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98年最受傷的韓國 如今又露出了「軟肋」

20年前,在亞洲一片令人眼花繚亂的血雨腥風中,位於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體量比表面上處在暴風眼國家的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加起來還大的韓國應聲倒下。

此後韓國被迫改革,危機前大公司都由政府控制,而如今排名前十的大公司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由外國投資者控制,看似由韓國家族財閥控制的韓國支柱企業,不論是三星電子、浦項鋼鐵還是韓國第一第二大銀行國民銀行和新韓銀行等等,其50%以上的控股權均由外資掌控,很多核心企業的外資比例超過70%。整個韓國股市外資佔比也約在50%左右。

改革後,淪為外資經濟殖民地的韓國經濟出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速,到2012年韓國成為了全球有史以來的第七個進入2050俱樂部的國家,即人均GDP超過兩萬美元且人口超過5000萬。

然而,表面數字對於韓國廣大普通民眾而言沒有太大意義,韓國年輕人失業率自2000年後就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而韓國25-29歲男性勞動參與率從2000年的78.2%降至目前不到的70%,遠遠落後於日本(89.4%)和美國(82.3%)。

同時韓國成為了全球工作時間最長、退休時間最晚、自殺率最高的國家。(詳見:韓國與中國一同休「國慶」 享10天假的韓國人不可名狀的「辛酸」)

1998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經濟一直快速發展的韓國突然折戟並淪為外資經濟殖民地?

在新情況下,韓國又露出了怎樣的軟肋?

1998年發生了什麼?

1998年,韓國發生危機最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是外債過高。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韓國的外債在1997年6月底達到1168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而當時韓國的外匯儲備僅有300多億美元。

在外資金融機構減少對韓國發放貸款後(韓國外債當時以短債為主,短債高達930億美元,企業以借新還舊的方式為經營提供長期融資),韓國前30大企業集團經營出現困難,國內銀行壞賬急劇增加,韓元爆貶。同時外資加速撤離進一步惡化了韓國的股匯雙殺,經濟隨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1997年11月6日,韓國開啟韓元保衛戰,但僅僅11天即宣告「投降」,韓國外匯儲備11天打光了近90%,最後僅剩39億美元。戰敗後的韓國選擇「自殺」做法:關閉了外匯市場,長達三天。12月初政府又為韓元貶值設立跌停板:一天最多10%。結果韓元跌得更凶了:12月10日韓元對美元40分鐘內即達到跌停位;12月11日剛開盤5分鐘韓元再次跌停;韓元在短時間內從1美元對800多韓元跌到了最低1美元對近2000韓元。對外購買力折損50%以上。

同時,韓國股市自1996年6月的792點跌到了1998年6月的280點,跌幅高達65%!

在此過程中,韓國一直在積極爭取外援戰友並同時與IMF進行談判,12月1日,韓國政府與IMF談判結束,沒有達成協議,因為IMF(美國)獅子大開口堅決要求韓國先關閉12家銀行,並制定第二年經濟目標。但無奈金融市場和經濟的壓力越來越大,12月4日韓國即宣告「投降」,與IMF達成了570億美元的援助協議,整個方案的關鍵在於:韓國企業模式和經濟管理要在美國指導下進行改革。同時要求韓國採取緊縮措施,保障債權人利益。

1997年12月4日,韓國修改外國投資管理法令,放鬆資本市場管控,向外國投資者開放證券市場,將本國企業中的外資佔比比例從25%提高到50%。12月5日,IMF向韓國提供了第一筆援助貸款55億美元。12月18日,視執行滿意度,再給36億。

韓國在接受條款後,銀行陸續關閉,銀根緊縮,企業得不到貸款,無法生產,不良資產猛增,加劇銀行危機,進入死循環模式。於此同時,韓國匯率並未止住下跌,反而幅度和速度更甚。這一切都為後來西方企業進入收購大量韓國企業控制權提供了便利。

原三星集團被分拆出售、通用以4億美元拿下原價值60億美元的大宇集團、摩托羅拉取得韓國Appeal電信的100%股權、英國電信取得韓國郵政的大部分股權、加拿大Bell電信拿下韓國電信也韓松的部分股權、可口可樂、惠普、雀巢、諾華、家樂福、Tesco和愛立信等等在韓國的瘋狂收購;韓國四大銀行的外資持股比例也迅速增長:韓國國民銀行為77.77%,韓國外兌銀行為73.64%,韓亞銀行為73.45%,新韓銀行為63.15%。原韓國第二大銀行韓美銀行,直接被更名為「花旗銀行(韓國)」。

1998年對於韓國而言,絲毫不亞於一場現代經濟版的八國聯軍之役。

韓國再露「軟肋」

歷史會重演,但不會簡單地重複。

目前看起來韓國彷彿已經不會再犯像98年的錯誤了:韓國的外匯儲備連創新高已經達到4000億美元,是97年年末最慘時的100多倍,同時短期外債僅占外匯儲備的30%左右(當時是近300%),而且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給予了韓國高於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

當然你也可以說整個經濟金融都已經是外資的天下,已經沒什麼「好輸」的了。但在新情況下,韓國開始越來越露出自己的另一個軟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和全球供應鏈。

1997年時,韓國經常項目收支出現了韓國史上最大逆差,當年高達102億美元。如今韓國自2012年以來經常項目收支一直保持在順差狀態。但是慢慢「暴露」了韓國的另一個弱點:1996年時韓國出口「僅占」GDP的25%,如今已經一路上升至50%左右;同時自韓國出口的商品中有30%以上都是出口中國(包括中國香港),而這當中有近80%都是中間產品。

在全球供應鏈和貿易結構或正處於大變化的前夕,(詳見:美國已讓WTO名存實亡 全球準備跳船B計劃),嚴重依賴出口的韓國經濟,前方很可能再次出現大風大浪。

而面對這種可能性,韓國已經在積極準備,特別是在韓國GDP中一直佔據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體量的三星(韓國股市中三星佔總市值的20%以上,也反映出其在整個韓國經濟中的重量)。韓國大報《朝鮮日報》曾經聘請專家測算過,如果韓國經濟沒有三星或三星「出問題」,韓國出口將立即負增長,經濟陷入衰退。

所以三星的動向從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韓國的動向。

就在昨天,三星剛剛在印度投入7億美元擴建的手機製造廠正式開工,其年產量預計為1.2億部手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工廠。三星已經有10%的設備生產是在印度完成,而隨著新工廠的開設,三星計劃在三年之內將這一佔比提升到50%左右。

目前三星在印度擁有兩家製造工廠、五家研發中心和一家設計中心,擁有超過70000名員工,覆蓋了超過150萬家零售店。

而在越南,三星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公司,在越南累計投資170億美元,去年在越南的營收超過580億美元,秒殺越南國家油氣集團;三星去年佔到越南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已經將越南打造成全球手機出口量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手機出口國。而越南經濟90%依賴出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三星已經控制了越南經濟的四分之一。

而誰又控制三星呢?這又要回到了1998年的"故事"了。

圖:三星官網公布的股東架構圖

所謂的外國投資者中大部分是美資。

而這一次在全球「新常態」下,三星和韓國最終又將何去何從?


推薦閱讀:

買得起車吃不起肉 韓國年輕人買車很輕鬆
韓國懵了:從美追回的國寶,被專家認定是贗品
韓國繼續部署薩德?那代總統也別幹了!丨微解讀

TAG:韓國 | 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