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江西劉氏簡介

中華萬家姓 |姓氏主頁 |新聞公告 |源流古迹 |家譜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業 |芳 名 錄 |姓氏論壇 |

萬山朝九嶷

舜寢九嶷

舜帝古陵

紫霞岩

千年學宮—寧遠文廟中華萬家姓 繼承家族優良傳統 發揚先祖艱苦奮鬥精神 振我家業 興我中華江西劉氏簡介中華萬家姓 www.10000xing.cn 中華劉氏網 2007-04-09江西是現代中國劉姓分布較為集中的省份。雖然沒有準確的全省統計數字,但據幾個縣的數據分析,劉姓是江西的大姓,其排名大約應該在前5位之列。早在西漢,江西就是劉姓所建立的長沙國的一部分,長沙劉氏南派的主要部分,就是聚居在江西。此後,在北方劉姓向東南大遷移過程中,江西又成為各支劉氏遷徙落籍的理想地區之一。明清時期,隨著大批劉姓成員參加"江西填湖廣"的移民運動,江西又成為湖廣地區(今湖南和湖北地區)劉姓的主要發源地。在江西,劉姓不但是人口數量多的大姓,而且很早以來就是望族顯族。在中國歷史上,江西劉姓中曾產生了新喻墨庄劉氏、永新劉氏、安成劉氏等眾多全國著名的名門望族。在宗族支派上,江西劉姓主要包括3大支派:一是土著的長沙劉氏南派;二是從北方南下的彭城劉氏;三是來自閩粵的中山系客家劉氏。墨庄劉氏:墨庄劉氏的原居地是新喻荻(dí音敵)斜村,即今江西省新余市黃土崗鎮荻斜村,該村位於黃土崗東南方向二公里處。據江西《劉氏族譜》和劉敞《先祖磨勘府君(劉式)家傳》記載,新喻墨庄劉氏源出彭城,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的後裔。這個家族原來世居彭城,直到西晉末年,有一個劉交的第18代孫劉遐出任安城太守。由於當時五胡亂華,劉姓大本營所在地北方彭城一帶也兵荒馬亂,所以劉遐任職期滿後就沒有返回故鄉,而是在他任職的江南廬陵(今江西吉安市)定居下來。劉遐的後裔不但人丁非常興旺,家族勢力也很強大,構成今日江西和相鄰的福建、湖南劉氏族姓中的重要部分。直到唐朝末年,這個家族有個劉遜,又從廬陵遷居新喻,後裔發達,形成新喻劉氏。(一說新喻劉氏的實際開基始祖是劉遜的裔孫劉逵。)族譜所記從劉交到劉遜的世系如下:楚元王劉交(第75世)→劉富→劉辟彊→劉德→劉向→劉伋→劉厚→劉節→劉昌→劉浚→劉毅→劉震→劉表→劉琦→劉鉉→劉伯陵→劉文→劉遐→劉啟→劉岱→劉芾→劉喬→劉彥→劉德傑→劉時濟→劉秦→劉延年→劉銓→劉行恕→劉憂→劉朝賓→劉敏→劉守文→劉遜→劉超→劉逵→劉琠→劉晟、劉昰、劉式、劉階、劉祥(第112世)。據族譜,上述世系中,劉喬,字子高,南朝劉宋時任安成王右常侍,以賢能著稱,他死後著名文學家江淹曾為他撰寫墓銘。劉延年,本名劉延,字延年,隋朝時官任吏部尚書郎。隋朝滅亡後回鄉隱居不仕,生二子:劉銓、劉錫。劉銓生2子:劉行忠、劉行恕。其中,劉行忠官任唐秦州道行軍副總管。劉行恕娶丞相姚宗之女,生子劉忱。劉忱中唐廣德二年(764年)進士,官任臨察御史。劉錫生2子:劉行志、劉行思。劉行思出家為僧,法號泓濟禪師,為一代高僧。劉遜生子劉超,劉超生劉逵,劉逵生劉琠,劉逵、劉琠父子生活在五代,因時局混亂,二人都隱居鄉下,沒有出來做官。劉琠,字珪繼,事父母以孝聞名,因持家有方,家豐於財,樂善好施,是當地有名的大善人。劉琠去世於保大元年(943年),高壽99歲。後人為之立祠祭祀,稱其神主為"評事大王"。劉琠娶夫人歐陽氏,生5子:劉晟、劉昰、劉式、劉階、劉詳。其中,劉琠的第三個兒子,就是帶動新喻劉氏宗族崛起的核心人物劉式。劉式,字叔度,是生活在五代後宋初的一位知名人物,《宋史》卷267有傳。據記載,劉式自幼好讀書學習,有遠大志向,但像當年劉邦一樣不喜歡生產勞動。少年時在著名的江西白鹿洞書院就學,弱冠成年後隱居廬山,博覽詩書文獻,潛心鑽研儒家經典,特別對《春秋》三傳有很高的造詣。南唐末年,學有所成的劉式參加南唐王朝的進士考試,結果以優異的成績高中明經科第一名。劉式的學識成就,受到當時南唐著名學者徐鉉等人的稱讚,而新喻劉氏也因此名聲雀起。永新劉氏資料缺南昌劉氏:南昌是江西劉姓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據民國時期《江西通志稿》的記載,劉姓是南昌各姓氏中排第4位的大姓和望姓。自宋代以來,南昌劉姓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大量比較著名的人物,其中宋代南昌劉姓名人有劉亨叔等4人,元代有劉文質等5人,明代有綎(糹+廷)等109人,清代有劉崑等121人。明萬曆二十三年全國科舉考試,南昌劉氏有5人同榜考取進士,當時被傳為美談。這5人後來都做了官,頗有成就,他們是太傅劉廷柱、太僕劉洪謨、御史劉一爌(火+廣)、駕部郎中劉一煜、太傅劉一璟。吉安劉氏:吉安縣富田劉氏(客家劉氏後裔):開基始祖儒鴻公,為開七公的第19代孫。據族譜記載,該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客家劉氏支派。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吉安縣富田鄉老古廟石門樓村,堂號為"儒鴻堂"。自開七公到開基始祖儒鴻公的傳遞世系如下:1開七公→2廣傳公→3巨源公→4明遠公→5天賦公(遷居廣東興寧)→6仲華公→7貴宗公→8處士公→9法殊公→10尖財公→11潓(氵+惠)公→12隱公→13秀賢公→14若仁公(遷居龍南泉石公坑)→15淑公→16開先公→17缺公→18仕禮公→19儒鴻公。自始祖儒鴻公以下,該支劉氏的字輩如下:"儒德君明世家道永昌"。吉安樟汲劉氏:形成於元明之際,來自江西泰和,以劉廷宰為開基始祖。譜稱,吉安樟汲劉氏在劉姓宗族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最小的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廷宰,原籍泰和縣樟塘鄉竹山村,是竹山劉氏始祖劉震龍的孫子。本支劉氏聚居在今江西省吉安縣值夏鄉樟汲村,堂號為"崇禮堂"。該支劉氏的字派,從始祖"廷"字派劉廷宰開始,依次是:"廷茂以文彥永迪梅理日佐乾子學祥瑞愈昌德配孔孟建賢良允"。吉安值夏劉氏:形成於明朝,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劉交一派,來自江口晏溪,以劉子正為開基始祖。譜載,吉安值夏劉氏始祖劉子正是楚元王劉交的第62代孫,原籍江口晏溪,明朝時由江口遷居江西省吉安縣值夏鄉,落籍吉安值夏鄉佳山村,成為值夏劉氏的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交到劉子正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交→劉禮→劉道→劉注→劉純→劉延壽→劉福祗→劉安慶→劉用中→劉惠仁→劉靖安→劉敬修→劉瑞可→劉伯林→劉仁美→劉紹祖→劉天明→劉詔朗→劉如朋→劉均雅→劉孟隆→劉仲素→劉德遠→劉峻因→劉學淵→劉如囷→劉行敏→劉月潭→劉仕芳→劉江南→劉寶鑒→劉顏玉→劉勝儀→劉節用→劉蘭亭→劉友謙→劉志高→劉克賢→劉開先→劉魯道→劉以周→劉如祖→劉空山→劉洪崖→劉雲叟→劉太康→劉光行→劉明卿→劉三十→劉舜臣→劉寧窗→劉顯祖→劉同成→劉文溪→劉冰壺→劉念六→劉文二郎→劉明甫→劉關二→劉以誠→劉祉廷→劉子正。劉子正生2子:長子劉伯琛,生子劉汭,後裔又遷居值夏鄉陽門村,以"敦本堂"為堂號;次子劉伯璇,生子劉浩,後裔以"學聖堂"為堂號。值夏劉氏自本支開基始祖劉子正開始,使用如下字派:"子伯汭萬文武成周紹繼祖謀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吉安新圩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8代孫劉仲倫、劉仲信兄弟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仲倫兄弟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海→40劉彀→41劉元振→42劉麾→43劉世德→44劉宗雯→45劉安邦→46劉仕恭→47劉彥輝→48劉仲倫、劉仲信。吉安新圩劉氏分為兩派:劉仲倫的後裔居新圩鄉黃塘村,以"正倫堂"為堂號,所使用字派為"仲鞠午參十甲宏如文孟孔喬存榮念齊堯方";劉仲信的後裔居新圩鄉城山村,以"孝永堂"為堂號,所用字派是"仲珪亨伯春仁德用文高顯於淵邦從遜紹可"。吉安福田劉氏:吉安福田劉氏是樟汲劉氏的分支。開基始祖劉昌發,原籍本縣值夏鄉樟汲村,是樟汲劉氏始祖劉廷宰的第18代孫。自劉廷宰至劉昌發的傳遞世系如下:劉廷宰→劉茂三→劉以忠→劉文遠→劉彥良→劉永安→劉迪仁→劉梅→劉理恭→劉日後→劉佐堯→劉乾→劉子奇→劉學貢→劉祥兆→劉瑞→劉愈→劉昌發。吉安大陂劉氏:本支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皇族長沙王,以長沙王劉發為本支大始祖。