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技術分析心得
標籤: 雜談 |
技術分析
注意:技術分析同時對日、周、月、各分鐘的技術進行分析,如果是做短線就則重對日和各分鐘的技術進行分析;如果是做中長線,則要對、日周、月進行技術分析,但是做中長線也要在日、各分鐘技術上找一個合適的買點和賣點。
在做短線的時候,K線、均線、成交量、各種技術指標的分析和應用都是對30、60分鐘的的分析。
均線的運用
分析目標股所處的均線形態,以便採取相應的策略和提示注意的問題。
根據自己是在做長線還是短線來選取不同時間下的圖形來進行均線分析。
(一) 總體上是上升形態、下跌形態還是橫盤形態?
原則上只做上升形態的股票和橫盤後向上突破的股票,不做下跌形態和橫盤形態的股票。
注意:
1、橫盤形態的股票,即使均線長期粘合了也要持幣等待,等待其做出方向性選擇。橫盤後的方向選擇主要以蛟龍出海或斷頭鍘刀的形式出現。
2、如何確定是橫盤後向上突破了?一常常是K線上出現蛟龍出海,成交量上放大。最好還是突破前期小平台。但是要防止橫盤後的假向上突破(比如我曾經買過的天威保變、山河智能),橫盤後某天突然向上突破時,此時不易跟進,要等待幾日,看方向是否明確。
(二) 是多頭排列與空頭排列?
原則上只做多頭排列的股票,不做空頭排列的股票。
多頭排列的幅度大比幅度小好
(三) 是金叉、銀叉還是死叉?
原則上只做金叉、銀叉,不做死叉的股票。
注意:
1、必須是向上交叉、即快速均線向上穿透慢速均線,並且開慢均線都是向上的,如果快慢均線有一根是平的或者是向下了,那麼都不是有效的金叉、銀叉,此時不易介入。
2、除了相交的兩根均線外,還要看更慢速的均線是否也是向上的,如果是平的或是向下的,最好不介入。
3、橫盤期出現的金叉、銀叉,、死叉都是失真的,我以經說過橫盤的在沒有作出方向性選擇前不介入。
4、金叉、銀叉買入信號強弱的識別:一是看相交的均線各各自的向上的幅度,二是看兩均線相交產生的角度。兩相交均線各自向上的幅度越大、相交產生的角度越大越好。
(四) 金山谷、銀山谷還是死亡谷?
注意:
1、 金山谷比銀山谷好。
2、 谷的大小及谷的向上的幅度如何
3、 除了已經形成的谷外,長期均線是否有壓制
(五) 首次粘合向上、再次粘合向上還是首次粘合向下、再次粘合向下?
注意:
1、 最好的是再次粘合向上,其次是首次粘合向上。
2、 向上的幅度越大越好,幅度太小則屬於無效,其仍屬粘合情況。
3、 向上發散最好有成交量的配合。
4、均線粘合,一根陽線上穿幾根均線(如蛟龍出海),且成交量也放大,並不代表就是一個真的向上,防止多頭陷阱,因此要等待幾日,待趨勢明朗後,在其縮量回調的時候再進入。
(六) 上升爬坡形還是下山滑坡形?
(七) 逐浪上升形還是逐浪下降形?
1、 逐浪上升形採取的是進二退一的方式在前進。
2、 上升的時候只要不跌破其上升的均線,形態就沒有走壞。
3、 上升幾天後的縮量回調是買入時機。
4、 回調一般會長達好幾天。
5、 如何區別是會調還是見頂?A上升幅度是否已經大了?B調整的時候是小陰小陽還是大陰大陽?C是否有常見的見頂形態的K線圖?D是縮量還是放量?
6、 逐浪上升形與加速上漲形的區別:逐浪上升形中行情要幾波才能走完,回調後又要漲;加速上漲形的行情一波走完,漲不動了就是見頂。
(八) 加速上漲形還是加速下跌形?
注意:
1、 對於加速上漲形要時刻保持警覺。漲的快跌的也快。屬於急拉急跌型。
2、 加速上漲形的特點是其K線大是沿著5日均線向上急升,因此,一旦跌破10日均線就屬於形態走壞,要果斷出局。
3、 加速上漲形一旦漲不動了(標準是3天內不能創新高),即即使沒有跌,只要滯漲了就要出局。
4、 加速上漲形的見頂信號,往往是出現螺旋槳、弔頸線、穿頭破腳、大影線等K線圖。
5、 快速上漲形一般不會存在長達3天以上的回調或者滯漲,否則就可能是見頂了。
(九) 烘雲托月形還是烏雲蓋頂形?
