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抹黑的中國反壟斷真相

被抹黑的中國反壟斷真相

自12家日本企業開出天價罰單達到一個新的高潮後,消息傳出高通可能遭遇史上最大罰單。由於中國式的反壟斷從機制上還是行為上都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不透明的執法行為,已令反壟斷真相越抹越黑。 為何遭遇無端揣測和過度解讀?

隨著12億元「天價罰單」落幕,這原本是中國政府揮刀斬向不守規矩、肆意踐踏妨礙自由競爭正常行為,卻遭遇外界無端的揣測和過度解讀,中國政府反壟斷真相也被越描越黑,甚至被斷定為正走向「經濟民族主義」。

日本共同社認為,中國政府部門加強對外資企業的反壟斷調查真實目的就是「打壓外資」。無獨有偶,中國歐盟商會等機構,也公開強烈反對、批評反壟斷調查,並認為目前的反壟斷執法雖然有助於中國發展「健康的市場經濟」,但其強硬的調查方式對於外企似乎並不公平。

其實,本輪反壟斷風暴並非首例指向外資企業。2013年1月,發改委宣布韓國三星、LG等六家企業因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被罰款1.44億元,這是我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實施價格壟斷處罰。隨後,2013年8月,發改委對6家奶企開出6.7億元的巨額罰單。本輪之所以遭受輿論空前關注,在於反壟斷的力度和廣度。

拋開時點重合及力度因素外,更直接的論據還在於,反壟斷調查的領域,多與本屆政府公開強調的領域不謀而合,例如由高通調查與支持4G發展,由信息安全上升到國家層面與調查微軟、IBM,由去年加強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問題與6.7億金額的奶企罰單。這些不謀而合似乎成了「經濟民族主義」的把柄。而反壟斷調查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有反壟斷部門知曉,更是加重這一預期。

成熟市場汽車產業鏈利潤構成

然而,之所以無端揣測和過度解讀,這恐怕還得從反壟斷法說起。與自由競爭的內因促成的美國反壟斷法所不同的是,中國的發壟斷法產生則是被動式的外部力量倒逼的結果。加入世貿組織、加大對外開發力度使得政府意識到自由競爭的重要性,由此政府才全力制定反壟斷法。

反壟斷法素有「市場經濟憲法」之稱,但寄希望一個並不成熟的市場,去嫁接一部市場經濟的「最高規矩」,顯然需要時間磨合及經驗的沉澱。事實上,反壟斷法出台後一度「沉默」3年,反壟斷法2008年實施後第一個大案,還是在2011年11月,發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為自由而生和自由倒逼而生,這種差距即成了被抹黑的根源。

加重被抹黑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執法信息不透明。在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反壟斷執法的案例均例行公開,公眾可以隨時進行詳細查詢。而在中國,因為信息並不透明,這些自由裁量權是如何被使用的,外界無從得知。

由於反壟斷案件處理的特性,因此註定為主管機構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反壟斷案件往往是調查一個「參與者之間保守的共同秘密」,因此很難獲得證據。世界上通行的一個獲取證據的重要手法,是破壞企業間的同盟,「各個擊破」。因此,反壟斷法也往往會設置一些給「自首或者舉報者」的「寬恕」機制,這也就要求給予執法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比如這次對日企的罰單,日立就因為主動自首並提供重要證據,被發改委赦免處罰。

反壟斷目的與中國式的困境

無論是為自由而生還是自由倒逼而生,我國反壟斷法旨在保護消費者利益,這與歐美保護自由競爭在表述上雖有所差異,但其實質如出一轍,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實現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

縱觀近年來的反壟斷大案,最先開刀是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為代表的國有企業,同時,民營企業也遭遇發改委屠刀,茅台和五糧液就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被發改委合計罰款4.49億元人民幣。也就說片面指責中國正走向「經濟民族主義」邏輯並不成立。

過去之所以屠龍刀未對外企大開殺戒,既有太重視外資,給外資各種優惠待遇,對它們的壟斷相對擱置有關,更重要還是我國反壟斷部門體系設計弊端造成的。

我國汽車產業鏈利潤構成

首先,較於美國和澳大利亞反壟斷體系,我國的反壟斷機制設計更類似於歐盟國家,即由政府設立專門的反壟斷部門,該部門在工商部門的配合下,擁有強大的調查權和執法權,可直接對壟斷行為進行行政處罰。而在美國和澳大利亞,處罰決定需要由反壟斷機構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審理裁定後做出。但與歐盟所不同是,侵害企業、消費者維權組織、行業協會及公益律師等多方面力量,在反壟斷司法進程中均發揮關鍵作用。