祖行由湖廣遷居大嶺下,再由大嶺下分居吉安縣值夏鎮大陂村。遷吉安大陂開基始祖劉學禮,是長沙王劉發的第61代孫。譜稱最後一任長沙王劉興的第22代孫劉竺,南朝劉宋元嘉年間(公元424--453年)官任廬陵郡太守,因官遷居儒林大陂,成為儒林大陂劉氏始祖。劉竺的第32代孫劉學禮,由大嶺下分居吉安縣值夏鎮折陂大陂村。自劉竺到本支開基始祖劉學禮的傳遞世系如下:1(長沙定王)劉發→……8劉興→……30劉竺→31劉常福→32劉裕達→33劉廷放→34劉永傳→35劉世玉→36劉吉瑞→37劉慶順→38劉利伸→39劉見義→40劉大松→41劉人傑→42劉長招→43劉發先→44劉其教→45劉祥棟→46劉天煥→47劉開泮→48劉鴻泰→49劉運亨→50劉子珍→51劉以府→52劉四銓→53劉河教→54劉文松→55劉仁煌→56劉義坡→57劉禮莒→58劉智恩→59劉信遠→60劉理輻→61劉學禮。吉安大陂劉氏以"義倫堂"為堂號,並訂立了如下字派:"武昌翊朝劉明光元亨利貞大昌永隆吉祥孚嘉允"。其中,"武"字派為本支第3代也就是劉學禮的孫子輩。吉安文陂劉氏:本支劉氏屬於劉姓中的長沙劉氏大宗南派,出自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侯劉蒼。開基始祖劉慶佑池、劉佑通兄弟,是安成侯劉蒼的第50代孫。據該族族譜記載,當年第一代安成侯劉蒼傳位給兒子安成侯劉自當,劉自當位給兒子安成節侯劉壽光。劉壽光居安成谷口,食邑為欽鳳、永嘉二鄉,生3子:長子劉方繼,承襲安成侯爵,史稱安成頃侯;二子劉錫,改封湖廣頃侯;三子劉喬,字諳谷,未襲爵。安成頃侯劉方繼生子劉喜,劉喜襲爵安成侯,生子安成節侯劉興。劉興生劉孝。劉孝又名劉禮,襲爵為安成侯,後與安眾侯劉崇一道起兵反抗王莽。劉孝的兒子劉廊,又名劉隆,字元伯,東漢初官任車騎議郎。劉廊生子劉漸,東漢明帝時官任漁陽司馬。劉漸的兒子劉俊,和帝是官任謁者。劉俊生劉朔,劉朔生劉宿,劉宿生劉瑛,劉瑛生劉淵徹。劉淵徹官任豫章太守,生子劉鏜。劉鏜又名劉惇,字子仁,三國時人,在吳國孫輔王朝任廬陵太守。劉惇生劉烈,劉烈生劉岫,劉岫生劉珣,劉珣生劉正立,劉正立生劉暾。劉暾在東晉惠帝時官任司隸校尉,劉裕滅晉後辭職回鄉,生子劉時憲。劉時憲生子劉哲,劉哲生劉璟。劉璟在唐初官任壽州都督,生子劉務。劉務的兒子劉鎬閟,劉鎬閟在唐太宗時官任國子祭酒,生子劉昌雅。劉昌雅官任翰林待詔,生子劉環忠。劉環忠生劉茀祿,劉茀祿在唐玄宗時官任侍書御史。劉茀祿生了3個兒子:長子劉義,字宣制,號松泉居士;二子劉伶,官任吉州刺史;三子劉致,官任南雄太安。劉義生了5個兒子,又分遷各地:長子劉柔,字達順,留居中村,後裔又遠遷湖南茶陵;二子劉惇,字達善,號厚庵,於唐朝大中五年(851年)遷居河南白水;三子劉儉,字達清,遷居吉陽筠州;四子劉簡,字達忠,號誠庵,唐朝大中二年(849年)遷居吉州永新縣中村;五子劉朴,字達素,號泊庵,遷居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劉惇生2子:劉瑞龍、劉宏。劉瑞龍的第17代孫劉才智生2子:劉永喻、劉永忠。劉永喻的2個兒子就是劉佑池、劉佑通兄弟,他們一同遷吉安縣文陂鄉。其中,老大劉佑池的後裔居住在文陂鄉竹山村,以"慶遠堂"為堂號;老二劉佑通的後裔多居住在文陂鄉境湖村,以"一德堂"為堂號,後又有部分後裔遷到本縣值夏鄉平源、桐溪、金洲村後裔。劉永忠的兒子劉佑爵,字仲伯,遷居吉安雲樓鄉楊渡村開基立業,後裔以"永忍堂"為堂號,成為楊渡劉氏。吉安文陂竹山劉氏和吉安雲樓楊渡劉氏的字派完全相同,均是:"佑重叔賢甫師元承子嘉迪曰春龍堯克"。其中,開基始祖都是第一代"佑"字輩。吉安文陂鏡湖劉氏的字派則後5個字不同:"佑重叔賢甫師元承子嘉承志汝愈光"。附:吉安文陂劉氏世系:1劉蒼→2劉自當→3劉壽光→4劉方繼→5劉喜→6劉興→7劉孝→8劉廊→9劉漸→10劉俊→11劉朔→12劉宿→13劉瑛→14劉淵徹→15劉鏜→16劉烈→17劉岫→18劉珣→19劉正立→20劉暾→21劉時憲→22劉哲→23劉*(王+景)→24劉務→25劉鎬閟→26劉昌雅→27劉環忠→28劉超→29劉茀祿→30劉義→31劉惇→32劉瑞龍→33劉漢鼎→34劉玉瓚→35劉持己→36劉澄冕→37劉清胄→38劉承華→39劉堯宇→40劉運昭→41劉名忠→42劉望福→43劉賓→44劉尊英→45劉崇章→46劉必校→47劉福貞→48劉才智→49劉永瑜、劉永忠→劉佑池、劉佑通、劉佑爵。吉安文陂沙灣劉氏:文陂沙灣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5代孫劉翰簡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元貞兄弟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融→41劉鍇→42劉籥→43劉端卿→44劉翰簡。劉翰簡自南京遷江口吉陵,落籍吉安縣文陂鄉沙灣村,後裔以"存古堂"為堂號。吉安值夏小江邊劉氏:值夏小江邊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9代孫劉如綸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如綸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閔→40劉章→41劉鐺→42劉開先→43劉端祥→44劉庠→45劉應中→46劉克嘉→47劉良→48劉士元→49劉如綸。劉氏自劉況從金陵遷居西昌株林,劉如綸又自株林遷居郡城,再分居小江邊。值夏鎮小江邊村劉氏以"孝友堂"為堂號。吉安新圩棟頭嶺劉氏:新圩鄉棟頭嶺村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6代孫劉存華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存華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貴)→37劉文德→38劉鵬→39劉志標→40劉尚賢→41劉珙→42劉祖詔→43劉學麟→44劉逢禮→45劉文郎→46劉光國→47劉戈郎→48劉子桂→49劉湛→50劉才耀→51劉慕泰→52劉顯佐→53劉宸→54劉守元→55劉邦顯→劉存華。吉安新圩鄉棟頭嶺村劉氏以"崇古堂"為堂號。吉安文陂螺溪劉氏:文陂螺溪劉氏也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7代孫劉元貞、劉元順兩堂兄弟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元貞兄弟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融→41劉鍇→42劉籥→43劉端卿→44劉夷簡→45劉震→46劉鍈→47劉萬頃→48劉成器→49劉復生→50劉應辰→51劉文輝→52劉庭槐→53劉回孫→54劉一匡→劉漢傑、劉漢佐→劉元貞、劉元順。此支吉安文陂劉氏又分為兩派:劉漢傑之子劉元貞自吉水縣水南鄉注洲村遷居吉安文陂鄉螺溪村,後裔以"永思堂"為堂號;劉漢佐的兒劉元順又自螺溪遷居本鄉赤塘,後裔以"崇倫堂"為堂號。吉安富田江蔭劉氏:吉安富田江蔭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2代孫劉顯文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載自劉蒼到江蔭始祖劉顯文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伶→31劉岳→32劉*(辱+阝)→33劉本→34劉仁贍→35劉奎→36劉達翁→37劉智光→38劉天寶→39劉暉→40劉日余→41劉溶→42劉顯文。上錄世系中,劉伶是唐玄宗時侍書御史劉*(艹+弗)祿的第二個兒子,官任吉州刺史。劉伶有3個兒子:長子劉崇,天寶年間由安福東崗神背遷居吉安董湖;次子劉岳,又名劉*(山+嚴),有的族譜作劉楚,遷居*(氵+廬)村巷口;三子劉嵩,遷居虎溪大坑。劉天寶官任刺史,從他的孫子劉日余開始,到富田始祖劉顯文,都世襲為吉州刺史。劉顯文生子劉彌,劉彌生子劉升,劉升生子劉祚,劉祚生子劉評,劉評生子劉昉,劉昉生子劉宇,劉宇生子劉起。劉起生2子:劉公茂、劉公才。劉公茂生子劉仲敬,劉仲敬生2子:長子劉原信,留居江西吉安縣富田鄉江蔭村,後裔以"復古堂"為堂號;次子劉原嘉生劉子直, 劉子直的兒子劉安吉又從富田江蔭遷居吉安雲樓鄉東園村開基,後裔以"崇古堂"為堂號。劉公才生子劉彥琛,劉彥琛在宋代又由吉安富田江蔭村遷本鄉夏坪村開基,後裔以"集義堂"為堂號。劉彥琛生子劉惠民,劉惠民生子劉世瑞,劉世瑞生子劉宗敬,劉宗敬生子劉迪哲,劉迪哲生子劉文貴,劉文貴生子劉均慶。劉均慶又從吉安富田遷居本省泰和縣灌溪小水村另立基業,後裔開成泰和灌溪小水"清倫堂"劉氏。吉水劉氏吉水繞源遠慶堂劉氏:形成於南宋初年,來自江西安福,以劉恢為開基始祖。