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民主為什麼需要新聞界?
西方先哲托克維爾說:「如果我們以為報紙僅僅確保了自由,那我們就低估了新聞的重要性,因為它們維持的是文明。」這句話估計會讓所有報紙從業者胸中升起無盡的自豪感和責任心。
不過現實是殘酷的。報紙媒體在美國歷史上長期是資本的侍從、政治的僕人。舒德森在《為什麼民主需要不可愛的新聞界》一書中指出,「最初華盛頓的記者都同時為六七家甚至更多報紙寫稿子,這些人同時是國會議員的辦事員或是政治人物的演講撰稿人,記者的兼職是為補貼工資收入」。
你甚至難以想像美國新聞界曾經「新聞與政治的職業領域在當時沒有什麼差異」,編輯記者從屬於黨派,也常常追隨他們的政治贊助人入仕為官,參與政治分贓。同時聯邦政府和主要黨派是報紙廣告的主要來源,新聞界和政治幾乎融為一體。政治卵翼下的新聞,何來獨立客觀、何來民主自由的追求?同時在一些新興城鎮,辦報也不是如今天認為的那樣為了滿足知情權、溝通信息,而是開發商為了聚集人氣的舉措,報紙本身辦得如何倒在其次。
新聞理想和原則是後來的事情,並結合美國憲政制度,成為和民主相輔相成的「第四權力」。記者的獨立取決於采編與政治和財富的適當距離,報紙要首先擺脫財富和權力的過多干預。這一進步在美國也是晚近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政府的宣傳策略更加純熟,資本也無孔不入地滲透入新聞界,新聞中充斥著各種表演排練的成分,有意無意散發的消息都帶著特定目的,一切都帶著操縱的痕迹。「面對焦慮感,新聞記者們深感有必要整肅他們的職業團隊,維護他們的集體聲譽」,記者們開始自我設置社會擔當的責任感,賦予自身理想的氣質。同時,選票的改革也推動了民主選舉的變化,民選給媒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台。美國憲政和兩黨政治也給媒體提供了足夠的「客觀空間」,可以在政府審查和市場審查間找到足以生存的夾縫,這又成為媒體和民主關聯起來的一個前提。
作者舒德森認為,「民主不一定能塑造新聞業,新聞業也不必然會產生民主」。筆者極為認同,如果沒有憲政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支持,孤軍奮戰的新聞界不會促進民主,推動政治民主化的努力也往往會付諸東流。作者列舉了新聞服務於民主的七項主要功能,但作者也堅持認為,這些作用不是單向度起作用的,新聞記者整天和社會名人打交道,報道、評價名人的言談舉止,但是久而久之,也會有「被體制化」的嫌疑。而且,隨著新聞媒體的演進,無論是政客還是商人都在逐漸適應媒體這種表演方式,很多刻意安排的公關活動、新聞發布會都在給記者創造著陷阱,以垃圾信息埋設諸多障礙
現代媒體人的自豪感,獨立客觀的專業主義精神,如作者所言,是美國歷史演進的產物,其間包含著美國人對政府的警惕心。他們敘述社會中的矛盾衝突,揭露官員公司違背法律和道德的行為,充當著社會價格守衛者的角色,而政黨政治又抵消了媒體和政府之間的直接衝突,巧妙地將之轉化為價值觀和政策之爭。從這個角度而言,新聞是民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只有民主結構合理,才有新聞的空間。而這之中,隱隱藏著新聞界自身的悖論。
「沒了報紙,人們會懷念它嗎?如果有,又會懷念它什麼?」民主需要不可愛的新聞界揭露醜惡、曝光見不得人的勾當,前提是民主在某種相互制衡的憲政框架中,所有的勢力都要相互制衡,鼓勵各種利益通暢表達。如果前提不存在,新聞本身就是固有社會制度的組成部分,哪裡有動力去推動民主,估計就連專業主義精神也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還想著新聞去推動民主,那更是幻想。身處中國這樣一個試驗場,或許讀者們可以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網信辦新規: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業務
※新聞
※新聞哥吐槽:周杰倫《開不了口》16年後重新編曲,我聽到了成長的聲音…… 2017.12.01
TAG: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