。
楊廣(569~618)是隋朝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第二個兒子,少年時得皇后獨孤氏的寵愛,養成驕橫習氣。開皇二十年(600)隋文帝廢太子楊勇後被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在大臣楊素等參與下,殺死父親隋文帝及兄長楊勇奪取帝位。歷史上,隋煬帝一直是以昏君著稱的,並以其殺父弒兄而讓後人不恥。但是,他在位期間興修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京杭大運河,改善了中國南北運輸,造福子孫後代1500年。他還繼承和完善了隋文帝科舉制度,使中國用人選人制度定型下來,並影響後世1000多年。
十六、唐朝
李淵叛隋建大「唐」, 「玄武之亂」太子亡。
讓位世民做太宗, 自退後宮太上皇。
唐朝一共二十帝,一代不如一代強。
「武后」還把大周建, 「朱溫」滅唐建「後梁」。
李淵的父親是李昞為唐國公。李淵七歲時他父親逝世,他世襲為唐國公。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鮮卑貴族獨孤氏的親姐妹,他曾深受隋煬帝的重用。 615年李淵被調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營。在太原李淵成功地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威脅,同時他成功地戰敗了多支反隋軍隊,並通過收納敗軍而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淵正式開始起兵反隋。名義上他並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煬帝。他從太原出發進攻長安並很快(617年11月)就佔領了長安。他擁「代王」楊侑做皇帝,自封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李淵命令楊侑將帝位傳給他,建立唐朝。「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則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廢。次年死,享年17歲,葬於溫陵。唐哀帝即位時,不過是藩鎮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溫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接著又廢哀帝為濟陰王,自己做皇帝,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290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玄武門之亂,李世民殺死太子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三日後李淵將帝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退居後宮做太上皇
十七、五代十國(朱溫代唐)
「朱溫」本是黃巢將, 「僖宗」時代降了唐。
得勢又把「後梁」建,「五代十國」亂戰忙。
五代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總稱。十國是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後蜀、南唐、北漢10個割據政權的總稱。朱溫參加黃巢起義,屢立戰功成為黃巢手下的主要戰將,在「唐僖宗」時投降唐朝,被唐僖宗任命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行營招討副使。還賜給朱溫一個名字:全忠。但朱溫並沒有完全忠於他,忠於唐朝,就像原來沒有忠於黃巢一樣,而是完完全全地叛了唐朝、滅了唐朝。天佑四年,(907年)朱溫在表面上是由宰相張文蔚率百官勸進之後,正式稱帝,更名為朱晃,國號大梁,(史稱後梁)以汴州(今河南開封)為東都,以洛陽為西都,廢除17歲的唐昭宣帝為濟陰王,次年將其殺害。
十八、宋朝
大宋開國趙匡胤,「陳橋」兵變加黃袍。
祖先創得帝王業,「子孫八百」葬海潮。
(趙匡胤開國做了宋朝皇帝以後,就忙於北伐,統一全國,可是趙匡胤在開寶九年,(976年)在北伐中駕崩,其弟弟趙匡義即位,)
宋朝開國皇帝是趙匡胤,他本來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由於戰功卓著,成為了後周世宗的左膀右臂。世宗死後,繼位的恭帝年幼,趙匡胤於是有了稱帝的野心。顯德七年春節,趙匡胤的黨羽製造遼國進攻的假情報,當時的宰相范質急令趙匡胤率軍北上禦敵。正月初三,趙匡胤抵達陳橋驛,當日夜裡他酣睡之時,被手下黃袍加身,三呼萬歲,擁戴為天子。後周官僚得知後已知無力回天,只得面對現實。周恭帝被迫遜位。
(1278年),南宋流亡政權,在元軍猛攻下,宋朝雷州失守,宋朝小朝廷遷往崖山。元軍在南宋漢人叛將張弘范領軍緊追在後,對崖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小皇帝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世人不恥張弘范,特於此立碑「宋張弘范滅宋於此」嘲之,宋朝到此宣告徹底滅亡。崖山海戰極為慘烈,據估計,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云:「羯來南海上,人死亂如麻。腥浪拍心碎,飆風吹鬢華。」
十九、遼國
契丹興起阿寶機, 統一邊陲建「大遼」。
鐵蹄如風亂大「宋」,最後敗給「金」王朝。