譜載,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最小的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恢,是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的第20代孫,西昌(古稱江西泰和為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9代孫。劉恢原籍江西安福縣上城,於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從安福遷吉水,落籍吉水縣富灘鄉繞源村。族譜所記自劉知幾到本支始祖劉恢的傳遞世系如下:劉知幾→劉貺→劉滋→劉希奇→劉趙概→劉文彥→劉通叟→劉紹先→劉繼元→劉天瑞→劉諒→劉立禮→劉嗣宗→劉居焱→劉宣→劉震→劉揆→劉景→劉敏求→劉恢。吉水繞源劉氏堂號為"遠慶堂"。從劉恢的第21代"先"字派開始,繞源劉氏訂立了如下字派:"先紹光璠元亨廷清永盛仁義"。吉水五坊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長沙劉氏大宗南派,出自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7代孫劉彥遠為開基始祖。譜稱,安成侯劉蒼的第30代孫劉義的長子劉惇生2子:長子劉瑞龍,二子劉宏。劉宏的兒子劉況,唐末五學士,五代天成三年(928年)自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遷居西昌(今江西泰和)株林,成為西昌劉氏各派的共同始祖之一。劉況的孫子劉遜生2子:劉*(王+區)、劉*(王+貴)。劉*(王+區)的孫子劉利濟生3子:劉宗誨、劉好先、劉宗敏。劉宗誨生2子:劉軫、劉彀。劉軫生2子:劉錫、劉南立。劉南立的第7代孫劉彥遠,就是吉水縣水南鄉五坊村開基始祖。自劉蒼到本始開基始祖劉彥遠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海→40劉軫→41劉南立→42劉開→43劉世昌→44劉邦文→45劉安道→46劉仕喜→47劉彥遠。劉彥遠的後裔以"漫德堂"為堂號。從一世始祖劉彥遠開始,該支劉氏的字派如下:"彥大浚應容允元已祐臧緝福扁棒朴宗日雲槐"。吉水葛山董富劉氏:吉水葛山董富劉氏形成於唐朝,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31代孫劉崇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載自安成侯劉蒼到吉水董富劉氏開基始祖劉崇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2劉自當→3劉壽光→4劉方繼→5劉喜→6劉興→7劉孝→8劉廊→9劉漸→10劉俊→11劉朔→12劉宿→13劉瑛→14劉淵徹→15劉鏜→16劉烈→17劉岫→18劉珣→19劉正立→20劉暾→21劉時憲→22劉哲→23劉*(王+景)→24劉務→25劉鎬閟→26劉昌雅→27劉環忠→28劉超→29劉茀祿→30劉伶→31劉崇。譜稱,吉州刺史劉伶的長子劉崇,字伯高,因父親在吉州任職,他於唐朝天寶年間(742--755年)同江西安福縣東崗神背遷居吉郡董湖(即今江西省吉水縣葛田鄉董富村)開基立業,後裔以"崇高堂"為堂號。董富劉氏在唐宋時期都很興旺。開基始祖劉崇生3子:劉*(王+番)、劉瑜、劉紹榮。其中,劉紹榮繼任吉州刺史,他的兒子劉行昌官任左司員外郎。劉行昌的兒子劉天寶,任吏部郎中。劉天寶生子劉紹,劉紹生子劉棨,劉棨生子劉佑,劉佑生子劉慕濂,劉慕濂生子劉揚,劉揚生子劉簡,劉簡生子劉述,劉述生子劉珍。劉珍,字待聘,遷居廬陵東鄉。劉珍生子劉維,劉維官任翰林院編修,生2子:劉滔、劉潤。其中,長子劉滔,字禹績,五代時官任大理評事,南唐保泰三年由臨江新於下祿坑遷居吉水南嶺居北全家園。劉滔的後裔中,有第12代孫劉慶光遷居江西吉安新圩鄉車田、西溪二村開基立業,又有第13代劉受二於明朝洪武三年遷居湖南茶陵縣洋田。泰和劉氏泰和江夾洲劉氏:形成於南宋,來自西昌(即泰和),以劉曰修為開基始祖。譜載,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最小的兒子楚孝王劉囂。本支劉氏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泰和縣萬合鄉江夾洲村堂號為"崇慶堂"。江夾洲劉氏開基始祖劉曰修,是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12代孫。當宋朝末年,劉曰修的3個兒由西昌棗樹玉泉遷居江畔,淘金江夾洲。他們後裔世代居此,因此尊父親劉曰修為本支始祖。族譜所記自劉立禮到劉日修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宗→3劉居焱→4劉宣→5劉震→6劉揆→7劉景→8劉敏才→9劉升→10劉叔周→11劉子亨→12劉曰修。江夾劉氏自始祖"曰"字派劉曰修開始,訂立了如下字派:"曰明和震可淑濟均友存永福叔廣崇京瑞應禎祥德愈昌修齊道貌岸然學建明良安仁"。泰和樟塘龍陂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0代孫劉子富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子正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海→40劉軫→41劉南立→42劉洋→43劉世顯→44劉仕貴→45劉伯寶→46劉叔周→47劉紹宗→48劉惟文→49劉德成→50劉子富。泰和樟塘龍陂劉氏以"衍慶堂"為堂號。自開基始祖劉子富開始,該族使用如下字派:"子叔資朴榮常舉一士慰甲顯承光榮德"。泰和冠朝大溪劉氏:泰和冠朝大溪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45代孫劉珊甫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珊甫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鬲+甫)→41劉劉仲武→42劉節→43劉端仁→44劉勝漢→45劉珊。泰和冠朝鄉大溪村劉氏以"彞倫堂"為堂號。泰和下坊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長沙劉氏大宗南派,出自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5代孫劉元鑒為開基始祖。譜稱,安成侯劉蒼的第30代孫劉義的長子劉惇生2子:長子劉瑞龍,二子劉宏。劉宏的兒子劉況,唐末五學士,五代天成三年(928年)自金陵(今江蘇南京市)遷居西昌(今江西泰和)株林,成為西昌劉氏各派的共同始祖之一。劉況的孫子劉遜生2子:劉*(王+區)、劉*(王+貴)。劉*(王+區)的孫子劉利濟生3子:劉宗誨、劉好先、劉宗敏。劉宗誨生2子:劉軫、劉彀。劉軫生2子:劉錫、劉南立。劉錫的第15代孫劉元鑒,就是泰和縣塘洲經下坊村開基始祖。自劉蒼到本始開基始祖劉元鑒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海→40劉軫→41劉錫→42劉知本→43劉必大→44劉應→45劉志→46劉甫→47劉庭→48劉希→49劉仲→50劉仕→51劉叔→52劉世→53劉伯→54劉奇→55劉元鑒。劉元鑒的後裔以"忠孝堂"為堂號。自一世始祖劉元鑒開始,該支劉氏的字派如下:"元宗德光明允有年欽崇昌"。泰和苑前東皋劉氏:形成於宋代,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蒼,以蒼的第46代孫劉惠國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子正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宗海→40劉彀→41劉元振→42劉茂→43劉景仁→44劉永惠→45劉彥誠→46劉惠國。劉惠國落籍泰和苑前東皋村後,生子劉子合。劉子合官任軍政大夫,生子劉雨。劉雨生子劉幼魯,劉幼魯生2子:劉孟則、劉孟安。劉孟則的後裔留居東皋村。劉孟安在宋代官任吉州儒學提舉,他的兒子劉啟宗任陵州學正。劉啟宗生子劉用德。劉用德在元朝時官任萬安縣儒學教諭,他的兒子劉子善在明初洪武年間任金陵將。劉子善生子劉克暹。劉克暹因犯罪被貶,發配遼陽。他的兒子劉汪生子*(務-力+木),劉*生子劉焰,劉的第11代孫劉曙光又從泰和縣苑前遷居泰和縣萬合鄉連公塘村開基立業。苑前東皋劉氏以"永思堂"為堂號。自開基始祖劉惠國開始,該支劉氏使用如下字派:"惠子兩魯孟宗文以子珍彥*(王+典)孟敏元春懷天大承"。泰和苑前洲劉村劉氏:泰和苑前洲劉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1代孫劉承甫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承甫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融→41劉鍇→42劉籥→43劉端卿→44劉夷簡→45劉震→46劉*(釒+英)→47劉萬頃→48劉成器→49劉麓→50劉瑞→51劉承甫。