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的鯰魚效應避免職業倦怠(教師中心稿)

用心理學的「鯰魚效應」避免職業倦怠(教師中心稿)一、 引進激勵機制,獎罰分明。激勵機制是調動人們積極性的主要手段,按心理學的原理,每個人都有被人尊敬的需要,而激勵機制的核心就是滿足每個參與者的尊重需要,肯定每一次進步,即使這進步有時很小,這樣才能激發人的工作的熱情,讓每個人看到努力工作就有成績。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對激勵問題的研究中發現,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要是得不到激勵,他僅能發揮能力價值的20%-30%,而受到充分激勵後,其能力價值可發揮到80%-90%,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對於學校而言,激勵機制的關鍵就是教育教學的績效,學校工作的特點不同於其他單位,它有著它的工作特點和工作方法。學校的教育教學激勵應著眼於眼前更要著眼於長遠,不論是實驗班還是平行班,起點不同,也許結果不同,但進步是相同的,所付出的努力也是相同的。給每一個班級制定短期和長遠目標,達到了就給予獎勵。要獎罰分明,如果在這點上模糊或不公平,就會影響一大片,讓認真工作的人感到失望,更讓一些不認真工作的人產生僥倖心理,達不到推動工作,引起競爭的作用,所以公平的激勵就是「鯰魚」,能給工作帶來活力,給團體帶來競爭。二、 靈活引進和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才是一個團體一個單位發展的基礎,一個優秀的人才能帶動一大批人才追求上進,因為群體有模仿作用,如果這個人的群體影響力大,其作用就也將會更大。對於人才的任用應該有個底線,但不能求全責備。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說:「德才兼備為聖人,德大於才為君子,才大於德為小人,無才無德為愚人。聖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麼是德大於才者,要麼是才大於德者,在沒有聖人的情況下,寧用德大於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於德的小人。」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本身就是對學生言傳身教的立體教材,同時學校是知識分子聚合的地方,大家都有思想,如果在任用老師尤其是一些部門的領導時不能從德才兩個方面考慮,勢必會影響老師的工作信心,工作情感,導致職業的懈怠。要看到工作才能,更要看到做人的品德,這是任人的底線。三、 重樹高標,給大家一個新的奮鬥目標許多職業倦怠的原因是職業目標的缺失和低層次,滿足本身就是目標缺失的表現。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作為教師更應該不斷進取,掌握新知識,學習新方法,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教學的需要。有機構做過調查,目前教師的進取心在全國範圍內有下滑的趨勢,不讀書,不進修,知識老化,知識面窄。越是如此越是固步自封,越是固步自封越是目光短淺,滿足現狀,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不能接受新的知識,認為給中學生上課,自己的知識綽綽有餘,在自我陶醉中倦怠,在倦怠中落後。所以學校應制定教師進修計劃,不能一刀切,要分層次,根據學校的迫切需要制定,有目的的發揮老師的智慧,挖掘他們的經驗,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提供不同層次的研究,教育科研不要緊盯著獲獎,實際上每個學校有每個學校的亟待解決的難題,這就是研究的課題,如我校學生校內外形象一致性教育的研究,學生對學校情感狀況研究等等,學校可以搞自己的科研評獎,和老師綜合評價掛鉤,解決實際問題。大家有事干,有目標去奮鬥,就要去學習,去鑽研,就有了活力,自然就不可能倦怠,有事干就是激發活力的一條「鯰魚」。職業倦怠是每個單位都要遇到的難題,也是每個人都要遇到的職業心理狀況,作為單位應儘可能地制定對策,提前應激,正確引導;作為個人,要時刻給自己一個目標,用學習充實自己,這樣職業倦怠就將不會發生。
推薦閱讀:

警惕團隊職業倦怠期
「職業倦怠症」自救指南
你有職業倦怠感嗎?
佛繫上班族——工作倦怠及應對

TAG:心理學 | 心理 | 教師 | 職業 | 鯰魚 | 職業倦怠 | 用心 | 避免 | 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