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看地球
08-08
董國政2003年10月15日,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類美麗的地球家園;2008年9月27日16點34分,「太空之門」——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被打開,蔚藍色的地球出現在航天員翟志剛的眼前,他躍出艙門,邁出了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的第一步……這樣的際遇,除了航天員,一般人是很難得到的。不過,我們尚有彌補之策——通過地圖看地球。零散的陸地挺立於浩瀚的海洋之中,這大概是我們看地圖時的第一閃念。由此,我們聯想到大陸漂移說。這一假說始於對「地球僵硬」及「大陸和海洋固定不變」說的懷疑和批判,而世界地圖則是激發這一假說的觸媒。真正令世人擔心的,並不是大陸漂移說能否成立,而是人類對地球環境的破壞能控制在什麼程度。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最近警告說,由於人類對地球掠奪日盛,資源正在一點點耗盡,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霍金的警世之言可能不久就被世人忘掉,但在地球人向其他星球轉移之前,他提出的問題將永遠是懸在人類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歷史如煙,可能被人遺忘,但刻在地圖上的印記卻是無法抹掉的。打開今天的世界地圖,沿著地圖上標出的國界線,一些刻意為之的痕迹便會跳入你的眼帘,最典型的莫過於非洲的版圖。那一條條直通通的國界線,是歐洲殖民主義者留下的爪印。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非洲的版圖上儘是些歐洲王公貴族的名字。非洲人民不得不開展一場殖民主義地名大掃除運動,這才使地名非洲化。細看地圖,人們還會發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上的諸多島嶼,都留有歐洲國家的印記。在這些印記中,「發現」往往是擴張的代名詞。它提醒人們,歐美的佔有慾曾經何等強烈。<解放軍報2010。8。31>一個叫傑文斯的大英帝國經濟學家1865年這樣標榜:「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田;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糧倉;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場……秘魯送來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源源流進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我們的咖啡、糖和調料的種植園遍布東印度群島;西班牙和法國是我們的葡萄園,地中海沿岸是我們的果園……」難怪歐美政治學者坦言,整個世界地圖都以歐洲的色彩標識過:紅的表示英國;藍的表示法國;綠的標識葡萄牙,等等。西方列強是這樣走過來的,所以,有些人們習慣以這種傳統的思維和「譜系學」來看待今天的新興大國,而不願認同今天的新興大國可能走另一條與之不同的和平發展道路。這種「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式的思維,導致偏激和無端猜疑。從這個角度上說,一些人對中國「威脅」、「傲慢」、「擴張」之類的妄議,根本不值一駁。如果忽略陸地海洋,再去掉疆界,世界地圖還剩下什麼?結論可能只有一個字:網。今天的世界地圖上標明了打破時空阻隔的各類交通網,但它沒有標明含互聯網在內的信息網,以及遍布全球的金融網、物流網等。甚至於,它無法標明全球化時代的地緣線——一位俄羅斯學者最近撰文指出,在前幾個世紀,一些國家通過發動戰爭佔有土地,現在,全球土地流轉在以更加「文明」的方式進行。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統計,寮國、柬埔寨、阿根廷、烏拉圭等國已出售或出租了約2000萬公頃耕地。該學者說,如果土地重新劃分繼續下去,那麼過不了多久,地球上的實際地區分布將與世界地圖大相徑庭。「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在互聯網時代,「小小寰球」任你游,樂,亦在其中矣。但每一個地球人都不應忘記身上的職責,那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莫損壞他人的家園,恪守共贏的遊戲規則,尊重多樣化、多元化,如此等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願夫子之言,成為人類的共同理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全國各地精簡版旅遊地圖,存在手機里備用!
※中風後到哪救 南京市腦卒中溶栓地圖發布
※最美人間四月天!2017年威海最準確的春遊、賞花、踏青地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