苑前洲劉劉氏"敘倫堂"為堂號,使用如下字派:"承子均以克仲叔廣志卿堯夢維同達"。洲劉村劉氏開基始祖劉承甫生子劉子誠,劉子誠生子劉均郁,劉均郁生子劉以高,劉以高生子劉克賢,劉克賢生子劉仲珊,劉仲珊生子劉叔全,劉叔全生子劉廣穰,劉廣穰生子劉志庄,劉志庄生子劉詳卿,劉詳卿生子劉堯興。劉堯興又自泰和苑前洲劉村遷居本縣灌溪鄉上坑村立業,後裔稱上坑劉氏,以"集樂堂"為堂號。泰和苑前南坑劉氏:泰和苑前南坑劉氏形成於宋代,遷自江西永新,是宋代著名宰相劉沆的後裔,以劉沆的第13代孫劉慶宗為開基始祖。自劉沆到劉慶宗的傳遞世系如下:劉沆→劉瑾→劉*(亻+間)→劉言章→劉儀→劉棨→劉鄴→劉德→劉漢→劉文→劉應→劉性→劉榮→劉慶崇。泰和苑前南坑劉氏以"宗本堂"為堂號。泰和苑前白士派劉氏:該派苑前劉氏有多支,都屬於長沙劉氏達宗中的南派,且都出自泰和萬和淘金白土劉氏。安成侯劉蒼的第45代孫劉仕和為泰和淘金白土劉氏始祖,劉仕和的第8代孫劉興甫又由白土遷居泰和龍塘鄉村頭村另開基業,是為村頭劉氏。村頭劉氏始祖劉興甫生子劉懷德,劉懷德生2子:長子劉子光,號桂苑,也稱貴遠軒主;次子劉子耀,遷居吉水縣平原鄉,是為平原劉氏開基始祖。劉子光生2子:劉元成、劉元亨。劉元成考取進士,曾在禮部任職。他生有3個兒子:劉與敬、劉與存、劉與從。劉與敬生子劉用文,劉用文生子劉常質,劉常璺的兒子劉季明遷湖南長沙。劉與存生子劉郁文,劉郁文有3子:長子劉常英,其子劉季庸遷居吉水縣燕山白苑坑開基;次子劉常濟,基子劉季初遷居廬陵小水;三子劉常彬,遷居湖北省沔陽開基。劉與從生4子:劉尚恭、劉尚惠、劉尚貢、劉尚禮。劉尚恭的5個兒子,又都從泰和龍塘村頭村遷居泰和苑前鄉另立基業:長子劉仲震,居秦和苑前鄉洲頭村,後裔稱洲頭"具慶堂"劉氏;次子劉仲孚,遷居苑前祥雲村,後裔以"繼志堂"為堂號;三子劉仲暌,遷居苑前鄉洲頭村,後裔以"源仁堂"為堂號;四子劉仲臨,分居苑前鄉村頭村,後裔以"善慶堂"為堂號;五子劉仲蒙,遷居苑前鄉沿溪村,後裔以"聚奎堂"為堂號。泰和沿溪大湖劉氏:泰和沿溪大湖劉氏形成於明朝,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4代孫劉穆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穆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融→41劉鍇→42劉籥→43劉端卿→44劉夷簡→45劉震→46劉*(釒+英)→47劉萬頃→48劉成器→49劉聖筆→50劉桷→51劉並→52劉廣→53劉革→54劉穆、劉植。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劉穆自泰和珠林遷居沿溪大湖。沿溪大湖劉氏以"餘慶堂"為堂號。劉穆的弟弟劉植的第13代孫劉日興,又自泰和遷居江西吉安縣富灘鄉的張家渡村和新村立業,後裔以"誠意堂"為堂號。泰和沿溪澧塘劉氏:泰和沿溪澧塘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以劉蒼的第58代孫劉汝貴為開基始祖。族譜所記自劉蒼到劉汝貴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惇→32劉宏→33劉況→34劉耑→35劉遜→36劉*(王+區)→37劉諒→38劉利濟→39劉好先→40劉融→41劉鍇→42劉籥→43劉端卿→44劉行簡→45劉顯→46劉瑩→47劉肇→48劉韋華→49劉宣簡→50劉征→51劉泰倫→52劉公析→53劉慶……→58劉汝貴。泰和沿溪澧塘劉氏以"崇慶堂"為堂號。泰和竹山劉氏:形成於元朝,來自西昌玉泉,以劉震龍為開基始祖。譜稱,竹山劉氏開基始祖劉震龍是玉泉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15代孫,大約在元朝時由玉泉遷居泰和飯嶺(即今泰和縣樟塘鄉竹山村)開基立業。族譜所載自劉立禮到劉震龍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宗→3劉居焱→4劉宣→5劉震→6劉揆→7劉景→8劉敏才→9劉升→10劉叔周→11劉子亨→12劉曰價→13劉明祖→劉和忠→劉震龍。劉震龍生2子:劉興可、劉位可。劉震龍長子劉興可又生4子:劉淑連、劉淑建、劉淑遠、劉淑近。其中,劉淑建又成為劉氏"詩禮堂"和"仁義堂"的堂祖。劉震龍第二個兒子劉位可生了一個兒子劉廷宰,又遷往吉安縣。泰和竹山劉氏堂號為"繼先堂",字派與江夾洲劉氏相同。泰和高壠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的小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彥桃,是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24代孫。族譜所載自劉立禮至泰和高壠劉氏始祖劉彥桃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先→3劉令望→4劉文真→5劉世宣→6劉珮→7劉日果→8劉德修→9劉秦→10劉玉重→11劉棠→12劉仁顯→13劉天元→14劉萬一→15劉子鉉→16劉在→17劉帷→18劉幄→19劉晉甫→20劉養惠→21劉宗壽→22劉用仁→23劉仲宣→24劉彥桃。本支劉氏族人主要聚居在今江西省泰和縣塘洲鄉高壠村,堂號為"仲宣堂"。高壠劉氏自派如下:"永宗用促彥希寬奇見先誠有望積德在宗賢訓迪惟崇"。其中,本支始祖劉彥桃是第五派"彥"字輩。泰和錢塘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的小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存道,是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19代孫。族譜所載自劉立禮至泰和錢塘劉氏始祖劉存道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昌→3劉令則→4劉文信→5劉世普→6劉珪→7劉日際→8劉宗古→9劉孜→10劉憲→11劉登→12劉濟→13劉天定→14劉崇甫→15劉昌武→16劉堅叟→17劉永忠→18劉誠信→19劉存道。上列世系中,劉嗣昌官任淮南刺史,劉令則官任楚城監鎮,劉珪官任清遠縣學祿,劉天定是進士,劉崇甫任節度推官,劉昌武任吉州路官員,劉堅叟任廣州學正,劉永忠任翰林檢閱。本支劉氏主要聚居在今江西省泰和縣苑前鄉錢塘村,堂號為"餘慶堂"。從開基始祖"存"字派劉存道開始,該族字派如下:"存文禮仲惟元希寬奇見國振光望積德在宗賢訓育須從典"。泰和上模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的小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永昌兄弟6人,是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20代孫。族譜所載自劉立禮至上模劉氏始祖劉存道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宗→3劉居焱→4劉宣→5劉震→6劉揆→7劉景→8劉敏才→9劉升→10劉叔周→11劉子章→12劉克剛→13劉德璋→14劉進卿→15劉明甫→16劉層四郎→17劉肖貴郎→18劉庚郎→19劉文寶→20劉永昌。上述世系中,劉陞官任宣州司理參軍,劉叔周是南宋建炎年間的進士,劉明甫是由龍門遷居萬安縣鄧塘的始遷祖。族譜載劉永昌有兄弟6人,他居長,其他5個弟弟也都是一派支祖。他們兄弟6人均遷泰和上模鄉,分居上模各村:老大劉永昌居泰和縣上模鄉心田*(土+區)中,後裔以"永昌"為堂號;老二劉永常,遷居泰和縣上模鄉烏石湖山開基,後裔稱"永常堂"劉氏;老三劉永泰,遷居本鄉中洲油洲立業,後裔以"永泰堂"為堂號;老四劉永復,居上模鄉心田朋江,後裔以"永復堂"為堂號;老五劉永忠,居上模鄉心田竹山,後裔以"永忠堂"為堂號;老六劉永正,居上模鄉心田鴨塘,後裔以"永正"為堂號。上模劉氏各支字派與秦和高壠劉氏字派相同,第一代均是"永"字輩。泰和文塘劉氏:泰和文塘劉氏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劉交一派,來自本縣雲亭竺岡里,以劉嘉付為文塘開基始祖,以劉和春為入贛始祖。譜載,泰和文塘開基始祖劉嘉付是楚元王劉交的第65代孫。自劉交到劉嘉付的傳遞世系是:1劉交→劉禮→劉道→劉注→劉純→劉延壽→劉福祗→劉安慶→劉用中→劉惠仁→劉靖安→劉敬修→劉瑞可→劉伯林→劉仁美→劉紹祖→劉天明→劉詔朗→劉如朋→劉均雅→劉孟隆→劉仲素→劉德遠→劉峻因→劉學淵→劉如囷→劉行敏→劉月潭→劉仕芳→劉江南→劉寶鑒→劉顏玉→劉勝儀→劉節用→劉蘭亭→劉友謙→劉志高→劉克賢→劉開先→劉魯道→劉以周→劉如祖→劉空山→劉洪崖→劉雲叟→劉太康→劉光行→劉明卿→劉三十→劉舜臣→劉寧窗→劉顯祖→劉同成→劉文溪→55劉和春→劉竹軒→劉菊水→劉良敬→劉價甫→劉廷發→劉漢卿→劉遜謙→劉慶堂→劉孔懷→65劉嘉付。