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顏料淺釋之
引:中國書畫實際上是一個十分龐大的體系(中國畫尤其)。除了作者之外,涉及到的知識,技巧相當的繁雜並且講究。而這些東西,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是非常被忽視的。我之所以要花時間介紹這些國畫的基本材料,也正是源於對平常遇到的一些現象的無法忍受。比如有人竟然不知道墨錠如何使用;美術院校的學生不知道藤黃為何物;不知道如何使用礦物顏料······。當然文房有四寶,再加上顏料和其他文房用具,需要梳理的東西太多。我一己之力,恐怕是無法一一道來的。顏料算是我用心較多的一個方面,能夠將這一塊梳理清楚,讓更多的道友了解並掌握,也算是了了一個小小的心愿。
墨錠是中國書畫最重要的創作原材料。其製作的原料是松煙、油煙、漆煙、膠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態的存在。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產生用於書畫的墨汁。在絹紙發明之後,幾乎所有的書畫作品都依靠墨留存於紙絹之上。傳統文化中,對墨的重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加深,最終於筆、紙、硯一起,成為古代文房用具四寶。共同承載著中國書畫的發展演變,也維繫著書畫藝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汁,或雲是延安石液。」墨的發明應該要晚於筆。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這些或黑或紅的顏料,一般都是天然植物或礦物顏料。從資料的記載看,墨的發明要到西周。《述古書法纂》載:西周「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土之類也。」但這只是文字資料,並無考古實物輔證。而從目前考古出土的實物看,西漢時期,就有「丸」型墨出現,此類墨狀如紐扣,以研磨器加水碾碎成墨汁使用(與後來手執研磨的墨錠完全不同)。其製作方法應該就是以煙粉和膠調製而成,可算是墨錠的雛形。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墨丸(西漢)
東漢時期,開始出現具有一定形狀和造型的丸型墨。出土實物以松塔型最為常見。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賜隃麋大墨一枚,隃麋小墨一枚。」說明墨錠在東漢時期已經是很常用的文房用具了。此時的墨,原料基本是松煙(松樹枝燃燒所凝的黑灰)鹿角膠或皮膠(鹿角或動物皮熬制的膠水)。和製成型並干透後在硯台上加水直接研磨成墨汁使用。
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最早詳細記述制墨的方法。即:「用上好煙搗細,過篩;一斤煙末和上五兩好膠,浸在梣樹皮汁中,再加五個雞蛋白,又將一兩朱沙,二兩犀香搗細和入,放入鐵臼,搗三萬下。每錠墨不超過二三兩,寧可小,不可大」。晉 衛鑠 《筆陣圖》:「其墨取廬山之松煙、 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可見,魏晉時期制墨已經相當講究。至此,制墨工藝可算是基本成熟。
出土漢代各類型墨丸
南唐李超、李廷珪父子(本姓奚,後賜國姓李)的出現,算是制墨業的第一個高峰。李氏父子原籍河北易水,後避亂遷居安徽歙縣,以制墨為生。其墨取黃山松煙,製造精良,堅如玉,紋如犀,自宋以來推為第一。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事志》:「 南唐 後主 留心筆札,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天下之冠…… 莆陽蔡君謨 嘗評『李廷珪墨』能削木,墜溝中,經月不壞。」宋人對李廷珪墨評價極高,李氏制墨法對後世影響也巨大。至明清仍有很多墨上也常有「仿易水法制」等字樣,此易水法即是李廷珪法。因李氏父子在徽州制墨,後世也將他們推為徽墨的奠基人。
台北故宮藏傳為李廷珪制翰林風月墨
宋元制墨,直承李氏徽墨遺法,制墨業蓬勃發展,名家輩出,見載的就是數十人。著名的有柴珣、蘇澥、張遇、潘谷、葉茂實、朱覲等 。宋代制墨仍以松煙為主,但桐油點煙制墨已經在宋代形成並成熟。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有一段文字記載燒桐油制墨法:「邇來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專人掃媒,和以牛膠,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謂之油煙。或訝其太堅,少以松節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桐油取煙便捷,產煙量大。明代松煙逐漸被油煙取代,至清,油煙盛行,直至晚清民國時期洋煙出現前,桐油煙都是制墨業的主流。
出土宋朱覲墨(正)
(反面)
明代制墨,可算中國制墨業的頂峰期,無論是墨店的規模、數量、還是墨本身的製作工藝(包括模版、裝飾、選料合劑等)。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以萬曆年間為最。期間程君房,方於魯兩大墨家爭奇鬥豔,除了大量製作精美的墨錠,還刊發墨譜。程方兩家分別有《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譜》傳世,著錄所制墨品墨式數百種,正如民國年間藏墨大家尹潤生如此評價明墨:「夫明墨有萬曆,猶詩之有盛唐,造化奧妙不可名狀······。」 程方以外,明代制墨尚有邵格之、羅小華、葉玄卿、汪鴻漸、程公瑜等名家。
明嘉靖羅小華制松華墨
明萬曆程君房五魑墨
明萬曆方於魯太平有象墨
清代制墨,早期尚能承晚明遺風,有些還能超越明制,如曹素功、吳守默。其他名家也有不少,如胡星聚、吳天章、程正路、王麗文。然而中期以後,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制墨業一落千丈,一方面不少名家名店沒落歇業,另一方面因為戰亂的影響,原材料供應也大受影響。清末民國年間,終因制墨所用桐油成本過高及出口的影響而引進洋煙。至此,中國傳統制墨掉入谷底。
清康熙曹素功紫玉光墨
清康熙吳天章制正色流馨墨
清乾隆雲行雨施御墨
清嘉道胡愛堂制墨
建國後,國家曾一度恢復古法點煙制墨,但也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被中斷。之後雖極力復古,但終究已是強弩之末。制墨水準再也無法恢復到哪怕是晚清時期的制墨水準。
倒是當代制墨,有幾位制墨師傅用心極深,不斷嘗試古法制墨,已有不小進展和收穫。相信不久的將來,必有其中佼佼者能制良煙佳墨,造福於書畫專業人士和愛好者。
筆者在此也呼籲一下,講究文房用具,應該是一個書畫家的自覺,墨錠使用雖然不太方便,但它的優勢也是不言而喻的。墨汁是工業化的產物,其色死黑、色薄而平,更是直接影響書畫作品的保存時間。而墨錠施與書畫,可分五色、墨韻豐富、其極強的固著力和穩定性,可與紙絹同壽。另外,墨錠作為傳統書畫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在書畫藝術如此受重視的今天,理應得到更多人的關心和支持。
推薦閱讀:
※中國畫新六法
※李琦中國畫肖像藝術概評
※「正本清源」是中國畫發展的必由之路——龍瑞先生訪談錄
※試論齊白石在中國畫壇的地位(殷敬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