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LE Step1 263出分前考經(by 羅禕明)

USMLE Step1 263出分前考經(by 羅禕明)

來自專欄 USMLE考經5 人贊了文章

小編註:根據最新《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2.0)?點擊閱讀,這篇考經rating為:5/5星考經。

評分細節:

根據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 ,考經應該具有出分前考經和出分後考經兩部分。本文為出分前考經,出分後考經見:

百歌醫學:USMLE Step1 263出分後考經(by 羅禕明)?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其實我在很小的時候就想過要出國,由於高中的時候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打算本科之後再出去深造/打拚,但是進了大學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專業是如此的特殊,而同時又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臨床很想要去當醫生,再加上其他一些打算在出分後考經中再慢慢意識流的因素,於是就決定考USMLE赴美做住院醫。

經過了一年的基礎醫學學習和一年的高強度準備,終於在大三結束的時候假期里完成了STEP1,下面是我的出分前考經。由於學校課程安排的特殊性,我的準備過程對於大部分非北醫院校的學生直接複製性可能會比較差,但作為至少在BUG中第一個在基礎醫學學習階段考下STEP1的考經,對於低年級和時間比較充裕並且喜歡醫學專業的醫學生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備考過程:

  • 大二一學年: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階段
  • 大三上: STEP1知識學習/複習階段
  • 大三下+暑假20天:全力備戰應考階段

第零階段: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階段(大二一學年)

其實這個階段不算不算正式準備階段,是為之後準備打基礎的。

首先要談一談北醫奇葩的教學改革,為了與國際先進的醫學教育理念接軌,培養更加出色的醫學人才巴拉巴拉,北醫從我們這屆開始將基礎醫學課程進行壓縮並幾乎全部挪到了大二,大三進行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為主要學習模式的學習,即15人左右的小組討論式學習,每次給一個完整的案例,提出相關問題,自己回去查詢相關書籍和文獻,下一次進行匯總。這樣的學習模式顯然機動時間會特別多,特別是STEP1準備了一段時間以後,PBL中的大部分問題即使不用查就已經知道答案,而且甚至可以熟練到直接脫稿完整地講出來(這個貌似相當部分課下即使認真查了的同學也做不到,所以覺得好有成就感吼吼)。下面是北醫基礎醫學學習階段的課程表:

因為我在進入大二之前就決定了了大三爭取把STEP1考下來,於是大二一學年的學習便是為之後的準備非常重要的基礎。稍微小遺憾的是,當時我還想著走李嘉華師兄的路先出去讀一個PhD下來,於是大二還順便把GRE給考了,不過還好都是用平時零碎的時間準備的,也沒有耽誤主要的時間精力;同時還有就是當時也因此而特別在意GPA,雖然最後確實基本上每門課都刷到4.0(北醫績點88分以上就是4.0,寄生蟲和預防沒上4.0),但大量的時間用來準備應試感覺不是一個高效的利用,特別對於我這種不是特別善於考前突擊的人,平時放不開課內的東西以至於大量的時間被用在了一遍又一遍的刷國內的課件上,因此鐵了心打算直接出去做住院醫的同學,GPA大可不必在意,放開了看自己認為有必要有意思的外文教材就好。

大二上除了一遍又一遍刷國內的課件外,組胚、生化平時都有在配合看Kaplan,但生化只限課內學過的部分,生理學我看的是國外一門Physiology的教材,外文「教材」雖然對於考USMLE「效率」較低,但是很有助於理解課內的知識,而且一般都比國內教材編的好多了,讀起來會覺得很有意思,當然英語閱讀也得到了訓練,並且基本掌握了除了解剖外課內出現的所有英文辭彙。

大二下除了刷國內課件外,病理我看的是Robbins Basic Pathology,這本書好像是一門很經典的教材,但也只看了課內學過的部分,收穫也頗多。遺傳北醫本來就是使用的國外教材,免疫一本外國的Immunology看了一部分,寄生蟲和藥理基本上把國內課程中出現了的蟲子名字和藥名都記了下來,微生物因為國內各論沒怎麼講(據說是因為以後進了臨床傳染病學要講)於是也就基本上執著於國內的東西。

總之兩年來把國內課程中出現的醫學辭彙都基本記了下來,看了一部分外國的教材,課內課程掌握到考前不突擊(考前學習時間少於平時學習時間,當然一般也不會少太多)也能考到4.0的程度,但是STEP1中國內課上沒有涉及的知識點基本沒有涉及,特別是很多臨床的知識也都是一片空白。但也有小遺憾如果我把考GRE和刷GPA的時間省下來(不過GRE據說將來如果申請research program時可能會用上),或許可以看更多的國外教材,對醫學知識整體體系的掌握更完善,對大三一年的準備會更有幫助些。