其中,第55代劉和春,字希孔,原籍四川重慶府定遠縣,南宋時官任福建漳州府檢校。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與弟弟劉如春、劉平心一同由四川遷移到江西泰和縣雲亭鄉竺岡里,成為劉氏入贛始祖。劉和春的第11代孫劉嘉付,則又從雲亭鄉竺岡里遷到本縣冠朝鄉文塘村開基立業,因而成為文塘劉氏的始祖。泰和文塘劉氏以"世榮堂"為堂號,自開基始祖劉嘉付開始,該支劉氏的字派如下:"嘉如鴻文隆宰卿相廷翰朝國恩榮欽詔授爵祿"。該族第69代族人劉隆賢,又自泰和文塘遷居本省萬安縣饅頭嶺村開基產業。泰和萬合敘倫堂劉氏:開基始祖劉法境,為劉邦的第59代孫,遷自江西安福遷泰和,落籍泰和縣萬合鄉沙湖村。本支劉氏屬於劉姓中的中山劉氏大宗,堂號為"敘倫堂"。泰和萬合白士劉氏:泰和萬合白士劉氏形成於宋代,來自江西永新,以劉仕和為開基始祖。據江西《劉氏通譜》記載,白士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開基始祖劉仕和是劉蒼的第43代孫。自劉蒼到劉仕和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蒼→……30劉義→31劉簡→32劉夔龍→33劉丙煥→34劉瑞洪→35劉隆興→36劉宗賢→37劉注→38劉瑕→39劉顯→40劉克己→41劉卓→42劉維顯→43劉仕和。譜稱,當年劉義的兒子劉簡,字達志,號誠庵,唐朝大中二年(848年)遷江西永新中村北山後隆,生2子:長子劉雲,字夔龍;次子劉瑞,字元龍。劉雲的兒子劉遐,字丙煥,官任南陽太守,生2子:劉景洪、劉瑞洪。劉瑞洪的曾孫劉注,字大川,官任諫議大夫。他的裔孫劉卓宋朝時官任宣州刺史。劉卓的孫子劉仕和,官任江西泰和縣主簿,後裔留居泰和,成為泰和縣萬合鄉淘金白土村劉氏的始祖。白土村劉氏堂號為"世榮堂"。劉仕和的兒子劉丹,字汝操,南宋建炎年間官任御史大夫。早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劉丹就因父親在泰和做官而遷居於此,落籍泰和縣淘金白士村。白士劉氏後來又衍生出許多分支。譜稱劉汝操生子劉謙遜,劉謙遜生子劉喬崧,劉喬崧生子劉奇珍,劉奇珍生2子:劉君慶、劉君達。劉君慶生3子:劉世榮、劉世昌、劉世美。劉世昌的長子劉昭甫留居淘金白土村,他的第二個兒子劉明甫則遷居泰和縣塘洲鄉雲亭高梘村立業。劉君達生4子:劉世顯、劉世遠、劉世成、劉世萬。劉世顯的兒子劉升甫遷居廬陵七十都冷水坑開基;劉世遠的長子劉隆甫又從白土村遷居泰和縣萬合鄉渡頭村開基;劉世遠的次子劉行甫,字大用,遷居濠下,成為泰和縣苑前鄉村頭村城北派開基始祖後裔以"嘉善堂"為堂號;劉世成的兒子劉興甫於南宋晚期景定五年(1264年)由白土村遷居泰和龍塘村開基;劉世萬的兒子劉繼甫,由淘金白土遷居渣溪竹山,成為泰和縣沿溪鄉洲頭村、西頭村劉氏開基始祖,後裔分別以"正倫堂"、"聚倫堂"為堂號。安福劉氏江西省安福縣舊稱安成。劉姓是安福人數最多的姓氏,安福舊時有"劉半縣"之稱,可見劉姓人口之多。據今人姚義興先生提供的安福縣誌資料,劉姓是該縣第一大姓,人口數量歷來冠於他姓。又據民國時期《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記載,安福劉氏見載於正史列傳和方誌的比較著名人物,宋代有267人,元代有8人,明代有395人,清代有210人。其中,安福劉氏宋代考取進士53人,考取舉人184人;元代考取進士2人,考取舉人4人;明代考取進士63人,考取舉人123人;清代考取進士13人,考取舉人12人。笪橋劉氏:笪橋劉氏是安福又一劉姓望族。這個宗族因產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劉敞、劉*(分+攵),道教上清派祖師魏夫人、禪宗七祖行思和高僧劉智達、名將劉建緒等名人而蜚聲中外。據族譜記載,安成笪橋劉氏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劉次一派,以劉遐為開基初祖。劉遐在西晉末年出任安成太守,因定居於安成北鄉笪橋。隋末,又有劉延由笪橋遷居安福嚴田鄉壇洲。劉延之孫劉承勛又由壇洲遷廬陵清水、劉承嵩由壇洲遷湖南攸縣長峰,劉承貴由壇洲遷江西永新三門前,劉承賓遷本縣石橋,劉承貺遷江西泰和縣上村,劉承美則繼續留居壇洲。此後,笪橋劉氏後裔輾轉遷徙,廣泛分布於江西省10多個縣以及湖南、湖北、四川和貴州等10多個省。安成山莊劉氏:形成於唐朝,來自江西高安,以劉凱為開基始祖。譜載,唐天寶三年(744年),劉凱官宦安成,其子劉景遂從高安遷來安福縣北鄉山莊開基。山莊劉氏後轉遷縣內瓜畲田心等處。元末,山莊劉學尹為安福縣首富,"各都皆有水田(共)萬餘畝,火佃千餘戶"。蜜湖劉氏:形成於唐朝,以劉像為開基始祖。唐肅宗時,劉像任安福縣令,頗有政績,因愛縣境東鄉蜜湖的山水佳勝,任職期滿後遂留居安福,落籍於蜜湖。宋初,密湖劉氏後裔又有遷徙到現蓮花縣坊樓之南溪以及良坊、南嶺、荷塘、神泉、三板橋等鄉。密湖劉氏的著名人物有劉欣、劉霖、劉隆瑞、劉孔當等人。上湖劉氏:形成於唐末,以劉巨容為開基始祖。唐僖宗時,山南節度使劉臣容(842-903)因圍剿黃巢得力升檢校禮部尚書。後來"諸將欲乘勝斬巢,臣容曰:"朝家多負人,有危難不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富貴地",眾乃止,故巢復熾。"因劉世容放縱黃巢,所以一些史書(諸如《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說他後來奔成都時為田令孜所殺。其實,劉臣容並未死,唐僖宗廣明元年(880),隱姓埋名,攜其子劉全斌先潛居江西分宜縣的白茆,後卜基於安福瓜畲上湖官塘,死後也葬於上湖,後裔世代居此,蕃衍成上湖劉氏。上湖劉氏族人後來又分遷各地:北宋熙寧年間,劉如序又從上湖徙赤谷集風立基。元末,劉臣容十七世孫劉憂遷東鄉社布。數年後,子孫又派衍廬陵草結橋、黃塘、樓下、塘湖,湖南常德、沅江,四川大寧、定遠等地。此外,縣內瓜畲田心劉氏亦為劉臣容之後。上湖劉氏後裔還遠徙廣東韶關、增城、博羅、東莞黃家山鄉等地。三畲劉氏:形成於五代、北宋之際,以劉適為開基始祖。三舍劉氏始祖劉適,初家南康,仕南唐,官至工部尚書,宋下江南,劉適隱退。劉適的兒子劉君造為南唐吉州推官。劉適便到兒子官宦處尋訪山水之勝。"經安福縣南之上井,愛其秀麗,遂卜居谷木塘之北。"後來劉適之孫劉璞,生兒3人,"無為上捨生、鄉人榮之,稱三舍"",谷木塘遂改名為"三舍"。元末,因農民起義蜂起,劉中存舉家遷湖南湘鄉南薰、鶴山各都。明代中葉三舍劉氏繼遷衡陽、泰和、寧鄉等地。該族著名人物有劉、劉曉、劉鐸、劉文敏、劉宣、劉秉鑒、劉邦采、劉淑英等人。三舍劉氏舊時人煙輻輳,曾號稱"一干煙"。水部劉氏:形成於宋代,來自廣平(今河北省永年縣東南),以劉德言為開基始祖。宋代大學者楊萬里《水部劉氏族譜序》,水部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出自長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劉蒼。水部劉氏開基始祖劉德言,字紹聞,原籍廣平,生於唐末。五代後唐時,劉德言官任寶應縣令。當時天下大亂,劉德言招集當地良家子弟,保衛家園。北宋建立後,劉德言率部歸順,受到宋朝政府的重用,歷官朝散大夫、檢校尚書、水部員外郎、淮運使,後改江南西路轉運使,封南昌郡開國男爵。劉德言因在江南做官,始從廣平南遷江西,立籍安福縣四十八都小水(現寮塘鄉小水)。因劉德言曾任水部員外郎,他的這支劉氏後裔就稱為"水部劉氏"。劉德言後裔在安福縣城建有"水部劉氏宗祠",在小水立"水部坊"。譜載,水部劉氏開基始祖劉德言生有3個兒子,後裔分為3支:長子劉程,遷居安福荊山;次子劉秩,遷居安福山角;三子劉稅(905--991年),字君徹,官任吉州推官、太常侍卿,居安福叢桂。叢桂支派祖劉稅娶尹三娘為妻,生子劉承亮。劉承亮,字希明,娶原唐公主李氏為夫人,任駙馬都尉,生4子:劉常、劉集、劉緒、劉昉。其中,長子劉常又從叢桂遷居廬陵水口。劉常的兒子劉公初,則又從水口遷居江輩中洲。因此,劉公初的後裔又稱廬陵中洲劉氏或江輩中洲劉氏。據《安福縣誌》記載,劉德言的子孫,後來還分徙安福縣山頭、坪下、堤上、山裡、紅花園、洋口、長田、嶺上、烏村等地,還有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者。水部劉氏自劉德言以來,"詩禮相仍,簪紱相踵",兩宋時期"聯登科第者五十人,享膺祿秩者凡四十人",實為兩宋時期江西望族。該族在著名人物有劉實、劉潮、劉充、劉任治等人。安成前溪劉氏:形成於唐末,來自本省宜黃縣,以劉庄為開基始祖。譜稱,安成前溪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侯劉蒼的後裔。(但也有人認為,安成前溪劉氏屬於彭城劉氏中的楚元王一派。)