(十) 蛟龍出海還是斷頭鍘刀?
1、 蛟龍出海發生在中低位橫盤後的方向性突破中,斷頭鍘刀發生在橫盤後的方向性突破或者高位橫盤後的方向性突破中。
2、 無論是蛟龍出海還是斷頭鍘刀,都要有大成交量的配合。
3、 蛟龍出海發K線圖是光頭的。且站長几根均線上,最好是突破了前期小平台。
一、多頭陷阱與空頭陷阱的識別
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當一輪行情結束後,均線系統往往會出現多頭陷阱,因為主力貨還沒有出完,需要製造做多的假象。
(一)多頭陷阱的特點:
1、股價前期漲幅很大;
2、然後跌了,並且跌幅達到一定的幅度和跌了一段時間(至少做了2周的下跌和整理),這種跌幅和調整的時間已經超出了會調的幅度和時間。
3、形成了前期頭部特徵,如,K線圖形、死亡叉(主要是5日、10日、20日的死叉,死叉均線不能取太慢速)、持續放量等。
4、下跌跌幅不是太大(10%-20%)後即開始回升,短期均線系統局部得到修復,長期均線也在下面托著,上升趨勢開始顯現;但是中期均線(一般取20日或30日以上的均線)形成空頭壓力(及30日均線已經在5、10、20日均線之上了而不是在他們之下了),且有死亡谷(主力無法修復中期均線死亡谷和死叉)。
5、股價回升的過程中成交量明顯比前期上升浪及頭部的成交量少(至少少一般)。
6、如果後來我們回頭看,多頭陷阱在圖形上形成的是雙頂圖形,而且第2峰一般高不多第1峰。
(二)空頭陷阱的特點
經過大幅下跌後,走勢趨於橫盤化,長期均線已經在下方形成依託,只是短期均線(5、10日均線)出現死叉、死亡谷的空頭信號。
二、均線高位轉勢的信號
1、 該股的走勢是沿著哪個均線上去的,那麼在上升一段時間後,一旦跌破該均線就應當看作轉勢信號。
2、 或者出現螺旋槳、下弔影線(要求螺旋槳、下弔影線比較大),長陰等均可視作轉勢信號。
3、 先出現蠟燭轉勢信號,然後才是均線掉頭,所以,當出現蠟燭轉勢信號就要賣,等到均線掉頭、死叉、死亡谷的出現時就晚了。
4、 不要求轉勢信號的蠟燭有大的成交量配合,可以有大成交量也可以沒有,因為主力可能在前面拉升的過程中就邊拉邊撤了。但是有成交量的時候危險性大於沒有成交量。
成交量的應用
一、量柱
A量柱一段時間來的走勢,是遞增還是遞減
B量柱雖然有紅有綠,但是還要查看大單是主動性買入還是賣出的大小
C今天的量柱與昨天的量柱相比是大了還是小了
D量均線與量柱的關係
二、量均線
1、 紅洞、黑洞與陰溝理論
2、 量均線在量柱上方——跌勢的特徵
3、 量均線保持在量柱上方,但是量柱突然上穿量均線,並持續放大(紅洞)——上漲的特徵
4、 當成交量很大後,突然有一天量柱在量均線一下了,就要注意了(黑洞),如果後面量均線持續在量柱上方——跌勢的特徵(陰溝)
5、 黑洞是出貨的跡象,陰溝是陰跌或盤整的反應,黑洞與陰溝均不能介入,只有等陰溝末期(成交量芝麻點,量均線粘合在其一躺在量柱頭上),出現量柱持續穿破量均線是才能介入
6、 量均線的金叉與死叉
7、量均線的角度。量均線的粘合、量均線向上沖的陡峭程度、量均線向下沖的陡峭程度
8、每天,量柱與量均線的空間有可能不能填滿;有可能被填滿。用紅柱填滿的時間越早約好月強勢,柱的量超出量均線越多越好。(以不是頭部為前提,否則就是放量出貨)
9、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儘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10、A、在上漲行情初期,均量線隨股價不斷創新高,顯示市場人氣的聚集過程;行情進入尾聲時,儘管股價再創新高,均量線如已疲軟,表明市場追高跟進意願發生變化;股指不斷跌出新低,而均量線也已雯平,還有上升跡象,表明股價已經到底,伺機買入。
B、5日均量線在10日均量線下方持續告跌,且無拐頭走勢,提出警戒訊號:跌勢仍將繼續。5日均量線在10日均量線上方上升,顯示仍將反覆上漲。
11、一些強勢股之所以能一漲再漲,和其主力收集籌碼的成本有重要關係,而這些均逃不過均量線的掃描,因為它能反映出成本的高低和持倉量的大小。如其成本較高且持倉量大增,則不易出局,認識到這一點,在其成本價的1.1倍亦能適量「乘船」,如均量線和股價明顯不匹配就要時刻防備主力的低成本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兌付現象。
三、分時圖上也又成交量的運用。
四、量的大小
1、 大量。
(1)高位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量大,藏上漲之力
(2)突然的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但是要注意,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主力可能對敲放量。因此要分析分析主力放量的意圖。)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裡產生停頓或反轉。
分幾種情況。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2、 縮量。
分三種情況:縮量一般發生在下跌、橫盤、上漲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A、下跌過程中的縮量,預示還要下跌,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才是轉勢的信號。
B、上漲過程中的縮量,預示還要上漲,直到有巨量放出但是股價滯漲時就是轉勢的信號了。
上漲過程中經常會回調洗盤,表現為短暫的下跌,這個下跌必須縮量,開始下跌是可能量縮的不是很小,但是當量縮的很小時,洗盤就完成了,跟大的漲幅馬上就要啟動。
C、橫盤過程中主要表現為縮量,並且量縮成芝麻點。股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低位呈窄幅波動,每日起伏不大,且成交量很小,呈豆粒狀分布時,如果中短期K線平均線相互間距離非常接近,且形成多頭排列或即將形成多頭排列時,往往孕育著大行情的產生。投資者一定要密切關住,尤其是當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大致持平時,意味著大幅拉升即將開始。
股價大幅走高後,在大幅放量之後縮量陰跌,預示著一輪跌勢的展開。在下跌過程中會發生多次反彈,每次反彈成交量有會有所放到,反彈結束後又會接續下跌,直到最後下跌得量成芝麻點了就可能是底部了。經縮量回落整理後,成交量又可能緩緩放大也有可能急速放大量,均預示著新一輪漲升即將開始。但是要注意急劇放大的成交量會使得資金面難以為繼,可能會導致了行情的夭折。漲勢形成之後開始縮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漲,是典型的縮量上漲,這表示低位入市搶籌的投資者並未出逃,籌碼鎖定良好,上檔拋壓較輕,所以縮量仍能上漲。與縮量陰跌一樣,縮量上漲一般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縮量陰跌表示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陰跌之後必然有放量大跌。反之,縮量上漲表示市場處於強勢,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動股指上揚,之後必然會放量大漲,然後是放量滯漲。
3、 堆量。
