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若貝爾文學獎
心中的諾貝爾文學獎
想必大家都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吧! 極具廣泛持久的影響力,同他堅持理想主義精神,確定評獎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接下來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他們吧!
獲得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是來自英國的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是英國傳記作家、歷史學家、政治家,1874年11月30日生於牛津附近的布萊尼姆宮,1965年1月24日早晨逝去。今年有幸學到關於丘吉爾的一篇課文《我的早年生活》。這篇課文丘吉爾把自己比作一隻螢火蟲。在輕鬆的調侃、自嘲中不失嚴肅認真體現出一位英國紳士和資深政治家的謙遜與機敏。例如課文中:「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將地球儀上所有國家的名字都寫在紙條上放進帽子里,然後從中抽出了寫有「紐西蘭」國名的紙條接著我就大用其功,將這個國家的地理狀況記得滾瓜爛熟,不料第二天考試中的第一道題就是「繪出紐西蘭地圖」這顯然是一種幽默的說法,其實這正反映了丘吉爾對歷史、地理的喜愛和廣泛深入的了解。
又如:「正是從這些表明我的學識水平的蛛絲馬跡中,威爾登博士斷定我有資格進哈羅公學上學。這說明,他能通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丘吉爾大詞小用、庄詞諧用,自然生動。
丘吉爾的祖父是1704年率兵擊敗法的馬博羅將軍,父親生前曾擔任英財政大臣。母親很聰明、漂亮,是美國一富商之女。丘吉爾小時候很怕嚴厲的父親,他們之前交流很少,是母親給了他更多的愛。
丘吉爾曾於1940—1941、1951---1955年兩度擔任英國首相,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古羅馬之歌》等。
丘吉爾於195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下是丘吉爾的頒獎詞和答謝詞。
頒獎詞:大政治家和大戰士難得也是大作家,我們想起愷撒、馬庫斯甚至拿破崙……
丘吉爾的政治和文學成就太高了,我們忍不住要將刻畫成擁有西塞羅文才的凱撒大帝。以前從來沒有一個歷史領袖兩樣兼備有這麼傑出,跟我們如此接近。
獲獎評語:由於他精神歷史和傳記的藝術,以及他那捍衛崇高的人的價值的光輝演說。
答謝詞:諾貝爾文學獎在我心中是意外的殊榮,很遺憾我職責在身,不能親自來斯德哥爾摩,從你們敬愛的國家陛下手中領獎。你們容許我將此任務託付於吾妻,我感激不盡。我有幸列名的案卷代表20世紀世界文學的種種傑出成就。瑞典學會的判斷是整個文明世界公認為無私、可信又誠懇的。諸位決定將我收入在內,我引以為榮,也承認有點害怕。但願你們沒有錯。我覺得你我雙方都冒著相當大的危險,我覺得自己不配得獎。不過諸位若不當心,我也不再存疑。
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明確,內容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嚴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
繼丘吉爾之後是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美國小說家。中學畢業後開始在《星報》做新聞記者工作。代表作有《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1954年獲得第五十四屆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
太陽照常升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2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作者藉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並以此書開創了海明威式的獨特文風。作品描寫的是美國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結婚後其夫人一味追求享樂,而他只能借酒澆愁。兩人在西班牙遊玩時,夫人迷上了年僅十九歲的鬥牛士。相處了一段日子後,由於年齡上的差異,這段戀情黯然告終。夫人最終回到了巴恩斯身邊,儘管雙方都清楚,彼此永遠也不能真正地結合在一起。 美國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脊椎受傷,失去性能力,戰後在巴黎任記者時與英國人阿施利夫人相愛,夫人一味追求享樂,而他只能借酒澆愁。兩人和一幫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納參加鬥牛節,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絕了猶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卻迷上了年僅十九歲的鬥牛士羅梅羅。然而,在相處了一段日子以後,由於雙方年齡實在懸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毀掉純潔青年的前程,這段戀情黯然告終。夫人最終回到了巴恩斯身邊,儘管雙方都清楚,彼此永遠也不能真正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藉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並以此書開創了海明威式的獨特文風。
這些人就是我心中的楷模。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是英文學習有效的補充,第七個月
※這5位文學大師,一出道就征服了所有人
※有生之年,你一定要看的7本外國純文學名著
※讀書筆記(二十四)之 加繆《局外人》:世界本是荒誕的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