耶律阿保機(872~926)即遼太祖。遼王朝創立者。契丹族。10世紀初統一契丹各部,並控制鄰近的女真等族。向漢族學習,促進契丹封建化的過程。916年稱帝,建立契丹政權。遼朝的原名為契丹國,於916年建立,開國君主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947年定國號為「遼」,983年曾復更名「契丹」,1066年恢復國號「遼」,直到1125年遼為金所滅。遼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1211年,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所滅。遼在與中原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 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並在向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繫,促進了融合。為開發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輝煌的歷史。
二十、夏國
西夏建國「李元昊」, 先脫李姓亂「宋」「遼」。
皇族後世逐昏庸,無奈投降「元」王朝。
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西夏皇位傳到襄宗、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於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儘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不料機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銀川。李德旺向蒙古投降,送人質,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徵得勝後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1226年李德旺病死,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成吉思汗此時已死,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李睍投降後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党項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
二十一、金 國
開國黃帝「阿骨打」, 「金」國興起亡「大遼」。
一百餘年興衰史,最終敗給「元」王朝。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完顏部最為強大,並逐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征戰。 據史學家介紹,女真伐遼的原因實際上可以總歸為反抗遼對其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壓迫。作為遼的藩屬,女真每年都要向其進貢大量的金銀珠寶不說,還要向遼的銀牌天使上繳大量的捕獵猛禽———海東青,為了捕到最好的鳥兒,還不得不去強攻本是同族的部落。其次是,在貿易上,雙方的交易極不平等。如果說這兩種壓迫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忍受的話,銀牌天使看中的女真美女便得「薦枕」這一制度,引發的精神層面上的屈辱卻是「士可忍孰不可忍」。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建國號大金,定都會寧。金於1125年滅遼,滅遼後,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繼位,並於1127年滅北宋。金章宗末年,自然災害較為嚴重,上京的繁榮已成為過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衛紹王永濟繼位。同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開始進攻金朝的北方,並迅速佔領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於1213年又突破了長城防線,進入黃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劫掠並佔領了金朝的北京。至天興二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城,在戰火中繼位的金末帝完顏承麟則死在亂軍之中,金朝遂亡。金朝滅亡後,秦嶺淮河以北的女真、契丹、漢族進入更加深化的民族融合,最終女真和契丹的主體融入漢族。在蒙古統治者看來,他們同屬「漢人」。
二十二、元朝
成吉思汗建「元」朝, 一朝興起「四朝」亡。
金刀鐵馬成一統,最好敗給「朱元璋」。
四朝亡;(金、南宋、西夏、西遼)。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朝的臣屬民族,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朝政權的統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通過殘酷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建立大蒙古國後,不斷發動征服戰爭擴張其疆域,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又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病逝。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征服性質,為了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加快戰爭的進度,蒙古軍隊在戰爭期間對敵人採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小,而大量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破城之後人口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戰爭的結果是建立起了疆域空前廣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影響力盛極一時的龐大帝國,基本實現了世界一統、天下大同的格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但是應該看到,這一系列的征服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眾多民族受到了殘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壓迫,難以記數的人口和財產在戰火和隨後的瘟疫、饑荒及自然災害中損失,對戰火塗炭地區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時期。