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表明又資金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馬上可以介入,一般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然後會量縮調整。此類調整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要耐心等待。需要注意的是,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在大舉出貨。
對「溫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兩點:
一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後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
二是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後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盤動作,會根據大盤運行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壓股價以在更低位置吸籌,或者在強烈的大盤做多背景下就此展開一輪拉高吸貨的攻勢。因此最好把溫和放量作為尋找「黑馬」的一個參考指標,尋低位介入。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於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並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於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後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但如果累積成交量並不大,即所謂「輕鬆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為,由於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鬆。儘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後,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靠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庄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五、均線 成交量結合看趨勢
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有關。突破: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特別是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如果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互反時,突破後的股價會有回抽的要求,當日成交量過大(當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時),若當日收盤為中線特別是光頭K線出現時,這種反抽會發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如果在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者持平(特別是股價無量突破相反運行的移動平均線時),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移動平均線能否對股價構成有效支撐,不僅要看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同時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動平均線是向上運行而股價回落,這種移動平均線的支撐力度就大於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動平均線,如果股價回落至移動平均線,發生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可視這種支撐為無效支撐。
壓力:股指或者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往往會遇上移動平均線的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不僅與移動平均線的期數有關,同時還與移動平均線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關係。在反彈行情中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或者股價運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無量上攻移動平均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千金難買「散兵坑」
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後悔莫及,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千金難買價散兵坑是指股價處於小幅震蕩上行的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換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價出現快速下挫,但這種下挫不會維持很久,在一至兩天或一周左右的時間,股價便又重拾升勢,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趨勢中,在圖形上形成股價散兵坑形狀,就如被炸彈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現之際將是買入時機。
這個在上升趨勢途中出現的大坑,實質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兇悍的洗盤。兩個買點,一是在價散兵坑之內;二是在價散兵坑出現並已重返上升趨勢中之際,這雖也失去了最低價買入的時機,但這卻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重返上升趨勢使空頭陷阱已被確認。