而在中國反壟斷則成了反壟斷部門的「獨角戲」。國務院下屬三個部委都能揮舞這根大棒——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商務部反壟斷局主要負責經營者集中的調查,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主要負責與價格有關的反壟斷執法,剩下的部分則歸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管。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一個案件出現既涉價格,又涉及非價格導致執法陷入尷尬。

其次,「三龍混治」難以排除不同部門參雜的各自利益動機,比如中央國企其上級部門大都來自於發改委監管,這就使得獨立性欠缺。同時,不同行業例如金融證券有來自一行三會監管。目前反壟斷都是司局級,越級調查部級央企不太現實,越級不同主管監管單位這本身也是一種理論上的悖論。再次,即便「三龍混治」能成協同效應,但無論是人數、預算都與歐盟反壟斷門不可同日而語。據有關統計,從人數上、我國三個反壟斷執法部門不過百來號人,數百萬預算,而歐盟反壟斷部門超過800人,預算近億歐元。

此外,相比之下,在專門的《反壟斷法》頒行還不到7年的中國,相關企業還不會熟練地使用反壟斷法律工具維護正當的競爭權益,以及對競爭對手進行合理反擊。即便如微軟、高通壟斷調查是由企業舉報而發起,其孤軍深入缺乏透明以及社會力量參與導致執行速度過慢。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日本企業操作壟斷高達數十年之久。

誰將成為下一個被"宰"對象?

我國汽車後市場規模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反壟斷將成為一種常態。那麼誰將成為下一個被「宰」對象?通過梳理近年來的反壟斷大案,不難發現都是集中於跟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消費領域。比如奶粉、汽車、白酒等。即便高通、微軟、IBM這些高科技公司,也與消費者密切相關。

也就是說,消費領域很可能依舊是反壟斷高壓區域。因為一來消費領域是線索爆發的火山口,實際上,反壟斷大案大部分都是基於線索舉報,才得以立案調查。比如此次對日企開出天價罰單,發改委其網站上披露,「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對本次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其他違法線索繼續深入開展調。」二來,也是最重要處於轉型中的中國,中國龐大的國企群體,尤其是強勢央企,已經成為中國反壟斷的真正難題,消費領域則較為容易成突破口,其阻力相對較小。

另外,根據國外反壟斷經驗,例如德國,壟斷主要集中以下方面:一是查企業間的同業聯盟。二是查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在德國,如單家企業在國內市場所佔份額達到三分之一,三家以下企業的共同市場份額達到50%,或者五家以下企業市場份額達到三分之二,就會被認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如這些企業依仗其強大實力,低價傾銷、限制其他企業競爭、強迫消費者或供應商接受不合理的價格時,就將受到反壟斷處罰。三是查企業兼并購,以防出現市場壟斷。四是查公共採購招投標,以保證透明、無歧視的自由競爭。德國的經驗會將對中國反壟斷具有極大啟示作用。

再者,發改委曾經表態的行業,去年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也公開表示,會把下一個目標放在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石油、電信、汽車和銀行等行業領域。如今汽車行業反壟斷正變成現實。

但反壟斷能否撼動石油、銀行寡頭壟斷行業,仍值得商榷。因為前車之鑒,撬動電信行業,也就是2011年11月,發改委稱已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查明兩公司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涉嫌壟斷。該案隨後遭致被調查者的強勢反擊,其通過下屬《中國郵電報》等媒體連續發起對發改委調查的質疑,也令這個案件至今尚未結案。

至於石油,國家將石油產品的批發授權給中石油中石化壟斷經營。石油產品的零售也必須由他們進行,就是典型的行政壟斷案。但「三龍」部門有沒有權力提出異議呢?或許只有讓行政權力讓位法律才能讓反壟斷所向披靡。

結語

結語:如果一群作弊的人,被監考者所抓,就因為其它人沒被抓,就扣上不公平的帽子,顯然很是滑稽。

分享
騰訊微博
QQ空間
QQ好友
新浪微博
手機閱讀財經觀察

你是否贊同作者觀點?

  • 221贊同
  • 116不贊同
  • 66%34% 相關專題
    推薦閱讀:

    柴靜告訴你的不是真相 而是人該怎樣活
    孩子「病好長脾氣」背後的真相
    易富賢: 掩蓋人口真相後患無窮
    被忽悠一整天,你搞清楚美聯航事件的真相了嗎?
    呵呵,難道你真相信比爾·蓋茨遇到騙子投資專家了?

    TAG:中國 | 反壟斷 | 壟斷 | 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