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蘿西婭·蘭格:專註造就偉大的攝影師

  ▲《移民的母親》(Migrant Mother)這一系列,除了讓多蘿西婭·蘭格躍登國際攝影舞台,躋進美國傑出知名攝影家行列之外,也是美國農業安定局為期七年、憾慟人心的攝影計劃中,所拍攝27萬2千多張照片里,最引以為傲的精典代表作品之一。  「相機就是一位偉大的導師,你用得越多,就越能意識到視覺世界的無限可能。要掌握它,困難是無盡的,訓練也是無盡的。早上醒來,相機就在你身邊,你要一直保持這樣。你要與相機共生活、同呼吸。你要跳出周圍人的牽絆。你實際上是靠眼光來哺育自己、支撐自己。你觀察著一切,不僅要觀看它們,而且還要感悟它們。正說這種專註造就偉大的攝影師,偶爾,攝影師會獲得這種最佳的狀態。」  ——多蘿西婭·蘭格

  多蘿西婭·蘭格  Dorothea Lange  (1895.5.26– 1965.10.11)  上面那幅《移民母親》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它出自一位女攝影師多蘿西婭·蘭格之手。  蘭格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  童年因患小兒麻痹症而導致右腿行走不便。  雪上加霜的是,  12歲時,父親拋棄了他們一家。  這對她來說是極大的打擊,  但是蘭格卻將人生中的兩大「災難」作為動力。  「它指引我、幫助我,讓我更具人文關懷。」

  之後,蘭格在哥倫比亞大學學攝影,  老師是克萊倫斯·H懷特。  1918年,她和一位朋友一起離開紐約,  她們要去旅行,「去看看世界」。  但是不幸的是,她們的旅行不得不終止在舊金山,  因為在那裡,她們遭遇了搶劫,  沒有錢再繼續下去。  只好安頓在舊金山,給別人拍照。  隨後她開了一家肖像攝影工作室,  並結婚生子。

  ▲舊金山街頭  30年代,美國經歷了一場大蕭條,  街頭的各種情景受到了蘭格的注意,  她開始了街拍。

  ▲等待被救濟的人  在街頭拍攝的這些失業人士的照片  很快得到了農業安全管理局FSA的注意。  1935年,蘭格成為FSA的一名攝影師,  與她一同工作的還有沃克·埃文斯,  阿瑟·羅思坦,拉塞爾·李,  本·肖恩,戈登·帕克斯等人。

  ▲整個30年代,美國持續的經濟蕭條和中部農業地區大幹旱,造成嚴重饑荒。農民不得不往西遷移,為此美國設立了一個「遷居管理處」(RA),去幫助這些不幸的人。1935年更名為「農業安全局」(簡稱FSA)。FSA先後僱用了30名攝影家,試圖把農村貧民窟的悲慘情況拍攝記錄下來,這就是美國攝影史上著名的FSA攝影紀實運動。

  ▲「這個飢餓絕望的母親,就如同磁鐵般地吸引著我向她走去,我已記不得是如何向她說明來意,但卻永遠記得她連一句話也沒問我。當時;我從同一個方向按了5次快門,且一張比一張靠近她。記得當時,我還來不及詢問她的姓名與家庭狀況,她就先告知她今年32歲。她說,他們一直依靠附近野地里的蔬菜和孩子們抓回來的野鳥裹腹為生,她也曾經賣掉車子的輪胎,以換得數天的食物。她坐在有點傾料的帳篷邊,孩子正倚偎在她身邊;她覺得我的照片可能可以幫助她們,所以她也幫我、協助我拍攝。」  這一運動還誕生了很多經典照片,例如:

  ▲佃農,沃克·埃文斯作品  1935年,蘭格和前任丈夫離婚了,  嫁給了經濟學家保羅·泰勒,  保羅是加大伯克利的經濟學教授。  此後的五年,  夫妻二人穿行全國各地貧困地區,  保羅對失業人士和遷徙的農民進行調查和採訪,  隨後進行經濟數據的統籌,  蘭格就進行現場照片拍攝。

  ▲作為該項目中唯一一位女性攝影師,1935年到1942年間,蘭格走訪了美國22個州,大範圍地研究了季節工、破產的農民和佃農的生活狀況,並用相機定格了許多標誌性的瞬間。  因對「美國社會狀況的攝影研究」所做出的貢獻,  1941年,多蘿西婭·蘭格獲古根海姆基金會獎。  1945年,受安塞爾·亞當斯的邀請,  蘭格前往加州藝術學校CSFA教授攝影。  和她一起授課的還有伊莫金·坎寧安,米諾·懷特。  1952年蘭格同亞當斯、懷特等人創辦了《光圈》雜誌,  這本雜誌在當時可以說是最有影響力的攝影刊物之一。

  ▲第一期《光圈》雜誌

  ▲當時的創刊人還有米諾·懷特、安塞爾·亞當斯、芭芭拉·摩根、南希·紐霍爾、貝蒙特·紐霍爾等人。  蘭格女士晚年身體狀況非常糟糕,  儘管如此,  她還是在為自己的MoMA個展做準備,  羅伯特·弗蘭克還專門親自登門拜訪。

  蘭格是MoMA上第一位舉辦個展的女攝影大師,在這之前,只有沃克·埃文斯、布列松、愛德華·斯泰肯、保羅·斯特蘭德和愛德華·韋斯頓才有這一殊榮。

  1965年,蘭格因癌症去世。
推薦閱讀:

中國攝影在世界|歷屆荷賽獲獎的中國攝影師作品(共46人次)
上帝給了一束光,用好了,才能叫攝影師
攝影師高麗眼中的甘南,簡直美哭了!
攝影師格言100句
攝影師把狗狗們最愛的玩具扔進水裡。哈士奇再一次憑藉智商,技壓群雄

TAG:攝影 | 攝影師 | 專註 | 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