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消化
消化
概念:
將大分子團塊、不能直接被機體吸收的物質在消化道內經加工處理,轉變成可溶於水的和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方式:
機械消化+化學消化。
吸收:
食物中經過消化後的小分子物質、維生素、水、無機鹽透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胃內消化化學性消化胃液性質:純凈胃液是無色、酸性液體,正常成人日分泌量為1.5~2.5L。
成分:水、鹽酸、胃蛋白酶原、粘液、HC03-、內因子。
1.鹽酸:
①殺死隨食物入胃的細菌;
②激活胃蛋白酶原,為之提供適宜環境;
③進入小腸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
④與鈣和鐵結合,形成可溶性鹽,促進它們的吸收;
⑤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易於被消化。
2.黏液:
①溶解型:使食物潤滑;
②不溶解型:在胃黏膜表面構成黏液-碳酸氫鹽屏障,保護胃黏膜免受食物摩擦、胃蛋白酶及胃酸的損傷。
3.內因子:
與食物中維生素B12結合,易於被迴腸主動吸收。
4.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在pH<5.0的酸性環境中可轉化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其最適pH為2~3;
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質,生成?、腖和少量多肽。
機械性消化胃的運動1.容受性舒張
意義:容納食物。
2.胃的蠕動:3次/分
意義:攪拌,研磨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促進胃排空。
小腸內消化1.胰液(最重要的消化液)
胰液成分包括水、無機物和多種消化酶。
①HCO3-:中和鹽酸,保護腸黏膜,為小腸內消化酶提供最適pH環境;
②胰澱粉酶:分解澱粉、糖原;
③胰脂肪酶與輔脂酶一起水解中性脂肪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④胰蛋白酶原。
2.膽汁
成分:
無機物:水、Na+、K+、Ca2+、HCO3-。
有機物:膽汁酸、膽色素、脂肪酸、膽固醇、卵磷脂。
作用:1)乳化劑,減小脂肪表面張力,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
2)微膠粒,與脂肪分解產物形成水溶性複合物,有利於脂肪消化產物的吸收;
3)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小腸的運動
1)緊張性收縮:是其它運動形式的基礎;
2)分節運動:是一種以腸管環行肌為主的節律性舒縮活動,是小腸特有的運動形式;
3)蠕動:可發生在小腸任何部位。
推薦閱讀:
※【腦供血不足】生理學基礎及康復建議
※中醫腎的生理學基礎探討
※潛水暴露相關肺通氣功能即時效應對照研究
※不開玩笑, 你的排泄物可以全面反映你的代謝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