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從家長教育開始!

中美教育區別可能很多,但大家都忽視了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教育缺失。

社會上常聽到吐槽: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比一個玻璃心,動輒離家出走,或者輕生;創造力差,初到社會眼高手低;個性強,沒有團隊協作意識等。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做人的問題。

家教是什麼?是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別人、基本的規矩等等,其實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首先取決於父母。

但遺憾的是,家長們對此並沒有太多重視,更談不上正確的教育理念、人才觀念。中國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很捨得花錢,砸鍋賣鐵,卻忘了自己的責任與付出。一旦孩子出現問題,首要指責的是學校、社會,而不是反思自己。

世界上沒有一種教育制度和理念是完善的,美國也同樣。在美國,因為教育理念原因,家長不滿意,有大約260萬學生是在家上學的。在美國前10名大學中,有7%來自此類學生,家長們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調整,修正對美國教育的不滿。很多中國專家動輒講美國教育如何好,但是,我們在借鑒美國經驗的同時,中國家長應首先補上這一課:教育改革,首先應當從家長入手,讓家長明白自己的責任,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真正懂得如何引導孩子成長成才。

其實,我們不需要動輒講美國,而是應當先把本民族優秀的教育觀繼承下來,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發揚光大。家長到位,正確的理念到位,中國的教育問題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

中國家長5種心態,造成家庭教育不上心:

  1. 事不關己型,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與自己關係不大,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願意探究。

  2. 成天忙碌型,認為自己每天很忙,身心憔悴,無暇顧及孩子學習。

  3. 拒絕進步型,認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論,說的好聽其實不管用。

  4. 放任自由型,對孩子放任自流,從不過問。

  5. 理解錯誤型,認為家庭教育就是請家教來補習,做作業,或者就是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藝術班。

其實,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就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善於生活,會生活,善於學習,會相處,善於相處的意識,並樂於去實踐和探究。

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啊!

那麼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家長?請你針對以下,對號入座: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次:父母盡己所能支持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看到這些,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該學習,該提高自己了?

家長既要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醫生,幫助他們撥開心靈的迷霧。

1、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礎上才能理解他們,才能幫助他們

家長總是嘮叨孩子,不斷重複簡單的語言,老一套的問話:寫作業了沒有?考試成績怎麼樣?從小學到高中天天講,月月講,以為這是盡到了家長的責任,其實往往事與願違,這種單調的刺激、說教的方法,使孩子易於造成厭煩和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表現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現對抗性質。

家長要了解孩子,指導幫助孩子,首先要認真學習家教知識提高家教藝術;對孩子說話,要理智思考不要責怪埋怨;叮囑雖然重要,但要講到點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讓孩子去做,做錯了,吸取教訓,無非花點「學費」;該管的要提出具體思路和要求,做後檢查,肯定成績,糾正不足。

2、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

家長在學習這方面不能幫忙了,就在其他方面盡一切可能「幫助他們」。「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課,這些事不要你做。」這是高中生家長常說的一句話,似乎這就是「愛」。

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只會壓抑孩子的發展,只會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們失去行為的動力,成天處於一種消沉、煩悶之中。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應該也是個會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讀書,不會生活,他又如何立足於社會呢?

3、在做孩子朋友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了你還是孩子的父母,是他們生活、學習的榜樣

我們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從不學習,甚至到要晉陞考試時,還作弊;父母要孩子誠實,自己卻經常撒謊;父母要孩子講究衛生,自己卻不講衛生。

心理諮詢工作人員經常發現孩子的困惑很多來自家長的行為,他們會十分困惑地問:為什麼大人那麼「假」?為了減少孩子的這類困惑,家長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重視自身榜樣的作用,要自律。

4、要幫助孩子學會交往

心理學對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論,稱作PAC分析理論。它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個性是由三種心理狀態構成的,這就是:「父母」、「成人」、「兒童」狀態。「父母」狀態以權威和優越感為標誌,通常以訓斥人的、權威的口氣和行為與人交往。他們說起話來總是「你應該……」「你不能……」「你必須……」。

成人狀態表現了客觀的理智,這種人的行為表現是待人接物冷靜,深思明斷,尊重別人。這種人說起話來只是:「我個人想法是……」

「兒童」狀態像孩子似的衝動,表現為服從和任人擺布。這種人說起話來總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而和孩子交往的理想狀態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應」。這就是說我們與孩子對話時應該冷靜點,都應該儘可能理智些,應該相互尊重,這樣對話才能進行下去。

5、要教會孩子欣賞自己,悅納自己

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無是處的。我們常常發現,同一群人欣賞一副畫,有的人讚不絕口,有的人卻認為一錢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這副畫並沒改變。我們人更是如此,同一個人,有的人會說你好,有人也會說你不好,如因別人一句褒貶之詞,就把自己搞的情緒振蕩不已,那麼,你就會被情緒所驅使,就會陷入「情感的旋渦」。

我們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們的榜樣和對孩子的真切鼓舞,幫助他們在情緒上逐漸學會獨立,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於不足有信心趕上,對自己的優勢要敢於展現。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個有價值的人,是個成功的人。

6、要幫助孩子學會宣洩

當孩子有了不良情緒時,應該幫助他學會宣洩,或是讓他到操場去跑一跑,或是放聲唱一唱,或者與他信任的人談一談,這一切都必須讓孩子明確宣洩要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合適的人選。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這個時代比他們的先輩生活的時代有更多的機遇,更好的學習環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這個時代又對他們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他們不僅面臨著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挑戰,而且面臨著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戰,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要經的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

然而,許多孩子卻常常為一點小事而情緒低落,他們可以為自己的長相、為自己的成績、為自己的失敗、為自己……而苦惱,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心中有一塊迷霧,因為他們還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

看到這兒,想必你心中的疑雲也消散了吧!我們要明白,家長和孩子也一樣,是需要每天都學習、進步的。

推薦閱讀:

【轉載】有教育意義的句子
第296期《商業真經》 十年夢想禮讚
寬容:教育的氣度與修養
6月2日SAT考場體驗交流
濟寧現代教育家長學校第五次課《童年對人一生的影響》感受

TAG:教育 | 教育改革 | 改革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