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警告:中德人權對話,不是德國訓話

2016年11月7日至8日,中德第14次人權對話在德國舉行,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李軍華和德國聯邦政府人權事務專員科夫勒(B?rbel Kofler)共同主持。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11月9日消息,中德雙方重點圍繞各自人權領域新進展、落實依法治國、保護難民權利等問題坦誠、務實、深入、開放地交換了意見。中方用生動的事例和翔實的數據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強調中德歷史、國情各不相同,人權道路各有千秋,雙方應該本著平等相待原則,尊重各自選擇的人權發展道路,並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中方指出,人權對話旨在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施壓,德方應全面客觀看待中國13億人民的人權進步,不要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僅將目光聚焦在個案上。中方還就德方在難民權利、仇外排外、警察過度執法等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留學生遇害案等表達了關切。

對話前,中方代表團還應德方邀請,赴巴伐利亞州特勞恩施泰因走訪德有關難民保障機構,並同難民進行了交流。

11月7日至8日,中德第14次人權對話在德國舉行。來源:中國外交部網站

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李軍華(左)和德國聯邦政府人權事務專員科夫勒(右)共同主持會議。來源:中新網

另據德國之聲報道,這場中德人權對話是一次「困難的對話」。11月8日,中德人權對話結束後,德國人權專員科夫勒在新聞發布會上對中國進行了一大串批評,並表示她計劃將於明年訪華期間去中國監獄探視。她稱,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李軍華向她提出建議,親自去看看中國的監獄條件。然而,德國之聲以「德國人權專員將赴華『探監』」為題報道了該新聞。

據環球時報11月10日報道,科夫勒對中國的批評包括:中國缺乏新聞自由和法律保障;政府壓制宗教和少數民族;中國的「某些法律條款表述相當模糊」,如明年1月即將實施的NGO新法。她還專門提出因為境外機構非法提供國家機密被判7年有期徒刑的高瑜;高瑜曾是前德國之聲特約記者。

德國之聲還稱,中方官員對德國政府多次提出個案的做法「感到惱火」。李軍華司長認為德方應看到中國在人權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德國人不應該「看到森林,而不是只見樹木」,他也提出警告,德國和中國之間不存在像師生一樣的關係;人權對話旨在增進相互了解和理解,而不是施壓。然而,科夫勒卻反駁稱無法從整體上看到積極地發展。

此外,中方還在對話過程中對德國社會中的仇外情緒、針對外國人的犯罪行為以及德國警察對外國公民過度執法等問題表達了關切。中方特別敦促德方就今年5月發生的中國女留學生遇害案儘快拿出調查結果,還受害者以公道。今年5月,中國女留學生李洋潔在德國被德紹市地區警察分局長之子及其女友殘忍殺害。此前據《中德意志報》報道,德紹地區法院將於11月25日開庭審理此案,庭審將延續至明年2月底。

8日,科夫勒邀請中方代表參觀了自己的選區——巴伐利亞州的特勞恩施泰恩(Traunstein)。雙方一起參觀當地難民的住宿情況,了解德國具體的難民政策。「德國之聲」稱,儘管存在分歧,但雙方都認為:沒有對話,就不能向前發展。

中國外交部國際司司長李軍華出席記者會/來源:人民網

德國人權專員科夫勒出席記者會/來源:人民網

據悉,人權對話的想法來自德國前總理施羅德,自2000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中方邀請德方明年參加在中國舉行的第15次人權對話。

但近來,德國政府對中國有施壓人權問題的跡象。德新社此前報道稱,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11月2日訪華期間,在德國駐北京大使館會見中國人權人士,批評中國缺乏法治保障。與會人士稱,加布里爾在談話中承認,如今同中方討論人權越來越困難。有意見認為,德國政府「熱心」中國人權事業,與非政府組織施壓有關,如「記者無國界」德國分部曾呼籲加布里爾在華不應該只談經濟。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來源:德國之聲

環球時報11月10日援引德國學者的觀點表示,加布里爾和科夫勒都是德國社民黨籍官員,他們近期頻頻打中國人權牌,有選戰的考量,也希望藉此向中國施壓,在經濟談判中獲得砝碼。不過近年來,中國在人權領域進步明顯,表現更加自信。對中國來說,對話可以,但不能變成「訓話」。雙方在這一領域也應該表現更多誠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德在人權問題上的交鋒變化表明,這兩年中德關係出現了一些複雜因素。原因一是德國對自身角色的認識有變化,覺得自己在歐洲、歐盟責任重大,並導致對華外交逐漸進入誤區,即沒弄清楚哪些時候應從雙邊的角度考慮問題,哪些時候該把自己當作歐盟的代言人。所以德國想找一個平衡,在進行經貿合作的同時,在人權及其他敏感問題上發聲。另一個原因是,這兩年歐洲的政治環境在變化,一些政客包括主流政黨,面臨著民粹、排外的壓力,某種程度上他們為獲取內部支持,需要做出些回應和姿態。日前訪華的德國副總理加布里爾的相關言論就是一個突出例子。當然,從外交上看,這種做法很不理智。

崔洪建認為,經歷了烏克蘭危機、歐洲難民危機、反恐危機後,在德國的外交議程上,對華關係不再像前幾年那樣優先。從整個歐洲看,和難民相關的人道主義問題,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保障等,在歐洲正成為一個問題。與此同時,他們對中國國內政治經濟發展有些看法,這是他們的判斷,並進而影響到對華政策層面。

關於歐美等國指責中國人權問題一事,中國外交部曾多次作出回應,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促進和保護人權,將人權普遍性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人權發展道路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人權發展道路,各國有權根據本國國情,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的需求出發,推進人權事業發展。我們奉勸少數國家好好反思和糾正自身存在的各種人權問題,停止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停止藉此干涉他國內政和司法主權。

(觀察者網綜合環球時報、德國之聲等)


推薦閱讀:

關於家長與孩子的對話
《大手印》__與雪漠老師的對話訪談
「南陳北於」的穿越對話

TAG:德國 | 人權 | 對話 |