實戰中的注意事項:1、股價要處於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時,最好已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了上漲趨勢已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間無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對於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能超過50%,如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在短時間內又有能力恢復到原有的上升趨勢中,最好在1周內完成,否則時間過長,價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在股價回升時候,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大;5、重返上升趨勢之際,就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七、成交量的變化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徵,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後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蕩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並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八、成交量變化八規律
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於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也會在上升趨勢中途也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後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庄共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以在期間適時適量地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後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後,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爆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後,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殺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後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有時若在趨勢逆轉跌勢的初期出現「量增價跌」,那麼更應果斷地清倉出局
當成交量逐漸放大時,投資者可依以下幾種情形對股票的行情加以判斷:
股價高漲,成交量激增,成交總額與股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但假若只是成交量增加,而股價與股價指數沒有明顯的漲升,這表示股價已達高峰,回檔的可能性極大,也是投資者應該有所警惕的時候了。連日上漲的股票,突然高開低走而且以低價收盤時,投資者就應特別注意了。這種情況表明股價已有回檔的徵兆,正是烏雲密布的時候,最好還是暫時避開為妙;交易量日漸萎縮,股價也逐漸推動往日的雄風,表示該股已逐漸趨近高價,投資者可以考慮獲利了結。
九、成交量與價格
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股票的第一個無量跌停,後市仍將繼續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反彈;同理,股票的第一個無量漲停,後市仍將繼續漲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回檔或反轉。 2)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敲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放上大賣單,然後將其吃掉,以顯示其魄力吸引市場跟風眼球,或是在某些關鍵點位放上大筆買盤,以顯示其護盤決心大,凡此種種現象皆為假,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若是在低位出現的對敲放量,說明機構在換庄或是在準備拉高起一波行情,可以擇機跟進。 3)在股價長期下跌後成交量形成谷底,股價出現反彈,但隨後成交量卻沒有隨價格的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缺乏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時高於前期谷底,但出現第二谷底成交量明顯低於第一谷底時,說明也沒有下跌的動力,新的一波上漲又要起來,可以考慮買進。 4)下跌的時候無論有量無量,只要形態(移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破位,均要及時止贏止損出局。 5)高價區一根長黑,若後兩根大陽也不能吞沒,表示天價成立,應及時清倉;高價區無論有無利好利空大陰大陽,只要出現巨量,就要警惕頭部的形成。 6)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次日股價收盤卻無法創新高時,說明股價必定回檔;同樣,量若創歷史新低而價格不再下跌時,說明股價將要止跌回升。 7)在空頭市場中,出現一波量價均能突破前一波高點的反彈時,往往表示空頭市場的結束;在多頭市場中,價創新高後若量再創新高時,常常表示多頭市場的結束,空頭市場即將開始。 8)量價築底的時間愈久,則反彈上升的力度高度愈大,所謂: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9)量價分析對小盤袖珍全控盤庄股短線分析不適宜,但中長線還是無法脫離量價分析系統的。 10)觀察量的變化一定要和K線趨勢和形態相結合。 11)成交量是股票市場的溫度計,許多股票的狂漲並非是基本面出現實質的變化,而是短期籌碼市場供求關係造成的。 12)上升趨勢中出現的相對地量,股價回落至重要均線(5日,10日,30日)處,往往是極佳的短線買點。 13)成交量的大小決定個股除權前是否搶權,初期後是否填貼權:除權後若成交量放大拉陽線有填權行情;無量或減量往往出現的是貼權。 14)黑馬股的成交量變化在底部時一般有兩種特徵:一種是成交量在低位底部從某天起突然放大,然後保持一定的幅度,幾乎每天都維持在這個水平,在日線圖上股價小幅上漲,下跌時常常出現十字星狀;另一種是成交量從某一天起逐步放大,並維持這种放,股價常常表現為小幅持續上漲,說明主力已沒有耐心或時間來慢慢進貨,不得不將股價一路推高邊拉邊吸。
15)在股價底部盤整的末端,股價波動幅度逐漸縮小;成交量萎縮到極點後出現量增,股價以中陽突破盤局,並站在10日均線之上;成交量持續放大股價續收陽線,以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突破之後疊合的均線轉為多頭排列。此為最佳的短中線買入點,也是量價均線配合的完美樣本.
