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後:茶黨重繪政治版圖

與奧巴馬乏力的調侃相比,如火如荼的「茶黨」實實在在地動搖著傳統政治的根基,重繪著美國的政治版圖中期選舉是美國歷屆政府的「期中考試」,是美國民眾對當局執政表現的全民公決。對於要尋求連任的總統,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判斷未來政情和自己行情的晴雨表。在11月2日開鑼的美國中期選舉中,最值得一書的,除了花哨的競選手法、近40億美元的天價競選花銷以外,更重要的,是美國選民對奧巴馬政府投出了自己的懷疑票和失望票。民主黨政府面對未來強勢的以共和黨為主導的眾議院,剩下的兩年執政之路將更加艱難。

茶黨抗議稅收政策 資料圖片「變革」大旗轉到了共和黨手中美國首都華盛頓郊外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中期選舉投票站東部時間6時開門時,天上還高掛著一彎殘月。和兩年前相比,那種舉國歡欣的節日般的氣氛已經蕩然無存,選民們「心緒黯淡」。兩年前的冬日,雖然全球範圍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經濟雪上加霜,但憑藉雄辯口才、特別是「變革」口號入主白宮的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色人種總統奧巴馬,仍然讓美國人燃起新的希望。如今,「是,我們能」的口號聲猶在耳,美國民眾卻已經對乏善可陳的經濟形勢、高居不下的失業率非常不滿。洛杉磯40歲的丹尼爾·馬丁內斯這次把票投給了共和黨候選人。「他(奧巴馬)不該做出沒法兌現的承諾。」他說。來自密蘇里的學校教師簡·博斯韋爾則認為,還應該再給奧巴馬個機會。但美國媒體報道說,民調顯示,這一次博斯韋爾這樣的選民成了少數派。中期選舉涉及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中眾議院435個議席、參議院100個議席中的37個,以及37個州的州長。眾議院「易幟」已成定局,民主黨勉強保住了參議院微弱多數。州長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也沒能抵擋住共和黨的攻勢。這應該是個奧巴馬已經預料到,而且不得不接受的結局---未來兩年的政治「連環套」。眾議院會變得更傾向保守,會依靠多數在壓縮聯邦政府開支和減稅方面給現任政府出些難題,參議院則會叫停類似法案。「新當選的共和黨兩院議員將承擔這樣的使命:不是對奧巴馬總統的政策去進行折衷或者削減,而是乾脆就毀掉他未完成的議程,並且不讓他繼續推進醫療和金融服務業的改革。」華盛頓智庫分析師伊坦·斯格爾說。眾議院共和黨黨首約翰·博納幾乎已經確定明年要從南希·佩洛西手上接過行使議長權力的木槌。「我們希望奧巴馬總統尊重人民的意志,改弦更張,承諾帶來他們需要的改變。」他說。這大概是奧巴馬沒有想到的---這麼快,「變革」的大旗就轉到了對手手上。在美國歷史上,「期中考試」成績不好而後來居上的,有過先例,奧巴馬的同黨前輩柯林頓就是一個。但是留給奧巴馬的時間已經不寬裕了。畢竟選舉靠口才,執政靠能力,面對未來更為複雜的局面,他能否繼續他的變革之路,特別是能否調和各方找到共同點,成了個大大的問號。「茶黨」為什麼能夠崛起除了頻繁的州際拉票,民主黨在中期選舉的競選綱領上已經沒有什麼足夠吸引選民注意力的政策主張了。能讓人留下印象的,只有奧巴馬給連鎖店7-11做的免費「思樂冰」廣告和民主黨更改的黨徽。民主黨本次更改了沿用逾百年的驢子黨徽,改成了一個簡單的大寫英文字母「D」,代表民主黨(Democratic)。奧巴馬妙語調侃道:「駕車前進時,要把排擋放在D上;若放在R(共和黨, Republican)上,就會後退(英文中「後退」Rear 的首字母也是R)!」奧巴馬仍然妙語連珠,只是現實已經讓他的雄辯和俏皮失去了當選之初對於選民的吸引力。選民現在更加關注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新的國會如何面對仍然脆弱的經濟形勢?為什麼形勢明明不好,選舉費用還大幅攀升?代表右翼傾向的「茶黨」到底有多大能量?誰可能成為共和黨2012年選舉的總統候選人?與奧巴馬乏力的調侃相比,目前在美國國內如火如荼的「茶黨」實實在在地動搖著傳統政治的根基,重繪著美國的政治版圖。取名於獨立戰爭之前的「波士頓傾茶運動」,「茶黨」雖然沒有統一黨綱和組織,沒有全國領導人,甚至不被看作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黨。