本派開基始祖劉庄,字敬齋,唐宋之際人。曾在南唐時做過大理評事(一種刑獄官員)。後因中原戰亂,劉庄大約在唐末避亂居撫州宜黃縣。劉庄生子劉地。劉地,號衡齋,因在北宋初官任吉州長史,接父親來他任職的吉州養老,於是劉庄由江西撫州宜黃徙安福縣前溪落籍。劉庄六世孫劉子通分徙沿沛;十六世孫劉猛邱、劉歷溫分別遷塘頭、廣丘。前溪劉氏後遷徙縣內滄北、沙洲、洋溪(洋門鄉境內)等地。該族著名人物:劉遜、劉倫正、劉彝、劉佐、劉模等人。白石劉氏:形成於唐末,來自長安,以劉欣為開基始祖。譜稱,白石劉氏開基始祖劉欣,唐朝末年官任武功大夫團練使,從長安領兵鎮守安成,因家欽風鄉四十六都白石固岡(今甘洛鄉境內的藕塘一帶)。五代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年),劉欣的第4世孫劉偃,又遷吉安縣之夏派及縣內之寮塘、金田等地。安成郡馬劉氏:安成郡馬劉氏不是以地域得名,而是因身份得名。該支劉氏屬於長沙劉氏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思侯劉蒼。郡馬劉氏形成於宋代,以劉蒼的第54代孫劉*(日+山)為本支開派始祖。據《郡馬劉氏族譜》記載,安成思侯劉蒼生子劉當,又名劉自當。劉自當生劉壽光,劉壽光襲封安成侯,西漢昭帝時隱居安成谷口,仍以欽鳳、永嘉二鄉為食邑。劉壽光的兒子劉喬,字諳谷,襲封為安成節侯。劉諳谷的兒子劉巳,字正為,官任安福知州。劉巳的兒子劉鼎,字宏太,任吉安太守。劉宏太的兒子劉信,字貴實,生子劉英。劉英,字志俊,生子劉睦。劉睦,字必和,生子劉榮。劉榮,字毓華,字任通州刺史。劉榮的兒子劉逸,字仲安,生子劉端。劉端生2子:劉邦奇、劉邦祥。其中,次子劉邦祥官任渤海經歷,生子劉允。劉允,字大信,生子劉歆。劉歆,字子敬,生子劉寬。劉寬,字文博,官任湖南桃園縣知縣,生子劉貞。劉貞,字志正,生子劉漱。劉漱,或作"劉淑",字從善,生子劉敬。劉敬,字學恭,唐朝時人,娶唐公主李八娘為夫人,成為大唐駙馬,生子劉素。劉素,字慎親,生子劉聰。劉聰,字懋明,生子劉昭。劉昭,字成美,生子劉正。劉正,字中正官任永州太守,曾創修《劉氏族譜》,生子劉槐。劉槐,字槐蔭,生子劉效。劉效生劉侃,劉侃生劉道,劉道生子劉完,劉完生子劉辟,劉辟生子劉銘,劉銘生子劉宣功,劉宣功生子劉副,劉副生子劉徹,劉徹生子劉謀。劉謀,字伯謨,生2子:長子劉瑞,字仲祥,他的兒子劉敘官任豫章太字,孫子劉健官任豫章尉;次子劉麟,字促禎。劉麟的兒子劉信,字季恂,生子劉止。劉止,字承坎,唐朝時官任駙馬,因守邊有功,封為平定王。劉止生二子:劉安、劉正。劉安,字無逸,官任員外郎,生子劉牧。劉牧,字學牧,官任梓潼縣丞,曾續修劉氏族譜。劉牧生2子:劉類、劉思。劉類,字仲倫,官作湖南益陽知縣。劉類生2子:劉能、劉廣。劉廣,字淑寬,生子劉壹。劉壹,字有靜,生子劉汲。劉汲,或作"劉*(亻+及)",字思汲,生子劉黽。劉黽,一作"劉勉",字汝勖,因南《太平表》,被授予學督的官職。劉黽的兒子劉豫,字牧豫,官任益州刺史,他的堂弟劉牧雍則任雍州刺史。劉牧豫的兒子劉異,字襲奇,生子劉獻,劉獻生劉竹,劉竹生劉雲,劉雲生劉實,劉實生劉順,劉順生劉琢。劉琢,字玉成,是安成始祖劉蒼的第52世孫,官任廣西梧州同知。劉琢的兒子劉吉,字慶梧。劉慶梧生2子:長子劉*(日+山),就是郡馬劉氏的分派始祖;次子劉炅,字景龍,遷居江西泰和縣早禾市。郡馬劉氏分派始祖劉*,字存輝,又字焱*。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癸丑(1013年),劉*15歲時,被選取為趙宋皇室廬陵王府的郡馬,娶郡主趙氏為妻。他的後裔因此稱為郡馬劉氏。郡馬始祖劉*與郡主趙氏生了2個兒子:劉和、劉穆。後裔因此又分為2派:江口派和梅林派。郡馬始祖劉*的長子劉和,字伯融。他的玄生劉碩官任如皋縣令,始遷安福縣江口(即安福縣舊四十九都永嘉鄉),因此他被尊為江口劉氏的派祖。據江西《劉氏通譜》記載,劉和生2子:劉仲方,劉仲正。劉仲方生子劉文炳,劉文炳生子劉吉牟,劉吉牟生子劉定民。劉定民有4個兒子:劉文叔、劉定叔、劉榮叔、劉仁叔。他的後裔因此又分為4支。劉仲正則遷居江西泰和縣早和市,生3子:劉文靖、劉文斌、劉文煉,後裔多遷居湖南。郡馬始祖劉*的次子劉穆,字伯雍,又名興國,宋時舉孝廉,後官任幽州宣撫使。劉穆任幽州宣撫使期滿,南歸江西安福,在經過安福梅林時,喜愛這裡山水清秀,風景優美,於是定居立籍於此。劉穆遷居梅林後,後裔繁衍昌盛,形成安福梅林劉氏,尊他為開派始祖。梅林劉氏派祖劉穆生3子:劉仲能、劉仲奇、劉仲宣。梅林派祖劉穆長子劉仲能,又名劉職,生子劉文通。劉文通,字熙達,生子劉祖榮。劉祖榮居安福梅林舊屋村,生子劉肅,官任浙江海右道肅政廉訪使。劉肅的兒子劉宣茂,字慶雲,中南宋寧宗開僖年間(1205--1207年)進士,官任廣西思恩縣尹。劉宣茂的兒子劉薪,官任蘭陵縣尹,生子劉祐宗。劉祐宗的兒子劉*(忄+獻)玉,元朝至正十六年丙申(1356年)考取舉人,官任長沙府學教授。梅林派祖劉穆次子劉仲奇,名劉*(礻+真),博學多才,宋神宗時獻《致治策》,受神宗賞識,官任御史大夫,後任河南潤州刺史,以善於治理地方著稱。他的兒子劉文達,字熙升,官任開寶府太守。劉文達的兒子劉祖英,字鄉賢,以孫貴,贈官大理評事。劉祖英生3子:劉子以、劉子承、劉子亨,後裔又分為3大房。劉子以的兒子劉六章,原名劉堯章,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以科第起家,由國子先生侍講經筵,升至端明殿學士。劉六章生子劉夢琥,劉夢琥生子劉公瑞,劉公瑞生子劉芳遠。劉芳遠,號肖梅,以恩貢生兩次官任儒學教諭,在海南島澄邁赴任時殉難,生子劉伯堅、劉伯庸、劉伯鉉3人。劉子承的生2子:劉大登、劉大發。長子劉大登,官任施州學政,生子劉深輔。劉深輔生子劉夢龍,劉夢龍生子劉公玳,劉公玳生子劉德遠,劉德遠生子劉伯昂。劉伯昂生2子:劉賓理、劉賓賢。劉賓賢於明朝永樂三年(1404年)從梅林遷居楓田鄉曾石村,後裔稱為曾石劉氏。安福曾石劉氏以郡馬劉氏始祖劉*為第1世,曾石分派祖劉賓賢為第13世。到今天,曾石劉氏已傳到劉*的第33世。自開派祖第13世劉賓賢開始,曾石劉氏使用如下字派:"賓貫麾壁洞甫治表煥坪欽源梁長仲元效樹福惠瑞菊育君峰"。劉子亨生3子:劉大賓、劉大椿、劉六中。其中,劉大賓由貢生聘任柳州儒學教授。劉大椿生子劉淙輔,劉淙輔生子劉夢庚,劉夢庚生子劉公瑾。劉大中任永寧路知事,生子劉朝英。劉朝英以明經考取進士,官任潤州學正,生子劉鳳梧。劉鳳梧舉博學鴻詞科進士,官任蘭陵縣尹。安成茨溪劉氏:安成茨溪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以西漢長沙定王劉發的兒子安成侯劉蒼為初祖。當年劉蒼封安成侯,子孫蕃衍於古安成舊址,即今安福縣嚴田鄉湯村、橫屋一帶。元朝末年,又有劉敦復從湯村遷往連村葛洲。茨溪劉氏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是安福的望族之一。該族著名人物,見於《江西通志》的有劉應登、劉應鳳、劉聞、劉迪簡、劉球、劉*(釒+於)等人。江西瑞金劉氏瑞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的中央根據地,也是江西劉姓的主要集中地之一。民國《江西通志稿·氏族志》因此將劉姓列為全市第3位的望族大姓。在歷史上,瑞金劉氏產生了許多著名的人物。據《江西通志稿》的統計,名見正史和方誌的瑞金劉氏人物,宋代有劉鵬,明代有劉葵等55人,清代有劉琛等182人。據1996年《瑞金劉氏首次聯修總族譜》記載,瑞金市的劉氏人丁興旺、支派眾多,共計有39個支派10多萬人口。39個支派中,絕大多數屬於劉氏族姓中的中山劉氏,是漢景帝第十一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只有2個支派是屬於長沙劉氏大宗。瑞金劉氏主要來自鄰近的廣東興寧、惠州,福建長汀、上杭、武平,以及江西本省的虔州(今江西贛州市)、於都、安遠、泰和、吉水、撫州等地。瑞金劉氏支派有福江、尚德、林星、東關、東齡、客坊、黃安沿溪、榮樹、北關、洋程溪、店場、九竹、有富、湘湖、通海、塘背、廩聚、朱紫山、水南、高嶺、下高塘、洋溪、湖嶺下、*(艹+馬)薺塘、南崗、石頭背、智鄉、歷任、慈溪、安前、豐田、東溪、鹽店子、白茅、東門、油溪、安昌、於陽、淇塘等族。瑞金淇塘劉氏:形成於明朝,來自本省泰和,以劉昌禮為開基始祖。淇塘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北派,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淇塘開基始祖劉昌禮,原籍本省泰和縣南崗攀桂坊,是長沙定王劉發的第51代孫。明朝萬曆年間由泰和遷來瑞金,落籍西門外雲龍橋頭開基立業,現有人口80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葉坪、大坪頭等地。