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踏遍青山人未老(20):川陝晉豫自駕游之(七)「天下險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鍾會故壘

  天下雄關--鳥道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

  天下雄關--一線天

  天下雄關--一線天

  天下雄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閣(石牌坊)踏遍青山人未老(20):川陝晉豫自駕游之(七)「天下險關」--劍門關

  
  2017年10月6日08:10時從陝西戶縣五竹鎮出發,沿途邊走邊玩,於當日下午16時到達昭化古城(葭萌)。17:20時離開昭化古城向劍門關進發,18時到達劍門關北門處的興明鄉住下...
  
  2017年10月7日早上8時購票(120元/人,60歲半票)進入「國家
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劍
關」遊覽...

劍門關風景區(英文:Jianmen Pass Beauty Spot),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中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之一,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劍門關風景區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北部,地處東經105 ゜ 35 " 08 "、北緯32 ゜ 148" 05 ",由劍門關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翠雲廊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兩個緊鄰的景區組成,總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劍門關風景區地處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東經105゜35"08",北緯32゜148"05",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劍門關景區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為龍門山脈劍門山干支,屬中生界白堊系下的蒼溪組(城牆岩群劍門關組)地層,劍門關礫岩由巨厚塊關紫灰色礫岩、紫灰色泥岩石層,形成北陡南緩的單斜山,北坡坡度幾近90度,高達一二百米,礫岩出露處多成一懸崖峭壁,山高峰險,溝深谷狹。形成斷岩絕壁、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峰巒疊嶂,綿延長達數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著名的有大、小劍門關、七十二峰、五指山等。相對高差300—600米。劍門關自然風光壯麗而旖旎,兼具六大特色和兩番神韻,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總規劃面積84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6平方公里,有觀賞景點(區)300餘個,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峰、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仙峰觀、古劍溪橋、志公寺、4D影院、鳥道、玻璃景觀平台等,是四川大九寨環線的重要節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支撐中心。劍門關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名揚海內外,它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戰爭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歷史文化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文學家張載在《劍閣銘》贊道:「岩岩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德裕在《銘》中寫道:「群山西來,波積雲屯。地險所會,斯為蜀門。層岑峻壁,森若戈戟。萬壑奔東,雙飛高闕。翠嶺中橫,黯然黛色。樹若雄屏,以衛王國。」三國蜀漢重臣鄧芝曾說: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重險者,謂外有褒斜、子午之險,內有劍閣之隘也。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賦》云:阻以劍閣。東晉末年重要將領、大臣殷仲堪曰:劍閣之隘,蜀之關鍵。唐劉鳳雲:梁山之險,蜀恃為外戶,其山峭壁中斷,兩崖相 ,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名劍門。《益州圖經》云:小劍山截野橫天,奔峰倒地,挾楚包漢,呀秦擁蜀。大劍雖號天險,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間,徑路頗坦。小劍則鑿石架梁,飛閣成道,聳峭不容飛越,李白所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者也。雖然,劉禪、蕭紀之徒,其如地利何哉?秦漢三國時期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滅蜀,即由此道。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 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隸校尉楊厥重修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 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 為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公元263年,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 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晉南北朝時期西晉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成漢政權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就食巴蜀,過劍閣,嘆息曰:「劉禪有如此地,面縛於人,豈非庸才耶?」東晉陞平三年(公元359年),梁州刺史司馬勛叛亂,引兵入劍閣,攻涪(今綿陽),進圍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溫遣東晉名將朱序等討平之。東晉寧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皇帝苻堅使部將徐成攻克劍閣,進而奪取梁、益二州。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南齊大將崔慧景於劍閣擊敗引氐族來犯梁州的李烏奴。南朝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北魏名將邢巒遣統軍王足入劍閣,圍涪城。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北魏遣甄琛出劍閣。天監十五年(公元516年),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張齊與北魏爭葭萌關失敗,劍門守軍棄城而去。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益州刺史蕭淵猷遣其將樊文熾圍劍門關,失敗遁走。大同元年(546年),劍閣復入於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氐族酋長楊法琛據利州(今廣元)歸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遣楊乾運討伐於劍門關。承聖二年(公元553年),蕭紀叛亂,東侵荊州,西魏尉遲迥乘虛南下潼州(今綿陽),楊乾運等密以劍閣送款於魏,迥入劍閣,蜀遂瓦解。後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益州總管王謙舉兵響應相州總管尉遲迥,討伐楊堅,楊堅使隋朝名將梁睿討之,自劍閣進逼成都。隋唐五代時期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奪劍門,入劍州,平定作亂的西川節度使劉辟。咸通末年(公元874年),南詔犯成都,唐軍出劍門,而敵退卻。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西川節度使王建攻東川,隴右節度使李茂貞遣部將李繼昭援救,留偏將守劍門關。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後唐滅前蜀,李紹琛(康延孝)在劍州擁兵自稱西川節度使,魏王李繼岌遣任圜追擊之,任圜先遣別將下劍門關守之,遂進敗紹琛於漢州。長興元年(公元930年),東川節度使董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謀據兩川,董璋遣兵築七寨於劍門關,又於劍門關北置永定關,布列烽火,大將石敬瑭受命討伐董璋,偷襲劍門關。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遣軍伐後蜀,取秦、階諸州,蜀人聚兵糧於劍門關、白帝城。宋時期宋乾德三年(965年),王全斌伐後蜀,有降卒進言:「由昭化縣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柵守之,對岸有渡,路出劍門南二十里,至青韁店與官道合,由此進兵則劍門之險不足恃也。」康延澤曰:「蜀人并力守劍門,若令諸帥協力攻取,而命別將取來蘇,達青韁,北擊劍閣,與大兵夾攻,破之必矣。」王全斌從之,遂奪劍門關。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關)