這種形態的特徵為∶ 1、前期築頭(一年起以內的頂部)時帶著較大的成交量。 2、前期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中,目前有止跌回穩態勢,並且在近日某相對低位放出巨量,單日成交量超過築頂時的成交量,一般換手率超過10%。此時底部放大量,可斷定為主力大舉進場的一個標誌。同時底部的量超過頭部的量,極有利於化解頭部的阻力。 3、放出巨量後股價繼續保持企穩狀態,並能很快展開升勢。這通常表明股價的根基紮實,後市還有較大的空間,此時可以及時跟進。 有些黑馬在主力吸納時往往能在量上找出跡象,而有些主力則喜歡悄無生息的吸納,在低位時並無明顯的放量現象。這些個股上升過程中明顯的特徵是成交萎縮,甚至越往上漲成交量越小。主力用少量成交即可推升股價,從而透露出這樣可靠的信息:1、主力已經完全控盤,籌碼高度集中,要拉多高由主力決定; 2、上升縮量,說明主力無派發的可能及意願,後市仍將看漲。未出現明顯的頭部特徵時不妨長期持有。 什麼樣的成交量才算縮量漲升呢?這又可分為幾種情況: 1、股價越往上漲,成交反而比前期減少;隨著股價升高,願意拋售的人反而減少,反映出市場強烈的惜售心理。 2、換手率較低,日換手率一般不超過10%,以極少的成交量即保持持續升勢,說明上升趨勢一時難以改變。 3、上升時成交量保持平穩,一段時間內每天的成交量比較接近,無大起大落現象。 進入頂部階段之時盤中表現為:上升過程中放出大量,換手率一般達到30%以上,主力減倉跡象極為明顯。
十、暴漲股的量能特徵一般來說,價升量增、價跌量縮是大盤或個股運行的正常形態。而黑馬的出現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它會在低位時大幅放量,甚至超過前期築頭時的成交量,這種情況被稱為"巨量過頂",表明該股後市看好。 這種形態的特徵為∶ 1、前期築頭(一年起以內的頂部)時帶著較大的成交量。 2、前期一直處於下降通道中,目前有止跌回穩態勢,並且在近日某相對低位放出巨量,單日成交量超過築頂時的成交量,一般換手率超過10%。此時底部放大量,可斷定為主力大舉進場的一個標誌。同時底部的量超過頭部的量,極有利於化解頭部的阻力。 3、放出巨量後股價繼續保持企穩狀態,並能很快展開升勢。這通常表明股價的根基紮實,後市還有較大的空間,此時可以及時跟進。 有些黑馬在主力吸納時往往能在量上找出跡象,而有些主力則喜歡悄無生息的吸納,在低位時並無明顯的放量現象。這些個股上升過程中明顯的特徵是成交萎縮,甚至越往上漲成交量越小。主力用少量成交即可推升股價,從而透露出這樣可靠的信息:1、主力已經完全控盤,籌碼高度集中,要拉多高由主力決定; 上升縮量,說明主力無派發的可能及意願,後市仍將看漲。未出現明顯的頭部特徵時不妨長期持有。什麼樣的成交量才算縮量漲升呢?這又可分為幾種情況:A、股價越往上漲,成交反而比前期減少;隨著股價升高,願意拋售的人反而減少,反映出市場強烈的惜售心理。B、換手率較低,日換手率一般不超過10%,以極少的成交量即保持持續升勢,說明上升趨勢一時難以改變。C、上升時成交量保持平穩,一段時間內每天的成交量比較接近,無大起大落現象。D、進入頂部階段之時盤中表現為:上升過程中放出大量,換手率一般達到30%以上,主力減倉跡象極為明顯。
MACD的運用
A能量比柱狀,分為紅柱和綠柱,觀察柱狀一段時間的走勢和今天的柱狀比昨天的柱狀長還是短,如果今天的長度和昨天的一樣就可能要變盤了。
B、MACD金叉與死叉
C、零下金叉多半是弱勢中的反彈,零上金叉是買點,零上二次金叉更好(零上二次金叉要高於第一次才行),
D、MACD線零下做空零上做多
E零下死叉要賣出,零下二次死叉要堅決賣出
F、股價在上漲中不斷創新高,而MACD紅柱卻和前一天持平或是短了,那股價就見頂了;股價在上跌中不斷創新低,而MACD綠柱卻和前一天持平或是短了,那股價就見底了。
