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利水滲濕葯—搜狗百科

一、概念

1. 利:通利 滲:滲除、滲泄

2.利水滲濕葯: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停為主要功用的藥物,稱之。

二、分析

1.性味:多甘淡平或苦寒涼

2.歸經:多歸腎、膀胱經,次歸小腸經

3.升降浮沉:作用趨於下行

三、分類及功用

1.利水消腫藥: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利水消腫—主治水濕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2.利尿通淋葯: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利尿通淋—主治下焦濕熱淋證。

3.利濕退黃葯:性味多苦寒--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主治濕熱黃疸。

四、配伍方法:

1、水腫兼表證:配宣肺利水葯

2、水腫日久,脾腎陽虛者,配溫補脾腎葯,

3、濕從熱化者,配清熱葯

4、濕從寒化者,配祛寒葯

五、使用注意:

1、陰虛津虧者慎用。

2、腎虛遺精遺尿者宜慎用或忌用。

3、性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冬葵子,孕婦慎用或忌用。

如:茯苓 薏苡仁扁蓄冬瓜皮香加皮滑石車前子瞿麥地膚子金錢草豬苓海金沙石韋冬葵子燈心草萆薢茵陳蒿虎杖關木通赤小豆等。

本類藥物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適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證、黃疸、濕瘡、泄瀉、帶下、濕溫、濕痹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應用利水滲濕葯,須視不同病證,選用有關藥物,作適當配伍。如水腫驟起有表證者,

配宣肺發汗藥;水腫日久,脾腎陽虛者,配溫補脾腎葯;濕熱合邪者,配清熱葯;寒濕相關者,配祛寒葯,熱傷血絡而尿血者,配涼血止血藥;至於泄瀉、痰飲、濕溫、黃疽等,則應分別與健脾、芳香化濕、或清熱燥濕葯切配伍。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停病證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葯。

本類中藥具有利水消腫、利尿通淋、利濕退黃等功效的作用。主要用於水濕停留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閉、淋濁、痰飲、黃疸、濕瘡等證。

根據藥物作用特點不同,分為三類:

1. 利水消腫藥: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於水濕內停之水腫、小便不利,瀉泄、痰飲等證。

2. 利尿通淋葯: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腎經。用於小便短赤,熱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證。

3. 利濕退黃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膽經。用於濕熱黃疸證。

粉萆薢垂盆草地耳草玉米須虎杖 金錢草 茵陳

活血丹苘麻子車前草川木通綿萆薢燈心草 冬葵子

石韋 海金沙 地膚子 扁蓄 瞿麥 通草 關木通

滑石 車前子 椒目小通草大腹皮西瓜翠衣赤小豆

抽葫蘆冬瓜皮 澤瀉 豬苓 薏苡仁 茯苓


推薦閱讀:

史蒂芬·霍金—搜狗百科
諧謔曲百科
【百科生活】春風十里|不如讀書的你
生活小常識,生活常識百科,常識寶典大全13
809年—搜狗百科

TAG:百科 | 搜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