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做教育,也許才最接近教育的本源
學校安靜了,教師的心平靜了,課堂正常了,學生的學習開始了,教師的職業素養也會提高。現在我們的學校:例行的檢查驗收,由「班子」接待應付,盡量不勞煩教師,讓他們安心教學。遠比為了應付檢查去作各種材料浪費時間好的多。形式主義的折騰害人害己。
有所學校,校長一學期只開了三次教師大會,校長解釋,「學校本沒那麼多事,不要折騰老師」。他認為,每天和老師在一起,聽到很多有益的建議,教師最了解學生,最有話語權,學校必須傾聽教師的教學主張。的確,每所學校都有學養高的教師,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他們能遠離塵囂,保持冷靜,以他們的理性思考和判斷,帶領學生作出正確的選擇。
那麼,學校為何始終靜不下來?為什麼有那麼多管理幹部熱衷製造「特色」?為什麼有那麼多老師熱衷上表演課,追逐「賽課」?中小學怎麼會有那麼多「課題」?為什麼教育行政部門總是希望學校多掛標語橫幅,「把氣氛搞得濃濃的」?為什麼有那麼多檢查評比?為什麼許多學校特別重視「與媒體搞好關係」?
只是因為非喧囂則難以出名,不折騰則無以獲利。領導東張西望,老師左右為難,學生疲於奔命,學校的喧鬧,不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果學生長期被過重的學業負擔困擾,如果學校和教師的「業績」要通過學生考試成績來體現,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培養出創造精神?
現今校園中最尷尬的事,莫過於堅守常識反而比胡鬧困難。一名教師在喧囂的氛圍中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保持自我,隨波逐流則省時省力;但是,放棄教育常識,對一些教師來說是極其痛苦的事。所以,有良知的老師一定是內心矛盾和痛苦的。也會在傳統和社會現實之間去掙扎的。
教師能不能保持職業理想,能不能從工作中感受職業幸福,既取決於他個人對教育的理解,也取決於學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價值觀混亂,學校文化必然變質。在一些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尊重教育常識的教師,往往被視為異類,被認為不通世故人情,被認為缺乏合作精神,最具誣衊性也最具殺傷力的,是指責他們「不為學生利益著想」,——猥瑣的、市儈主義的教育觀就這樣踐踏教師的職業理想。
「理想主義」有害么?教師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么?教師職業態度為什麼不能單純一些?如果他服從民粹順應世俗,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無教育之美,他的學生能學到什麼?教育者就應該是理想主義者,如果他過於「現實」,他教出的學生至多是精緻的市儈。
如果「現實」落後庸俗,教師是不是也得「尊重現實」?有沒有其他選擇?是順應現實還是改造現實?順應落後的教育狀態,並不難,只要裝作沒看到就行了。可是,學生在看著教育者,學校和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留存在學生的記憶中。
推薦閱讀:
※小樹苗兒童教育_資源不斷更新中
※厲害了小朋友:00後存款是90後的3倍,高財商是如何煉成的?
※【總125】美國的」批判性思維「教育運動
※凈空法師:今天把教育丟了,修的是經懺佛事
※不要錯過孩子的敏感期-感官教育0-6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