  天下雄關--瞻鳳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關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貞節牌坊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昭化縣署」

  天下雄關--昭化古城(葭萌)「守城門的漢兵」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鍾會故壘」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鳥道」

  天下雄關--劍門關「懸空玻璃觀景台」

  天下雄關--劍門關「懸空玻璃觀景台」

  天下雄關--劍門關「懸空玻璃觀景台」

  天下雄關--劍門關「三國諸葛營盤」

 天下雄關--劍門關「男根峰」石筍峰

 天下雄關--劍門關「男根峰」石筍峰

  天下雄關--劍門關「男根峰」石筍峰

  天下雄關--劍門關「一線天」

  天下雄關--劍門關「一線天」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

  天下雄關--劍門關「孔明雕像

  天下雄關--劍門關「劉備雕像」

  天下雄關--劍門關「姜維雕像」

  天下雄關--劍門關「劍閣牌坊」

  天下雄關--劍門關附註:(一)主要景點劍門關景區主要景點有:劍門關、劍閣道、劍門關樓、劍閣驛道、七十二峰、小劍山、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金牛道、後關門、石筍峰、梁山寺、雷霆峽、翠屏峰、仙峰觀、古劍溪橋、志公寺等。1、劍門關關樓歷代官府多次在劍門關關隘修建關樓,均毀於戰火,明時又重新建造,清時幾經修復,使關樓更加雄壯美觀,可惜這樣一座歷時數百年的巍峨建築卻於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全部拆毀。1966年,郭沫若、於立群來劍門,郭老即興題詩一首:「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秦道棧無跡,漢磚土欲融。群山齒盡黑,萬礫色皆紅。主席思潮壯,人民天下雄。」於立群也揮筆寫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條幅。1992年重修的關樓位於大家看到的新關樓對面,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關樓嚴重受損,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大家看到的關樓就是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的。關樓寬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結構,氣勢恢宏。2、孔明立關像過關往南,游道右邊的這尊雕塑叫孔明立關。據《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 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於此立劍門關。」《輿地廣記》也記載:「蜀漢丞相亮……以閣道三十里至險,復設尉守之。」根據這些史料的記載,劍門關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設立,諸葛亮設立了劍門關,架設了飛梁閣道,以後又多次經過劍門關,在出歧山伐魏時,也多次往來於劍門關,他上《出師表》後,「率諸軍北駐漢中」時,也經過了劍門關。3、劉備過關像孔明立關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漢先 主劉備。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後,於建安二十二年(217)設立了劍閣縣,隸屬於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白水,到陝西勉縣陽安關、漢中這條劍閣道的安全和暢通,為以後諸葛亮出祁山、姜伯約伐中原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據有關資料記載,劉備在稱帝之前,就四次往來於劍門關,加上《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敘述的劉備在進軍成都擊劉璋途中,又返回葭萌關看張飛和馬超廝殺,共往返六次之多。4、姜維神像在關樓西側的在關口的峭壁 上,矗立著一塊巨型人頭,當地人稱為姜維神像,又稱為武士頭像。神像戴著頭盔,高聳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態莊重,氣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還蹲著一隻靈猴,靈猴面向雄關隘口,虎視眈眈,透著一股殺氣。那尊石像,傳說是五丁開山時留下來鎮守劍門雄關的神將,也有人說是姜維死後的化身。傳說石猴是劍門山上的猴王,至今,劍門山上的猴子還經常到猴王腳下頂禮膜拜。5、平襄侯祠在景區東南,有平襄侯祠,祠前廣場上, 有姜維塑像,名叫姜維點將台。平襄侯祠又稱姜維祠、伯約廟、姜公祠、缽盂寺。姜維祠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分前後兩院,前院塑劉關張坐像,名武聖宮,後院正殿塑姜維坐像,名忠勤祠。看到的姜維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維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築風貌,包括姜維殿、孔明授書殿和姜維墓,屬於墓祠。6、紅星廣場:紅星廣場是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紅軍血戰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例之一。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2009年12月22日,紅星廣場落成,包括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廣場上的銅像分別為劍門關戰鬥的總指揮徐向前和副總指揮王樹聲。紀念館大門右側,展示的是劍門戰鬥大捷的藝術牆,藝術牆前面是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圖。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四壁為劍門七十二峰,千仞絕壁,地下為下沉式沙盤。