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軍:中國民主化過程:觀念辨析與戰略選擇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對於後發國家來說,諸如民主、自由和資本主義這樣的觀念對個人層面上的自我抉擇、社會層面上的行動選擇、國家層面上的政策組合,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中國民間社會到目前可以說還非常弱小,觀念上的無力和謬誤既是其原因,可能也是其結果。由於長期在中國的極權體制下生活,加上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無所不在的遺存影響,很多朋友往往不知不覺中以一些錯誤的觀念指導和規劃自己的行動,使得本來力量就很微弱的民間行動常常只能具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現在最需要澄清最基本的政治觀念和信念,從而討論可行的道路和方。
毫無疑問,民主化是一個政治過程。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這個過程意味著什麼?民主化的前提是個體尊嚴的普遍平等,這就要求形形色色的特權和等級觀念的退場。實踐上,弱勢者尊嚴的恢復必然意味著強勢者特權的喪失,因此,這種政治過程一定是一種零和遊戲。從民主化的政治視野看,政治無敵論和美好政治論都是糊塗概念。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政治民主化過程。如果把愛與寬恕作為一種政治理想,這當然是正當的個人價值選擇。如果以這些辭彙來描述和規範政治本身,尤其是民主化政治過程,則顯然不恰當。民主化過程將牽扯到多方激烈的衝突;激烈的衝突是民主化過程的基調;沒有激烈的衝突,便沒有民主化的政治過程。
同時還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成熟的民主政治都是零和博弈的遊戲,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明出一種以愛、寬恕和雙贏為基調的政治模式。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政治要處理的是人類衝突的問題。因為人固有的自私驕傲嫉妒貪婪等本性,人類的共同體必然是一個衝突不斷的共同體。也因此,政治不是雙方合意的經濟交往過程,不可能有雙贏的結局。即便在美國,在各種各樣的選舉中,一個職位最終能夠當選的只有一人,也就是說,無論誰贏,都是贏者通吃,結果則是零和,一方所得必定是他方所失,反之亦然。同樣,國會通過的各樣預算案,也是零和博弈的過程,這一美元發在了國防上,便不再能夠發在教育上。政治活動本身不創造物質財富也不創造精神財富,圍繞著它展開的活動只能是零和博弈。
我們在政治上第二個很要命的問題是,常常以美國或廣義上的民主國家現在的實踐套用到中國當下的實踐上。民主體制下的政治博弈固然是零和的,但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種零和,在資本主義體制下,這種博弈主要表現為財產或物質利益的多寡之爭,比如稅收和福利開支問題。而在中國,這種零和博弈是你死我活的。民間很多持中庸調和立場的固然是書生之見,但中共從來都認為政治競爭是你死我活的遊戲。國寶對民間活動人士常說的一句話:你很幼稚,道出了實情。不管你怎麼偽裝或者調和,中共專政機構都是以你死我活看待政治競爭的。這是中國最基本的政治現實,認識不到這一點,要麼是糊塗,根本沒有現實感,要麼是騙子,但也只能騙自己人,騙不了黨。
中國民間還有另一種常見的謬論是拿民主體制下的利益博弈和交換現象倒推出結論,說民主化也是靠物質利益的博弈和交換實現的。可是,只要稍微多思考三秒鐘,其中的荒謬便一覽無遺了。自從有人類歷史以來,經濟博弈便一直存在。中國也不例外,換言之,中國社會中的經濟博弈都歷時兩三千年了,民主還沒到來。這種論調在中國一度甚囂塵上,與此相關的另一個似是而非的理論是,中產階級的成長會導致中國的民主化。這些糊塗淺薄的論調在中國居然還大有市場,可見我們有時對問題的思考隨意武斷到什麼程度了。民主與經濟利益的多元化乃至資本主義體制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我們還沒有真正深入思考過。
中國民間的第四個普遍錯誤認知是將美國政治日常運作的法治基礎搬到中國來,企圖以法治規範中國的政治,對中國的問題卻缺乏縱深的了解和更廣泛的國際視野。流風所及,寬容、妥協、中道這些成熟民主體制下的政治美德也被一些人大肆宣揚。這些人在論述這些高大上的原則時,顯然已把自己想像成政治博弈中的一方。而事實是,中國政治的邊他們都還沒有沾上。在專制體制中,他們的這些高大上原則最多只是美麗的觀念泡沫而已。這是因為,在成熟的民主體制下,律師等專業人士固然是政治的主角,而在專制體制下,尤其是沒有法治傳統的國家,戰士則是政治的主角。
在這些錯誤觀念的指導下,在很多人的論述中,企業家、律師、媒體人、NGO從業人員甚至官員成了中國政治轉型的動力和主力。無疑,這是錯把杭州做汴州了。善意、互動、配合這些夢遊般的辭彙成為他們口中的金玉良言,輕飄飄的想像蓋過沉甸甸的現實。這種廉價的自由觀和民主觀想要否認的現實是,中國的民主化是一場長期的征戰。除了戰略戰術之外,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最需要的是元帥、將軍和戰士,不是指點江山的文士,也不是律師和媒體人等專業人士。理中客等人的可笑之處在於,他們以為憑藉文士的抒情和藍圖規劃就能打贏民主化戰爭,連紙上談兵都算不上,誤人誤己誤國。
孫子兵法曰,上兵伐謀。就筆者目前所見而言,中國民間「謀」的層次還非常低。提出無敵政治觀和美好政治觀的人物都是我非常尊重的民間領袖,但他們有些錯誤觀念必須指出來,這不是人情問題,其中關涉到一些最基本的觀念認知。還有很多企業家、媒體人、法律人、NGO人對中國的民間社會建設做出過很大的貢獻,都非常值得敬佩。此文的用意不是否定他們的個人功績和成就甚至中產階級部分正面的社會功能,因為筆者希望探討的是正確觀念指導下的正確道路問題。唯有不斷互相切磋討教和批評啟發,我們才能提高「謀」的層次,與諸位讀者朋友們共勉。
推薦閱讀:
※第七講-文化戰略
※讓人民群眾更加滿意是更高戰略目標
※打擊敘利亞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演講(5月11日)| 戰略·演講
※今日猛文:西方致命一擊,俄戰略怯弱,中國斷然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