但就是這群帶有濃厚右翼色彩的「憤怒的美國人」,通過網路、廣播等媒介聚集起來,不僅成為美國政治新聞中最時髦的語彙,而且成了民主共和兩黨都不敢忽視的政治力量。「茶黨」已經催生了一代政治新人。其代表人物之一就是高票擊敗了共和黨大佬「欽定」人選,成功獲選肯塔基州共和党參議員的蘭德·保羅。在美國《時代》雜誌上,47歲的保羅頭髮凌亂,身穿牛仔短袖上裝,顯得不修邊幅,顛覆了傳統共和黨人「精英」的形象。但他張揚的個性和刻薄的發言影響力,如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很能打動右翼選民的心。保羅反對「大政府」,反對增稅,認為美國人靠政府不如靠個人;他強力抨擊奧巴馬遇到問題總喜歡找借口,是「非美國式」的做法。他的官方網站也極具特色,聲稱保羅是執業醫生,不是政客,投身選舉源自於他具有「診斷問題,提出可行方案的願望」。蘭德這種極右的觀點和犀利的講話雖難免走極端,但在目前美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企的情形下,普通老百姓卻通過他找到了發泄憤怒和不滿的渠道。據《紐約時報》統計,參眾兩院候選人中,138人聲稱獲得了「茶黨」的支持。當然,如果過度右傾化,在參與政治事務時黨同伐異,為反對而反對,這樣的一場運動,也許很快會煙消雲散。但無論如何,「茶黨」的崛起,將促使奧巴馬政府認真思考所面臨的新的、現實的政治挑戰。正如《時代》專欄作家馬克·霍爾勃林所言:真正的挑戰將在選舉後開始。至少29位候選人發布了針對中國的廣告如果說,本次中期選舉民主共和兩黨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瞄上了同一個美國人最感到鬧心的主題---就業。而一說就業,中國就不可避免地成了靶子。民主黨說,是共和黨堅持自由貿易,把工作機會都給了中國;共和黨說,你奧巴馬政府不斷推出經濟刺激計劃,用美國人的錢給中國人創造就業機會。競選期間,至少29個兩黨候選人直接或間接通過支持者發布了針對中國的廣告,在各個議題上都爭吵不休的同時表現出難得的「一致性」,所有的廣告又具有足夠的煽動性。在俄亥俄州的一則廣告上,民主黨人扎克·斯貝斯的廣告背景上出現了一條巨龍。播音員用譏諷的口吻敘述道:「中國人說:謝謝,吉布斯先生!」(Like they say in China, xie xie, Mr. Gibbs!)吉布斯就是斯貝斯的共和黨競選對手,被指責把本州的就業機會都給了中國。連篇累牘的攻擊性言論,連美國媒體都有些看不下去了。《紐約時報》直接指出,指責中國是候選人「最輕而易舉的策略」,中國成了「替罪羊」。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羅伯特·夏皮羅也認為,將金融危機的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這是很多候選人都願意使用的辦法。「10年或15年前,被指責的對象是日本,現在則是中國。」有中國網友這樣調侃美國選舉政治中「中國牌」的角色:美國人本來反的「華」,是華盛頓與華爾街;現在,國會山的政客們把中國拉進來,從反本國的「華」轉移到反大洋彼岸的「華」。當然,值得指出的是,拿中國說事雖然是美國選舉政治中的常態,但在實際的政府國際政治棋盤上,中國的重要性和中美關係的大方向,美國政府是非常清楚的。10月30日,選戰正酣之時,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出席東亞峰會後「閃電」訪問海南,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舉行了會晤。此前一周,王岐山副總理和美國財長蓋特納舉行了青島機場會晤,中美雙方都在最大化面對面溝通的渠道。可以說,「選舉政治」很難影響中美關係的大局,這點美方心裡很清楚。唯一讓人有些擔心的,是國會山政客們濫打「中國牌」,不但換不來更多選票,反而會在兩國民眾心中播下不信任的種子。(忘言)
推薦閱讀:

18年安省省選-PC和NDP的骯髒政治鬥爭
香港政治發展的邏輯
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一)
30年中國政治發展回顧與展望
《詩經》中常見的政治觀念

TAG:美國 | 政治 | 選舉 | 茶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