該支劉氏族譜上所記載的開基始祖劉昌禮以上傳遞世系如下:1(長沙定王)劉發→2劉買→3劉顯→4劉敬→5劉肅→6劉暉→7劉端→8劉惇→9劉寵→10劉昌→11劉慶→12劉信→13劉禮→14劉琨→15劉胤→16劉浩→17劉瓊→18劉奇→19劉良→20劉子聰→21劉恩→22劉康→23劉景→24劉弘基→25劉成→26劉頊→27劉相→28劉弼→29劉綏→30劉信→31劉子實→32劉瑭→33劉清→34劉魯→35劉鄒→36劉質→37劉資→38劉湯→39劉德遠→40劉邦基→41劉功甫→42劉健可→43劉性道→44劉務敬→45劉心德→46劉唯→47劉不殊→48劉大→49劉文煥→50劉撝→51劉嗣秦→52劉昌禮。瑞金塘背劉氏;瑞金塘背劉氏形成於南宋時期,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劉禪一派,遷自福建,以劉汝忠為開基始祖。據族譜記載,瑞金塘背劉氏是南宋著名學者、工部尚書劉爚的後裔。劉爚的兒子劉咸,官任奉直大夫,由福建建陽遷居豫章江南西路,成為劉氏入贛始祖。劉咸生子劉隆,劉隆兄弟8人隨父親自閩入贛。他伯的後代人文蔚起,江西鄉試因此有"無劉不開榜"的說法。劉鹹的兒子劉可珍,又名劉居華,18歲時中進士,後官任直奉大夫。劉可珍生4子:劉汝忠、劉汝思、劉汝廉、劉汝意。劉汝忠,字福亮,南宋時人。生於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1236年),曾在湘贛之間販運糧食。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劉汝忠18歲時隨父親劉可珍一同自江西南昌遷居瑞金塘背,因而成為瑞金塘背劉氏的開基始祖。劉汝忠終老在瑞金,他與夫人林氏生了2個兒子:長子劉齊賢,又名劉法傳,字明高,因善於經商,成為當地巨富;次子劉齊邦,又名劉登傳。劉齊賢生9個兒子:劉宗漢、劉功漢、劉德漢、劉思漢、劉全漢、劉朝漢、劉仰漢、劉復漢、劉興漢。其中,六郎劉朝漢經商致富後,曾為家族捐粟奏名為官,在元成宗貞元二年曾主持修撰了第一次《瑞金塘背劉氏族譜》,並鑄有三足銅鼎2個,上刻有劉氏源流世系。後劉氏受奸人陷害和官府迫害,族人紛紛外遷避難。七郎劉仰漢遷居福建泉州。八郎劉復漢遷居福建長汀蔡坊,成為蔡坊劉氏開基始祖,後裔分居鍾坊、河田、中街、下修坊、田背、羅李叢、南山塘、劉坊等外。九郎劉興漢,元時也從瑞金遷居福建武平桃溪鑿樹下開基。劉思漢生9子,其中第六子劉觀六郎在宋寶裕五年從瑞金塘背遷居於瑞金高嶺,其後裔形成瑞金高嶺劉氏。高嶺劉氏族人現在主要分布在今武陽、拔英高嶺等地,已發展到3400多人。劉思漢的其餘各子,有的遷福建武平之北鄉劉坊針。居數代,又有啟四郎之子劉富端於元祐年間遷居福建長汀縣成下里上坪,後來又有返回瑞金者。瑞金福江劉氏:形成於元朝,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劉禪一派,以劉泰三郎為開基始祖。譜載劉泰三郎原籍福建長汀,元朝至正年間遷入江西瑞金。該支族人現居在瑞金謝坊、白沙田、桐江壩、壩尾等處,現有人口約11000多人。瑞金尚德劉氏:瑞金尚德劉氏形成於明朝,來自撫州臨川,以劉鐵面為開基始祖。本族自劉鐵面於明朝時從臨川遷入瑞金,數百年來,已繁衍到800多人,現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象源、新仙排等處。瑞金林星劉氏:該族形成於明代,來自福建上杭,以劉益學為開基始祖。瑞金林星劉氏自開基始祖劉益學於明代從上杭遷來瑞金林星,瑞已發展到1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澤覃林星村、中壩、大田。瑞金東關劉氏:東關劉氏形成於唐代,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來自江西寧都安福,是唐代著名大臣劉宗臣的後裔,以劉一郎為開基始祖。譜載,中山靖王劉勝的第36代孫劉韶,賜名劉宗臣,官任虔州判事、銀青光祿大夫,後任大司農、侍講大學士,任職期滿後遷居江西省寧都縣安福村馬跡營,成為劉氏入贛始祖。東關劉氏始祖劉一郎,就是寧都始祖劉韶的後裔,在唐代末年自寧都安福遷入瑞金。這支劉氏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壬田下街、高軒等處,現已有人口1200多人。瑞金東齡劉氏:形成於明代,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來自江西寧都鐵爐下,以劉東齡為開基始祖。該族也是劉宗臣的後裔,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現已有人口120多人。瑞金客坊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客坊,以劉俊德為開基始祖。該支劉氏族人主要居住在瑞金日東湖陂和寧都合同等處,現有人口1400多人。瑞金黃安沿溪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瑞金塘背,以劉祥衡為開基始祖。譜稱黃安沿溪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出自劉禪一派,是瑞金塘背劉氏的分支之一。始祖劉祥衡在明朝永樂年間從塘背遷來黃安沿溪,後裔人丁非常興旺,到現在已發展到56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雲石山黃安沿溪等處。瑞金榮樹下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寧都固村,以劉四郎為開基始祖。現已有族人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瑞金壬田、葉坪、日東等處。瑞金北關劉氏:形成於五代後周時期,來自於都五伯口,以劉道祥為開基始祖。譜稱瑞金北關劉氏始祖劉道祥,後周廣順年間自於都五伯口遷居瑞金北關。族人現發展到有近2萬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黃柏等處。瑞金洋程溪劉氏:形成於南宋,來自江西虔州(今江西贛州市)水木洞(又稱水磨洞),以劉孔貞為開基始祖。洋程溪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是唐代虔州判事、劉氏入贛大始祖劉韶劉宗臣的後裔。當年劉韶生子劉輝,劉輝生8個兒子,老二劉廷珍生4子:龍、虎、鳳、凰。劉龍居吉水縣,生3子:潮、溷、澄。劉潮生8子:祺、*(礻+韋)、禳、禱、祉、禮、祥、雜。老五劉祉,字世修,號光祖,又號興宗,官任資政大夫,葬贛州水木洞。後裔因居於贛州水木洞。洋程溪劉氏開基始祖劉孔貞就是劉祉的子孫。自劉孔貞從虔州水木洞遷來瑞金洋、程溪以來,該支劉氏現已發展到236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九堡、雲石山、崗面、大柏地、沙洲壩等處。洋程溪劉氏不但人丁興旺,而且人才輩出,20世紀上半葉有多人參加紅軍長征,併產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民航天總局少將政委的劉錦平、解放軍211醫院少將院長劉良棟、河南信陽地委副書記劉承桃等多位長征幹部。瑞金店場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寧都安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以劉廷光為開基始祖。現有族人13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崗面、渡頭、瑞林等地。瑞金九竹劉氏:形成於南宋時期,來自虔州水木洞,以劉永慶、劉永膺兄弟為開基始祖。該支劉氏也屬於中山劉氏大宗,是劉氏入贛始祖唐代大司農劉韶劉宗臣的後裔。自開基始祖劉永慶、劉永膺兄弟於南宋嘉定年間自虔州水木洞遷居瑞金九竹,族人現有9100多人,主要居住在瑞金象湖、九堡、黃柏、雲石山、武陽等處。瑞金有富劉氏:形成於元朝,來自武陽新塘,以劉天一郎為開基始祖。譜稱有富劉氏始祖劉天一郎在元朝至正年間自武陽新塘遷居有富,至今已發展到55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武陽、羅石、朱坑、澤覃、陶朱等地。瑞金通海劉氏:形成於明清之際,來自福建長汀,以劉三郎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澤覃,現有人口近500人。瑞金湘湖劉氏:形成於明朝末年,來自福建武平,以劉三郎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謝坊,現有人口730多人。瑞金塘背劉氏:來自江西贛州水木洞,以劉舜祿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塘背等處,現有人口500多人。瑞金廩聚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形成於元朝,來自江西贛州水木洞,以劉朋三為開基始祖。