整個蒙古帝國的持續時間是從1206年到1635年。元朝的滅亡,元朝後期,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被壓迫更為嚴重。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
二十三、明朝
「明朝」開國一布衣, 亂世起義做帝王。
最恨為官謀私利,扒皮塞草「掛皮囊」。
大明江山三百年, 七下西洋美名揚。
無奈天下紛亂起, 大順進京「崇禎」亡。
明太祖朱元璋,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漢族,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人,少時窮苦,一度入皇覺寺當和尚。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朱元璋出身農民,放過牛、種過田、要過飯。在民間度過了二十四年的顛沛流離、饑寒交迫的生活。他目睹元朝的腐敗,深很貪官污吏愚政害民的可惡。因此,他登上皇位之後,一面任用官吏為自己服務。一面用嚴刑酷法,懲職官吏隊伍中的不法之徒,朱元璋對官吏的管制之嚴,打擊之重,誅殺之多,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朱元璋對文武百官說;我從前在民間時,看見州縣官吏大多不愛恤百姓,他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費事,對民間的疾苦無動於衷,他們敗壞政令,坑害百姓,加上災荒,弱者無法生存,強者就起來造反,這都是由於貪官污吏造成的。因此,我恨透了他們,如今要嚴肅法紀,發現官吏貪污,虐待百姓的,堅決治罪,決不寬恕。為了鞏固皇權的需要,朱元璋開始大力整治吏治,他將對各級官吏的規定布告民間,號召全體人民對官吏進行監督。他下令說;凡是發現有貪贓害民的官吏,老百姓可以直接擒拿送到京師。如有膽敢阻擋者,即行滅家滅族。他在《明律》中規定,如有人犯了死罪,大臣小官用巧言進諫,使之免處死刑者,處斬。如刑部官員大小衙門的官吏聽從上司主使,不按法律辦事,徇私枉法者,也要處斬,並將其妻子充作奴婢,財產沒收入官。朱元璋對貪污的官吏,處罪特別嚴厲。歷代少有。有一次,朱元璋外出視察,發現一個縣令有貪污行為,便下令將這個縣令殺了。並將其皮剝下來,皮中塞滿稻草,將其掛在公堂旁邊。他說,下一任知縣只要抬頭就能看到他的前任由於貪污,竟落得如此下場,便會觸目驚心,不敢再胡作非為。朱元璋正式下令規定;凡是官吏貪贓枉法者,贓二貫以下杖折七十,每五貫加一等,至八十貫處絞刑,若貪贓六十兩以上銀子者,要裊首示眾,並處以剝皮實草之刑。(當時的州府、縣衙門的左邊都設立一廟,用來祭祀土地神,同時也是剝皮的場所,稱為皮場廟)。有不少州府縣衙的兩邊,都掛有裝滿稻草的人皮。朱元璋說:官為百姓之父母,掌管一方政務。如不從嚴治官,任其所為,將會上違天意,下失民心,滅亡就在眼前。貪污,之弊端如不革除,要想施行善政,是根本不可能的。朱元璋在稱帝的三十幾年裡,先後懲治數以萬計的的貪官污吏,僅在1376年內,將有罪的官吏發往安徽鳳陽屯田者,就達一萬餘人。1644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陷北京,明朝崇禎皇帝在農民軍的攻城炮聲中自殺於皇城後的景山。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順政權。明朝山海關大將吳三桂夾在農民軍和清軍中間腹背受敵,迫於形勢邀請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平賊」。聯軍打敗大順軍。李自成軍一路南撤。隨後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明朝滅亡。
二十四、清朝
明朝一亡「大順」亡,滿洲女真爭權忙。
努爾哈赤「清」史祖, 子孫世代做帝王。
清末昏庸又無能,簽約賣國求和平。
國失疆土千古恨,清帝至今留罵名。
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起兵抗擊明朝,舉國震驚。同年,爆發了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1621年,努爾哈赤攻佔遼陽、瀋陽,遷都於遼陽。1625春,努爾哈赤不顧貝勒諸臣異議,決定遷都瀋陽。當年3月3日在拜祭祖陵後,便率親族百官自東京(遼陽)起程,夜宿虎皮驛(今瀋陽蘇家屯十里河),翌日抵瀋陽。從此瀋陽成為後金政權的統治中心。 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廢除舊有族名「諸申」(女真),定族名為「滿洲」。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大金」國號為「大清」,稱帝,正式建立清朝。改元崇德。 清王朝作為最後一個王朝,一個承載著中古近代屈辱的王朝,一直是現在中國人嘲諷的對象。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政權被推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清朝從努爾哈赤入關開始,共歷12帝,296年。
推薦閱讀:
※不同時期的服裝演變
※『肝硬化、RN、DN、HCC演變』之MRI表現及病理相關性(1)
※[轉載]漢字演變500例(六 Y)
※一評王剛護寶錘演變成「砸寶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