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參團芽庄有感——這商業模式,讓導遊和遊客成為天然敵人

今年春節出遊的時間定的晚了一些,自由行全滿,無奈參加了越南芽庄的旅行團。我現在還記得20多年前參團時,導遊簡直把你當親人。後來,團費越來越低,導遊的服務也越來越拜金。

參加這次芽庄團隊游我發現,這種落後的商業模式,現在還持續著。從參團的第一天,這導遊和遊客就在進行互相的博弈,導遊希望從遊客身上賺更多的錢,遊客努力想保住自己的基本利益。如果導遊的收益不高,她就能採取各種手段折騰你。

舉幾個例子,首先是推自費,導遊說,帶我們去芽庄珍珠島玩,每個人480塊人民幣,她再三強調,只在基礎價格之上加了10到20塊人民幣。但我們手機上網查了下,包車加門票也就200多人民幣,現在的信息是非常發達的,這說假話不臉紅啊,而且振振有詞;

進購物店,參團時保證不強制購物,雖然沒有強制,但可以給你臉色。導遊帶我們去賣玉的店,出來以後沒多少人買,導遊的臉色馬上就沉下來了,說話也很難聽,她說,接下來是乳膠店,這是日常生活用品,請大家不要說家裡已經有了,我的收益就靠你們了。這話聽起來真的很不爽;

在後面的店裡,我們基本上都買了乳膠枕頭,價格近500塊人民幣,但是網上一查,其他品牌也就200多。這真的還算好;

又去了紅木沉香店,一串手鏈報價1800元人民幣,還好,大家都沒有買,出來以後,導遊直接就不說話了。下午回酒店時,大家希望車在一個商場門口停一下,導遊直接不理睬眾人,場面真的很尷尬。當我們自己打車去商場後發現,同樣的手鏈只要100塊人民幣。

是的,沒有強制購物,但你不購物,導遊有很多方法折騰你,比如讓你很早就起床集合,進購物店那天,集合時間是早上7點半;購物店裡只有很少的凳子可以坐,非常累;延長購物點的滯留時間,讓我們到機場後辦理登機的時間不夠;這還不算導遊隨時的語言冷暴力和黑臉伺候。

這到底是旅遊呢?還是導遊與遊客的互相折磨。我理解導遊的心態,她希望出現一個奇蹟,某個土豪一下子花幾十萬或者上百萬來購物,這在多年前是發生過的,但現在,大家的手機都可以上網,還會上這種當嗎?

在這種商業模式下,導遊對一口吃個胖子有著無限的遐想和僥倖的心理,而遊客呢,有著隨時防止被騙捂住錢包的心理,雙方變成了天然的敵人,互相提防,互相博弈,這樣的旅行團,這種模式為什麼現在還要存在?

我旅行社的朋友說,很多消費者喜歡低價團,他們心中也是各種僥倖。旅遊本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但在這種模式下,我覺得從精神上,到身體上,從導遊到遊客都很不舒服,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我強烈希望不要再有這種商業模式的存在,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推薦閱讀:

中國春節國際范
春節期間,你家寶寶怕生嗎?
春節前 最最最後一次來管理你的衣櫥
[轉載]春節知多少:正月初一?拜年/占歲/聚財?!
祝大家春節愉快,喜氣「羊羊」迎新年

TAG:春節 | 商業 | 商業模式 | 天然 | 導遊 | 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