G、MACD指標的背離
H、柱狀是程弧形還是凹形還是斜線型
一、「MACD低位兩次金叉」
首先是MACD短期內(8或13個交易日內)連續在O軸以下發生兩次金叉,容易出暴利機會。在發生第二次金叉的時候可以介入。
注意下列事項:
(一)MACD低位一次金叉的,未必不能出暴漲股,但「MACD低位二次金叉」出暴漲股的概率和把握更高一些。
(二) 「MACD低位二次金叉」,還要結合K線形態、量價關係KDJ等綜合判斷,以增可信度。
二、MACD選股實際應用
MACD指標作為中長期分析的手段,它所產生的交叉信號,對短線買賣比較滯後。具體使用方法如下:
1 當DIF,MACD兩數值位於0軸上方時,說明大勢處於多頭市場,投資者應當以持股為主要策略。MACD金叉,並不代表是一種買入信號,而此時的大盤走勢,已是一個短期高點,應當採用高拋低吸的策略。一般情況下,在金叉信號產生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會有一個回調低點,此刻可以再行買入。MACD死叉時,說明該波段上升行情已經結束,通常行情會在交叉信號產生後,有波象樣的反彈,已確認短期頂部的形成,此時投資者可以藉機平倉出局。在之後的調整中,利用隨機指標KDJ,強弱指標KSI再伺機介入。MACD二次金叉,預示著將產生一波力度較大的上升行情。由於股市行情的變化多端,MACD指標常會與K線走勢圖呈背離的走勢,通常稱為頂背離。
2 當DIF與MACD兩指標位於0軸的下方時,說明目前的大勢屬於空頭市場,投資者應當以持幣為主要策略。若MACD死叉時,應離場觀望。MACD0軸下金叉一般以反彈的性質居多。在空頭市場中,每次反彈都應當視為出貨的最佳良機。MACD二次死叉時,預示著今後會有一波較大的下跌行情產生。應堅決清倉出局。通常產生的這段下跌,屬於波浪理論中的C浪下跌。在空頭市場經過C浪下跌以後,偶爾也會發生MACD指標與K線走勢圖產生背離的現象,通常稱為底背離,預示著行情在今後會發生反轉走勢,投資者應當積極介入。
3 當MACD指標作為單獨系統使用時,短線可參考DIF走勢研判。若DIF由上向下跌穿O軸時可看作大勢可能步入空頭市場。若MACD由上向下跌空O軸時,確認大勢進入空頭市場。投資者應採用離場觀望。若DIF由下向上穿越O軸時,可看作大勢可能布入多頭市場。若MACD由下向上穿越O軸時確認大勢進入多頭市場。投資者可以大膽持股,積極介入。
4 在MACD指標中,紅色能量柱和綠色能量柱,分別代表了多頭和空頭能量的強弱盛衰。它們對市場的反應,要比短期均線DIF在時間上提前。在MACD指標中,能量釋入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通常是呈逐漸放大的。在使用能量柱時,利用紅色能量柱結合K線走勢圖就得出,當K線走勢圖近乎90度的上升,加之紅色能量柱的快速放大,預示著大勢的頂部已近,在股價創新高而紅色能量柱卻與前一天的持平或短時,股價就可能見頂了。反之,在空頭市場中,這種現象也成立。
總之,在使用MACD指標時必須判定市場的屬性。即目前的市場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MACD的金叉一般是重要的買入時機。當DIF和MACD兩線在0軸之下且較遠時由下行轉為走平,且快線DIF上穿慢線MACD形成的金叉是較佳的短線買入時機,但必須注意DIF和MACD距離0軸遠近的判斷主要根據歷史記錄作為參考。而發生在0軸之上的金叉則不能離0軸太遠,否則其可靠性將大大降低。比較傾向於在紅海洋既紅柱連成一片區, MACD形成金叉,其中線可靠性較好。同時這也符合強勢市場機會多。
三、活用「探底器」,尋覓真底部