第一階段:知識學習/複習階段(大三上學期)

整體來說,我大三一年的準備基本是按照百歌醫學路標系統準備的,甚至在第一階段結束模考前First Aid都連買還沒有買呢。我的科目學習/複習順序是按照百歌醫學推薦的順序,內容上以Kaplan的online prep為主體,原因是online prep內容和lecture note是一致的,而且聽人講課會覺得比較有意思不像看書特別枯燥,順便也學習了那些醫學辭彙的發音,我在頭一天看online prep學習的內容會在第二天早上6點鐘起來會根據lecture note快速過一遍,我覺得這樣學習的效果特別好,大大推薦。

如果我覺得比較難於掌握(即國內基礎醫學課程中沒學過的東西較多)且較重要的課程我會0.5~1個月後換一本教材重新看一遍,這一遍通常會看得非常快,每天的平均準備時間在6個小時左右,國內的課基本上是純混,考試也不怎麼複習以至於最後基本都是70+。

值得注意的是,我覺得這個階段的準備心態特別重要,我當時準備的時候沒有想過哪些是重點或者考點(或者說就默認全都是重點),前幾個月也完全也沒有做任何題,完全就抱著一種學習知識的心態在準備,特別是國內基礎醫學教育相對美國比較水,有好多好多的知識我本來之前就一點也沒有接觸到,所以第一遍學起來覺得特別有意思,感覺收穫也特別大,一下子醫學知識比周圍同學豐富了好多也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在這種積極情感的作用下更促進了我學習的動力,這樣的良性循環以至於我每天的準備時間很多時候比預算的要多。一句話就是,

前期抱著享受學習過程的心態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下面是我分科準備的情況:

病理

Kaplan note 1遍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Rapid Review Pathway 1遍

BRS pathology 1遍

病理幾乎是核心的核心,而北醫的病理課堂內容和STEP1要求相差甚遠,像骨關節肌肉皮膚風濕免疫之類的基本都沒有涉及過,所以在病理是下足了功夫,我是在看RRP的時候才開始做Robbins題庫的,那個時候都感覺正確率好低,也可見這塊骨頭之難啃。Kaplan note感覺質量都一般,Rapid Review of Pathology (Goljan)名聲非常好但是我覺得也很一般,重點不夠突出,好多超出考試要求範圍,而且很多該有的很基礎的點卻沒有。BRS pathology感覺質量很不錯。

生理

Kaplan note 只看了前幾章1遍

Kaplan online prep 只聽了後幾章1遍

BRS physiology 1遍

生理感覺從知識上比課內的擴展範圍不大,就是一些圖表之前沒接觸過,生理屬於機能學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可以靠推理得出的,所以對基礎知識的紮實掌握非常重要,很慶幸大二時候生理生啃的國外教材對此時的準備大有裨益。

藥理

Kaplan note 2遍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藥理需要大量記憶的內容很多,於是先過了一遍Kaplan note再看的Video, Video講的非常贊,再加上第二天早上的快速複習,學習效率還是很可觀的,後來又快速過了一遍note。

生化/遺傳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Kaplan note 生化部分1遍

Video很贊,生化本來當時課堂上學的就不錯,聽完後過一段時間再鞏固一遍感覺足夠了。遺傳涉及遺傳本身知識方面的內容課內的知識就夠了,感覺不看也沒有關係。

微生物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Clinical microbiology made rediculously simple 1遍

微生物總論部分課內足夠,但各論特別需要大量記憶,通過Video+及時複習的模式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免疫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課內知識足夠,但是相關疾病需要特別關注一下

解剖組織胚胎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High Yield系列 好像是草草地看了1遍

感覺看了幾遍提高也很有限,解剖組胚STEP1里涉及的本來就很少,要麼就特基礎要麼就特難,很多時候感覺解剖知識只能是在題中積累一個是一個

行為科學

Kaplan online prep 1遍

High Yield beheavior science 1遍

大讚,而且學起來特別有意思,特別是關於倫理和醫患關係的部分,感覺國外和國內很多從意識形態層面上的東西就差別好大。不過兒童發育一直是我頭疼的內容,還好考試的時候沒遇到......