整個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紅軍在劍閣發生的一些革命鬥爭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觀看紅軍攻克劍門關的戰鬥場景,該館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玻璃屏幕背投和投影儀多屏融合技術,通過多媒體生動地模擬出紅軍浴血劍門關的歷史場景:1935年4月2日的劍門雄關,英勇的紅軍戰士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將鮮紅的軍旗插上了雄偉的劍門關。7、劍門棧道據說,三國時期, 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雖然古棧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但如今,在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險峻的盤山棧道,供遊人登山觀景。劍門棧道依山傍勢,凌空架木。長長的棧道在青翠的山間盤旋延伸,就象一條白色的長龍翻滾遊戲在峭壁懸崖之間。綿延婉轉的盤山棧道,在險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嫵媚的曲線。走在那條逶迤蜿蜒的復建古棧道上,頓時會產生時空倒錯的感覺,也令人更加深切感悟到「劍門蜀道」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8、石筍峰在劍門關絕壁中部,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金雞獨立於懸崖峭壁邊, 像一根剛出林的竹筍,又形如男性生殖器。當地人根據其自然長成的形狀稱其為竹筍峰,又名石筍峰。竹筍峰高達數十丈,通體不長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頂上,卻生長著一叢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筍峰又像一名怒髮衝冠的衛士日夜守護著劍門雄關。9、梁山寺:梁山寺,在大劍山絕頂,位於海拔1180米的劍門七十二峰的桃花峰 與逍遙峰之間的捨身崖上。梁山傳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剎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於唐,經過歷代修葺,清時擴建為兩進四合院,建築面積947平方米。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門中高懸巨匾「梁山寺」三個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寶殿外,還有觀音殿、藏經樓和僧房、齋堂、茶堂等。梁山寺院為四川省廣播電視集團506廣播電視轉播台用房,已非舊貌。不過梁山寺周圍有成片松林,山風乍起,松濤陣陣,山巒疊嶂,景色迷人。(二)昭化古城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它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美譽。屬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位於四川廣元市以南20公里處,嘉陵江與白龍江的匯合處,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1、古城文明活化石昭化古城,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文明有史可鑒。儘管歷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衝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水毀後的秦葭萌古城遺址清晰可辯,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禕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風貌依舊,保存完整,實屬全國少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多有發掘。昭化古城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之作,為華夏歷史平添了瑰麗篇章。費禕漢壽城開府,何易於桔柏渡挽舟,徐昕戰死長嶺山,吳珍奇撰文論戲劇,曾逢吉教民重蠶桑,孟昭建學宮育人......傳世佳話,人人敬仰。葭萌古關、天雄關歲月的滄桑,桔柏潭的江聲,留下了杜甫、陸遊等文人墨客的無數詩吟。為紀念「捐銀置產,永免人間夫馬」的丁建業、丁寶楨父子,後人在古城西門外建起了丁公祠,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丁公祠會。農曆十月初一牛頭山的牛王會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頭山上的川主廟會,每年春節黃金周及國慶黃金周分別舉辦的「三國文化藝術節」、「 三國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古城的傳統活動,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及學者前來參觀、旅遊、考古研究。  2、葭萌牌坊葭萌坊,整個牌坊雕刻技術精湛,圖飾古樸典雅。在春秋時期,今昭化嘉陵江流域一帶生活著的居民,人們稱他為苴人,其實苴人是巴人的一支,他們主要靠捕魚打獵為生。至蜀王九世開明尚時,蜀國征服巴國苴人集聚區後,蜀王封地給他的弟弟於蒼溪縣北至漢中以南之地為苴侯國,號苴侯,並將都邑建在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的土基壩上(當時叫吐費城)命名為葭萌。史載了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迹:葭萌古關、費禕墓、費敬侯祠、戰勝壩、桔柏古渡、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等等,所以被譽為「蜀道三國重鎮」。繞城而過的嘉陵江被前方的筆架山和後方的翼山分割後形成了一道呈反「S型」、酷似道教的陰陽太極圖。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稱之謂 「太極天成」。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如此氣勢宏大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推薦閱讀:

一路吃,一路玩,海南環島自駕游
自駕去那近在咫尺的「遠方」 來自老包對月餅節的問候
買了車想自駕游?沒有準備這些別輕易出門!
洛杉磯租車指南,超級全面掃盲全攻略!趕緊收藏~

TAG:自駕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