在此介紹一種利用MACD與30日均線配合起來尋找底部的辦法,可剔除絕大多數的無效信號,留下最真最純的買入信號。其使用法則:MACD在0軸以下金叉後沒有上升至0軸以上,而是很快又死叉,此時投資者可等待兩線何時再重新金叉,若兩線再度金叉(在0軸以下)前後,30日平均線亦拐頭上行,這表明底部構築成功,隨後出現一波行情的可能性較大。
四、MACD背離
分為頂背離和底背離,要點如下:
1、背離原點取值十分重要,強調要具有明顯的高(低)點性!注意要在同一上升(下降)趨勢里中取值,且在最高(低)點之後運行一段(一般在下跌末段、股價與指標出現第三浪低點)後才出現原點;
2、連續性原則。注意:1、必須在復權價位下運用指標;2、停牌階段指標運動失效;3、漲跌停板指標失效。背弛是一種能量積累過程,只有震蕩交易才能利於能量的積累與轉換!故此,停牌期間MACD指標容易失靈!就形成方式看,只有以股價震蕩盤升(跌)方式形成的背離具有較高的判頂(底)信號,那種指標暴漲(跌)後形成的背離往往是反彈(回調)行情。因為只有逐步震蕩的方式才能是能量完全釋放完畢而確立頂(底)部,但暴動的方式卻使市場一方擴大了發揮的範圍,其之後至少還會出現多次背離才能真正反轉。
3、底背離三大常性:
A、事不過三。在大跌行情中,底背離低點後連續出現2次順次的背離時,基本可以確定下跌行情已快結束。但此時往往由於空頭力量的頑強而向下假突破,指標也隨其突破,雖然有可能打穿前兩次背離的底部,也即相對前兩次沒有形成背離,但其和最初的背離原點仍是形成了背離,而且是第三次背離,操作上反而可大膽反手操作抄底。三背離後的反轉行情幅度往往較大且安全性高,其中暴漲後期需要連續的大量支持。
B、對稱原理。在股市中,對稱原理的存在面很廣,MACD背離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出現底背離尤其是多次背離之後的行情見頂多以成交或者股價頂背離結束。因為底背離代表能量的過分集中,在反彈行情展開後壓抑的能量容易產生報復行情,而強大的慣性作用也就往往容易造成頂背離。
4、 形態分析。MACD屬於趨勢性指標, MACD底背離也可用一般的形態理論進行分析,如頭肩底、雙底、三底、圓弧底、平台扎底等,此類形態分析中常用的量度幅度、阻力或支持位等評判理論也可適用,頂背弛則反之運用。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大家可以觀察圖中對應大盤上漲時的MACD走勢.將游標移動到2001-05-28日,大盤當天的收盤超過了2001-04-23日,然而MACD沒有創出新高,相反出現了二次向下死叉,出現了頂背離,市場又一次發出了賣出信號.根據MACD的應用原則,高位出現二次向下死叉,其後都將有一波較大的跌勢.拋開基本面不說,如果對這個重要的賣出信號也視而不見的話,那麼市場留給你的將是無盡的痛苦和折磨了.
5、背離陷阱。主要表現在:在連續暴跌後形成底背離原點後,股價並沒有因此而反彈,只是盤平甚至盤跌,而且在指標盤升到壓力位後卻繼續向下突破,底背弛陷阱顯現!值得注意的是,背離陷阱之後再次出現的背離,這往往就是真正的底部出現。
五、如何使用MACD進行股票交易
第一部分
趨勢的底部判定不是每隻股票的底部(頂部)都會發生MACD的背離現象,但是發生了MACD背離的股票有94%將至少出現一個次級的中期反向趨勢。
第二部分
已經形成的趨勢
如果你希望在一個已經經確認的上升趨勢里交易,這是個好的選擇,但你需要等待一次回調,以便能夠找到合適的價格。
我們應該(最好)在一次回調即將或已經結束時進場,基本原則如下:
1、上升趨勢中回調浪,其低點的DIFF至少應該貼近0線,最好是在0線下比較遠的地方。
2、回調浪不一定需要出現背離,但是背離後更有把握。
3、回調的低點不能低於前一個低點。
4、價格穿越前高,趨勢得到進一步驗證,可以追加買單。
5、並非價格達到目標就表示趨勢結束,很大的可能是會出現一輪迴調,然後繼續前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