題庫

First Aid Q&A

Robbin review pathology

正確率貌似都不高,所以建議後做,否則太容易影響心情

模考 BUG上的Kaplan樣題:正確率75%。雖然做得時候好緊張,但正確率還算比較滿意。做之前沒有翻過FA,算是對第一階段的一個大檢驗,看來還是比較成功的。

第二階段 全力備戰應考階段(大三下學期+20天暑假)

這個階段相對上學期蒸蒸日上的勁頭總體感覺有一點點虎頭蛇尾,原因大概有幾方面吧,一方面是內容上就是刷FA和刷題感覺非常無趣,大量已經重複N多遍的東西讓人很容易倦怠。另一方面是客觀上的事情也比較多,包括中間親人去世,以及實驗室那邊打腫臉充胖子實驗卻進展得特別不順,還有學校內別的亂七八糟事,對我的準備還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的。以至於每天平均的學習時間也就4-5小時左右,而且因為覺得不太需要也沒有了第二天早起的好習慣了,當然考前20天時間會安排多一些,大概能到6個小時左右。內容上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刷FA和做題,大概每天一個BLOCK題庫,做完後會把每個題再過一遍。

First aid 5遍左右

這個基本上是STEP1的紅寶書了,貌似海外很多人就是直接用這個準備的,但是正如BUG所推薦,我也堅決反對上來就看它,一方面是寫得過於簡陋幾乎沒有講解以至於只有死記硬背低效率還枯燥影響心情,另一方面上面知識點覆蓋的還是挺不全的需要大量平時的積累和補充,因此還是推薦第一階段把基礎打牢了再來看它,看的時候要明察秋毫,特別不起眼的點也不要放過(其實UW題庫裡面就特別喜歡考這些點…),看的遍數因人而異,個人感覺看了好多遍以後就沒什麼看下去的動力了,特別是考前。

Kaplan MedEssentials 1遍

刷了1遍,重點沒有FA突出,知識點覆蓋的自然也不是特別全。

First Aid for the Basic Science (General Principle + Organ Systems) 看了一些章節

這邊書是FA後面廣告上看到的,在考前大概20天的時候覺得很無趣所以決定下下來看看,基本上是FA的展開版,但裡面的一些內容超出了考試的掌握要求,本來就沒幾天了兩本加起來1500+頁要全刷下來顯然不現實,於是就重點地看了一些章節,還是有一些收穫的,有一些比如NBME中出現的intercourse後排空膀胱可以減少UTI發生率這樣的點竟然都會出現。

Kaplan Qbank 正確率80%(random, timed)

初級題庫,有些點比較偏,所以不要過分在意,用來熟練常見知識點。不過Kaplan新題庫的界面和考試是完全一樣的,所以做做線上版到考試的時候可以減少緊張。

UW Qbank 正確率86%(random, timed)

公認非常不錯的題庫,不過感覺好多點都是在考FA中的小細節,有助於知識的細化,另外做題的時候不要太在乎正確率,正因為我正確率普遍偏高,於是做題的時候很容易患得患失,感覺這樣的心態很不好,學習知識查漏補缺才是更有意義的事情。

USMLExchange 做了一部分

質量一般,題要麼太基礎要麼太偏,平時沒事做得玩可以,偏題怪題不要太當真,特別是我考前的最後一天做得玩來著結果屢做屢錯,雖然是增加了緊張度告誡自己別太驕傲,負面影響就是有點小焦慮多少還是會影響當天晚上的睡眠。考試中考到了其中的一個pulmonary J receptor的知識點。

NBME/模考

NBME 12 (考前1個月) 590

NBME 7 (考前3周) 660

NBME 6 (考前2周) 620

MBME13 (考前1周半)650

官方樣題(考前6天) 正確率89%

NBME 11 (考前5天) 670

UW模考1(考前4天) 265

UW模考2(考前3天) 265

NBME算是第3個題庫了,雖然由於沒有官方的答案和講解,而網上答案又不一定完全靠譜,於是做起來感覺不是很爽,但是其風格和難度還是和最終考試最為相似的,雖然考試中遇到原題的可能性會非常小,但是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點一定會大量出現,因此NBM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我感覺這個題庫里的難題很難,甚至感覺連開卷都不一定能做對,而且很多時候又沒有特別靠譜的答案和講解,所以建議不要太過糾結這些題,但實在理解不了的題最好還是能把答案背下來吧,因為我考試就碰到了一道當時做錯了而答案又特別牽強的題,結果該選什麼竟然記不清了。再值得一提的是考前竟然鬧肚子發燒了,一開始本想抱著「輕傷不下火線」態度繼續奮戰結果本來是退燒了後來又燒起來了,我覺得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首先應該沉著冷靜,把好好休息放在首位,畢竟已經準備這麼長時間了該掌握的知識點基本都已經在腦子裡了,相信自己是十分重要的,特別中國人的應試實力通常還是不容小覷的,在這樣的節骨眼上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和考試狀態通常會更加重要。