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坳背村,現有人口近1100多人。瑞金水南劉氏:形成於南宋紹興年間,來自江西虔州,以劉四郎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水南,現有人口近3500人。瑞金下高塘劉氏:形成於清乾隆年間,來自江西拔英高嶺,以劉存敬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下高塘,現有人口450多人。瑞金洋溪劉氏:形成於北宋崇寧年間,來自江西瑞金洋溪,以劉巨海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葉坪洋溪,現有人口近7000人。瑞金湖嶺下劉氏:來自江西石背水口,以劉傳偉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湖嶺下,現有人口120多人。瑞金馬薺塘劉氏:形成於北宋咸平年間,來自江蘇江寧府,以劉寬仁為開基始祖。譜稱,馬薺塘劉氏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的漢宣帝一派,是漢宣帝之子楚孝王劉囂的後裔。開基始祖劉寬仁,字安邦,號宏齋,北宋淳化二年辛卯(991年)進士,官任江西吉安府廬陵縣令。劉寬仁退休後,遷居瑞金塘背,後又遷馬薺塘、蕭埠腦,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武陽、馬薺塘、肖埠腦,有人口近2700人。瑞金南崗劉氏:南崗劉氏為九堡劉氏分支,以劉大秀為開基始祖,遷來時間不詳。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武陽、葉坪,現有人口350多人瑞金石頭背劉氏:形成於明朝末年,來自廣東惠州,以劉福威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石頭背、沙洲壩楓樹林,現有人口近660人瑞金智鄉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廣東,以劉鳳鳴、劉其海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瑞林、禾倉背,現有人口近700人。瑞金歷任劉氏:形成於宋朝,來自江西吉水,以劉伯祥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崗面、渡頭,現有人口170多人。瑞金慈溪劉氏:形成於明朝嘉靖年間,來自江西會昌,以劉巨江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九堡、羅田村、寨背安場等處,現有人口330多人。瑞金安前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贛縣留田,以劉巨江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謝坊安前、贛縣田村,現有人口380多人。瑞金豐田劉氏:形成於清康熙年間,來自江西長寧縣,以劉上傳(懷成)為開基始祖。譜載,豐田劉氏屬於中山劉氏大宗中的客家劉氏一派,是客家始祖劉祥的後裔。當年劉祥自中原到福建寧化石壁開基創業,傳到萬九郎始由閩入贛,落籍瑞金綠草湖、塘背等地。萬九郎生子劉升,又遷長寧(尋烏),傳到第15世劉懷成兄弟再遷瑞金豐田。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澤覃豐田,現有人口170人。瑞金水南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寧都,以劉友功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中壇、下壩,現有人口100多人。瑞金鹽店子劉氏:形成於清嘉慶年間,來自福建榮坑,以劉肇官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象湖鹽店子等地,現有人口320多人。瑞金白茅劉氏:形成於明朝天順年間,來自福建榮坑,以劉趙元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黃柏上段等處,現有人口3700多人。瑞金油溪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撫州樂安縣,以劉澗清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崗面渡頭村,現有人口270多人。瑞金於陽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寧都,以劉仁俊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壬田、柏坑、竹社塘,現有人口210多人。瑞金安昌劉氏:形成於清順治年間,來自江西安遠,以劉誠德為開基始祖。現族人主要居住在今瑞金大柏地、洋田腦小院坑,現有人口近240人。寧都奉先祠劉氏:形成於元朝,來自江西寧都安福。開基始祖劉層二郎,原籍寧都安福,元朝至順年間,自安福遷居寧都奉先祠,現已發展到2400多人,族人主要分布在瑞金壬田和寧都石埠固村、石城等處。寧都劉家坑劉氏:形成於明代,來自江西寧都,開基始祖不詳。族人現在900多人,主要居住在寧都劉家坑。其他江西劉氏萬安湖溪劉氏:本支劉氏在劉姓中屬於彭城劉氏大宗中漢武帝一派,出自漢宣帝的小兒子楚孝王劉囂。開基始祖劉泰富,是西昌劉氏始祖劉立禮的第20代孫。族譜所載自劉立禮至上模劉氏始祖劉存道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立禮→2劉嗣先→3劉令望→4劉文真→5劉世宣→6劉*(王+罙)→7劉日昌→8劉德俊→9劉泰→10劉思→11劉京→12劉士貢→13劉盛卿→14劉運→15劉子華→16劉通叔→17劉九翁→18劉幄→19劉決→20劉恭→21劉恭正→22劉啟善→23劉子明→24劉淵→25劉泰富。上述世系中,劉泰曾任湖南桂陽縣丞,劉思曾任清江稅務使。劉泰富的後裔,主要居住在今江西省萬安縣五雲鄉湖溪村。贛州章水水西劉氏:本支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出自西漢長沙王室主幹,是本省吉安值夏鎮大陂劉氏的分支。開基始祖劉昌徒,是長沙定王劉發的第64代孫、值夏鎮大陂劉氏始祖劉學禮的曾孫。譜載劉學禮生子劉文龍,劉文龍生劉武賢,劉武賢的兒子就是劉昌徒。劉昌徒自吉安值夏鎮折陂大陂村遷居贛州,落籍贛州市水西章水鄉糶米內參村。水西糶米村劉氏堂號為"文明堂",字派如下為"武昌翊朝積興應廣天開大運啟定吉祥孚嘉允",與吉安值夏大陂劉氏有許多相同。其中,開基始祖劉昌徒是第2派即"昌"字輩。興國高興老屋場劉氏:屬於長沙劉氏大宗中的南派,源出自西漢長沙定王劉發之子安成思侯劉蒼,遷自江西泰和龍塘,以安成侯劉蒼的第57代孫劉典貴為開基始祖。族譜記載,興國高興老屋場劉氏是泰和龍塘村頭村劉氏的分支,開基始祖劉典貴,是泰和村頭劉氏始祖劉興甫的第8代孫。劉興甫以上的世系參見本章中的泰和劉氏小節,自劉興甫到本族開基始祖劉典貴的傳遞世系如下:劉興甫→劉懷德→劉子光→劉元成→劉與從→劉尚惠→劉仲鼎→劉典貴。永豐沙溪劉氏:形成於宋代,以劉崇九為開基始祖。據族譜記載,本支劉氏劉姓中的中山劉氏大宗,堂號為"敦睦堂",族人主要聚居在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沙溪村。本支開基始祖劉崇九,字厚山,是劉邦的第61代孫,客家劉氏開基始祖劉祥的第代孫。族譜所載自劉祥到劉崇九的傳遞世系如下:1劉祥→2劉天賜→3劉沐→4劉龍圖→5劉任→6劉若還→7劉震→8劉德洪→9劉月清→10劉梅→11劉富山→12劉春四→13劉子光→14劉庭珍→15劉崇九。自始祖劉厚山開始,本支劉氏訂立如下字輩:"厚松柏樟竹彌致高難度*(亻+黽)巨景文庭仕冠聖得人德各慶好施感受發添興"。繼承家族優良傳統 發揚先祖艱苦奮鬥精神 振我家業 興中我中華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中華姓氏網、中華姓名網、中華百家姓、中華萬家姓!天駟文化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華萬家姓 天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TSCC)本網宗旨:繁榮華夏文化 繼承家族優良傳統 發揚先祖艱苦奮鬥精神 振我家業 興我中華Powered by TSCCfangshuang Design 贊助電話:0755-26444255 26484177 傳真0755-26484177
推薦閱讀:

TAG:江西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