考試當天

考試的頭天晚上還是比較緊張的,基本上只睡了4個小時,不過根據高考的經驗,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影響發揮,所以心裡倒是一點不怕。那天考試的人里,只有我一個是考USMLE,其他有好多考北美精算師的(據說是很高端的考試沒想到這麼多人考)。考試的前2個BLOCK做得比較順,但第3個BLOCK就比較不順了,MARK了好多,後面的基本上是跌宕起伏,現在想想心裡也覺得比較忐忑,還好最後1個BLOCK還算順利,所以出考場的時候心情不是那麼糟糕。

每個人做題風格都不太相同,我是能少就盡量少MARK,然後爭取一氣呵成,畢竟很多題雖然不是很確定但能猜的只有1個選項,如果是平時做題檢查完MARK的就是END了。但考試中我還是會用剩餘的時間把所有題快速過一遍,看看有沒有特別明顯的失誤,有2個BLOCK沒過完應該關係不是很大。

最後感覺大部分知識點都是平時練過的,有很多NBME中相同或相似的點,但原題只有1道。FA顯然會有很多覆蓋不到的地方所以不論前期還是後期的準備中還是要儘可能積累更多的知識,剩下的就是憑感覺和相信自己的感覺,特別是那些似乎只有一個選項比較靠譜的題,再最後就是調整好心態,一般盡了最大努力最後的分數都應該是夠用的,能不能考到250+有時候有一定的RP在裡面。

最後

寫完以後發現自己的準備效率其實並不是那麼高,如果能提前預料到很多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干擾,時間完全可以安排得更緊湊合理的。前期(第一階段)和後期(第二階段)準備的時間差不多是64開的,如果是55開或者46開,對於提高分數效率可能會更高一些。不過這樣準備對於輕鬆學習知識更加有利,而且後期不至於太焦慮,前後期如何安排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時間充分的程度吧。

還有就是雖然我開始有用Anki,但是覺得效果不好,因為自己錄過的信息總是很難想起來去看,所以最後乾脆把這些點重新整理在了一個本上,然後考前刷一遍自己的整理本,這樣效果倒是蠻不錯,flashcard這種高級貨還是因人而異吧。

最後一定要說的是,STEP1這樣一個橫跨基礎和臨床的考試,對於特別是像我這樣還未進入臨床的醫學生來說,收穫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分數


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

考經,不是循證科學範疇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種個人傳記文學(屬於anecdote類型,在循證水平上屬於最低的)。

百歌醫學通過《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1.5)?點擊閱讀,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於3.0分的考經,即作為第三方來確認考經"是否為真人真事真成績單而寫成的真考經」,而非別有用心的組織或個人杜撰拼湊的虛假考經。但考經本身的個人傳記文學屬性是無法通過《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而改變成為single case report這種最基礎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學們閱讀時,請注意考經這種個人傳記文學「在全面性和準確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誤差,在可重複性和普適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經作為一種鼓舞鬥志的文學作品是合格的,考經作為指導USMLE考試的學習複習是有潛在危險性的。

請所有真正複習準備USMLE考試的同學,嚴格遵循路標系統(來源於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題 + 精講 + 按時高標準通過checkpoint」的循環,這是正確的guideline。

PS:《正確閱讀考經(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現的配合於《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進一步指導大家正確精細準備USMLE最初版,今後會逐漸更新為正式版。

by 百歌醫學

2018年1月12日

本文於2013年6月始發在百歌醫學官網,原文鏈接→baigemed.com/blog/usmle

作者:羅禕明

推薦閱讀:

USMLE Step1 261 出分後考經(by 李翊嘉)
USMLE通過後的H1b簽證問題?
百歌醫學創始人李暘為什麼沒去美國當醫生?
幻想,能做志向嗎?「Joyce」Step1 255出分後考經
從投商到臨床,從USMLE到Match,這四年,我都經歷了什麼!

TAG:USMLE | 醫學生 | 基礎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